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9月, 2010 起發佈的文章

季結

第三季豐收,區內股市部分創出超過兩年高位,睇埋區內貨幣表現,熱錢流入。 咁埋尾彩,第四季係追渣、定沽策略? 由於個市氣氛好,睇好有十個理由支持,睇淡離離去去都係得果幾個。但鐵一般事實係,投資者處於十字路口,唔同方向都有不同結局。 債券大王格羅斯話,唔係期望投資再有高回報。格羅斯話,全球低增長,加上對沖基金唔可以再靠高槓杆手法投資,投資者要準備好,向雙位數回報說再見。 佢話,投資低回報新局面、即所謂「New Norm」要維持好幾年,直到主要經濟體系再建立新繁榮基礎。 一般相信,聯儲局好快會啟動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QE2來也。 印銀紙的確市況可能再升一會。舊年年初情況亦係一樣。匯豐最新報告話,按目前經濟數據睇,美國到2012年第二季前,都唔會加息。 而最新調查亦指,內地出年第二季前亦唔會加息,即係收緊政策因素有排都唔使理! 正因為咁,金價跌唔落。嚟緊下一個火頭就係白金,鈀金。總之係商品都有得炒。 錢愈印愈多,靠沽空次按發達嘅約翰保爾森亦呼籲人買樓,佢喺一間大學發表演講,話未有樓,就好依家買,已經有,就應該再買! 但記著,佢講緊係美國。那麼香港又如何? 不錯,施政報告可能有重藥落手,令樓價可能要跌,但現實是低息環境的確不會改變。 所以約翰保爾森的說法,應同樣適用本港,特別是我們有一個「末代特首」。

流拍

事前估計可以賣到6億至9億。 柴灣連城道地皮拍賣官開價五億三、相當於每呎三千四百蚊。 點知近五分鐘十幾個發展商你眼望我眼、無人有反應。 十六年嚟首次要收回,原因固然同地皮質素有好大關係。 地皮面向環翠邨,但背向山景同斜波、同時要望一大片墳景,連賣地章程都罕有提出、地盤有發生山泥傾瀉嘅潛在危機。 其實市場早有共識,就係地皮面積細、又多先天缺點,根本不可能賣得好價錢。 但問題係、發展商根本連以低價成交的意慾也沒有,更徨論最初政府原意希望增加中、小型單位的原意! 一個解釋可能係發展商睇穿左政府未來部署,估計未來會大量增加土地供應,因此而家認為唔需急於搶地。 至於說到發展商聯手抵制政府不投地、就有點於理不合,大家都是上市公司,唔通真係有錢唔賺? 無論如何,流拍反映地產商心態、根本係無發興趣發展毛利低、風險又高的中低檔住宅,寧願集中資源只係競投一啲可以打造成豪宅既項目。 面對社會資源被扭曲,市場被寡頭天然壟斷,政府不應置諸不理,睪竟最新的置業諮詢總結,大部分市民都同意政府應提供一種形式的置業補貼,包括令居屋重新復活。 跟據我們一直的思路,都認同樓市不是單純的商品,政府有責任主動供應更多呢類中小型單位,同時對炒樓賺錢的人、應實施超高稅額。 那些甚麼大市場、小政府的論調,忘了它吧!

國美對國美

一個仲要多十幾年監既人、居然可以喺獄中發施號令,罷免現任管理層,相信肯定連鬼子佬都聞所未聞! 黃光裕陳曉對決,經三小時點票,最關鍵嘅罷免陳曉動議,結果係黃光裕以相差大約三點八個百分點票數落敗。 而黃光裕嘅五項動議,唯一獲通過,係撤取配售新股議案,五成四出席票數贊成。 可以話險勝嘅主席陳曉,喺股東會期間話過,會坦然面對結果。 股東特別大會,場面混亂,更傳出證監會派員到場,成件電盈翻版咁! 今次「陳勝黃負」,其實都幾戲劇性。 兩個人曾經互相稱為「拍檔、師徒」,最終互相反目,國美今次管理層同股東爭拗,應該可以列為EMBA教材! 兩個人因為國美同永樂合併,由競爭對手變成合作夥伴,點知兩年前又因為黃光裕被捕,令二人嘅權力鬥爭再次白熱化。 其實有個怪現象,似乎內地不論媒體定股東,都係較傾向支持黃光裕陣營,相反本地傳媒就較保持中立、更有股東仗義執言支持陳曉。 其實陳曉真係今日國美起死回生既功臣,佢唔止喺最困難既時間搵嚟貝恩資本,自己仲以個人名義擔保為公司籌錢,有傳媒就形容係十年卧薪嘗膽。 事件倒數回08年尾,黃光裕涉嫌經濟犯罪,被拘捕,佢嘅太太杜鵑,同財務總監周亞非亦都受到牽連。 受消息影響,國美開始停牌,亦陷入財政危機。 陳曉走馬上任,經過七個月,最後引入私募基金貝恩資本,解決困局。 以為柳暗花明,點知,黃光裕一案喺今年5月開審,結果被判14年有期徒刑。 喺今年五月嘅股東大會,佢率先反對三名貝恩代表加入董事會。 陳曉批評,大股東妄顧國美利益。 貝恩代表最後都成功加入董事會,踏入8月,雙方正式決裂。 兩個都唔肯放手,唔難理解。 黃光裕87年一手創立國美,廿年時間,做到全國最大嘅家電商。 亦係國美,令佢多次登上中國富豪榜榜首。 至於陳曉,當日,將自己一手創立嘅永樂電器,賣左俾黃光裕,自己屈居做亞二。 能夠做國美主席,可能連佢自己都無諗過。 回顧整件事,其實最大贏家應是香港企業管治水平,因為呢個可以話係上市公司企管既好處,就係一間公司上市後、企業已經唔再屬於一個人。 市場而家關注、到底下一步國美會點? 一邊廂黃光裕已要脅收回非上市店鋪,變成國美對國美,但由於增發既議案被否決,係可以減少股價既壓力,下一步就要睇管理層係咪執行到新既五年計劃。

天匯風雲錄

買家唔係李兆基親自出面。 而係由佢大仔,恒地副主席李家傑負責傾。 李氏家族會以私人名義,動用超過九十億,洽購邵氏兄弟持有嘅電視廣播股權。 邵逸夫合共持有電視廣播超過三成二股權,其中兩成六股權由佢控制嘅邵氏兄弟持有,市場傳聞,李兆基家族,就係想透過全購已經私有化嘅邵氏兄弟,成為電視廣播單一大股東。 但按市價計,兩成六電視廣播市值大約53億左右,無外界講90億作價咁多! 但除咗電視廣播股權,邵氏亦持有清水灣4幅地皮權益,市場估計值廿億元。 四叔買傳媒的背後思路,當然是舊年十月天匯事件引發的炸彈。 明明係自己出手,又唔認係,要搵個仔上枱。 點解? 當年四叔可以光明正大,認借錢俾楊國強買無線,今日自己買又偏偏閃閃縮縮? 商業社會如果對一單交易重視,當然要小心為上。即係四叔今次可能認真! 外界其中一個理解係,四叔真正睇中係邵氏旗下幾幅地。但咁,以四叔功力,要地倒不如直接買,甚至搵田生,無必要近百億做埋TVB大股東! 再者,電視呢門生意開支大,搞得好就話現金流高,但一個唔覺意,可能成為A記第二! 所以又豈會為幅地,買個電視台? 四叔一對公子,細嘅家誠,幸福快樂,四叔亦明顯安排佢接掌恆基王國。 相反,大仔家傑,歸依我佛,講唔上一事無成,但作為爸爸,當然想大細仔都可以幹一事業。 咁,咪俾間TVB佢搞下! 但咁,四叔咁多生意。求其俾範家傑搞都得,大拿拿咁多錢,加上家傑功力,由佢接掌TVB又未必壓得著場! 當然手執傳媒大氣電波,社會影響力當然更大,呢個都是不少富豪的「傳媒大享夢」! 再者,天匯事件,四叔不止一次對傳媒流露不滿之意,認為少事化大,因此要搵外人幫手做型像改善工程! 四叔同佢身邊紅人、到依家仍然有被屈感覺。既然痛恨你,倒不如控制你! 當然要直接控制新聞台絕非易事,亦容易引起外界干預新聞自由的指控! 那麼,拍套天匯風雲錄,由自己媳婦做主角,自己由犯罪者搖身一變成為傳媒迫害苦主,那又如何?

