文章

顯示從 6月, 2008 起發佈的文章

慈善投資講座

圖片
係咪好矛盾? 不過肯定值得支持 Simon 。

Last Day

今個星期有股市論壇,所以節目沒有一周人物,不過要選的話,一定是佢! 唔知大家有無用過錄音帶作為電腦磁碟? 其實我並沒有用過,因為當年家貧根本買不起一台Apple II,不過還是曾經過學人玩過寫BASIC軟件。 蓋茨1975年未讀完哈佛,就己經同同學艾倫創立微軟。當時嘅個人電腦市場、一直比蘋果喺1977年推出嘅APPLE II所主導。 直至國際商業機器喺1980年,搵蓋茨合作,以「BASIC」做基礎,創造出磁碟操作系統「MS-DOS」,之後幾乎每部電腦都有微軟嘅軟件。 當年蓋茨堅持要保留「DOS」嘅版權,先至可以發展到咗宜家幾乎每部電腦,都有微軟嘅軟件,結果先創造左今日市值2千6百幾億美元嘅商業王國,佢自身家亦都急升,多次喺全球富豪榜排名第一,直至今年先跌至第三。 //////////////////////////// 不過微軟並非一帆風順,中間更有不少挫折,由90年代尾起、就一直面對一系列嘅反壟斷指控,由美國打官司打到去歐洲。 新推出嘅VISTA軟件亦被批評硬件要求太高、而唔被市場接納。 最新仲有收購雅虎失敗。 縱有挫折,但蓋茨話,滿意微軟嘅成就。 微軟亦都會進入「巴爾默」年代,分析相信微軟會進行更多嘅收購,去抗衡GOOGLE壟斷網上廣告市場。 離開三十三年嘅崗位,蓋茨咁下一步有咩計劃? 當然唔係好似佢條廣告片咁去做歌星或者吉他手?更不是走去拍番套戲做狼人Logan。 蓋茨話,受佢好友、同樣排名世界首富嘅股神巴菲特所影響,決定將全部時間打理以佢名義成立、規模達到六百億美元嘅慈善基金會。 離開微軟,蓋茨話,佢唔會再花時間喺創造財富、只係會將全部精神放喺基金會,他說日後的敵人就唔再係goog或者蘋果,而係饑餓、疾病同貧窮。佢會透過提供獎學金、以及研究醫治愛滋病。 一個如日中天的人可以放下自己所有,走自己的「未來之路」,無論蓋茨本人有幾大爭議性,這個人物實在令人值得尊重。

憑歌寄意

看到內地股市的跌幅實在是令人心寒,到底內地一億股民是否可以承受這種陣痛? 似乎內地股市就係咁,升跌都係好極端,由大牛市轉為熊市呢個過程中,有內地股民百感交雜、要憑歌寄意! 佢地唱出股民嘅心路歷程,由之前想賺到盡,到而家但求保本,盡訴心聲,唱得有HEART,自然容易共嗚,未知香港的散戶又會否身同感受? 大家真的要好好留意歌詞。

師奶股神? 是你? 還是我?

商品交易所

圖片
打緊八號風球的時候,突然收到一間名為香港商品交易所的來函,說這個新交易平台,會是代表香港的首個商品交易所,預計最快會喺出年第一季就開始交易。 心中千萬個疑問:邊個搞?搞邊料?最重要係點解唔係港交所搞? 看看股東(潛在)名單,又的確陣容鼎盛:中信集團、美林同雷曼,以及泰山石化等公司都表示有意成為交易所嘅潛在策略投資者。 初期他們會買賣上海期交所都有交易嘅燃油合約,以實物交收,同上海唔同,產品會用美金結算以增加流通性。 望下個Official網頁,不得了,原來仲有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的訪問,話香港發展商品市場可以配合內地需求。 似模似樣,真係有埋政府祝福。 /////////////////////////////////////////// 本身亦係市建局主席嘅張震遠是香港商品交易所主席,他說政府並無擔當任何角色。 但很難令人擺脫聯想。 這些合約產品會正是透過泰山石化三個港口儲存交收,張震遠已經辭去泰山石化副主席一職。 他說,泰山石化會持有部分商品交易所股權,但唔係大股東。 /////////////////////////////////////// 面對新對手出招,港交所主席夏佳理話,唔會因為有機構推出燃油合約產品,而加快研究推出商品期貨。 夏佳理話,他是在星期二同張震遠會面後,先知對方詳細構思,重申佢地無意入股。 佢亦唔同意外界指,港交所遲遲唔推商品期貨、令政府改為支持其他機構進行。 其實眾所周知,政府在十一.五經濟規劃中,已經提出發展商品,特別是石油期貨的構思。 曾俊華今個月中更親自喺報章撰文,話建立燃油期貨平台滿足到內地市場、國際燃油用家,同商家需求。 有了天時人和,不過要留意的是地利。 香港商品交易所構思提供的只係下游產品嘅燃料油合約,而且係實物交收。 簡單講,即係買賣成品油合約,買家等到合約到期,只要向內地海關繳稅,就可以透過泰山石化內地三個庫存攞到實品。 但正如孫柏文所講,石油期貨的關鍵是交收、交收、再交收。以泰山石化目前3個分別位於南沙、福建同洋山存庫,目前加埋不足一百萬立方、即是兩年後真的可以增加至570萬立方米成品油,仍然遠比新加坡的千一萬立方米低。 雖然內地唔夠成品油是商機,但內地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並無參與。香港商品交易所生意對象,可能只係得內地中小型買家。 另一個問題,是香港商品交易所,只是另類交易平台,最終結算仍然要透過倫敦...

