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新三板

若市場發展換來是牛鬼蛇神充斥,添一批視監管如無物,橫行無忌,多一分市場混沌的話,該等市場發展,不要也罷。

昨日,新三板議題引發的市場質素,衛生系統裝置討論,歸根究底,近年市場種種事情,已令更多市場持份者到達屍無可忍之極限,人到最後關頭,寧要生命,不要財富,也許套用現在股票市場,關鍵時刻,更多人選擇制度與質素,懶理融合、機遇及升幅。

證監會及港交所水火不容,皆因在判斷內地市場融合命題上,有截然不同假設及結論,前者是防衛,怕素未謀面國家大媽、大戶令本港市場質素變得難以監管。

後者是進取,由頭到尾相信有國家就有商機。

數字顯示,去年四月至十二月底九個月內,證監會按證券條例及相關法規,對上市公司展開調查宗數118宗,九個月數字已平14年全年,較13年更高出37%。

同樣是調查,港交所資料顯示,去年按上市規則展開調查宗數僅得52宗,較14年少八宗,比證監會表不同標準做的調查少超過一半,涉及公開譴責僅僅5宗,警告數字更按年大減64%。

也許先入為主,預設立場,上述數字就證監及港交所執行規例輕重及呎度鬆緊之分,實在太過明顯,香港監管制度絕不是中式家長制,但既使奉行披露為本,也不容上市公司個別任意胡為,視制度如無物。

盈利表現難定公司質素,曾幾何時,漢能亦被捧為盈利潛力亮麗。觸發證監會鷹派當道,觸發點是內地奉行的市值管理,在港相當熾熱。

數字上,創業板去年上市新股,平均首日升幅7倍,一三至一五年間,整體市場而言,半年內升幅一倍股份有860家,升幅六倍股份139家。

今日創業板如是,明日新三板後果難言。

基於假設魚池混濁,排污之餘,香港市場或者要一位裝置隔渣系統,披露為本依舊,但把關似乎要由交易廣場,移師長江中心。

十幾年前,三人小組就早拍板上市審批權易主,事隔十多載,當年阻力似乎大不如前;
一,港交所太進取,太想從量著手推廣市場,更客易予人角色衝突之感、
二,港股或上市公司「個底」較之前更花、
三,李業廣早已不在其位,當日不是他力陳董特首,證監早就負責審批上市。

港交所及證監會不久會就提升上市質素做聯合諮詢,我係港交所,倒如不拱手相讓審批,唯有證記安心,任何新三板,新九板大概會如魚得水。

再者,市場活動優劣個別心照不渲,由它事事管,有鑊由它背,聰明如小加,為什麼不懂?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開放(置頂)

少數人的暴政

【習近平真係怕左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