告密者

一句「從來無人搵佢做主席」,就令紀勤匯豐37年生涯成為絕唱。 英國傳媒報道,早喺今個月13號,紀勤同負責遴選主席嘅駱耀文喺倫敦一間豪華酒店晚飯 一杯在手嘅紀勤當時正式被知會,佢下屬范智廉會成為佢上司。 升職無望,紀勤原本只想留多一至兩年,就提早引退。 豈料上星期,金融時報話無望做主席嘅佢一怒之下威脅辭職,就令整個布局改寫,紀勤不得不提早辭職。 匯豐批評,有高層故意外洩機密,兼詆毀紀勤,講明會徹查事件。 其實要找告密者絕不困難,睇整個遴選委員會、成員有葛霖,駱耀文、太古嘅何禮泰,仲有係金時報集團行政總裁方安蘭! 而巧合嘅係、金融時報喺整個高層變動報道中,擔當更具影響力角色,直情成分Kingmaker咁! 原來專登由工行過檔匯豐預內備做主席嘅約翰桑頓、亦係一早由金融時報披露,匯豐內部唔想佢做主席。夾喺權力鬥爭中間嘅佢,依家計劃過多幾個月離開匯豐。 成為事,大贏家係提早升職歐智華。 金融時報披露,歐智華同同事私底下講,如果升職無望,佢會提早返香港,搞自己鐘意既對沖基金。 大家不難發現誰是大贏家吧? 難怪英國評論話,整批匯豐高層,一直勾心鬥角。 紀勤退休,已知嘅補償、滙控會俾142萬英鎊,加三個月做顧問,會有多20萬鎊。 加埋提早離職,同埋津貼加加埋埋,最少都應該有2千萬英鎊,最高可能高達3600萬英鎊,有成4億4千幾萬港紙,被報章形容係「黃金GOODBYE」! 英國政界對高薪補償不滿,自由民主黨批評,滙豐高層話走就走,反映佢地一啲都無考慮過英國公眾利益,所以解釋到點解、金融監管局,要專注迫使銀行,多啲關注當地企業同業主。

凌晨一時快訊:證實了,紀勤明年提前退休,歐智華接任CEO,范智廉做主席! WOW! ////////////////////////////// 除左呢個字外,諗唔到更好形容辭! 滙豐主席一職,已經進化到、唔只涉及一個職位咁簡單。 外界廣泛報道,匯豐高層將會大執位。 做唔到主席嘅紀勤年底離職,由歐智華接替。而現任財務董事范智廉更會三級跳,奪得主席寶座。 葛霖從政,引發匯豐主席人選之爭、最終結局係連紀勤都職位不保。 經過兩個幾星期討價還價,范智廉會係下任匯豐主席,歐智華就提早晉升為行政總裁,一度傳出係主席人選嘅駱耀文會擔任副主席。 華爾街日報形容,呢個係匯豐董事局內訌嘅結局。 據金融時報所講,匯豐對主席繼任人選,一直分成兩大派系。 主張由前高盛約翰桑頓做主席一派,獲葛霖支持。 但另一派就堅持沿用管理層內部晉升制度,並且獲前主席浦偉士,同前總裁韋志誠支持。 最後傳統勢力獲勝。 紀勤成為今次內部鬥爭輸家。報道話,董事會其實唔想佢走,但紀勤私底下表明,做唔到主席,會評估提早離任。 有報道話,匯豐唔揀紀勤做主席,係嫌佢缺乏政治智慧,加上年初加薪事件,得罪唔少股東。 其實整件事最大輸家其實係匯豐、因為傳統高層接班機制全面瓦解,成件事亦顯示董事會無辦法駕馭管理層。 對於范智廉配歐智華、英國金融時報形容係「夢幻組合」; 每日電訊報話,匯豐由佢兩位掌舵,可以話無後顧之憂。 五十五歲嘅范智廉係匯豐眾多執行董事中、資歷最短一個,九五年先加入,作風謹慎,處事直率,完全係「數佬」性格。 零七年美國匯豐融資出事,正係由精於會計嘅范智廉親自飛往美國處理。 范智廉同監管當局,以及政府熟絡令佢攞分不少。 至於歐智華,早已係董事會悉心培養接班人,依家只係提早升職。 但英國有政客質疑,繼巴克來之後,匯豐亦由投行出身嘅高層掌管,傳統穩健風格會大不如前! 同歐智華共事過嘅匯豐人都讚佢精明能幹,一早已經係欽點接班人,亦因為咁舊年歐智華底薪連花紅,高達982萬英鎊! 不過最新紀勤陣營又話,就算做唔到主席,佢都願喺而家個位,做多兩年。 如果係咁,咪即係要調轉頭、聽番自己嘅馬仔嘅話?

沙皇末路

日前先話奧巴馬好大機會會撤換現任經濟班子,估唔到事隔一晚,就有一個證實離隊! 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薩默斯」,呢位被稱為「經濟沙皇」既經濟學者,彭博一開始報道就已經話佢難相處,唔少傳聞都話佢其他官員有衝突。 薩默斯身邊既人就話,其實佢當初出任呢個職位、都只係應承做一年,只不過係因為金融海嘯先多做一年時間。 但奇在一個星期前、薩默斯先帶隊到訪內地,仲見過總理溫家寶,唔通真係Say Goodbye咩!?? 肯定係事出突然。 睇番白宮呢個四人經濟團隊、其中三個都已經先後離任,而家得番一個財長蓋特納,佢喺中期選舉前、都不斷受到共和黨評擊、叫奧巴馬將佢「炒魷」! 當日形容嘅夢幻組合,7800億救市方案,改革金融業、拯救兩大車廠,通通出自佢地手筆。 但先有「奧斯澤格」、再有「羅默」依家連「薩默斯」都離隊,金融海嘯兩周年,夢幻組合宣告瓦解。 白宮話,今個月初到北京訪問會見過溫家寶嘅「薩默斯」,一早計劃好喺今年底「離職」,重返哈佛大學教書。 薩默斯向紐約時報表示,佢一定要喺出年一月,返去哈佛大學任教,否則教授席位會保唔住。 薩默斯一直認為自己懷才不遇,因為佢原本諗住,總統「奧巴馬」會委任佢做財長,點知只係做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轉移目標至聯儲局主席一職佢決定等一年,點知再度好夢成空。 面對美國經濟無起色,失業率高踞不下,奧巴馬要喺中期選舉前,重整經濟團隊,挽回公眾對華府嘅信心。 雖已人面全非,但美國多分報章都話,薩默斯離職,反而令財長蓋特納地位更穩固。 依家奧巴馬諗緊搵有實戰經驗商界,接替「薩默斯」,呼聲較高嘅係前Xerox集團行政總裁「馬爾卡希」。 至於薩默斯,兩年嚟佢唔單止得罪沃爾克,連入室弟子蓋特納都同佢不和。接近佢嘅人話,離開白宮係解脫,話說佢近兩年嚟,壓力大,訓唔到,終日靠飲可樂減壓。

Let Go!

匯豐控股主席人選仍然未有定案,一向同滙控董事會相熟既英國金融時報就爆料,話行政總裁紀勤威脅,如果做唔到主席,佢會辭職。 報道仲話佢喺上個星期董事會上、大發雷霆,話無得做主席就擘炮。 56歲嘅紀勤年初獲八十萬英鎊特別津貼、常駐香港,錢多左之外,權力更加大。 但原來紀勤最終目標,就係以匯豐控股主席身分,長駐香港。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兩名知情人士話紀勤威脅,如果唔俾佢做主席,佢會辭職! 報道稱紀勤可能知道,升職無望,上星期喺匯豐高層會議上作出極大反應,更話董事會唔俾佢做主席,令佢好唔開心。 匯豐管理層消息指,真正係紀勤唔想匯豐委任另一名主席凌架於佢,更令佢不滿係由外人約翰桑頓主席。 如果紀勤真係辭職,歐智華,甚至霍嘉治可能接替行政總裁! 但熟識紀勤嘅人話,紀勤出名係「脾氣」差,但相信佢最終唔會走。 細看金融時報,指匯豐從來無認真考慮外聘主席,更話高級獨立董事駱耀文唔係真命天子,似乎報道來源是沖著紀勤而來! 不過有英國報章亦引述接近紀勤既消息話,佢無威脅過要辭職,因為呢個唔係佢「Style」,但就強烈認為匯控應該保留執行主席職位,而佢肯定係最適合人選! 似乎呢個搵主席既遊戲,真係搞到獅子錢莊大亂陣腳、可能好似路透「Breakingviews」所講,如果紀勤真係要走,就應該「送佢一程」,橫豎股東都唔覺得佢係一個稱職既CEO! 實情係、如果升做主席,紀勤有咩得益呢? 薪酬上,紀勤底薪一千三百幾萬港紙,加埋花紅,已經超過六千萬。相反做主席嘅葛霖,近幾年都無花紅,薪酬福利上,差唔多係執行董事中最少。 職權上,匯豐重新調整後,行政總裁有實權,負責營運同策略。相反,主席運作已經係非執行功能,主要係就監管問題發表意見。 所以除非匯豐再重定主席職位,同薪酬,否則由行政總裁升做主席,其實有名無實,無咩著數。