外適內足

施老闆說讀書的兩個層次,分別是「外適」與「內足」: 外適就是令自己能夠在社會上有足夠生存能力,內足就是滿足自我,希望建立自己的智識體系,可以「治國平天下」。 其實這又何止讀書,就算出來做事,不少時間找資料尋數據,為的就是「外適」: 最少不希望被社會淘汰。雖然閒時都希望可以多讀點「課外書」,但每日空閒的時間愈來愈少,有時真的有點無奈。

龍與象

圖片
通脹肆虐亞洲地區,除了越南幾乎經濟崩潰外,中國與印度將會是下一個戰場。 內地情況可能好一點,最少5月分通脹有回落跡象,相反印度上周五公布的六月第一個星期批發物價指數,按年急升11%,按星期計都升8.8%,情況都可以話幾乎失控。 數BRIC「金磚四國」中,今年以來印度盧比是唯一下跌貨幣,累積跌左百分之八點三。 相反、巴西「雷阿爾」升值一成,俄羅斯盧布同人民幣,都分別升左百分之四同六。 主要原因當然是經濟結構,像升得最多的巴西,是全球牛肉、咖啡、燈汁及糖的最大出口國,至於俄羅斯則是石油輸出國。中國經濟雖然也受高油價影響,但以2620億美元貿易順差來看,完全頂得住。 印度有七成半原油需要依靠入口,直接係推高通脹,六月第一個星期批發物價就急升一成一,係十三年最高,直接影響民生。 目前印度十一億人口中,有一半人每日生活費少過兩美金,是聯合國界定的活在貧窮線下,進口通脹肆虐之餘,貪幣持續下跌更加是不利對抗通脹。 印度的金融市場亦已隱約有風暴跡象,受到高通脹困撓、印度嘅金融市場顯注波動,過去兩年積極投資當地嘅外資基金、好似係「PAM」同「ABERDEEN」,最近發行嘅盧比債券都缺乏承接。 萬一這個問題處理不好,後果非同小可,去年外資投入印度股市及債市共195億美元,今年頭五個月,已經有53億美元資金撤走。 瑞銀已提出,政府有需要加大力度對抗通脹,以恢復投資者信心。可行措施包括即時加息半厘,而更重要是盡快恢復市場對盧比的信心。 大摩亦建議長線投資者由印度換馬至中國股市。佢地相信未來十年中國經濟仍然可以有平均百分之八增長,企業盈利亦可以保持一成半升幅,以中資股估值計、應該係比美股有一成半溢價。 大摩建議投資者可以由MSCI印度、換馬至MSCI中國股分,原因係面對高通脹問題,中國有足夠財政實力、透過政策紓緩通脹,相反印度就只有不斷加息,最終是會拖低股市。 ############################# 看「The Elephant and the Dragon: The Rise of India and China and What it Means for All of us」,可以大概更了解這兩個文明古國的堀起。中國早於1978年就進行改革開放、而印度就遲至1991年,因此走在;那裹,都可以發現中國國民的生活比印度好。不過印度的英文語言能力亦遠勝中國,因此只是開放十多...

當天使跌落凡間......

抬頭? 低頭?

圖片
5年來最大加幅,不少先知先覺的內地居民知道就快加價,星期4油站「漏夜」排滿隊趕入平油。 消息無咁靈通,就只有第二日在正式加價後、被逼入貴油,不過最少慳到排隊的時間。 市民負擔正係中央關注,所以財政部決定協助部分受影響行業,撥款近2百億人民幣,其中六成,會撥比包括的士、同農村運輸在內嘅行業,其餘就會補貼農民。 瑞信的陶冬分析過,油價,電費加,如果連交通費都加埋,通脹會額外增加兩個百分點,依家嘅安排令交通費不用增加,通脹率頂多只增加一個百分點,是高明做法。 吊詭的是,今次內地加成品油價百分之十七,國際油價不升反而急跌。 邏輯上可以這樣分析,作為全球第二大秏油國,內地對石油需求一直有增無減。今次中國大幅調高汽油同柴油零售價,市場相信措施會抑制內地對石油需求,拖累紐約期油一度急跌超過六美元。 華爾街日報話,今次內地大幅提高成品油價格,係改變左整個商品市場嘅遊戲規則,提醒全世界中國可以左右油價升定跌。 這正是內地人最愛聽的「大國堀起」說法。 不過實情真是這樣嗎? 深入了解一下事件的背景: 今次調高成品油價格,幾本上是由中美第四次戰略經濟對話「促成」。 早在會談前,美國財長保爾森,已要求內地放寬價格管制,經過兩日會談,中美雙方於星期三簽署了「中美能源十年合作框架」協議。 到星期四,發改委就調高了成品油價格。 是抬頭? 抑或低頭? 包括中美在內嘅多個石油消費國,同多個產油國,星期日會出席石油高峰會,預料中國會表達今次壓抑石油需求嘅成果。 到底油價是否真的見頂,國際能源局提醒,內地煉油公司喺提高成品油價格後,反而有動機增加入口原油,短期會推高油價。 金融時報的Lex 專欄睇得更為通透: 過去內地實施成品油價格限制,並非是增加了石油需求,反而是人為地壓制了供應。煉油公司面對國際能源價格上升,自己在國內煉油反而要蝕足四成,係人都唔會有動機增產,結果就是每個油站每日只有限量供應,司機往往要排足六、七個小時等入油。即使比得起錢,也要到黑市先可以用「市價」買油。 現在調高了成品油價格,反而會令煉油公司增產,供需兩面均會有所增加。 今次措施雖然未必很有力壓低到油價 (周五期油已經反彈!),但至少是以市場機制解決問題,這還是值得鼓勵。

打籠通?

