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為何如此落後?(轉載自雷鼎鳴教授)

得到雷鼎鳴教授同意,轉載他一篇有關菲律賓經濟的分析,最尾有部分我們提出的疑問,以及教授的解說。
////////////////
菲律賓為何如此落後? ( 雷鼎鳴)
by Francis T Lui on Monday, September 6, 2010 at 9:16am
菲律賓人質事件發生時,我剛好要乘飛機離開羅省回港,所以未能看電視直播,感受不到現場震撼。飛機上巧遇學弟華仁中學校監周守仁神父,他早已通過互聯網獲知此事,連聲感嘆菲律賓警方很「YARP」(散漫低能)。

的確很「YARP」。一國的管治水平與其經濟發展有很強的關連性,我們在經濟發展遠遜於別國的第三世界往往會見到令人髮指的管治,在經濟發達的國家,荒誕的政府行為則較為罕見。兩者之間的因果很難說得清,我相信是互動的。經濟落後的國家無足夠的資源搞好教育、做好培訓,人民監管政府的能力也較為有限,管治很難達高水平。倒過來看,管治差勁的國家往往不懂經濟規律,錯失發展良機,長期被困於貧窮陷阱而不能自拔。

菲國人均GDP僅中國一半

菲律賓警方能力之低,在港人眼中看似離譜,其實在第三世界中卻是司空見慣之事。但菲律賓是第三世界國家嗎?據美國中央情報局CIA World Factbook在網上所載的數據(這個網站載有各國大量統計資料,有些數據雖準確度存疑,但可用性仍高),2009年以購買力平價計算,菲國人均GDP 3300美元,剛好是中國的一半,世界排名一百六十二,與印度、蒙古等同一檔次,屬比較高級的第三世界國家。世界銀行的綜合性指標「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則把它排在一百零五位,顯示菲國其他的發展指標排名稍勝GDP。

菲律賓曾被美國佔領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是亞洲收入第二高的國家,但其發展經驗在經濟學界中卻頗被視作反面教材。諾獎得主盧卡斯(Robert Lucas, Jr.)1993年在《計量經濟學報》發表了一篇經典文章「製造奇蹟」,內中便比較過南韓與菲律賓,一個是奇蹟,另一個則是失敗的典型。

盧卡斯並非隨便找兩個國家作比較。1960年,南韓與菲律賓人口相若,都是二千餘萬;兩國人均收入幾乎完全一樣;工業化程度十分接近。菲律賓的教育水平甚至高於南韓,適齡人口中能進大學的,菲國有13%,但南韓只有5%。以起點而論,菲律賓比南韓還要稍高一點,但結局卻有天壤之別,這便更可方便我們辨別出什麼因素是菲律賓沉淪或南韓成功的主因。2009年南韓人均GDP是菲國的八倍半,錯誤發展策略帶來的後果何其嚴重!

貪污不足以解釋經濟不濟

是什麼因素導致起點相近的兩國有這麼大差異的發展?回答這問題時我們切不可只是說南韓的管治效率較高便了事,這等於是說米高佐敦球技了得所以贏波一樣毫無意義,我們必須解構兩國的發展策略有什麼具體的差異。

以政制而言,二者都是共和體制。菲律賓出過馬可斯這樣的獨裁者,但1986年的「人民力量」卻把他推翻。總統六年一任,十八歲以上人民全民投票,這不是民主制度是什麼?南韓六七十年代時一樣出現獨裁者,政治不穩,現在總統是五年一任,十九歲以上人民全民投票。兩國民主化程度很難說誰比誰明顯優勝。但由此亦可見,民主制度似對經濟增長未有決定性影響。

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是投資的多寡。南韓的固定投資一向遠高於菲律賓。以去年為例,南韓的固定投資佔GDP 29.3%,世界排名二十八,而菲律賓則只有14.3%,排名一百三十八,遠遜南韓(香港只佔20.9%,低於世界平均的22.7%,可能是近年香港經濟停滯的原因之一,要注意了)。投資比率低雖會拖慢經濟增長,但盧卡斯用「校準」(Calibration)的定量方法估算過,菲律賓的低投資在數量上只可能是經濟增長緩慢的一小部分原因,我們仍須注意其他更重要的解釋。

菲律賓是貪污大國,據「透明度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的數據,其廉潔排名世界一百三十九,遠低於南韓的三十九。這會否是菲國經濟不濟的原因?貪污的確對生產效率有影響,但據多種定量研究的結果,它對經濟增長的速度作用並非很大,同樣不足夠解釋韓菲兩國增長的巨大差別。中國的平均年增長率超過9%,比南韓高得多,但中國廉潔度排名七十九,又遠低於南韓。貪污不是足夠解釋,由此可見一斑。