一個人的復蘇

如果話比你聽、金融海嘯喺舊年六月已經結束,你會唔會信? 股市由舊年三月底低位反彈一倍,金融海嘯就真係好似無發生過。 不過喺實質經濟層面,面對著近一成既失業率,恐怕都無咩人會感受到! 唯一有感受可能得奧巴馬一個,喺佢出席CNBC搞既論壇前,美國NBER國家經濟研究局就公布、二次大戰以嚟最嚴重嘅經濟衰退,已經喺舊年六月結束,時間上、真係較到準一準! 所以有傳媒已經話,呢個只係「一個人既復蘇」,因為其他人都感受唔到。 首次獲官方確認,損失左七百三十萬個就業職位既經濟衰退,喺零九年六月結束。 由國家經濟研究局編制、確認由07年12月開始,美國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嚟最嚴重同最漫長嘅經濟衰退,舊年六月已經結束。 但面對近雙位數既高失業率、總統奧巴馬喺出席一個電視台公開論壇,仍然被市民評擊經濟政策上既失誤。 有啱啱喺法律學院畢業既學生、話佢連學生貸款既利息都還唔起,問奧巴馬「美國夢」係咪己死? 面對住眾多選民指摘,奧巴馬都要暗示,部分經濟團隊可能會有變動。 有人問佢會唔會撤換經濟團隊,奧巴馬話,佢對人事安排未有任何決定,只係讚揚現任財長蓋特納同經濟顧問薩默斯,表現出色、又話佢地喺現任崗位已經兩年、相信佢地會全盤考慮包括家庭在內既多項因素。 華爾街日報同金融時報都揣測,奧巴馬既講話,係暗示喺中期選舉後、會撤換蓋特納同薩默斯。 最近幾個月,白宮經濟顧問「羅默」、同預算辦公室主任「奧斯澤格」都先後離職。 如果蓋特納真係離任、佢將會係薩默斯喺克林頓年代出任財長後,任期最短既美國財長。 咁一啲都唔奇,大家唔好忘記仲有四十幾日,美國就到中期選舉,過去喬治布殊都試過喺選舉後、將財長奧尼爾炒魷,而家奧巴馬只係照辦煮碗!

一團糟

誰是下任匯豐主席,自從葛霖兩星期前宣布提早離任後,各界有唔同揣測! 人選、安排,英國金融時報終於忍唔著,批評一句混亂。 可能由於太混亂,個別網上博彩公司亦停止受理賭博邊個係獅王主席嘅下注。 由桑頓,到紀勤,英國泰吾士報最新消息係,兩個都無分,現年六十九歲現任匯豐高級獨立董事駱耀文先係真命天子。 但據報道,佢職位係臨時主席,頂多只係做兩至三年。 備受敬重嘅浦偉士,年屆六十七歲退休,駱耀文以近七十年高齡做主席,破天荒。 而且仲要係臨時主席,堂堂一間國際級大銀行,屬於「笑話」。 見慣匯豐審慎,接班部署周密嘅老股東更搖頭一句,話荒天下之大謬! 撇開年紀大,職位臨時,由駱耀文做主席,係咪屬於能者當之? 論經驗、講江湖地位,「駱伯」幾乎滿分。 佢既係勞斯萊斯主席,亦係英國經濟學人集團董事,英國仲有多分公職。 駱伯,六十年代佳活賓信出身,之後過檔高盛,金融經驗豐富! 匯豐派系分明,由駱伯做主席,總算壓得著場。零六年起加入匯豐,佢職責主要係擔任超級投資關係經理,壞分子奈特亦俾佢搞掂。 但身位匯豐提名委員會主席,本應係負責鄰選主席,依家轉個頭自己做主席,駱伯嘅跑出,再次證明匯豐江郎才盡,部署失據! 英國評論話,匯豐揀主席,自由度被監管機構廢武功,原來當日紀勤長駐香港,獅子應承英國,主席,同總裁是旦一個一定會長駐英國。 亦因為咁,原主席大熱人選約翰桑頓變為第一個out。 桑頓下馬,紀勤一嚟礙於能力,況且主席人工少大截,亦令佢注定做唔上主席呢個位。既然匯豐早知葛霖要走,當日應承英國已經錯,而唔詳細部署更上錯上加錯。 係咪由駱伯做主席,當然依家仲有變數。但從匯豐布局睇,獅王似乎係拖延時間,拖得就拖。 為嘅係,一、兩年間搵到真正王者,更重要係,佢地對係咪搬總部仍然舉棋不定! 正如之前分析過,較之渣打,匯豐要遷冊難度大、工程煩。但經過主席風波,再次引證匯豐溢價,早已不復當年!

Yes, I Kan!

圖片
菅直人喺「國會票」、其實只可以話險勝小澤一郎,咁你知唔知呢場選舉使左幾多錢? 埋單1.8萬億日圓。 今期經濟學人就將日本政府干預,同埋菅直人勝出後、要爭取黨內支持兩件事聯繫起嚟,話呢近二萬億日圓、正係菅直人重新團結黨內既Loyality cost! 經濟學人既標題,就係用左菅直人英文名諧音,「YES I KAN」嚟形容今次入市干預行動。 日圓因為菅直人勝出,而飊升至十五年新高,佢為左表現自己決心,單日就用左近兩萬億日圓進行干預。 用經濟換取政治籌碼,菅直人都相當高明。 雖然事前大家都睇唔好日央行今次單獨干預既成效、但出乎意料係日圓跌勢持續,對沖基金仲開始平左之前日圓好倉,金融時報評論係今次入市成效、遠比零三、零四年入市仲理想,反映佢無論喺控制入市既時間同規模,都係相當之準確! 可能好似任總之前都講過、要干預本身貨幣升值,根本就係一個「Happy Problem」。 加大日圓供應、既唔需要動用外匯儲備,喺日本通縮持續既年代,增加流通量既可擴大量化寬鬆、又唔需要擔心觸發通脹,可以話「一石二鳥」~! 呢個都係點解金融時報用「歌斯拉」復仇記、形容菅直人今次行動,就算干預最終唔成功,但透過入市向市場注入資金,點講都係值得一試! 入市就好似一劑特效藥,短期係收到效用,不過長遠都係要個病人恢後元氣、即係要改革積弱既金融同零售市場。 菅直人今次其實係兵行險著,因為干預就好似同魔鬼交易一樣、等同操控本身貨幣,最終反而幫左中國一把,令佢地減少左嚟緊喺G20面對既壓力! 金融時報既評論版,就睇得更遠,因為喺金融海嘯兩周年、各國經濟復蘇只係啱岩靠穩、雙邊經濟貿易沖突既情況已經愈嚟愈明顯,例如好似係中美匯率戰、中日邊界糾紛,可能下一次雙底衰退,來源再唔係金融市場,而係保護主義抬頭!

廣場協議

九月真係事非月分,零捨多事發生! 說的不是九一一、或者兩年前的金融海嘯,下星期原來就到左廣場協議二十五周年。 八五年9月22日,美、日、英、法、同當時嘅西德五個工業國嘅財長同央行行長,喺紐約廣場酒店,秘密會面並簽署「廣場協議」,聯手令美元匯價有秩序下跌。 我們先回顧一下歷史,二次大戰後,日本幾成美國的附屬國,為了振興當地經濟,美國將科技轉移、令日本工業起飛,同時為左推動出口,美國容許日圓大幅眨值至三百 日圓兌一美元。 但長貧難困,美國開始發現長期補貼日本,當年美國貿財達到GDP 3.5%,加上八十年代沃爾克(不錯,正是今天提出Volcker's Rule的沃爾克!)主導的聯儲局,因為要對抗通脹不斷加息,結果令大量資金流入美元,大幅升值的結果當然是出口競爭力下降。 在廣場協議簽訂後、五大國隨即入市進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干預,美元兌日圓由大約250水平,三個月內急升兩成,之後嘅三年間,更升值八成六,之後的迷失二十年,就是由此開始.......... 金融時報提出陰謀論,認為美國想重施故技,照版煮碗,將日本換成中國,訂立新世紀的「廣場協議」,將舞台搬到二十國集團峰會,逼人民幣大幅升值。。 不過,金融時報話,中國唔係日本,美國嘅如意算盤,今次好難敲得響。 理由係廿五年前,美國獨大,日本即使唔情願,亦要就範。 但今時今日,國際主要經濟體對全球貿易失衡、削減財赤嘅睇法,都有好大分歧,G20難有人民幣升值大合奏﹗ 其實睇蓋特納嘅言論,都係軟中有硬、硬中有軟,只係中間落墨,立場唔算好強硬。 佢講及中國嘅貿易政策,避免用補貼出口嘅字眼,就係唔想將中國逼到埋牆角。 美國主流傳媒認為,佢呢番講話意味住財政部下個月中發表嘅半年報告入面,中國被列為貨幣操控國嘅機會唔大。 分析認為,蓋特納目前係試圖拖延立法、爭取時間尋求北京嘅妥協,同時亦令老細更容易應對十一月中期選舉。 當然,作為中國係無有怕,君不見美國仲要靠中國購買國債? 阿爺三個月嚟首次增持美債,持有8467億美元,係「美帝」最大債主。 呢個世界,邊有債主睇債仔面色,大家做場戲咪算!

