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入來,走出去


走出去:

Perhaps the funniest thing abou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vesting in Blackstone Group's forthcoming IPO is that they will get "non-voting common units"। Rather like their own people, really.

David Webb

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動用30億美元入股美國私募基金BLACKSTONE,有人形容是最共產主義同一個最資本主義的聯婚,亦都有人形容是一個超級泡沫市場同另一泡沫基金的聯婚,這段婚姻最終會否開花結果,仍然未知之數

不過,提到內地企業成功併購海外企業的例子,真是寥寥可數。
中海油豪擲千五億購優尼科失敗,
聯想「蛇吞象」斥百億購IBM個人電腦業,換來股價一落千丈。

其實中央確實努力推行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鼓勵企業藉併購加快打入國際市場,不過,內地企業即使願意付出天價收購,如果不能克服整合業務的難關,在管理、企業文化同發展戰略上失守,當初買的「筍貨」隨時可能成為企業沉重包袱。

「隔山買牛」確實不易,
「講真若果有筍貨真是益你這個冒起得咁快嘅國家」........

打入來:

引入外資亦是中國企業要行的路,以前可能為技術,為管理,目前就可能主要為品牌同海外上市鋪路,至於外資肯入股,以前為廉價勞工,今時今日,就要市場,要消費力。

但隨著內地經濟強起來,矛盾就越來越突顯。

近月最經典例子,是法國達能集團(DANONE)同「娃哈哈」的品牌糾紛。

先講講事件由來,達能早於九六年進軍中國市場,同「娃哈哈」品牌合作成立合營公司,達能佔五成一股權。

合營企業成功令「娃哈哈」,由一間地方企業、發展成內地最大瓶裝水生產商,達能當然亦名利雙收。

本來以為這個中外合作相當美滿,點知十八個月前,「娃哈哈」在合營公司以外,自己於杭州成立另一間「娃哈哈」飲料公司,實行自己打自己。

達能一直蒙在鼓裹,直至四月初先發現被「娃哈哈」過橋抽板,即時發出函件,比「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后」,要求用合資企業名義、起訴「娃哈哈」這家未授權公司,實行自己告自己。
事件仍然撓釀中,不過達能表明不會讓步,中方就更以國家民族大義,提出發展民族企業來抗衡。

經濟學人就以達能經驗、提出合資企業這個模式,在內地點解會「衰收尾」!

簡單歸納:中國人愛錢、更愛技術,但不希望比人管,出錢都要收聲!原因是中國已富起來,內地目前已不缺技術、不缺高質素勞工,錢亦不用愁,點解仲要比外資分一杯?

但相對來說,我們走出去又談何容易,雙方面對政治民族大義之外,要一起就應要歸於法律.......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開放(置頂)

少數人的暴政

【習近平真係怕左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