其實我估,伯南克同特里謝似打籠通、多過真係玩「鬥大」。

自救

圖片
每一次反彈換來更大失望。 九百幾隻股分跌停板,滬深3百指數跌超過百分之7。 上證指數又跌到落16個月低位,一日跌幅,將星期3升幅全數抵消。 查看內地網民留言,恐慌,無助幾乎千篇一律出現,個個都話當局已經放棄救市。 要救,就要都靠自已。 更好笑是,有內地傳媒報道,中證監會召集基金公司投資總監開會,並要求基金公司不再發表利淡大市評論。 咁都有禁,看來又是流料居多。 不過這些流料對股市又往往又好大影響,股民就是靠住這些道聽途說的傳聞,在星期三又一次推高大市。傳聞包括有官方背景「中國證券投資保護基金」進行救市調查、又或者係傳有政府背景「平准基金」千億入市。 結果全部證實係一廂情願。 除左有基金贖回、更壞消息係基本因素可能轉壞,里昂話,有內地更多基金經理擔心,今明兩年邊際利潤會受壓,每股盈利可能會跌。 由年初擔心宏調,到三月開始大小非排山倒海式解禁,而家演變成基本因素轉壞,熊市係咪未見底? 與其憧憬救市,有公司選擇自救。 零五年作為兩市第一間進行股改嘅「三一重工」,本來五億二千萬股股分、星期二就可以全流通。 不過公司發表一個罕有聲明,承諾呢批股分喺未來兩年都會繼續鎖定,另外兩年內股價如果都高唔過星期二收市價嘅兩倍,一樣唔會流通前兩年股分。 對於呢個舉動,內地股民是?節贊賞,三一重工可望成為解決「大小非解禁」典範。 里昂相信,上證指數跌至二千五百點,已經係有初步支持,中央亦已制定救市措施,而家只係差負責金融嘅副總理王歧山回國拍板。

擘價

圖片
唔係講香港仔擘價個新盤(雖然睇錯市勁樣衰),講緊的是美國。 彭博有段新聞吸引視線: 「Chuck Prince Finds Selling Home No Easier Than Fixing Subprime」 前花旗總裁Chuck Prince,一幢位於Greenwich的五房大宅,有齊私人泳池、私人地庫酒窖,仲有兩公頃後園,放盤半年,一直無人問津。最近大幅擘價三十萬美元,只係叫585萬美元,都係去唔到貨。 Greenwich第一季樓價跌左百分之八,其實已經唔算多,因為美國目前二十五個中高收入城市中,樓價跌兩成半以上的、比比皆是,至於中西部的地區更不用說。 彭博笑話,連自己層樓都賣唔去,唔怪得一間全球最大銀行會弄得支離破碎,自己最終要執包袱走人。 美國星期二公布的新屋動工,錄得十七年來最大跌幅。 新屋減少,二手樓仲大件事,上個月,斷供或者被銀行收樓嘅個案,有26萬1千宗,比舊年同期多四成八,係連續第29個月上升。 數字代表美國每483個家庭,就有一宗斷供個案。 情況最嚴重嘅州分,仍然係內華達,每118個家庭,就有一宗。 樓市咁低迷,好多業主都搵唔到買家,我地曾經報道過、有當地地產代理就組織睇樓團,幫準業主搵平樓。 睇樓團 ,對香港人嚟講,絕對唔陌生,不過,美國人就可能比較新鮮,而且佢哋睇嘅唔係新樓,而係因為斷供,被銀行收返嘅樓,即係香港人講嘅「銀主盤」。 舉辦睇樓團地產經紀話,部分房屋售價,比兩、三年前,跌咗五成半,但係都無人問津,主要係美國人信心未恢復。喺樓市持續低迷下,呢個係一個商機。 睇樓團收50美元,可以睇十個盤,不過,大家要有心理準備,因為部分單位,外表好新淨,不過屋裡面就熔熔爛爛,買咗之後,要有排執。

越南見左底,內地呢?

SIV第一擊

圖片
高盛又再顯出本身身價。 雖然第二季高盛盈利倒退一成一,但仍然賺到20億9千萬美元,好過預期。比起雷曼出現上市以來最大額28億美元虧損,更係出色得多。 拖累盈利倒退主要是債券市場無起色,固定收益就少咗近三成,投資銀行活動增長又放緩。不過證券業務收入就急升三成,證明佢地幾乎係全面接管左貝爾斯登倒閉後、出現的真空狀況。(這令人關注到底摩根大通表現又如何?) 另外,高盛持有工行股票,第二季帳面都賺2億1千4百萬美元,又係靠中資救市。 不過我地反而關注高盛同日提出,拯救SIV的第一擊。 高盛向英國最大獨立結構投資公司Cheyen,重組一間總值七十億美元SIV。 高盛諗出嘅方法關鍵、係點樣幫資產定價。佢地會先幫清盤人「德勤」安排一次拍賣、將「結構投資公司」資產重新定價,令到呢啲過去十個月都無人問津嘅資產,重新恢復流通性。 之後高盛會成立一間新的、在喺帳目以外嘅工具公司,將資產注入。 而在轉移過程中,原有債權人係可以選擇重新入股或者係購入資產。 這次將會是係信貸危機爆發以來,首次進行拯救計劃、引起銀行界高度關注, 舊年八月爆發次按問題以嚟、這些銀行帳目以外的次接同相關資產,一直被歸咎因為高捍槓同缺乏監管,成為次按問題嘅元兇。期間美國財政部曾經考慮同花旗成立一間超級基金、收購呢啲資產,不過最終因為反應唔好而告吹。 而另一啲金融機構、好似係滙豐就率先將SIV併入帳目,避免問題進一步惡化。 如果今次高盛真的能夠拯救SIV,可能會令次按問題加快見底,至少大家唔使「你眼望我眼」、淨係得個估字!

