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字第一違


問題重複,只限於有意義問題,與其人人問內銀老總餘額寶應否監管,更有意義問題其實是,今年到底內地會有幾多宗違約?

點解內銀零點七、八倍股價對帳面值無人問津?
一,利淡因素與日俱增
二,內銀老總從來無講真話:問佢息差?壓力不大、不良貸款比率?
維持平穩,資產質素?
可控!!真的嗎?
哈、哈、哈!

超日太陽能由名不經轉,變成為全球知明,在於他們成為中國自從一九八三年以來,首次天下第一違約。

有得第一次,自然有第二次,用美林之前估計,今年四至六月份,數千億信託產品到期高峰期,難道到時,日日講中國,天天講DEFAULT??

超日太陽唔掂,並無新聞,事關公司去年十一月早有預警。市場目前共識為,由去年年中政府介入,到兩會穩定大前題下竟然置之不理,官方已經正正式式為有秩序違約,開下綠燈!

無錢還,誰之過?站在企業立場,有人肯過,我當然願意接受。

形成內地信貸市場長時間道德風險,一,根本市場假設,無一間公司會無錢還。
二,內地評級機構是是旦旦,求求其其作風。

超日債券籌組時,數字已經顯示公司負債比率超過三倍,但評級機構仍然予以兩個A評級,到去年年初開始,勢色唔到,不消十四個月,超日評級由二A變3C,但債券息差跟一線三A債,期時未有大幅擴闊,即部份或大部份市場,仍然如在夢中!

企業借貸氾濫死性難改,中國如是,歐美部份公司亦如是,據講,由於內地資金緊,部份中資公司轉戰台灣借貸,搞到當地資金頭寸亦轉緊!

做成企業萬借萬靈,歸根究底原因之一是評級機構對外惡,對內善良。按統計,近三千四百隻內地企債當中,百分之九十九具備兩個A評級,只有少於零點一二個百分點,為低於A+水平。

高評級借錢易過借火,而內地沒有違約,就造成內地債券價格嚴重錯配,例子之一是,無最高級別三A債,與普通級別一A,債券息率相差不足半厘,形成內地債券多多,但曲線平平!

價格反映風險,是市場認為今次違約帶來的正面影響。

外媒、評級機構均大派定心丸,一而再再而三強調有秩序違約並不可怕,只是現實真是咁樣?鐘擺理論大家心知肚明,美林崔巍大力提出「貝爾斯登翻版」,未必無道理!

針無兩頭利,改革、去槓桿固然等於不明朗。其實,內地之外,港銀過去幾年大量內保外貸,及低息內地企貸,風險抑或無風險,市場或銀行業界,心知肚明吧!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開放(置頂)

少數人的暴政

【習近平真係怕左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