干預

在中日因為釣魚島糾紛而開係惡化之際,有否想過今次日本政府、其實是幫中國一把? 眼見日圓不斷衝破十五年高位,日本財務省,六年半以嚟,首次干預, 日本時間上晝十點半起,日本政府喺83水平沽日圓買美元,日圓喺十分鐘內,急跌超過一日圓,之後當局干預行動持續,令美元兌日圓單日升超過百分之二。 政府表面解釋,是日圓升勢對經濟同金融市場造成影響,有需要時會採取果斷行動,包括再干預。 佢又話,干預匯市前,曾經同其他國家溝通,但美國財政部,就拒絕就日本干預行動表態。 更令市場懷疑係,日本央行喺今次干預行動角色,日本傳媒最初以為干預係由央行出手,但之後日本央行出聲明,只係提到支持財務省行動。 華爾街日報話,菅直人雖然連任首相,但眼見國會得票大減,令一直對干預有保留嘅佢,要面對政治現實。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日本內閣官房長透露,八十二水平係當局防守底線。 82呢個水平,唔係日本政府自己開聲,恐怕成個金融市場都無人估到係咁重要!? 金融時報評論版說,在G20美國準備向中國開刀前夕,日本突然在82水平出手干預,實際上就是幫中國減壓,美國要在匯率上做文章、要郁就要郁埋日本! 今次干預市場估計動用左2000-3000億日圓,講成效同04年最後三個月、入市干預 14.8萬億日圓當然不可比較! 歐美大報都話,今次干預完全無用,因為當前問題,正係美元弱勢! 日本獨自披甲上陣,評論話作為干預儲備貨幣行動,理應有其他央行配合,但自稱盟友嘅美國置身事外,明顯弱美元政策正合蓋特納心意。 日本廿五年前自以為有情有義,同美國為首西方國家簽定「 廣場協議 」,當年邊個叻仔,邊個傻仔一目了然。 今次干預從好方面睇,日本起示範作用,區內貨幣唔可以永無止境升,二線國家泰國,菲律賓已經三番四次干預。報道話,新加坡亦忍無可忍,一旦坡元升至1.33水平,會勢必出手。 日本情況,歐洲瑞士央行亦試過,瑞郎今年嚟大升,瑞士央行多次干預,希望保著出口,到頭來外匯儲備損失過百億歐元,結果瑞士最終放棄。 由於日本財赤大,醒目嘅炒家,可能繼續推高日紙,用盡你嘅儲備,再調頭追沽,到時仲大件事!

逼宮

各位有無看過木村拓哉主演的日戲「CHANGE」? 估唔到咁快見到真人Show。 上台只有三個月,菅直人就受到黨內元老級人物挑戰。 雖然最後大比數勝出,不過喺國會議員票,佢同小澤一郎其實相當貼近。 受到菅直人勝出民主黨黨內選舉,美元兌日圓一度跌到十五年低位。 同小澤一郎唔同,菅直人質疑入市干預匯市對日圓升值既成效、市場相信菅直人勝出,係減低左入市干預機會。 至於商界對菅直人當選、似乎並唔係好受落。 近年日本通縮問題再惡化,日圓再升只會令出口企業盈利受壓。有基金經理坦言,菅直人唔會帶嚟任何希望。 菅直人喺國會發言亦強調,為下一代人設想,政府係有需要盡快控制財赤,金融時報話,由於菅直人傾向控制發債規模,未必會推出一啲更大額既刺激經濟措施。 不過商界亦非一面倒,大和就話,其實菅直人當選唔係壞事,至少佢意識到唔可以令財赤再擴大,估計佢會進一步提高消費稅,對市場長遠係有正面影響。 菅直人繼續出任首相,首要任務當然係諗計點挽救經濟。 強日圓打擊出口、甚至拖垮整體日本經濟,而之前諗著提高銷售稅率,增加庫房收入。 結果又係失民意、民望插水。 七月參議院補選慘敗的教訓,仍然記憶猶新。 尤記得當年菅直人接任財務相,我們已覺得此君非「池中物」! 最令人印象深刻,是菅直人96年,擔任厚生大臣時,一改官僚作風,為七零年代千幾個血友病患者、輸血時感染愛滋病毒事件負責,令佢贏得公眾掌聲。 但亦試過處事不慎,未經證實,就指蘿蔔苗係O157大腸桿菌源頭,攪到農民損失慘重,但當年佢亦願意承擔責任,願向農民道歉。 話說回來,點解小澤一郎今次咁有把握向菅直人逼宮? 其實小澤已非首次出此手段,之前民主黨人對鳩山由紀夫逼宮,小澤亦擔當重要嘅角色。 鳩山今年二月突然宣布辭職,既無解釋原因,外界相信係因為佢喺處理駐沖繩美軍基地問題上,令民望急跌,當時嘅民主黨幹事長小澤一郎,拍板同意逼鳩山落台,仲開始搵新內閣班子。 菅直人接任首相之後,主張提高消費稅,去改善政府財政狀況,亦令佢民望急跌,可能小澤就是看準這個時機,認為自己可以再做一次King Maker,但結果是高估了自己的能耐。 講起逼宮,近期另一例子就係澳洲,工黨嘅前總理陸克文,提出徵收三成礦業稅,令民望下滑。 唔同嘅係,吉拉德成功逼佢落台,成為澳洲第一位女總理,不過可笑的是,陸克文轉頭又答允出任外長,似乎此君對權力是相當留戀!

與銀行為敵

金融海嘯步入兩周年前夕,為左防止雷曼倒閉重演,國際結算銀行屬下巴塞爾委員會,終於就提高銀行資本充足比率達成共識。 根據「巴塞爾資本協定三」,各地銀行嘅普通股權益資本比率,即係相當於現行「核心一級資本比率」,最少要有總資產嘅百分之4.5,比現時規定嘅、提高咗兩個百分點。 銀行必須預留資產嘅2.5%,作為「Buffer」緩衝資本,達唔到緩衝要求,銀行會被禁止派息或者增加薪酬。 表面看像是很辣,不過看一看執行的時間: 銀行需要喺 2013年起,分六年逐步執行資本協定,當中,2.5%嘅緩衝資本,銀行只需要喺2015年開始逐步建立,2019年元旦日,先全面落實,華爾街日報話,係德國同美國角力下嘅結果。 說實在,到底銀行是否有害怕的理由? 兩年下來,銀行的投機本性其實一點收儉也沒有。 不錯,高盛摩通因為有Volcker's Rule,需要關閉本身坐盤交易,但不少消息都指,銀行會透過另一些附屬/ 合作形式繼續炒作。 更經典的是,巴克萊新任的CEO,正是有賭場銀行家"Casino Banker"稱號的 Bob Diamond。顯然,銀行對投行的高回報、低風險,總是念念不忘。(既有政府包底,又有何風險? 記著雷曼倒閉是「百年一遇」!) 嚴格來說,其實今次政府是自食其果。 因為雷曼,全球政府一條心救市,原本瀕臨倒閉的銀行,就因為政府狂印銀紙可以享受Cheap Money。 而為左盡快擺脫政府資助,銀行寧願將錢放到最易賺錢的炒房中、也不想向實體經濟借出分毫,結果風險當然是有增無減! 今次Basel III是各國政府齊心向銀行開刀的一次「小試牛刀」,標準雖說不上是十全十美,但也是一次重要邁步。 好像FT Lex所講,任何比率既要看分子亦要留意分母: 資本是提升了,問題是銀行的資產是否同步改善? SIV 是否已經完全杜絕? 銀行有沒有方法降低風險加權資產(RWA)的比重、以減少需付出的資本? 金融機構與政府之間的搏奕只是展開了第一回合,看看最近英國多間大型銀行面對可能徵收銀行稅,已經威脅要遷拆,迫著卡梅倫要找葛霖做官以安撫銀行。 為免兩年前悲劇重演,金融時報說,各國是時候要下定決心與銀行為敵。