石油恐懼

油價升完又升,即使稍作回落亦即時創出新高。 金融時報問,油價升咁多,照計經營油站亦應該水漲船高,為何Exxon-Mobil仲會出售二千二百多個油站? 有誰會嫌錢腥,不過面對上游業務賺取到的巨額暴利(Windfall),油站提供的收入只是「蠅頭小利」。金融時報估計,這二千多個油站充其量只值數億美元,比較Exoon-Mobil數以百億巨額盈利,做都「晒氣」。 不過金融時報提出了另一個假設,可能是更加貼近現實:油公司不想將自己站在群眾對立面。 每個車主到油站入油,第一見事見到的不是油價,是油站Logo。幾乎所有人都覺得、油價急升可為油公司賺取暴利,少數人更以陰謀論猜測,是這些石油巨擘背後操控油價。 英國有調查發現,有五成九人歸咎油價上升是供不應求、其次都有四成四人認為,油價急升就是有大油公司在背後作怪。英國已經有示威活動是針對Shell,認為單是去年主席人工分加幅,已經足以擺平最近的工業行動。 這反映了一個事實,即使是因為油價大漲而口袋中不斷賺到盤滿盤滿的受惠者,都對近日油價的升勢亦感到同樣害怕。 相信害怕油價升的、除了油公司,石油輸出國組織亦面對同樣恐懼。 不錯,在油價二、三十美元的年代,OPEC亦看樂意看到油價上漲。除了多左錢可以在沙漠上建泳池海灘,更重要是油價上漲令中東國家多了更多的政治空間,可以在國際舞台上同英美這些超級大國有議價能力。 連一直抗抵增產的沙特阿拉伯,在周日與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會談後亦態度明顯軟化,沙特計劃喺七月,將產油量提升至每日970萬桶,比佢地喺五月以嚟嘅每日產油量,增加55萬桶,增幅百分之6,亦都係八一年八月以來,「沙特」最高每月產量。 受到沙特即將增產嘅影響,紐約七月期油由接近140美元嘅記錄高位,回跌超過6美元,曾經跌到133點46美元一桶。 可以想像,油價在這樣高的水平,產油國或油公司幾乎是動輒得咎,不增產就被千夫所指托高樓價。增產又恐怕油價由高位回落,令巨額投資泡湯。 有分析員話,如果產油國真係想遏抑油價飆升,可以向石油消費國,提供大折讓價,會刺激補充石油庫存活動,並會引發石油期貨價格急挫。 即使是G8大國,在剛過去的財長會議上,一樣無得可施,只懂對高油價出口術,不斷強調表示憂慮,促請提高產量或呼籲提升油市透明度等不切實際方法。其中意大利呼籲立法,壓抑期油炒賣活動,法國就指摘是弱美元,保爾森就強調是供求關係,看來靠這些大國是幫不了...

經濟神話

圖片
十一年前金融危機由泰國率先爆發。 十一年後,新一個爆發點可能是去年的「經濟神話」越南。 去年仍然被各大媒體吹捧為跟隨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改革的越南,是主要出口咖啡、茶葉及橡膠的供應商,更加是泰國以外全球第二大大米出口國。 隨著食品價格不斷上升,越南的出口更是不斷快速增長,當地失業率是全破第六名排行最低國家,失業率低於百分之二。 對越南民眾來說,二零零七年一月可說是國力獲得認同的最大日子: 越南正式加入世貿組織,像徵成為了主要經濟體系的一員。 不過在就如同香港九七年回歸一樣,在盛極背後已埋了衰退的伏線,經濟隱憂開始浮現。 其實今天的越南與十一年前的泰國不盡相同,越南本身甚少外債,無論銀行體系抑或企業本身均未有出現流動資金短缺問題。 越南真正的致命傷,是貨幣政策未有及時因應資金及信貸環境改變而及時收縮。 五月分越南的通脹率高達百分之二十五,比半年前的百分之十大幅跳升,即使央行今個星期大幅加息兩厘,息口仍然只有十四厘,幾乎只有通脹率的一半,顯然是中央銀行疏忽了問題的嚴重性。 越南為了推動本身出口增長,長期以來將貨幣人為地壓抑在特低水平,在拚命吸收外國大量流入的熱錢同時,結果引起了國內惡性通脹問題不斷加深,抵銷了國內的購買力,從而令經濟難以持續增長,而經常帳不斷惡化,最終亦引發了外資逃亡潮,令經濟同資產價格迅速逆轉。 越南股市一樣形成了龐大巨大泡沬,股市由一年前低位三百點跳升至一千一百點,眼見股市仿如「提款機」,開戶市民只有不斷增長。不過隨著資金外流,雖然股市每日只容許上下波幅只有百分之二,不過累積下來仍然跌了六成,一下子由高位回落至三百多點,一切就像打回原形,輸錢的散戶分分鐘鐘不見了八、九成的投資。 貨幣方面一樣低迷,而當地十二個月遠期交易顯示,市場預料越南盾兌美元喺未來一年會再跌三成。 有證券行相信,越南當局終需要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助,屆時將會是觸發金融風暴的藥引。 當然面對高通脹的不止是越南,東南亞多國也面對相同問題,本來靠著將本身貨幣升值大可以抵銷部分通脹、特別是進口通脹的影響,像泰國、菲律賓、印尼央行雖然意圖入市進行干預,令匯價在市場憧憬央行會再度干預下輕微反彈,但遇岩美國有意托高美元,壓低油價,在美國要認真面對貨幣升值的時候,這些新興市場幾乎只能束手無策,相信亞洲央行干預匯市注定失敗。 其實說到越南的情況,與我們的中國又何其相似?今個星期股市再跌至二千九百點,由高...

