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BOR


日日標題拆息升至八年高位,意義越來越有限,實話實說,08年,市場動盪一年,期時拆息區間相當之闊、以一個月拆息為例,十月九日曾觸及近五厘,十二月則低見0.29厘,三個月拆息當年全年高低位介乎0.99-4.4厘。

可以說,即使現水平拆息再升多六倍,仍然處於八年高位。

不能否認,踏入第三季起,港息在超低水平,不斷低調地上升,現水平銀行資金成本指標的一及三個月拆息,分別為0.62及0.86厘,跟「高息」是完全兩碼子事情,但較年初計,原來有超過一倍驚人升幅。

「賓卡」話,拆息上升意義已不限於H按破封頂位,銀行搶港紙存款那麼簡單,進多一步去想,港紙、港息市場,已變為全球其中一個越來越難以明過究竟的市場及機制。

你跟我說拆息年內倍升,銀行資本成本上漲嗎?

另一邊廂,任總時代譽為最反映銀行資金成本,牽涉計算存款因素在內的綜合利率,去年一月為0.36厘,今年一月跌至四分一厘,最新截至十二月底數字,依家處於四分一厘,其實完全未上升過。

拆息八年高位?
但八年前銀行綜合利率全年處於介乎四分三至一厘六八水平,有排未追上!

上述解說,拆息雖則影響銀行資金成本,惟拆息上升亦不等同於銀行資金成本必然向上。

而另一個迷思在於1983年彭勵治宣佈聯匯以來一直行之有效的套息機制是否仍然成立。

聯匯下的貨幣發行局,一旦美息較港息高,市場有誘因沽港元買美元套息,港紙弱,但資金外流同時會將港息推回至吸引水平,錢又返來。

但近大半年,所謂HI-  LI,即美元及港元拆息(LIBOR- HIBOR) 之間差距,不斷擴闊,大大話話有四十點子,但期間,港紙強勢依然,到底聯匯呢套老機器,最重心的套息機制部份是否有所失靈?

高盛提出相關質疑,
綜合而言,開題可能在於;
一,自從任總11年前引入雙向兌換保證後,成事件複雜了,包括牽涉市場對港匯走勢預期、
二,套息涉及匯價對沖,在交投稀疏市場搞對沖,隨時被夾死、
三,大媽錢來港,沖銷資金外流而觸發HI- LI所造成的息差壓力、

但高記話,要來的始終要來,故此堅定不移確信美電快將見7.85,更警報,美息向上初期,而港息不同步跟隨,它日差息距幅度擴大,港息才臨時追上,換來最有五個宇:「沒有好結果」。

老實,背負過萬億熱錢下,任何資金逆轉後果是可大可少。高盛回憶05年強化貨幣發行局時,期時因應人仔升值預期,造成的資金流入擾亂,金記向市場提供了清晰指引及管理預期,家下,人已去,問題更複雜,更怕是八十八層高仍在睡夢中!!!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開放(置頂)

少數人的暴政

【習近平真係怕左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