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


港股A股化,本港財經媒體亦內地化,完全將每日內地報章標題連內容近乎搬字過紙,更甚是連專業經濟師、分析員亦已變得媒體化,評論員化。

所不同是一批是因市況變動而左右搖擺,另一批是受數據變得立場、觀點有欠貫切市場,那有進步可言!!

內地最新經濟數字勝預期,上星期經濟師才形容到末日將至,股災構成深遠影響,今日多於三間大行卻改口,堅持增長回穩乃預期之內,數據顯示股災影響甚微。

喂,七月初大跌市,公佈的卻是截至六月底數字,經濟師難道是先知!!??

同樣因為要迎合媒體需求,或客戶查詢,內地經濟師至明為顯是,評述任何一個數據都愛附加政策預期,而有關政策預測全屬清一式;
出口欠佳,估計減息降準、零售走弱,當然估計快要減息、降準;
固投遜預期,絕對要減息降準;
零售或新增貸款跟市場有出入,必然要減息降準啦。

除減息、降準之外,經濟師大致別無其他,以內地一個月平均五個主要數據公佈計,經濟師最少估五次減息降準,五次都話好快,一季涉及十五次減息降準討論,一年達到六十次!!!

中國人是講信用,既然有百分之七目標,當然一定有百分之七,目標不保,形同最後防線被攻陷,此時此刻,豈可容忍!!?

第二季有七,勝預期,第二季名義增長由上季5.8%,急升至7.1%,一地眼鏡,說穿了,六月錢多,批文更多,基建固定投資增由5月14.7加快至20.4%。

鐵路投資升幅更驚人,而房產固定投資六月增長改善多半個百分點下,投資部份力拯了整個第二季經濟。經濟數字是繫於火車軌數目,而非減息降準次數!!

分析員形容,第二季經濟顯示股市調整影響不大,時間上有嚴重誤差之餘,相反第二季數字實際是受惠股市。

看看,金融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增長,由首季9.6%加快至12.7%,佔名義增長比重達到81%、實質增長比重57%,鐵路之外,股市其實是第二季GDP最大功臣。

肉眼所見、或內心憂慮事情,往往被數據推翻,含鉛的水、實際的經濟,實際數據通通未必盡詳及如實反映。

國家統計局有備而來,官媒被欽點99%問題,剩下來由英國金融時報發難,追問中國GDP Deflator,盛運來避而不談,支吾以對。

反而最終由新華社發布澄清,承認內地並無跟隨慣例採用工業購進價格計算物價、而是以工業品出廠價推算內地經濟增長,實際高估僅約0.48個百分點,而非外界估計的一、兩個百分點。

咁咪即係變相承認做數? 是6.5不是7? 是有心抑或無意?

總括而言,最新一批數字,應升的升,該跌的跌,不留半點伏筆讓你看淡,但細數字有細數字好處,以一個來自農村的城鎮工人數字為例,第二季象徵性升幅0.1%,有記錄以來最低增長,城鎮化步伐響下警號,總理早前倡議農村人創業,事出必有因。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開放(置頂)

少數人的暴政

【習近平真係怕左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