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真係怕左特朗普?】


今次特朗普以大勝姿態不單贏出選舉人票,更扭轉八年前同希拉莉競選時未能取得「普選」票數局面,甚至可望帶領參眾兩院令共和黨成大贏家,與投票前媒體說的「五五波」顯然有好大差異,當中主流民意或民調出現了甚麼差錯?

套用92年克林頓贏出老布殊的名言:”It's the economy, stupid!”「蠢才,問題在於經濟!」,正如不少民調反映,今次選舉的第三個候選人正是「經濟」,反映民意均聚焦在經濟問題。但吊詭的是,拜登在任的四年間,美國經濟卻是出乎意外地好,以年化GDP 增長高達2.79%,遠比特朗普首任時的1.35%理想,甚至優於克林頓及列根年代,這由美國股市屢創新高可見一班。
那麼為何選舉會出現這種結果?恐怕是民主黨忽略了通脹高企及非法移民湧入對低下階層的影響。據統計,拜登在任四年間,累計物價升幅高達兩成,相反特朗普首任物價累計只升了8%,這種生活成本上升,已經構成了民間普遍不滿,加上非法移民搶走了不少工作機會,顯然這正是民主黨失敗的主因。
我這個是財經頻道,自己亦不在美國生活,無謂做太多「事後孔明」分析,但倒想講下今次特朗普回歸,對中國及香港經濟有幾大影響?
必須要指出,不少媒體都將今次選舉的中國因素放到特朗普會向中國加徵六成關稅的議題上,但實際上過去四年,拜登政府對中國一直保持著強硬的鷹派姿態。一方面,拜登沒有取消特朗普執政期間實施的規模數以十億美元計的關稅。事實上,拜登政府保留了這些關稅,並在半導體晶片和先進機械等敏感技術和國家安全領域實施了新的制裁。
還記得九月初美國國會復會時,進入「中國周」,將表決最少25項中國相關法案,當中除了涉及取消香港駐美經貿辦的法定地位外,還有包括《生物安全法案》具體點名5家中國公司,包括藥明康德、華大基因等,以及多條保護美國本土利益的法案,例如阻止中國企業在電動車生產享有美國稅務優惠、限制中國人購買美國農地等。其他通過法例還包括禁些公募基金投資對華企業、以及禁止高科技芯片輸出到中國,以及上周才通過出手限制美企投資中港三類中國高科技,包括針對人工智能(AI)、半導體、量子計算技術,禁止美企投資中國這些行業的部分領域,以防止用於協助中國發展軍事、情報和網絡能力,明年1月2日起生效。
這種全規模的打壓,已經令內地外商直接投資出現「斷崖式」下跌,這方面不論在中港的主流媒體是少有提及。按商務部官方數據,由年初起計按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實際使用外資(FDI)按年跌幅擴大,並已連續15個月呈現下行趨勢。今年首8個月的FDI為5801.9億人民幣,按年倒退31.5%,較首7個月的跌幅29.6%進一步擴大,而單計八月跌幅更迫近45%,幾乎是「腰斬一半」,跌幅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最大!
香港一直是內地FDI 最大來源地,FDI 投資額大跌,亦損及本地經濟。由此可見,相比起特朗普一般以撓過國會,以行政指令加徵關稅的做法,拜登政府更傾向以立法形式限制美國企業對中港作出投資或技術轉移,一般影響力會更為廣泛及持久,但弊處就是立法需時,往往錯失了黃金時機。
也許更重要的是,在特朗普政府搞得一團糟的貿易領域和戰爭方面,拜登極大地團結了一大批盟友,包括重新加強與歐洲的聯盟關係,令歐盟亦開始針對中國高科技產品包括電動車徵收巨額關稅。美國還升級或更新了與日本、菲律賓、韓國和澳洲的夥伴關係,在某些情況下還與英國結盟,簽署了防務協議,並派遣航母戰鬥群通過台灣海峽和南中國海。中國在這些地區引發了緊張局勢,不僅派出戰鬥機在台灣周邊密集飛行,派驅逐艦在台灣周邊海域航行,還在菲律賓專屬經濟區內撞擊菲律賓船隻。
相反特朗普再次上台,已預告再次重返「貿易單邊主義」政策,預計不單對中國徵收60%的高額關稅,並可能對其他國家徵收10%至20%的關稅,這將顯著改變全球貿易格局。這種嚴厲的關稅政策可能推動更多美國企業重新思考他們的供應鏈,有可能將製造業轉移到其他新興市場,如東南亞或南美。然而,這些關稅措施也會刺激一些美國盟友和貿易夥伴尋求更穩定的合作夥伴,避免完全依賴美國市場,這可能讓中國成為一個更具吸引力的選擇。這樣一來,一向立場較搖擺的歐洲,貿易或投資有可能會重新傾向中國,提升中國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的地位。
當然,我不是說60%的關稅沒有殺傷力,瑞銀就估計將令中國2025年和2026年的GDP增速減慢至約3%水平。由於關稅主要影響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貨品,對中國GDP的負面影響,將有一半來自出口,推算加關稅會令中國出口跌9個百分點,貿易活動受損則會波及居民收入和企業資本開支,連帶投資和消費信心亦受打擊,預料兩者會降2個百分點。
但值得留意的是,不論習近平及市場似乎已就美國對華加徵關稅有所準備,彭博稱相比2019年中國有更多「工具箱」應對美國加徵關稅,包括分散產品出口地或撓道東亞再出口到美國。值得留意是,墨西哥已取代中國成為美國最大進口國。瑞銀則提到,部分美國企業已提早部署,希望在加稅前先行向中國買入貨品,並已簽定大量訂單,這可能反令中國出口在2025年初仍能保持一定強勢。
所以說, 習近平面對特朗普或賀錦麗到底邊一個更有殺傷力?恐怕目前來說作是言之尚早。
加關稅陰霾籠罩 強美元不利香港
最後要提一下作為對外開放型體系,香港經濟今次面臨的經濟挑戰恐怕會更大,當中既來自人民幣貶值、美元強勢以及利率影響。
為應對關稅帶來的挑戰,高盛預期中國會透過明顯貨幣貶值,以抵消出口所承受的壓力。瑞銀持相同看法,惟提到一旦貨幣跌勢過急,會對中國造成輸入性通脹,因此人行只會容許人民幣有限度貶值,預估幅度介乎5%至10%。
人民幣轉弱將打擊內地旅客來港消費以至投資意慾,另外對港股而言,人民幣走勢更是與股市高度掛勾。星期三整體上已頗為弱勢,很有可能與「特朗普交易」扯上關係。今次特朗普回朝,預期美元強勢,他亦將對中國實行更嚴厲的貿易措施。這些措施不是得個講字,對中國強硬的主張已寫在共和黨黨綱。
美國對華加收關稅,不利中國出口之餘,有可能觸發中國製造貨品價格上升,同時令美國通脹重燃,高盛直言,聯儲局可能要為抗通脹額外加息5次。這對才因為減息而復蘇的本地樓市,又構成新一重打擊。
本港內部因素也是一大隱憂,由於連年財赤,賣地收入大減,庫房底子正在快速損耗。本財政年度財赤已達2260億,財政儲備剩下5086億,是十多年新低,雖然較多稅收在年尾才收取,但這個臨時赤字數目仍然很驚人。
除了加稅、引入消費稅等建議,最需要做的是削減公共開支,然而這幾年面對高額財赤,政府始終未有作出應對措施。若財赤進一步惡化,本港信用評級可能遭降級,這或引發資金外流、拆息扯高,對業主更為不利,樓市更難復蘇。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開放(置頂)

少數人的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