棄車保帥

圖片
兩日前同孫柏文講過雷曼,估唔到兩日後已經有大動作。 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宣布,將現任首席營運官撤走、同首席財務官降職。 Richard S. Fuld 富爾德由1967年就在雷曼上班、終生都在雷曼工作,他有兩個外號,一個係「Survivor」,另一個係「Gorilla」,兩個名都係喺佢做BOND TRADER時候,由於作風「兇狠」而得番來。 今次都係「心狠手辣」,上任只有半年嘅首席財務官「卡倫」、被調職返到投資銀行部門做主管,而同「富爾德」一齊在雷曼三十年、首席營運官「格雷戈里」就被撤換。 呢個「大鱷」曾經講過,如果有一日佢真係比「哥斯拉」殺死,就會由格雷戈里接任,「富爾德」同格雷戈里、都係以LIFE TIME FRIEND來形容對方關係,點知今次居然要出賣朋友、「棄車保師」。 其實都未必係出賣朋支,華爾街日報話,格雷戈里走去見CEO,話外界認為雷曼已經係「誠信」盡失,要求要有人「人頭落地」,就等佢承擔,都算有情有義! 呢位喺九九年曾經帶領雷曼,喺「LTCM」風暴之中生存下來的CEO,話從來未試過做咁困難決定。 華爾街四大行包括花旗、美林同大摩,都先後向CEO或高層人員開刀,不過今次雷曼就幫唔到股價。 佢地喺宣布撤職後,股價喺升過百分之3之後,又急跌過一成,收市都要跌百分之4。5日累積跌咗3成3,最慘係股價仲要跌穿周一嘅配售價。 金融時報解讀係、驚雷曼仲有隱藏問題,包括係驚佢「UNDER CAPITALISED」,同埋認為佢地嘅「MBS」入帳會計處理方法有問題。 不過自從有左聯儲局「TAF」短期拍賣工具之後,投行可以直接向貼現窗,相信再次出現貝爾斯登停閉事件機會不大。 除了Fuld外,今年四十二歲Erin Callan卡倫,佢本來係喻為華爾街碩果僅存的女明日之星,有機會接任CEO,點知今次要「人頭落地」! 會計師出身的她、可以話一反要低調傳統、喺佢老細「格雷戈里」默許下,一直都有鋪癮係四圍起火頭,鍾意高調見傳媒,好似星期一雷曼預警有二十八億美元虧損,當日佢都有主動出嚟解晝。 雷曼同其集華爾街大行唔同,佢地一向有個傳統,就係面對危機時候,係採用一種「us-against-the-world」嘅策略,即係話凡事要「撐到衡」。 因此舊年十二月先上任CFO嘅卡倫,一出嚟就係一副戰鬥格,佢有一次曾經同一個出名睇淡雷曼嘅對沖基金Greenlight Capital經理會面,向...

加息潮

圖片
今個星期環球中央銀行開始面臨一次策略性轉變。 印度央行突然公布加息四分一厘,是十五個月來首次,而市場原來一致預期加拿大中央銀行需要減息刺激經濟,不過出乎所有人預期,央行決定維持利率不變,聲明仲暗示減息周期已經結束。 加拿大央行決定絕非單一事件。星期二調高利率嘅中央銀行仲有越南央行,佢地將利率調升兩厘至十四厘,係整個亞洲區最高水平,以對抗高達兩成半通脹。 而智利亦喺星期二加息半厘,上個星期加息嘅新興市場、仲有泰國、菲律賓、巴西。 發達國之中,歐洲央行亦已經暗示下個月有加息需要,看來聯儲局離加息亦不遠。 是什麼令央行突然要聯手加息?當然是高企的通脹預期。喺發展中國家之中,俄羅斯、土耳其、南非、印度、印尼同菲律賓嘅通脹率,都高達雙位數字。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話,面對油價同食品價格高企,全球通脹係面對一九九五年以嚟最大升幅,相信息口已經見左底。 華爾街日報話,有多國央行仍然唔願意面對現實,寧願透過價格管制去控制通脹,結果只係引起更多社會不滿、而一旦削減補貼更家會好似埃及咁出現暴亂。 分析員相信,環球央行已經認識到對抗通脹比起刺激經濟係更家重要,雖然加息可能會令經濟放緩同股市大跌,不過央行明白針無兩頭利,放棄刺激經濟集中對抗通脹才是正道。 過去一些經歷過惡性通脹折磨嘅國家好似係巴西,已經明白短期陣痛、遠比長期滯脹好,因此佢地已經在通脹未升溫前,已經率先大幅加息。華爾街日報話,希望巴西可以成為其他新興市場典範。 看來低息環境已經一去不返,大家應知道怎樣睇市?

