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麗

百麗變相盈警,揭示左內地消費走下坡嘅事實。

過萬個營銷點,大行話,百麗同店銷售差過預期,反係反映市道變化。

美林更直接,形容百麗盈警可以市場更早「清醒」,因為作為屬於穩健同有實力零售股,都要預警,正好俾同業重新評估內地零售股前景,唔好再過份樂觀。

中央年年鼓勵內需,希望可以推動經濟。

不過零售業喺舊年第三開始、已經再無加快增長動力,無左過去幾年既翹尾效應。

華爾街日報既記者走訪北京、發現行傢俬鋪嘅客人愈來愈少,一個傢俬購物中心更加係空空如也。

家電亦遇上同樣問題,分析指,係同內地樓市受調控有關。

中央原本打算遏抑樓價,可以令市民低價買樓、安居樂業。

可惜樓市調控嘅不確定性反而嚇怕左買家,由樓市延伸到、買傢俬、買鞋買衫。

你會問,係咪誇大左﹖

事實係多間內地零售商發盈警、甚至結業。

舊年最先出事嘅體育用品公司、就話俾大家聽,內地有最低工資導致開支大,積存貨嘅問題日益嚴重。

09年奧運之後出現嘅關店潮重現、由龍頭李寧、最新、中國動向喺四川嘅部分店鋪將會暫停營業。

國美體育成立左一年半,最終抵受唔住競爭大而全線結業。

係咪咁悲觀?

內地經濟係放緩,但未致於人均工資下降。睇富士康員工,依家學埋集體自殺威脅,唔加薪就齊跳樓。

阿爺要和諧,大搞最低工資加薪,除非內地經濟差到企業倒閉潮,大量工人下崗,否則零售市道總唔會太差。

老實說,中國人窮左太多年,消費係發洩多年心結既一種途徑。

十三億人口既市場,潛力太大,條數太易計。只要人人到你鋪頭花費一蚊,你每日營業額有十三億。正正係以為呢條數太易計,本港同內地零售商只有擴充策略,無產品定位策略,呢個可能先係零售股主要死因。

以往,一隻零售股內地同店銷售兩成增長係應份,依家可能係奇蹟。分店開太多,反而製造唔到求過於供既市場推廣神奇效益,令內地人覺得,太易買到,反而唔好。

其實,李寧之死,一早為內地零售股響下警鐘,但當時業界仲未醒。由低檔,發展到中檔,產品定位,完全斷正。

不少內地人都話,百麗一對鞋,太貴。比同樣有品牌既NINE WEST完全不值!

更慘,內地要高檔,香港國產品牌無份。攻低檔,NIKELEVIS,一早搞左二,三百蚊低價產品攻二,三線城市。

零售股現真身,其實係好事。品牌效應之下,中國就算連人均收入都超英趕美,就算內需市場搞得點成功,最後的錢都會由意大利,德國,美國等名牌國家賺曬。

iPhone 4S,有斷貨無存貨,證明中國人暫時仲係有錢。

重新定位,整合策略,中國人的確需要一個中國既國際品牌!!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開放(置頂)

少數人的暴政

【習近平真係怕左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