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事人


周小川大談十三,五,改革、市場化、國際化之餘,談得最多為金融安全。

眾所周知,即使國策當前,但底線是不能危及金融安全,但調轉一問,內地政策是否反而來是一直在製造金融安全問題?

股市一役已經明顯,到今日,小川少提股市,卻大談債市,目標2020年要股市規模相當於GDP一倍。

內地債市由006年佔GDP兩成七,到明年預計佔比達62%,規模四十萬億人民幣,高盛估算,以現時速度移動,2020年規模可達21萬億美元,即過百萬億人民幣,佔比超過一倍目標,易於反掌。

「小川長」推動債市,目標是提升直接融資比例,他同時間三番四次強調深化政策銀行,提倡政策金融,用意既要為壞帳累累內銀休養生息,亦為當局隨時擴大財字佔比3%死線做定準備,種種一切,固然源於6.5底線的堅定不移不退讓。

為提升直接融資比例及人仔使用而推動債市,好事也,惟一旦根本源於要應付數字式增長,及更多潛在赤字的話,情況猶需關注。

內地目前債券價格錯配嚴重,企業及地方財務良莠不齊,但持三個A級別債券佔比達到六成,而平均到期僅為4.3年,年期過短太受流動性因素左右,而且違約機制未確立,搞活債市,反過來可能是搞活道德風險。

股市爆煲,除因為槓桿過度之外,歸根咎底是升市政策製造出來的道理風險所致,一場道德風險災難,靠央行大灑流動性解決,

現實世界中,有錢可以話事,難怪中央醞釀監管大執位,人行隨時變身英倫銀行呼聲最高。

英國自從海嘯後,所有金融監管歸由英倫銀行負責,餘下另設獨立機構,負責投資者保障。

類似的「雙峰」模式Twin Peak屬於環球大趨勢,內地領導誠意可嘉,但財金部委既是監管者,亦是政策推動者一兼兩職角色不變,似乎改革註定難有成功。

內地強調金融監管協調,某程度上為本港提供一定反思。

金融三級制奉行多年,港交所、證監會談不上協調,至於證記及金記,表面相不相干,但證券業務分業監管,混亂之餘,亦跟後海嘯後全球金融發展完全未能與時並進。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開放(置頂)

少數人的暴政

【習近平真係怕左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