炒家賺硬? 錯

上周五油價單日急升近十美元一桶,當時根本難以相信自己一雙眼睛。 油價升至近百五美元一桶,目前根本很難說到底是石油真的是求過於供、還是好像Soros所說,是炒家做成的一個大泡沬。 石油供求不平衡不是新鮮事,為何不老早增加石油供應?一方面當然是石油設施需要大量投資,而過去十年呢方面幾乎是「零」,而開採石油的成本過去幾年大幅漲價,即使油價大漲,仍然令增加石油供應的意慾難以提升。 根據研究機構 IHS/Cambridge Energy Research Associates (Cera)所做的成本指數,開採石油的成本在過去四年,升足足一倍。簡單到租一隻石油勘探船出海,四年前日租十二萬美元,今日要六十萬美元一日,前提是如果你還可找到一艘的話。 經歷過1986同1998年兩次油市大崩潰後,今天無論是設施、人才都是十年前「貨色」,以石油專才為例,有一半將於未來十年陸續到達退休年齡。今年新畢業的石油專才,人工就肯定比「長春藤」畢業、進入華爾街的高才生仲要理想。 講到油價,上周又有一個例子證明我們成日想像的事情,很多時都是真實,講緊是油市有無造市成分。 幾經國會壓力,美國當局終於正視事件,目前正睇緊幾個可能造市途徑。 其中一個,係報價機制。目前石油報價系統,主要由一間叫「Platts」公司負責。當局懷疑,有交易員,甚至能源公司利用系統在設定的短時間內,大量輸入指令,干擾最後報價去獲利。 另一個很難想像的例子,是油船公司都可能牽涉在內,由於這些船東掌握唔少影響油價數字,特別是一艘油船運載率、剩底幾多油、有關方面不排除有人故意誤報數字,故意誤導市場對油價供需關係。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表明,要確保商品市場無違規運作。結果是油價由高位135美元回落至125美元左右,不過很快又爆發出另一次急升,仲要一下子升至139美元新高水平。 你可能以為炒家大有斬獲,不過有證據顯示,實情是炒家與我們一樣,以為油價已經見頂,炒家調頭沽空期油,損失分分鐘仲多過你同我。 就在市場氣氛一面倒看淡時,突然有個歐洲央行特里謝出來說下個月就要加息,結果觸發美元暴挫,炒家要回補空倉,結果就出現了上周人踩人、百年難得一見的暴升現象。 商品期貨交易所資料顯示,上星期淨長倉數字只有不足三萬多張,不但是一年最低水平,比起三月平均有八萬多張,明顯是高位再膽敢追入的人已經少之又少。 面對高油價,亞太已經出現高通脹觸的金融及社會不穩...

零機價

圖片
事隔一年,又到朝聖時間。 新嘅3G版,賣點係薄、速度快,亦突破咗同微軟軟件唔兼容弱點,可以支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 新增仲有全球衛星定位GPS、電郵、文書甚至POWERPOINT通通用到,標榜是最好用商用電話。 入門「8G」版賣199美元,足足比2G版擘價一半,容量大啲「16激」型號有白色機身,賣299美元。 以為199美元平?分分鐘可以係零機價出機。 其實iPHONE今次最突破的、其實不是機能,是蘋果同網絡商改變了分帳策略。 好似美國AT&T由於作出大量補貼,所以蘋果唔會再喺月費中獲得「分帳」。換言之、網絡商日後唔使再聽Steve Jobs指指點點,可以自由定月費計劃。 AT&T就繼續以綑縛式收月費30美元,比舊型號貴咗10美元,仲要迫你即場登記上台,唔可以好似 2G版本拿回家中再解。 英國的O2更進取,傳出佢地準備對高用量用家作出「零機價」補貼。 好明顯,今次蘋果大平賣iPhone會觸發市場減價戰,明顯對「諾基亞」同出BLACKBERRY的RIM構成壓力。 新機仲要等一個月,不過舊機就爆發大量「逃亡潮」。上eBay查一查,3G版本一推出市場,大量2G版本已經大量放上網促銷,部分減價到二千多元就有交易。 不過事件證明,喬布斯過去一年的綑縛式銷售並不成功,AT&T賣出的數百萬部iPHONE,至少有幾十萬部流入中國,UNLOCK成了一批改機商最好收入來源。 可能喬布斯都知呢招行唔通,因此美國以外地區都不再作綑縛式銷售,今次3G版本仲徹底由網絡商定價,務求短時間內打低微軟及RIM。 目前微軟佔手機市場約一成四,佢地目標是增至四成,加上GOOG又會加入市場,看來減價戰是少不免,不急的用家不妨等下。

摩笛

圖片
一間大行同時間要supsend 多間大藍籌的 coverage,今次大摩可謂創晒紀錄。 一向吹開「摩笛」的大摩,今個星期少了一個「星級」分析員。 呢幾年多次準確預測大市轉向嘅分析員Rob Hart「夏朗」,佢當年接替卓伯德,先睇地產,後睇洋行股,之後仲做埋策略員,佢最近發電郵通知友好,話自己今個月底就會離開工作咗12年嘅證券分析崗位。 不過,夏朗唔係轉去其他行做嘢,佢會轉到一間叫sansar對沖基金做buy side,即係同佢上手Peter Churchosue一樣,走去做Buy Side。 其實喺佢兩個之前,有好幾個知名分析員都唔做分析員,走去做芬佬,好似我地cafe 另一位常客張一鳴、 又或者係年幾兩年前嘅瑞銀林奮強、都不約而同由分析員轉做芬佬。 聽聞夏朗離開大摩後,會搬去新加坡住,可能喺香港做分析員真係相當大壓力,一旦要退離「火線」,大家都寧願揀個環境好啲、空氣好啲地方做嘢! 不過Rob Hart一走,據聞大摩成個研究部門即時地震,影響仲相當大,可以話半個大摩嘅研究部門幾乎癱瘓 一批大藍籌,好似係地產綜合企業、包括長和、太古、九倉、第一太平,以至夏朗近年一直睇好一批澳門濠賭股,好似係新濠、信德、銀河娛樂,大摩都因為夏朗走人,要SUSPEND COVERAGE,即係話無人跟,之前嘅評級同目標價都要撤回。 是關同佢一齊走,仲有大摩另一名分析員,由於兩個加加埋埋睇成十幾隻股分,大摩先要被迫暫停評級,話最遲120日內會cover番。 中環人話,大摩近期四圍搵人,頂夏朗。但難就難在,夏朗之前跟太多公司,加上出面夠資歷分析員真係買少見少! 八卦友話,夏朗分析公司就無睇市咁叻!例如港鐵咁,合併前,同合併後,目標價都係19元不變,成為圈內一時佳話,話佢目標價3年都無變過。 大摩摩笛一向夠響,一吹就中,不過近年「摩法」有啲失靈,似乎佢地地位已經被高盛取代,佢地之前出嘅匯豐報告、叫人沽都不特止,仲指明要買認沽證,結果滙豐最低落過去104蚊。 上星期講國泰分報告仲經典,一面叫人沽出十月到期嘅國航認購證、改為換入國泰十月到期嘅認沽證,話呢個組合肯定會賺錢。呢招以研究報告加入埋短期衍生工具做對沖,就令高盛足以成為首席摩童。

