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房子狀態良好」


上星期施老闆的無為而治,引起了不少迴響,施生亦在今集中開宗明義提到,自己在創業過程中是「死好命」,不過我們認為更坦白一句是、施生認為成功後的分析基本上並無前瞻性,很多時是以籠統慨括的分析作解釋,後人再重覆一次相同模式並不保證可以成功。

施生說的「無為」、責任由老闆轉移至下屬,一旦出現問題,就由員工承擔,屆時才「手起刀落」,將不合格的員工裁掉。

偏偏在地產代理中、往往出現不少良莠不齊的情況,部分源於過去未有發牌制度、部分就是由於發展商主動設「陷阱」,期望一旦出事,可以將問題統統賴在代理身上(像代收睇樓費、收買家身分證等),變成損害買家利益。

地產代理的角色,其實就是在信息不對稱號(information asymmetric)社會中,降低交易雙方的交易費用,不過吊詭的是,美國有研究顯示,代理放售自己的物業時,往往較代客戶放售時,會多放盤十日,令成交價錢,可以高出百分之三,這說明代理在協助買賣雙方時,成交價錢並非他最大誘因,而是促成交易的成功率及時間。

睇樓時我們經常睇到代理講「呢間屋狀態幾好」、「影觀一流」、「捧極了」,或者是「樓市而家向好、而家唔買就走寶」,卻甚少聽到一些實質的形容辭,例如用料、實質面積等,其實就是代理希望可以將手握「不對稱信息」放大,意圖儘快促成交易,賺取佣金。


一個以人為本的行業,真的可以做到「無為而治」? 實在值得再深思……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開放(置頂)

少數人的暴政

【習近平真係怕左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