救贖

圖片
這幾天日日在寫匯控,但無法、實在太吸引人! 葛霖在「Good Value」中,多次喺書入面問,「人生既目的到底係什麼?」「點樣可以搵到真正既快樂如滿足?」 葛霖在中文版序中,說人只係獲取愈嚟愈多物質財富係唔足夠,所有人都需要內心靈魂既滋養。 而真正既滿足,就係貢獻更多而唔係索取更多,唯一途徑就係透過服務他人、嚟達到救贖! 經濟學人都有專文講呢位主席離任,佢地形容、本來屬於冥想型既葛霖,同野心勃勃既紀勤,本來就係「絕配」,兩個人可以互補不足。 但呢個平衡喺舊年開始被打破。 紀勤西向東移既同時,亦要求有更大權力,結果就變成今日逼宮事件,而搵主席呢個音樂櫈遊戲,亦變成了搏彩公司搵食開盤口的玩意! 新主席人選要到九月上海董事會先有最後決定,由高盛出身、非執行董事Simon Robertson帶領既董事會,而家要決定到底係遵從匯控一百年嚟總裁接任主席既傳統,定係跟政府加強企業管治既指引、將主席轉為非執行性質。 但諷刺既係、喺金融海嘯可以生存落嚟既兩間英國銀行,包括匯控同渣打,都無設立非執行主席,咁到底係邊個制度好啲? 至於誰是匯豐新領導,亦可能影響到集團最終係咪會遷冊。 今次葛霖「仕而憂則官」,經濟學人仲有一個解讀,就係卡梅倫政府向商界、特別係銀行界示好。 因為同保守黨合組政府既「民主自由黨」,一直都要銀行作出改革、包括分拆銀行。 今次卡梅倫搵葛霖做官,用意係向外表明,執政聯盟內保守黨核心,係好想同大型金融機構維持好關係。 一直推銷分拆金融機構方案嘅商業大臣祁維信Vince Cable,本身都是「民主自由黨」出身,,不過近日亦改口風,無再堅持拆骨方案。 博彩公司亦將佢列為匯豐主席潛在人選,賠率係一倍100!

內衰股

兩間公司同樣炒內需慨念,亦一度被捧上天般高,最終又是墜落於民企的墜落陷阱。 先說霸王,其實問題雖較簡單,但要挽救似乎也一點不易。 早前出現的二惡烷問題好像才剛淡化,公司品牌更獲醫藥世家的榮譽,可是轉頭又爆出兩款產品標簽有誤,被國家藥監局指誤導。 霸王雖指兩款出問題的是近期方推出嘅產品,雖然標簽有誤,不過同質素無關,而家已經跟進,重新設計包裝。 雖說更改標簽事少,但霸王過去買的防脫固髮生招牌,一下子在客人心中肯定扣分不少。 更難解決的是公司已經將自己擺放於傳媒、對手、以至整個社會的焦點之下。 不論是過去、現在、抑或日後公司肯定會被翻開一重重問題,無疑是置身於險境之中。 相較之下,更難處理的、肯定是匯源引起的誠信問題。 匯源因為負債比率過高,違反銀行貸款協議。高達二十億貸款,可能被要求即時清還,匯源只係話公司財政無問題。 匯源出左問題嘅貸款,係今年初籌組嘅一筆二億五千萬美金銀團,目前匯源嘅資產負債比率,同負債對EBITDA比率,都高過協議上限。 匯源正尋求18間貸款銀行,最少三分之二同意,將負債比率上限,提高至0.7倍 ,負債對撥備盈利盈利最高比例,上調至7.75 倍。 為補償,匯源向銀行提出,額外加半厘貸款利率,但今年黎由於大量借貸,匯源借貸利率已大升至超過3厘。 匯源負債比率,由三成急升到七成,只係今年上半年嘅事,總貸款超過八成,即近22億都係新增貸款。 銀行方面,由於不滿匯源明知財務情況逆傳,但唔出聲,並喺消息傳出前悉數提取貸款,質疑公司誠信,未必肯應匯源要求修改協議。 就算肯,補償利率一定會比匯源提出嘅半厘多,銀行會下星期五前回覆。 匯源之前與可口可樂之間的併購,吸引了國內外的萬千焦點,亦間接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 可惜的是成也可樂、敗也可樂。可口可樂收購案被否,打亂了朱新禮退守果汁上游事業的規劃,匯源不得不面臨二次創業。 早已身心俱疲的朱新禮被迫要安排30多歲的女兒接班,安排到掌管銷售的核心崗位,而匯源亦開始步入民企典型家族企業步向現代治理結構的必經失敗之門。 眾所周知,朱新禮一向作風強硬,但面對可口可樂收購案被否、股東華平基金撤出,達能又退守出售持股,朱新禮再次要重新投入下游慘烈競爭,看業績就知毛利率有多大壓力,如今再出現貸款違約,反映管理層己經去到失控地步。 似乎匯源正步入”How the Mighty Fall”的敗亡五步曲中。

玄機

失驚無神,阿爺又話要提早兩日公布經濟數據,即係911! 當美國經濟復甦無以為計,聯儲局指經濟復蘇己經放慢。 就算奧巴馬要為中期選舉做勢、再有出招,都只係「杯水車薪」。 正如外管局一樣,投資者要分散投資,對象除左日圓外,仲有其他亞洲貨幣。 因此亞洲與全球完全是Another Story,單是資金繼續流入區內,就令多隻亞洲貨幣上升! 新加坡元兌美元創新高,今年累積升近半成,連泰國銖亦持續升勢,今日再升至近十三年高位。 事實係阿爺都意識到這個熱錢問題,經濟數據提早周末出,原來之前從未試過! 改到星期六公布,呢個安排認真奇特。 怕就怕,內有玄機! 數據包括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工業生產、零售銷售,同固定資產投資。 受食品價格上升影響,內地分析師一致預期,八月通脹會升至今年高位,部分外資行更估計,八月通脹會見百分之四或以上。 巧合的是,周小川亦罕有就利率發言。 周小川在內地出席論壇時話,利率太低,商業銀行儲蓄成本近乎零,有可能令銀行冇意慾向外貸款。 佢認為,零利率導致銀行對實現經濟服務減弱。 周小川認為,作為央行、需要對金融機構提供激勵機制,單用利率政策並唔足夠,因此為鼓勵貸款,可以為銀行貸款利率設定下限。 對於周小川的發言,其實已經很明確的解讀就是要差別對待貸存利率。 當大家以為阿爺要保經濟而不會謀然加息時,事實是否有一些考量非我們能了解?彭博亦即時解讀,提早公布數據原因,目的就係為左令人行更有理據在周末加息! 且看911吧!

不解之謎

金融場變化萬千,諗唔明嘅東西好多,點解升,點解跌,特別係點解農行不斷升? 農行H股呢隻反斗奇兵,每星期總有幾日特別活潑好動,今日又有一個唔覺意踢上收市新高。 講回報,持有農行每手其實上市嚟,只係賺五百蚊鬆的,但都有一成七回報。 簡單解釋係大行唱好,同心合力之下,終於願望達成。 農行賣點係盈利由低反彈,盈利增長固然會冠絕內銀股,加埋農村概念,所以耐不耐就傳中東主權基金想增持。 既然農行咁好,雖然A股無主權基金增持因素。但講表現,農行AH股完全背馳。 H股假假地,上市嚟升近一成七,誰不知A股都係在招股價徘徊。為什麼? 從外資角度睇,農行A股,計埋匯率因素,較H股有折讓,而且幅度唔細,有一成八。基金大戶個個精明,同一樣貨,打個八五折有多,無可能唔過隔離?!! 有道理,有見地,但實情係,外資買A股要經QFII。 衰就衰在,千二億人民幣額度,由於老外重注祖國,令到額度已經爆,要買無得買,咪局著香港買貴貨。 話衍生產品多,帶旺農行H股交投,又未必係事實。事關你唔睇農行,其實整 個內銀板塊,A股近個幾月,都係跑輸香港,又為什麼? 呢個正係一國兩制,港滬兩個唔同市場特性。內地股民從來唔係長線投資者,唔會好似香港師奶,最少有一萬幾千股股內銀傍身,當儲錢。 祖國股市要炒股,從來都唔會首選、次選甚至三選內銀股。 熟識內地嘅私人銀行家話,有次見估值平,業務正建議一個內地客買內地,誰不知換嚟狗血淋頭漫駡,滿眼通紅之際決定問過究竟。 內地客話,內銀太大,難炒,而且劉明康耐不耐搞的不利消息,輸多贏少! 事實係外資重長線,偏偏收緊貸款,增加資本比率呢的消息,就嚇怕內地短炒王,內銀,以至保險股,短期A股看來都繼續跑輸。

