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


忍唔住,要講下續集。

一間係滙豐,一間係花旗,兩間金融巨無霸。

滙豐注資拯救兩間結構投資公司後,全世界焦點,就放喺花旗點樣地處理結構投資工具嘅手法。
外國傳媒指,匯豐造法高明,同有透明度,反觀持有八百五十億美金結構產品嘅花旗正面對極大壓力,佢地亦表明,
唔會無意效法匯豐做法。

先睇下我們熟悉的滙豐。

創先河將旗下兩間結構投資公司SIV「孭上身」,兩間公司仲會併入埋匯豐帳目。

首先想到的問題是,就算重組完成,匯豐SIV票據持有人,仍然要承擔虧損,對匯豐盈利無影響。

咁點解,匯豐唔索性咩都唔做,第時兩間公司蝕幾多,撇幾多,涉及金額可能會比依家嘅350億美金少。

關鍵係匯豐唔想賤賣結構投資公司揸著嘅資產。

同其他金融機構嘅一樣,匯豐嘅SIV,係透過發行短期低息商業票據籌錢,之後收購包括次按,銀行票據,債務等有抵押高息資產。兩者息差就係回報。由於係短期票據匯豐需要不斷發行,受信貸危機影響、根本唔能能夠啟動,令匯豐預計嚟緊無新資金支持SIV運作,結果可能逼使匯豐變賣旗下SIV資產,什至牽連其他資產市場。

美林話,佢地理解相關嘅SIV,滙控只係直接持有百分之三嘅權益,其餘有九成七係由第三者持有,佢地仍然要承擔全數投資虧損。一來係由於相關債務工具係有信貸保障,滙控即使「孭數」上身,相關風險並唔大。

當然,更重要係滙豐有足夠條件咁做!

相反,對於坐擁850億美元、持有全球最大SIV的花旗,由於第三季資本充足比率,已經跌至低於百分之七點五,令佢地無條件好似滙豐咁進行注資。

就喺壞消息一個接一個時候,花旗諗到一條絕世好橋,就係靠東望。

而家都係滙豐股東嘅阿聯酋國家投資公司「阿布扎比投資局」,動用75億美元,買入花旗嘅可換股票據,年息
率11厘。

據報係花旗現任主席魯賓穿針引線,魯賓高明在,阿布扎比投資局要承諾日後唔會持有花旗超過百分之4點9股權,亦無權管治花旗、或者派代表有董事局權利。

當然喺注入新錢後,有利花旗,重新部署自己的SIV,亦恢復了市場對佢地信心。

不過凡事有代價,大家有無留意花旗批可換股債券要比幾多厘息?前文都有提,係十一厘!仲高過花旗賣出街的結構產品。英國金融時報就話,今次注資幾乎係以借貴息去解決問題。

至於同樣由花旗牽頭、由美國財長保爾森倡議成立嘅「超級救市基金」,喺滙豐自救注資後,亦面對好大壓力,特別係SUPERFUND定價過程複雜,成效亦會大打折扣。

一直唱淡滙豐的孫柏文,話會再解晝,留意星期三的Moneycafe!

留言

大傻說…
解釋得好詳細,原來siv是用來賺取長短債息差的工具,咁如果現在siv已發行的短期票據到期,債權人要求本+(利/損)歸還,但是由於市場缺乏興趣,siv沒法發出新的短期票據以獲得資金去償還債務,用匯豐果350億去填數,咁匯豐即係用巨額股本去買了一大堆現在沒人想要的次按相關資產?
匿名說…
重點跟本完全唔係道.

http://main.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114/LTN20071114166.pdf p4 HSBCF issue 左HKD10000億 債券, 其中冇記錯有2-3成係variable rate bonds, 宜家佢d SIV 借錢貴左好多, 依10000億既利息成本會升幾多先係關鍵.
Moneycafe說…
滙豐應該係睇中SIV投資個批長期資產、希望今次將SIV變成唔係SIV後,可以等待市場復蘇後慢慢執平貨。

不過滙控今次咁大動作,可能忽視了客觀影響,好似花旗就率先比人問點解唔披露SIV,結果可能又係另一次人馬相踏、死傷枕藉。
匿名說…
唔好話花旗,究竟我地祖國旗下的銀行及金融基構,牽涉入次按的投資虧蝕有幾多,仍然是個謎!但可以相信,是一個驚人數字!因為宏調措施在近一個星期,突然非常「積極」。

不要被「75億美元」的字面,以為花旗把SIV的問題完全解決!否則,你會相信白花油能治癌!

魯賓用熟練的手腕搵阿布扎比黎接呢個大花炮!阿布扎比都係睇在利息回報份上!

借貴利來解財困?當一個人清醒時,不會咁做!當你咁做時,你會找籍口出來,但結果是怎樣?惡性循環是為利息解決問題,而非SIV問題本身!

所以匯豐的做法相對較好,但畢竟是用A餐B餐法則來解決難題之分別!不代表完美,只是減低副作用而已。若未來資產升值,這個方法是較佳,倘若資產貶值或其他隱藏問題出現,只是情況會較花旗稍佳!

但就股價而言,下調是一定!匯豐以往的殺雞取卵方式來減低成本而令盈利增長!現在正是考驗掌陀人的實力時候,學院派節節敗退時,實戰派方時救星!滙豐的股東,若堅持手中的股票,寄望現任掌陀人能考慮蒲偉士時代的政策吧!
Moneycafe說…
其賓我認為pakman提出滙豐係唔想得罪貴客、先注資救SIV的講法、有點牽強。

CDO爆煲問題不是今天發生,投資SIV買次按的買家,「出得來行,預左要還」,早應該有心理準備,今日才出來嘈?

況且無一間銀行試過孭起SIV,滙豐大可以咩都唔做,因為根本無先例。(花旗到今天都唔肯孭)

今天滙控可以咁做,一來應該係有條件咁做,亦令客戶可以有更大信心,其實已經比人強。
匿名說…
或者孫柏文是有些牽強,但不至於無道理。當日投資siv的人,和早前香港買油魚的人心態一樣,以為用低價可以吃到銀雪魚。一早次按唔爆煲,投資siv的人不會懷疑自己的投資產品本身問題。

問題是當知道自己買的siv,並非銀雪魚而油魚時。匯豐和花旗的態度,正是香港惠康與百佳的寫照!

平心而論,siv這種產品,並非以上兩間銀行獨有!但今次事件後,若日後銀行界推出新的投資產品,匯豐會給投資者較佳印象,匯豐今次輸的是股價貶值,贏的是品牌信譽。

匯豐與花旗的siv危機,只是序幕。臨近年尾,好多銀行高層仍想拎埋花紅才公佈本身銀行相關siv,但紙是不能包住火!當這些銀行陸續爆煲時,大蕭條的問題會來臨。

思考題:本身擁有豐富經驗及人材的花旗及匯豐亦被siv攪到周身蟻,試問其他銀行能避過這場瘟疫嗎?若果說siv是癌細胞,那麼現時乃守口如瓶的其他相關銀行,則正在諱疾忌醫,當一病發!正如青姐話齋:呢鋪玩完la喎!
pakman說…
I would say this.

When you invest in ANY instrument (subprime backed or not) that is rated AAA.

It no longer is subprime.

Therefore, they have no expectation of this kind of trouble.

Ah well...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開放(置頂)

少數人的暴政

【習近平真係怕左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