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錢莊

劉明康建議,內地金融機構,尤其中小型,可以考慮併冪科網公司,擴大平台,維持競爭。

聽落,似乎順理成章,但深想一層,其實發出頗負面訊息:一,出自具備份量銀監前高層口中,似乎引證內地銀行競爭力欠奉

二,銀行本業靠利息及收費事業為主,產品渠道及網上平台,亦代表內銀息差既收窄,當年劉前主席一直呼籲銀行擴非利息收入仍然空中樓閣。

表面,內地金融機構缺乏是網上平台橫向幅射網絡,但實際,內地銀行分行仍然多的是,論門市,分行,其實總有一間喺左緊。

外國由傳統零售行業打入金融例子多的是,而且相當成功。澳洲COLES透過分店賣產品,搞保險,業務貢獻佔比高達三成以上,TESCO情況亦一樣,而兩間機構亦部署申請銀行牌照,實行由超市跨業務擴展至錢莊。

但西方成功例子在於傳統銀行分行有限,客戶流亦遜於超市,同內地截然不同。

眾所周知,內銀分行,存款極多,但諷刺在於,無論一、二、三線銀行,頭兩大保險集團,仍然需要靠網上平台谷銷售,到底當前問題在於銀行本身,抑或網上平台競爭,最好先搞消搞楚。

原本,阿里巴巴等平台僅僅屬於寄賣站,但原統一間金融機構,自己銷售產品唔得,但網上寄賣就掂,適逄中央要民間資金釋放,結果造就當局先批互聯網發行本身金融產品,繼而隨時獲發民營銀行牌照。

內地金融機構經營問題,相實相當複雜,撇除壞帳等等,十三億人最想要是高回報,但銀行或保險公司提供高回報,就觸發風險增加,資本減少,既然如此,似乎當局有意行一條路,高回報,高風險產品,由網上買賣為主,銀行及保險回歸基本。

國壽傳媒日表明,來年保費可能要跌,轉型要緊,產品要保障行先,做真真正正保險股,內地銀行亦因應利率市場化,理產產品規範化,一切資本充足為主。
從另一角度看,內地金融刻下似受網上平台競爭,或者其實當局用心良苦,要佢地正正式式消除風險,去走瘀血,市民要高回報,高風險產品,搵馬雲及化騰,監管當局表面政策支持,實為向兩人輸出銀行長期面對的風險。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開放(置頂)

少數人的暴政

【習近平真係怕左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