獅子傳奇

圖片
估唔到兩個匯控前主席,居然揀同一日發功! 龐約翰在不事先知會情況下,居然盡沽中移動股分,表面的確可以平息股東不滿,但減持做法無商無量,據聞外界反應就唔多理想,包銷商手上有唔少貨都難以沽出,試問下次點沽Verizon? 至於三星期前獲邀請、星期一葛霖終於應承加入卡梅倫政府,原來佢無人工、一個仙都唔收! 相比做左十八個月嘅戴維思,華爾街日報大潑冷水,話睇唔到呢位備受敬重嘅匯豐大班有得發揮。 原定最少留任到出年第一季,葛霖話,匯豐成績令佢放心離任。 但實情係、葛霖要離任既消息,雖然早已傳出大半年,但英美多分大報都講,葛霖走,打亂匯豐接班部署。 可能同過去匯控主席一職、都係由內部升遷有關,但今次居然出現一個主席既真空期,真係違反晒獅子銀行過去百年既傳統。 令我困撓既係、其實呢個「貿易及投資國務大臣」,一方面既無實權、更係「無薪」,葛霖咁都肯做,正正係佢反映「求去」之心相當堅決! 而家葛霖提早離開,令集團面對歷嚟最困難嘅高層接班部署,而內部目前多個方案都有局限。 似乎股價都開始反映呢個不明朗因累,匯控下晝股價一度急挫,曾經跌穿過七十八蚊。 紀勤野心勃勃,相信係人都睇得出,君不見他在聲明中說:「匯豐運作照舊公司繼續由我佢管理!」 雖然長情擁躉東尼都話,由內部提升繼任人,包括紀勤由接捧,佢會較安心。 但紀勤逼宮的做法,早已昭然若揭,令內部傳來不少不滿聲音。 素來有良好內部接班安排,匯豐依家向臘頭公司求救。 本來前高盛高層、現任非去執行董事約翰桑頓,憑經驗,同網絡,一度係主席大熱人選。 但近期情況有變,佢長駐內地,同美資背景,英國監管當局可能有保留。 英國金融時報更話,匯豐個別高層認定,由佢做主席,係最惡劣結局。 原來係擔心佢高盛背景,擔心同匯豐文化有衝突。 匯豐希望沿用舊制,有全職主席,一日間紀勤呼聲最高,成為大熱! 出身匯豐、同管理能力令佢得分,但領導,同人脈網絡未必係強項! 而且由歐智華升做行政總裁,經驗未夠係缺點。 至於霍嘉治年紀較大,都令匯豐整個接班布局增添困難。 想來想去,都係一個浦偉士真正令人欽佩,據聞退下來就真正享受人生,既不對後輩指指點點,而完成主席呢個人生高峰、亦無興趣再沾手其他業務,令佢成為真正獅子傳奇!

繼任人

葛霖在「Good Value」(中譯:金融的王道,有點莫名其妙)中,講過作為銀行家,又要面對眼前咁多利益,首先要追求內心平靜,同時要學識人內在嘅貪婪。 那麼追求「榮譽」上的虛銜,又是否貪婪的表現? 雖然多次講過會繼續主持明年股東會。 但卡梅倫急於填補貿易大臣空缺,就改變葛霖決定。 61歲嘅葛霖,82年加入匯豐,炒房出身,精於外匯交易,之後掌管財資業務,同美國業務,02年出任行政總裁。 仕途一帆風順,但03年在前主席龐約翰策劃下,有分參與收購美國Houehold,亦成為任內最大遺憾。 眾所周知,葛霖本身亦係牧師,近期喺著作提到,資本主義未來係建基於誠實、可靠同令人信任嘅交易。 葛霖退,前高盛聯席總裁約翰桑頓,係熱門繼任人,但匯豐內部個別有保留意見。 董事局年資較耐嘅駱耀文、同方安蘭亦係盛傳人選,所以主席人選未必可以在一時三刻定出。 換句話說,似乎今日的匯豐,派系重重。 沈弼,浦偉士,龐約翰,再有葛霖,當中以退休後不問世事、既不從商,亦不沾手政治嘅浦偉士最令人懷念,反觀龐約翰,情況有如格老一樣。 今次葛霖提早退落嚟,匯豐內部接班部署大亂。 很有啟發性的路透Breakingviews提出,人脈網絡強嘅約翰桑頓,再加側重管理嘅紀勤,本應係最佳組合,但衰在兩個都唔係長駐英國。 FSA對美國背景嘅桑頓,有好大保留,更弊係佢本人而家長駐中國,更引來加快匯豐遷冊的猜想。 至於由紀勤續上又如何? 呢個正合乎獅子傳統。 何況一場金融海嘯,死過翻生的匯控同渣打,主席不謀而合都係由總裁升任,相反由外人做主席的RBS同北岩,早就葬身海嘯! 問題是歐智華仍未成氣候,加上紀勤野心太強,目前應未是時候。 葛霖出任新職,如無意外,會為英國加強營商,同推廣。 但好笑係佢前部下,歐智華方話,英國監管太好,要離國去也! 匯豐架構繁複,控股公司搬,但佔三成盈利歐洲業務,仲係英國註冊,要搬似乎講就易,做則困難重重!

菲律賓為何如此落後?(轉載自雷鼎鳴教授)

得到雷鼎鳴教授同意,轉載他一篇有關菲律賓經濟的分析,最尾有部分我們提出的疑問,以及教授的解說。 //////////////// 菲律賓為何如此落後? ( 雷鼎鳴) by Francis T Lui on Monday, September 6, 2010 at 9:16am 菲律賓人質事件發生時,我剛好要乘飛機離開羅省回港,所以未能看電視直播,感受不到現場震撼。飛機上巧遇學弟華仁中學校監周守仁神父,他早已通過互聯網獲知此事,連聲感嘆菲律賓警方很「YARP」(散漫低能)。 的確很「YARP」。一國的管治水平與其經濟發展有很強的關連性,我們在經濟發展遠遜於別國的第三世界往往會見到令人髮指的管治,在經濟發達的國家,荒誕的政府行為則較為罕見。兩者之間的因果很難說得清,我相信是互動的。經濟落後的國家無足夠的資源搞好教育、做好培訓,人民監管政府的能力也較為有限,管治很難達高水平。倒過來看,管治差勁的國家往往不懂經濟規律,錯失發展良機,長期被困於貧窮陷阱而不能自拔。 菲國人均GDP僅中國一半 菲律賓警方能力之低,在港人眼中看似離譜,其實在第三世界中卻是司空見慣之事。但菲律賓是第三世界國家嗎?據美國中央情報局CIA World Factbook在網上所載的數據(這個網站載有各國大量統計資料,有些數據雖準確度存疑,但可用性仍高),2009年以購買力平價計算,菲國人均GDP 3300美元,剛好是中國的一半,世界排名一百六十二,與印度、蒙古等同一檔次,屬比較高級的第三世界國家。世界銀行的綜合性指標「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則把它排在一百零五位,顯示菲國其他的發展指標排名稍勝GDP。 菲律賓曾被美國佔領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是亞洲收入第二高的國家,但其發展經驗在經濟學界中卻頗被視作反面教材。諾獎得主盧卡斯(Robert Lucas, Jr.)1993年在《計量經濟學報》發表了一篇經典文章「製造奇蹟」,內中便比較過南韓與菲律賓,一個是奇蹟,另一個則是失敗的典型。 盧卡斯並非隨便找兩個國家作比較。1960年,南韓與菲律賓人口相若,都是二千餘萬;兩國人均收入幾乎完全一樣;工業化程度十分接近。菲律賓的教育水平甚至高於南韓,適齡人口中能進大學的,菲國有13%,但南韓只有5%。以起點而論,菲律賓比南韓還要稍高一點,但結局卻有天壤之別,這便更可方便我們...