自給自足產業難升級

幾乎所有的有關教育與經濟增長的定量研究都發現,教育確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但若以人民接受學校教育的平均年數作準則,菲律賓有十二年,並不落後,其成年文盲率只有7.4%。世界銀行編的「教育指數」把菲律賓排在七十四,比香港的八十七更高,但卻低於南韓。

港人很多都知道,在本港工作的菲籍家務助理,不少都有大學學位,十多年前我家曾僱用家務助理,她原來擁有經濟學學位,這是我後來才知道的,否則可與她論道。不過,菲國政府投在教育上的開支,只佔GDP的2.5%,排名一百五十八,用這麼少的資源搞全民教育,其質量很成疑問,對經濟增長應有負面影響。

盧卡斯對南韓的成功及菲律賓的失敗另有獨到見地。他根據其夫人司徒祺(Nancy Stokey)的理論指出,經濟增長不只是指產品的數量上升,更重要的是質量能不斷進步。人民生產某一質量級別的產品時,會慢慢積累到經驗,可為生產更高一個級別的產品打好基礎。

到時機成熟時,人民的技能可支持產業升上一級,人民又可通過新的工作,學習更高級的技能。如此下去,產業可不斷升級,產品的價值愈來愈高,GDP便可持續增長。反之,若產品一成不變,人民生產更高級產品所需要的技能未有在工作中逐步得到培育,那麼產品不會升級,經濟也增長不了。

倘若一個國家不進行國際貿易,事事自給自足,產品便很難升級。一個國家消費品的種類或級別,與這個國家的貧富及經濟發展水平有密切關係。窮國人民的消費往往以農業產品及低檔工業產品為主。在沒有國際貿易時,他們只會生產級別低的產品以滿足自身的需求。經濟沒有進步,對較高級產品沒有多大需求。久而久之,產品不作升級,技術原地踏步,經濟也裹足不前。

但假如有大規模的國際貿易,消費與生產可以完全分割,就算本國人民只消費低級產品,也不妨礙他們生產並輸出更高級別的。菲律賓的貿易並不發達,其人口雖高達九千八百萬人,全球排名十二,但出口總值尚不及只有四千八百多萬人口的南韓的十分之一。南韓出口的電腦、汽車、電視機通行世界,但大家熟悉的菲律賓主要出口,恐怕只是芒果或家務助理而已。因為菲國經濟不振,人民薪酬低企,所以,外國從該國僱用外傭時,根本不用年年加薪,這樣也使菲國從輸出傭工得到的收益不能變成年年上升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

香港核心實力減弱

由此可知,菲國政府設置貿易障礙,未能向外作更大的開放才是菲律賓經濟長期停滯,產業不能升級的根本原因,這情況也導致了菲國財力不足,未能培養大量的高質人才,諸事落後。

其實,國際貿易的影響尚不止此,按照中國的發展經驗,開放的貿易政策使到企業要面對世界的激烈競爭,自身企業及人才如果未能不斷改進,便不可能長期在競爭中屹立不倒。這也是韓國及中國等貿易大國能持續增長的原因。

香港在國際貿易中十分開放,港人的效率能力遠高於菲國人民,原因恐怕也是因為港人對競爭較為適應,這種核心實力近年似有減弱,不能掉以輕心。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2010-09-06
/////////////////////////////////////
Moneycafe: 但我不明白,如果睇菲律賓股市,由零八年十月低位計,反彈幅度超過一倍,就算單睇今年,累積既升幅都有兩成,係全球表現最好既市場之一。

同樣令人費解係GDP表現。當地第二季出乎意外反彈左百分之七點九,係三年嚟最大升幅。

這是否反映資金市對新興市場真的有很大刺激?

雷: Yes, the Philippine stock market has regained all its losses in 2008, despite the fact that its GDP growth in 2009 was only one percent. This is not really that surprising. (1) Precisely because the Philippines does not have a large... share of trade, it was essentially isolated from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2008/09. The big decline in 2008 was an over-reaction, which was corrected subsequently when people realized that its economy was not that much hurt by the crisis. (2) In macroeconomics,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long-term growth and fluctuations due to business cycles. Short-term growth may not be sufficient to compensate for long-term losses. (3) I suspect that the country is on the verge of change. The Philippines had been more or less stagnant from 1960 to 2000. But in the last 10 years, its growth rate had become more respectable, partly because it had increased its trade activities (more outsourcing, for example). This was a bit late compared to the other Pacific-Rim countries, but would still be very useful to its economy. The market seems to be anticipating the future beneficial effects of this recent change. This can actually provide a good opportunity to test Lucas' hypothesis: If trading activities improve in the future, I predict that its GDP growth rate will gain momentum. There could be ups and downs due to business cycles, but the market seems optimistic about the future. At least, this is now a country whose per capita GDP is well below China, and wage rate is also lower and so it is attractive to businessmen.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開放(置頂)

少數人的暴政

【習近平真係怕左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