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淆視聽


如果因為總理未有明確公佈深港通內容而令股市下跌,理由相當牽強。

事關從周初開始,博鰲總理發言,根本不應該借為深港通炒作借口。

兩年前屬於突而其來,但深港通即使今日開通,已形同基本常識。

高盛對近月股市形容為低質素反彈,實在為肖為妙,炒低殘、由一批低盈利質素股份帶動、輔以央行異常合作,但過程當中,幾乎從來未有涉及憧憬經濟回穩、盈利復蘇八隻字。

上至主席,下至中央智囊,既想經濟保底,又要改革,而結構改革成為所剩無幾內地推介題材。

套用前英國金融監管服務局主席端納,結構改革四隻字或需要全面禁止使用。他提到,無論新興市場,成熟市場出現濫用結構改革這名詞,而根本上,結構改革涉及所有範圍,所需要改革部份對其它範疇構成抵觸。

一、二月份是迷失期,踏入三月份,全球似乎陷入混淆視聽局面。

寬鬆,負利率、有作用嗎?日本由2001年起QE,至今日本央行手持十年期以下公債全部負利率,但十多年來,有六成以上日本人不認同貨幣政策救經濟之說,反之國基會阿太拉加德竟可以公然表示,沒有歐、日負利率,全球會更差。

央利決定原本乃建基於,經濟數字及市場資金狀況,惟近年馬首是瞻於市場,而市場走勢卻繫於央行政策取向,兩者互相依賴底下,其實市場價格才是最終話事人。

市場好,股市好,更少人會擔心經濟、盈利,市場跌,即使經濟未有異樣,但已猶如世界末日。

要左右市場價格,或者就要學會混淆視聽,公司業績不足以決定走勢,而是在於分析員會否使出混淆技倆,將咸魚包裝成為海鮮。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開放(置頂)

少數人的暴政

【習近平真係怕左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