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溝

節目中,呂大樂提出一個新看法:第二代人是阻礙了香港的轉型。

這個說法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作為第三代人,看第二代人當真是充滿矛盾:一方面勤奮向上,有用不完的魄力、做事有遠景,肯付自己的精神體力換取別人的讚賞;但另一面就充滿因循、不肯接受新事物,凡事要求穩陣,甚至認為要求變革就是挑戰權威。

經歷了二十多年的成巧,「新嬰兒潮」下的第二代人已經進化成社會上的中流底柱,這群人數眾多的領袖成了主流意見,認為非我族類就注定失敗,後輩不肯聽從自己經驗就是自討苦吃,就會愈刻意去刁難他們,結果不知磨平了多少主流以外的人創新意念及雄心壯志;

對於新一代的成功,如GOOG、youtube、facebook、aNobii…..他們總是認為彩數多於創意,卻不能接受世界已經不再是他們可以壟斷資訊的年代,The World is not Flat!!!

他們的確將不少社會經驗交予下一代,只是一萬個不放心將責任交給自己訓練出來的後輩;

結果無論第三代如何努力,在第二代眼中都是不求上進、或力不從心的人。

最不幸的,是目前掌握我們社會最多資源的長官們,絕大多數都仍是自認為精英分子的第二代人。資源都在他們手中作分配,不是搞一兩個WIFI Hotspot就叫新科技,下一代教育仍然是一團糟,點轉型?

自己作為第三代,可能對第二代人有些偏見,而第四代人亦往往似對第三代充滿憐憫,認為他們錯信社會規範,永遠在第二代面前卑躬屈膝,沒有個性,在第四代看來:我才不要學你們,我們面前有的是新世界的大門(互聯網)。

說到底,原來這是一個對號數入座的遊戲。

留言

大傻說…
在一個純粹追求效率和最大短期利益的社會,沒有孕育創新的條件,創新有機會成功,但要冒上很大的失敗的風險,如果犯上大錯就會被嚴酷的篩選程序淘汰,失去一切,代價非常大。孕育創新需要一個比較公平的、多元化的、能容納錯誤的社會,一個讓普通百姓有發展空間的社會,香港現在不是,將來也不會是。
VC說…
在一個純粹追求效率和最大短期利益的社會,也有孕育創新的條件,創新要冒上很大的失敗的風險,但有機會成功,犯上大錯就會被嚴酷的篩選程序淘汰,失去一切,代價非常大(但己是全球最細!)。孕育創新需要一個比較公平的、多元化的、能容納錯誤的社會,一個讓普通百姓有發展空間的社會,香港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會是。

香港創新的問題在乎Market不夠大、跟風者又快! 回報不夠持久、不夠和味。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開放(置頂)

少數人的暴政

【習近平真係怕左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