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

日前中國經濟周刊一篇「去香港炒房的、你們已被國家盯上了!」在網絡上引起極大迴響。

特別當中關鍵一句:「企業其實變相就係抽走左內地實體經濟既血液」,在內地就獲得非常大認同。

事有湊巧,作為今輪「出海潮」領軍人,海航集團屬下香港建設國際星期三公布,大比例一供二,集資近93億,資金主要係向母公司海航償還欠款。

香港建設國際佔左四幅啟德地皮當中兩幅,合共投地金額近130億,之前係由海航提供融資。中銀賓卡話,其實今次供股都可以話係意料之內,事關海航由第一幅啟德地皮開始融資,外資行就一直拒絕參與。

所以剩底都係工銀亞洲、建銀國際呢幾間中資大行,加上88樓之後又再提醒銀行,海航單係要完成四幅地近200億地價,已經相當吃力!

中資近年活躍國際併購舞台,單以去年,有統計指內地涉及境外收購金額規模逾二千億美元。

自從嚴打險企野蠻人後,併購之王安邦近期轉趨低調,但海航高調取態,就令人相當觸目。

二百七十幾億港元,啟德令海航在港走紅。但海航老早於國際併購舞台冒起,綜合路透及金融時報統計,海航過去兩年海外收購涉及三百億美元,相當於二千多億港元,單單去年已用約二百億併購。

由航空、物流、科技相關投資、地皮,到最近,海航對染指金融行業相當之進展。稍為Google搜尋「海航收購」,滿板皆是,月月更新。

以近月為例,海航已涉觸德銀,並且增持至逾4%、老牌金融機構Old Mutual 兩成半股權、對沖基金平台SkyBridge ,總之不能盡錄。

海航最新傳出,連福布斯雜誌都有興趣,據報作價四億美金。連同有持股的內地財新,有熟識交易人士報稱,此舉實為中資企業擴展軟實力。

中環人戲言,連番銀彈攻勢的硬實力強攻,兩宗界定為軟實力收購,豈能足以沖銷?

跟安邦一樣,海航資金同樣神秘。
同樣叫人懊惱在於其高負債問題。

按內地媒體及不同報道,海航一五年負債相當於折舊及攤銷稅前盈利的十二倍。而旗外海南航空、渤海金控、及旗下多間上市公司,負債比率介乎六成九至七成半左右。

更諷刺的是,五年前早有報道提到海航高負債遭銀行封殺,惟五年後今日卻絲毫無損。

的確,一如外資機構所言,海航高槓桿、土豪收購模式並不可靠,亦據聞,就連本港銀行對審出貸款亦有所避忌。

但君不見,單單兩年前,海航旗下A股已融資逾八百億。有抵押品、有上市平台,收購,再高價收購,市況順風順水的一日,遊戲一日未完。

亦正如老行尊所言,那管現金,或高借貸收購,只要越買越多,涉觸企業越具影響力,過程中就變相賦予自身影響力提升,即使槓桿遊戲煲爆,任何單位亦會明白,大致不能倒閉呢回事。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開放(置頂)

少數人的暴政

【習近平真係怕左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