胡唯一

喺深圳特區成立三十周年慶典上,有份發言嘅民企領導人,只得王傳福、馬化騰同李嘉誠三位。 比亞迪主席王傳福,喺深圳起家,九五年創立比亞迪,由手機用鋰電池,發展到今日嘅電能車王國,更被股神巴菲特睇中入股。 憑通訊軟件QQ起家嘅馬化騰,更加讀書以至創業都喺深圳,而家市值2600億,更超過長實。 兩人都在深圳發跡,代表過去三十年的經濟成果,發言當然無可厚非。 至於誠哥喺深圳嘅業務,主要係一個鹽田嘅集裝箱碼頭。 雖然三人都有發言,但得到胡錦濤接見嘅、只得李嘉誠一個。 睇番過往,胡錦濤亦絕少個別接見商家,最近唯一一之,是舊年12月,出席澳門回歸十周年慶典時,專程同患病的何鴻桑會面咗十分鐘。(當時都幾有 Bye bye feel!) 李嘉誠成為唯一港商代表外,更係壓軸第二出場嘅巨賈,與其話係深圳大日子,似乎更似係李嘉誠大日子。 難道順帶慶祝埋誠哥入主和黃三十年? 難得主席慶典前,親自接見誠哥,好一句:「唔理時間有幾多,總要跟你傾一傾!」 胡主席仲話希望誠哥繼續發揮影響力,咁高規格接待,比誠哥攞十個金紫荊還要風光,亦再次肯定李家皇朝的地位。 想當年,江握手確立董生地位,今日胡李晤,誠哥地位又豈可爭峰? 其實自從江去後,外界一直傳言誠哥地位被冷落,似乎今日高規格的「胡唯一」,已經將傳聞不攻自破! 胡錦濤今日見誠哥,熟識國情人士話,罕有。事關無論跨國大企,或者係財金要員,胡總一係好少接見; 就算見,都不會像今天咁公開、咁融洽! 有好事之徙就話,胡總對外其中一條針,正係誠哥。論生意,誠哥深圳最大投資,正係持四成幾股權盬田港,目前吞吐量八百幾萬個標準箱,可以再提升至二千幾萬個,坐穩全球第一位。 誠哥話,香港同深圳山水上連,過往佢亦就兩地發展提供不同意見,包括深圳免稅工業區。 不過呢啲都只是表面理由,如果要推測今次見面的真正原因,可能要再將視線放遠。 難道大家咁快忘記上星期唐唐突然有一日北京神秘之旅? 特首跑馬仔即將開波,主席先安撫誠哥,作為支持唐唐的代價,咁樣諗又會否過分陰謀論?

Too Big to Growth

就算將幫蘋果公司、生產全球熱賣嘅iPhone同iPad,但富士康上半年仍然蝕咗十億。 郭台銘,亦要將維持咗十幾年嚟、營業額每年增長三成嘅目標,調低一半,去到一成半。 表面上,郭台銘話以宜家富士康噤嘅規模,有一成半嘅增長,仲係相當之高。 但實際上大家都明白,富士康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返! 富士康擁有近100萬名員工,基本上都在內地,為個人電腦、手機、游戲機、iPod媒體播放器和其它電子設備生產零部件,並提供組裝。 回看過去10年,富士康通過擴張進入新產品領域,深化垂直整合,保持了較高的增速和利潤率。過去富士康就收購了不少企業,與其傳統的個人電腦組裝業務相比,這些企業的制造或技術專長所在領域更有利可圖。 規模最大的交易之一是08年收購當時台灣第二大液晶面板制造商奇美電子,還有其它交易幫助富士康分散業務,由個人電腦轉向數碼相機等產品。 盡管這種擴張的目的是創造越來越大的規模效益,壓低制造成本,在所有產品類別獲得主導性的市場份額,但要管理一個咁龐大既制造帝國、顯然目前是到了瓶頸。 結果就出現了第十、第十一、第十二跳..... 郭台銘話,過去三個月,大部分時間,原來都是留在深圳處理員工嘅自殺問題。 集面對「大到不能管理」,富士康會喺十月、再調高最低工資,同時為咗減低對勞工嘅依賴,考慮喺美國興建一間全自動化嘅工廠,可能會喺五年內美國生產零件同產品。 可是這些都只是在成本上著手,但有能力開源嗎? 消失的市場 隨著Android的新增佔有率超越iPhone,智能手機的出貨量預料很快就會增加至五成。 分析員的共識是、智能手機增長既趨勢下,現時主要既「代工生產商」都會受損,市場分額會消失。 最明顯的莫過如諾基亞,由於手機銷售放緩,Nokia一方面對代工生產的富士康進一步壓搾成本,不過同時又大幅削減訂單,你話對對著呢一客邊有得做? 還好是富士康仲有蘋果呢個大客,亦將增加RIM呢個智能手機大客,不過以營業額計、Smartphone佔富士康比例5%也不到! 要揀,其實應該選擇蘋果,而次選就是三星或HTC,前景都應比富士康亮麗。

退一步

惠普橫刀奪愛,以高價打退戴爾,成功收購3PAR。 經過一連激戰,惠普廿四億美元高價打敗對手,不過有分析話,其實今次係戴爾自退堂鼓。 據知,戴爾本人喺整個過程都採取有節制嘅策略,所以最終由佢決定結束再出價落去。 要慳住嚟用,有傳因為戴爾持股量多,要用自已錢嚟收購,身兼創辦人兼CEO當然肉痛,反而惠普用既係「大家錢」,無咁多顧慮。 今次戴爾仲可以攞到七千二百萬美元嘅交易分手費,股價就反映市場對收購失敗唔係太失望,8月底開始反彈,上番到近每股十三美元嘅水平。 咁究竟呢家數據存儲生產商3Par 係咪咁值得爭先? 3PAR過去五年,收入翻幾翻,由三千八百萬美金做到接近二億嘅生意額,毛利率達到六成半水平,但實際未有過盈利。 有分析提出,未來三年回報,都唔會多過投入嘅資金,當然兵家之戰係睇中嘅係佢嘅雲端技術。 當然手頭現金有147億美元嘅惠普,贏得3PAR嘅收購戰,係市場預期之內,但諗唔到嘅係戴爾都有咁長嘅持久力。 問題係3PAR係咪值24億美元? 市場睇法分歧,由3PAR嘅盈利能力嚟睇,當然唔值呢個價錢! 不過,認為買得過嘅分析員就話,唔應該單睇3PAR現有嘅盈利能力去衡量,而要睇埋3PAR嘅賣點「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 兩間公司都想趕上快速列車,想透過收購,為客戶提供Cloud Computing。 事關科技界調查公司IDC預言過,未來四年,用喺雲端運算嘅企業每年增長27%,到2014年投入資金會達到五百億,會比宜家足足多兩倍幾。 惠普喺全球有龐大嘅銷售網絡,收購3par後,可以快速壯大雲端數據儲存業務,令3PAR嘅盈利倍數增長,可以同市場最大嘅數據儲儲公司EMC,一較高下。 今次兩雄不惜代價繼續加碼搶購3Par,正係反映個人電腦重要性下降、雲運興起,資訊亦由性能強勁的電腦轉為可上網的流動裝置。 除咗軟件,3PAR有雲端架構,同時為咗連接存儲網絡,3PAR使用所謂嘅"光纖通道"硬件,STEVE JOB都講過,光纖通道喺小型電腦界,普遍視為最可靠嘅硬件。 仲要IBM,甲骨文嚟的已經擴大咗高端運算同虛擬科技嘅投資,呢位美國猶太人米高戴爾,始終都要唸下收購失敗之後點算。 當然,買唔到3PAR,戴爾仍可以考慮收購NetApp或其他對象,但令人佩服的是,他有「退」這個勇氣! 唔好睇少呢「退」呢一個字,在火紅火熱的收購合併商討中,企業往往為左爭取併...