容易受傷的央行

有無人諗過用「積弱」、「容易受傷」嚟形容全世界最有權力嘅金融機構--美國聯儲局? 經濟學人話,就算而家唔係、好快都會成真。 目前聯儲局七個理事,有兩個空缺嘅提名,一直得唔到由民主黨控制嘅參議院批准,加上有一名理事已經表明、八月任期屆滿後,將不會再出任理事,令到聯儲局理事人數、連埋主席伯南克在內,可能減少到得番四個,將會是一九三零以來最少人數。 經濟學人話,民主黨遲遲唔肯通過新任命,好明顯係希望喺十一月總統大選後、可以重新提名人選控制聯儲局,因為伯南克任期亦會喺兩年後屆滿。 不過最令市場擔心嘅係遲遲無人選,可能會影響到聯儲局貨幣政策。 因為決定利率嘅公開市場委員會、係由七名理事、再加五個來自地方聯邦儲備銀行總裁組成,而傳統上來自地方總裁一向被視為「鷹派人物」,較傾向加息對抗通脹, 如果理事人數真係比來自地區總裁仲少,不單止違反左聯儲局創辦人、平衡地方同中央勢力原意,亦會令息口去向變得更家唔明朗。 面對今次伯南克高調唱番好美元,經濟學人認為係保爾森已經再無辦法,一定要出動伯南克先可以收科! 商品大王羅傑斯就對伯南克今次評論非常看不過眼,話佢令美國通脤問題惡化,更指最新發表希望美元轉強言論,係顯示佢連基本經濟都唔識。 使唔使咁激?

強美元

過去六年睇淡美元的人一直不少,美匯指數在三月一度跌至69點26的歷史新低。 無論巴菲特、索羅斯、羅傑斯等人,都在不同程度唱淡美元。 面對美元崩潰式下跌,無論財長保爾森反覆多少次說要維持強美元,聽的人都是同一個反應:「又狼來了,叫他算數吧!」 直至有一個人出來表態。 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罕有發表支持強美元言論,提到美元持續弱勢同油價高企,會引發通脹,聯儲局同財政部會密切留意外匯市場表現,喺必要時,會採取適當行動。 呢番言論,被認為係二十年來首次有聯儲局主席評論到美元走勢,威力相當驚人,美元兌日圓一度升穿106的三個月高位,亦令市場進一步確認,聯儲局喺舊年累積減息三點二五厘後,正式代表減息周期完結,並有機會喺年底前加息,利率期貨顯示,十二月加息機會率、由四成八增加至五成九。 過去美元政策一向係由財政部負責,財長保爾森日前先重提好有決心維持強美元,不過今次就被伯南克所打破。 金融時報LEX形容,伯南克終於都做左所有中央銀行家最終都會做的事,就是評論匯市。 過去一年美元累積下跌左一成,金融時報話,今次由伯南克「出口術」,反映美國政府終於下定決心支持強美元,不過看來干預匯市機會並不大,因為喬治布殊是一九七三年美國放棄「金本位」以來、第一個任內無干預過匯市的總統,相信今次都唔會例外。 不過美元前景,其實相當繫於信貸危機是否真的過去。 繼貝爾斯登後,雷曼再傳出不利消息,對沖虧損可能高達七億美元,令業績將會出現94年上市以來首次季度虧損。連之前準確預測次按 危機嘅「凱萬證券」話,雷曼季度虧損可能高過預期。擔心出事,雷曼違約掉期合約價,升至240點子,比星期二多90點子,而涉及雷曼認沽期權數目亦升至超過28萬張。 以貝爾斯登當日例子,即使公司當時財政無問題,但當所有Counterparty都要與你平倉,即使更健全都會即時死亡!

十九年

看到有朋友在facebook內留言「不想記起,未敢忘記」,將記憶又帶回十九年前。 那個八號風球的夜晚,我們通宵操往新華社; 百萬人維園集會,之後的十九個年頭,當中有多少個自己獨自坐在角落,雖然不識身邊人,但感覺大家早就認識; 當中又有幾多個晚上,好像今夜般找個牽強的理由說服自己不到維園。 當電視上看到一片片的燭光時,心中又不期然怪責自己懶散沒衡心。 當年的領導人不少早已身故,其他亦早已不在位,平反真的沒可能嗎?其實也勉強不了什麼,總之尊重每人也有一個方式去紀念就是。 明年很快……就是二十年……

