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


今年最觸目新股,阿里巴巴集團整體上市,最終可能放棄美國,只在本港捲土重來。

預計最快第四季掛牌,估值最多700億美元,即是直逼騰訊市場。

一個放棄美國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監管及會計準則過於繁複,作為一間知名中國企業,阿里巴巴亦不想讓美國當局知道太多內部情況、而且管理層相信,在香港上市能夠突顯公司的文化特色。

馬雲亦深信,即是只在本港上市,但一些全球最重要及科網股資深投資者,早已懂得在全球搜羅股票投資,而且本港已經能提供,集團需要的流動性及估值。

金融時報評論版LEX更指,如果阿里巴巴想做市場領導者,就應該打破本港上市慣例,完全不引入基礎投資者。

特別是近年基礎投資者已經變質,佔新股認購比重越來越大,由於他們的股分有禁售期,反而降低整體股分的流通性。

不知是否巧合,未上市,阿里巴巴動作已經多多,近期就與復星及銀泰、與及最大物流公司順豐等,合組物流支援網絡公司「菜鳥」,為電子商貿、物流及倉儲公司提供服務。

其實「菜鳥」一點也不菜,預計總投資額要高達三千億元人民幣,試問內地企業能有幾多有此能耐,地方政府恐怕亦做不了。

「菜鳥」目標是五至八年內,透過物流網絡平台,無論在全國2千個城市,任何一個地方網上購物,24小時內送到。

有淘寶習慣的朋友都知,而家內地稍有規模銷售商,訂貨再送到本港,一般都只需兩至三日,如果日後再加快,肯定大有市場。

當然要成功做到,「菜鳥」首先要於八個核心城市,建立超級物流集散中心,而每個集散中心距離,必需是八個小時內可以連接得到。

第二步就是建立網絡平台,透過RFID無線射頻技術連接所有服務供應商,包括交通、產品、物流等等企業,務求做到一個網絡,整合所有相關資訊。

其實內地多家電子商貿企業、好似凡客,京東商城等,都計劃過自建物流系統,但成本相當高,單是拿地建倉庫,投資額數以十億計。

所以心水清者知遁,馬雲建立的不只是網絡物流平台,而是建構整個電子商貿生態系統。

就好像美國網上零售商亞馬遜,由經營網上商店,到建立全國性貨倉同貨物追踪系統,只有配送業務是外判予物流企業。網絡完成建設後,其他後來者跟本難以競爭,變成了自然壟斷。

但阿里巴巴愈做愈大,難免招來眼紅。

雖然馬雲強調,不會從事物流業,但業內已擔心、先別說阿里巴巴整個集團,單是旗下的淘寶網,已經佔整個網上購物交易額5成以上,而與菜鳥結盟的順豐及統稱「四通一達」的幾家物流企業,亦佔全國快遞量5成以上,估計部份小型快遞公司會排斥在外,最終倒閉收場。

話到最後,一定要提「菜鳥」名稱由來。

馬雲回憶當立創立淘寶,與馬化騰建騰訊經歷一樣,最初都不被看好,被形容為互聯網「菜鳥」,所以今次再用「菜鳥」,就是要警惕自己。

但老實睿,如今兩隻「菜鳥」已成巨鵰,各自在自己山頭雄霸一方,再以「菜鳥」為自己事業冠名,恐怕是諷刺對手多過警惕吧?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開放(置頂)

少數人的暴政

【習近平真係怕左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