捐身家

下月底訪華,全世界都注視邊個有幸俾股神邀請見面。 巴菲特同蓋茨嘅中國行,據了解至少邀請左五十個中國富豪聚會。 據講蓋茨中國基金會三個月前已開始籌備,最初只係邀請富豪榜上排名較前嘅人。 但巴菲特同蓋茨,都想喺最短時間見最多人。 於是乎基金會採取一網打盡方式,最後發出五十幾張邀請函。 私人聚會地點,就定喺北京一間豪華酒店。 收到邀請嘅包括佢兩夫婦,Soho中國嘅潘石屹同張欣。 我地問過,佢地已經答應出席,但確實行程,同內容就話仲未收到。 說來巧合,張欣,彭博雜誌最近一期就以佢做封面人物,並稱佢係「中國億萬富翁建設者」。 內地傳媒更形容佢係男人最難抵檔嘅女人,因為佢實在太叻,太有能力。 佢同老公潘石屹,十幾年前離開香港,返內地創立Soho,依家係北京數一數二地產商,代表作就有「長城下的公社」。 張欣捱過苦,14歲同媽媽嚟左香港,佢做過工廠,當過信差。19歲儲夠錢去英國讀書。 劍橋畢業後,打過幾分工,創業之前係香港高盛分析員。 要成功,張欣話,要堅持。 除左張欣潘石屹,股神一定會見佢,比亞迪王傳福。 飲品業大王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及內地女首富、碧桂園楊惠妍亦應榜上有名 。 股神請到,俾著我,當然話好。但對有幸獲邀內地富豪嚟講,原來岩岩相反。 基金會話,絕大多數人曾經致電主辦單位,查詢到時係咪要承諾捐錢,驚會出現難堪。 有小部分人更已拒絕應邀。 為左平息疑慮,巴菲特同蓋茨,今個星期會發出親筆信,強調只係想結交朋友,溝通思想,同尋找伙伴。 至於捐唔捐錢,佢地唔會公開施壓,獲邀富豪名單亦會保密。 說來羞家,人家趙丹陽要花二百多萬美元方可以與股神一夕飯,現在人家親筆信見你,你卻怕捐身家而唔出席? 可能這就是中國特色吧!

願者上鉤

地價一浪高過一浪,三日前,九龍塘義德道一號先打破地王紀錄,話咁快,隔離嘅三號同五號,亦都勾埋出嚟! 勾地價十億零五千萬,勾地價每呎要萬一蚊,比起一號嘅勾地價高出三成六。 地王一號賣到萬六蚊一呎,而家相等於七折勾地,發展商又快手,政府又手鬆咗! 咁快趣,因為地皮合併發展先至有協同效應,勾埋出嚟係遲早嘅事。仲有更重要,係趕喺政府出年三月收緊發水限制之前,要盡快入則審批。 似乎經歷過金融海嘯一役,令糖王更感受到,磚頭價更高。 糖王缺地,好地難求,周一先以過萬六蚊呎,勇奪九龍第一地,嘉里講到明,會再勾埋隔離果幅,依家明顯行動證明,佢地係言出必行。 如果萬六蚊市價,今次勾地價計,豈非七折勾地、政府手鬆? 撇開價錢,嘉里得三,五,先可以得江山。為免夜長夢多,倒不如盡快再下一城,最少可以盡快規劃,入則。 有人話,糖王勇,萬一蚊破記錄勾地價,俾人睇到你志在必得,股市夾完好友,夾淡友情況,可能會出現在賣地場。 糖王勢必被夾,聰明嘅佢,又點會唔知。就算最後成交價破二萬,拉勻計,咪又係二萬樓下? 況且嘉里有「小新地」之稱,經佢地手筆,二線變一線,一線變超班,荃灣賣樓都過八千蚊呎,可見一班。 再者,呎價睇到驚人,但實際銀碼三數十億,對嘉里,小兒科是也。行內人亦都認為,對糖王嚟講BETA極低。 但往後回報就完全相反! 商場如戰場,商界亦善於攻其不備,調番轉,陰暗論一派話,塊地未必係嘉里勾。 原因係既然通行都知糖王志在必得,精明嘅行家,基於唔同願望,咪索性幫你勾塊地出嚟!? 似乎願意以過萬蚊呎勾,可能焗糖王買貴地,送個大禮俾對方。 另一個可能係,既然嘉里講到塊地咁正,咪嚟個先勾地,後講數,你六我四,叫糖王受埋我玩? 遊戲真相的當好玩!

入得廳堂

圖片
進軍完手機、平版電腦,喬布斯下一個目標係你屋企既客廳。 作為消費者可能香港人對Apple TV唔會有太大興趣,因為Streaming對我們來說已經不是新科技,甚至覺得有點倒退。 但作為一個電視人,其實我又很好奇,到底Apple TV會對電視媒界帶來多大沖擊? 先看看新一代Apple TV,要將互聯網同電視結合,透過互聯網「串流技術」播放影片,唔洗配置硬碟,令售價降至99美金,比四年前舊版平56%。 蘋果已經同迪士尼旗下嘅ABC同新聞集團旗下嘅FOX電視簽訂節目供應合約,用家可以每套99美仙嘅租金,下載電視節目,亦同網上影片租賃網站Netflix簽約,每套片嘅租金係4.99美元。 不過蘋果呢個新戰線,未必可以好似之前既產品咁順利。 喺蘋果發布會幾個鐘後,網上零售商亞馬遜加入競爭,以同樣嘅99美仙價格,推出網上電視業務。 雖然喬布斯預期,陸續會有更多媒體加入,提供節目內容。不過NBC 、時代華納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都拒絕以低價、為APPLE TV提供節目內容。 到底Apple TV能否成功,其實很視乎每個地方的電視生態。 以英國為例,大部人一開電視揀選的電視台就是BBC,其他收費電視抑或Internet TV很難有生存條件。(又是否很像本港的 TVB? 一台獨大?) 但看看美國市場,似乎又有不同。美國人平均每日會花三小時看電視,而且以收費的有線電視網絡主導,整個電視市場每年收益就高達900億美元。 相反,每日會看所謂網上電視的人,平均只會花數分鐘看Internet TV。 不過大家都係唔好睇少喬布斯,佢揀呢個時候推出新電視服務,原因係有調查機構指,將電視連接互聯網既家庭數目,會由而家二百萬個,到五年急增至4300萬! 加上近年興起的個人裝置,不論是iPad/ Tablet,令人更願意花時間習慣去看網上電視,亦間接增加Apple TV成功的機會。 李兆富提出過,無論是微軟的X-box或 Sony的 PSP,都有一個目標就是將單純的遊戲機變成媒體播放器,可是到今天仍沒有多大優勢。 但到底一個TV最終能否成功,其實最終也是看Content,而作為內容供應商,NBC 同時代華納已表明不急於出售比蘋果,這始終不難理解,目前既然可以已有可觀廣告/ 收費電視收入,Why Hurry? 掉頭看看今天的香港市場,三間收費電視選擇而家反其道而行,進軍免費電視市場,又有那點可取? 相反,三色...

難兄難弟

圖片
由愛人、到上床、到變成夫妻、到最後離異變成反叛對方。 貝理雅就是這樣形容與白高敦的27年關係。 兩人嘅恩恩怨怨,喺貝理雅七百多頁嘅自傳「A Journey」中,寫得清清楚楚。 貝理雅話,到佢任期尾聲,白高敦一有時間,就追問佢幾時落台、自己又幾時有首相做,令貝理雅不勝其煩。 佢對繼任人評語係:「A strange guy, Difficult, at times maddening」(古怪的人,難相處,令人發狂),亦因為逼宮壓力太大,佢每日要借酒消愁。 咁點解佢唔趕走白高敦呢﹖ 貝理雅話,留住白高敦喺身邊,就可以掌握佢嘅一舉一動,踢佢出內閣嘅話,反而俾機會白高敦作反、令政府不穩。 其實貝理雅亦不見得落落大方,在書中佢有不少篇幅,是希望為自己聲譽平反,例如97年將英倫銀行變成獨立,貝理雅就不忘在書中為自己邀功,指決定並非由白高敦作出,而係由自己決定,只係容許白高敦出面攞彩! 最後一章,貝理雅更對白高敦的救市措施大加鞭撻,甚至不惜「背祖忘宗」,寧願支持保守黨卡梅倫的經濟政策。 佢批評白高敦只懂用老一套的凱恩斯學說,期望財政政策可以將金融危機「扭轉乾坤」,結果只是令政府債台高築。 貝理雅反而傾向支持卡梅倫提出、增加增值稅以減少財赤,認為呢個先係真正選民所需,而現實亦告訴了白高敦到底公眾需要是什麼的方案。 「A Journey」今次出書,未正式出版,已經有460萬英鎊稿費。 離開相府三年嚟,各項收入估計已經有二千萬鎊。除咗退休金同擔任中東特使嘅薪酬,仲有多間大公司都用成百萬鎊請佢做顧問。 演說收入就更驚人,試過講一個鐘、賺成四十萬鎊。 貝理雅決定會將賣書收入捐晒俾退役傷兵。 作為一個政治人物,貝理雅都表明好多時要隱瞞真相既全部,佢話其實都係為勢所逼,以合乎更宏大的戰略目標。 咁今次公開批評白高敦,又是否為勢所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