油價去向

有一天看見一個關於石油危機的報道,很想跟大家分享,因為內容有一位海外石油專家認為,到2014年,國際油價會是現在的四分一,好像是否太悲觀,他的理據有幾個重心,最主要是價格太高,引發出一系列的有替代品,首先是太陽能,第二是風力發電,還有混合式汽車等等。 太陽能我不太認同,因為天晴下雨影響太大,而且太陽板要太多佔位又大,風力發電好一點,到過哥本哈根,很多風力電設施,成本也不高,丹麥朋友也引以為傲。 混合式汽車,買價偏高,暫未能大眾化,亦有倡議電力汽車,但是插電問題,仍是要解決。 陽光、風、地熱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無法取代石油作為高能量密度的運輸能源。要取代石油,這些可再生能源必須轉換為電,或以儲電池的形式,或者氫通過燃料電池或內燃來驅動運輸工具。 另一個方案是使用生物質能產生的液體燃料,好似乙醇、生物柴油來驅動運輸工具。特別是乙醇,但原料是粟米,汽車和人爭奪「口糧」,很尷尬。如果用木材製造乙醇,那將破壞森林資源。 知道很多專家科學家,還有一批清華大學的高材生,也著手研究高油價的問題,希望很快有突破性曙光,讓我們小市民好過一點吧....

笨蛋,又食又拎!

國藉問題引起了特區政府一個不大不少的風波。 三名前高官,包括我一向看不起的王永平,以及陳祖澤及葉劉,都出來說政府判斷錯誤,王永平更說出一句永衡真理::「說俗些,玩政治,豈能又食又拎!」(平叔離開官場後成個人脫胎換骨,他的新作也很有可觀性,我開始佩服呢個人!) 有人會關注一間上市公司的CEO是否健康、精神是否有問題,但看來也不會有人介意他的國藉是什麼。(大概不會有人走去問葛霖到底有無香港身分證?) 根據《基本法》第六十一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主要官員由在香港通常居住連續滿十五年並在外國無居留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 行政長官辦公室表示,副局長並沒有國籍限制,原因是《基本法》只對「主要官員」的國籍作出規定,副局長並非中央任命,亦非在「主要官員」名單之列,因此沒有國籍限制。 顯然是玩了低手的「捉字蝨」遊戲,到底甚麼才是「主要官員」? 公民黨的湯家驊表示,連沒有什麼權力的立法會議員也要放棄外國護照時,不明白為何副局長容許持有。 我們認為關鍵是副局長的職能,到底是否能替代局長制定政策、抑或只是一個抵擋箭牌,只充當箭靶,上立法會見傳媒拆彈等等,就個「替代」功能將是一很好的指標。 據我們了解,副局長雖然級別大、人工高,憲制上亦可以署任局長,不過政府的想法是,副局長只會在局長外遊/ 短假期間,才會署任。不過涉及簽署法令、以至制定政策,仍然不會由副局長執行,而較長的署任安排,亦可能由其他局長代勞,這樣就可以避開「主要官員」的爭拗。 老實說,以政府內部人材濟濟,根本不可能炸不到這個不大不少的炸彈,難道咁都難到何安達劉細良?肯定是有人認為事件是「芝麻綠豆」事情,根本不需作出甚麼回應,結果事件就「愈煲愈大」。 以當日蘇副局長的回應,聽到他說「衷心道歉」時,Sorry,我真的有衝動想「星巴」佢!如果咁樣叫拆彈,不如叫佢永遠躲埋好過! 副局長很大程度是希望能充當一個橋樑角色,在政黨、商界、傳媒、公眾之間協助局方將制定的政策推行,所以不少人材均是來政界及傳媒中人。不過在未有一個副局長上任前已經激發出一個咁大炸彈,連新上任的三個月蜜月期也提早結束,可以預見就像施老闆所預言,這幾位持外國國藉的副局長,也不會待得太久,未上任前已注定下台的命運。

社交網

Web 2.0經過一年時間後,除了facebook叫做有方法搵到錢外(當然要有好似誠哥呢類老細支持),其他都開始難以搵到revenue model。 Web 2.0的確改變了我們不少上網習慣: 由瀏覽開始到搵blog睇,沉迷之餘仲開始學人寫blog,最後不能自拔,可說是撤撤底底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social networking更漸漸成了龐大的社區網絡。 由facebook一年前推出mini-application,更直接將web 2.0的熱潮推向高峰,多個小型網站就如「雨後春筍」不斷以「幾何式」增長,「Widget economy」仿似成了最新發達途徑,人人趨之若騖,彷彿大家都找到了一個藍海市場。 其實紅海從來沒有消失過。 金融時報報道,一年下來,整個web 2.0 只能賺取到四千萬美元收入,當中過千萬美元營業額的更由兩、三間大公司,與之前市場估計逾億美元的分額可說是差天共地。 有創投基金表明,呢批web 2.0創業人士,部分應可以足以令他們辭掉正職維持生計,不過他頂多只能成為一間中小企。 到底如何由social networking中穩佔市場,我們要認真再想想到底web 2.0有什麼特性。User-generated content當然是首要賣點,但單單這並不足夠。web 2.0的特性是,其實是龐大的留言及數以千計的「refer links」,只要能乘上這坐大主流,肯定已經成功了一半。 相反,那些成功招攬大量web 2.0的 networking,如果一時忍不住手,硬要「hijack」用戶收看/ 傳送廣告,收場不難想像。 當然,未有收入不等於沒有吸引力,新星除了Twister外,可以看看容許網民自行創立social group netmeeting的「ning」(寧),就是以一個自由創作「Widget」的社交平台,贏得了創投基金的垂青。 回想二千年科網泡沬爆破前,個個都認為自己會是最終贏家,結果不說贏、就是可以生存下來的也只有好少數,大部分都成了失敗者,到今天也不知人在何方,到底2008年會否出現八年前「洗牌」情況?Let s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