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賊?國策?(新聞背後)

昨日我們follow了星期四一宗消息,就是九三年首批獲准來港的國企,突然被國家稅務總局指摘,指「九國企」一直繳交的稅務優惠,其實早已過時,「九國企」一直「搏大霧」,沿用九四年提出的優惠稅率15%,而其他國企十多年來都是交33%稅率。

一看之下,最初都認為又有國企出事,又係因為有人違規逃避交稅。不過經過一輪明查暗訪,我們始發現,「九國企」可能才是今次事件中最大受害者。

事件起緣於十三年前,當時國家為了支持首批來港上市國企,於
94年通過給予稅務優惠,不過一如其他國策,未有訂明詳細執行細節,尤其是優惠何時結束。

到97年另一分補充文件面世,開始追溯優惠原來早已在95年結束,不過文件就比多兩年優惠,同樣,無提過幾時完。

到98年第三分優惠稅策補充文件面世,更奇是「九國企」沒有再列於名單內,更神奇是到03年,財政部指有關政策已經作廢。

好啦,作為國企老總,九八年開始你交幾多稅?

除非佢係傻,否則都會照交15%稅,唔通嫌錢腥!

事實上這些國企真的交了十三年優惠稅款,不單上繳地方政府時寫明,九國企也是上市公司,帳目經會計師核實,年年都清清楚楚,點解而家先來「秋後算帳」?唔通董生個招「唔講就等於無左」的絕技,被中央「融會貫通」?

有國企私下對我們說,他們也對今次追數有點莫名奇妙,一個估計係,國家審計處近年對政府預算收入愈來愈著緊,雖然「打老虎」未至打到國稅總局頭上,不過為免夜長夢多,都係先行來招自我引爆,到被審計時都有所擋架!

我們認為事件一方面突顯投資國企面對的政策風險,有好些根本連國企本身都隨時「中伏」,何況是遠在海外的投資者!而部分國企本身亦有在美國上市,分分鐘會連累國企面對海外訴訟。

老實說,國企經過多年改革,著實進步了不少(包括股改、管理層激勵制),不過有些人事變動(例如一直互相競爭的國企互換老總,「老外」肯定睇到眼突)或政經不分,就仍然困撓著市場。
我們鼓吹的是管理權與擁有權進一步分離,主席可以由國家委任,不過CEO就需要董事局外判、再經股東大會通過委任,並以市場價格支付薪酬。這仍很難避免同類事件再發生,不過最少可以增加管理層獨立性,一旦CEO見勢色不對唔撈,股東都識得跟著「跳船」!

留言

匿名說…
呢單野都唔知點收科, 單係要九國企補交自1998年 (甚至從95年起計!) 少交的稅款, 另外不知要否計甚麼滯納金, 都好令有份投資者困擾。

國際會計師又唔知能否甩掉負任。

仲有, 咁多年來稅局死架? 少收稅款又咁追? 而家先「發現」收少左稅!
Moneycafe說…
事隔十年,先再掀起舊事,一定係有內情,想必當年有人疏忽,到今年倘真的要追究,真係唔知點收科。

其實國策的風險真的不少,單看一隻606,就死唔少人....
lc說…
這些算是投資在發展中國家的風險, 如果不是經常發生這些意想不到的事,如何叫高風險地區, 總不能只看高回報不理高風險的, 606其實到算是這樣,政策出台後算是一步一步向下,不是一口氣跌落谷底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急於求成」 JPEX 爆煲引證證監會監管不力

三十而立的金管局:思良將

減辣不單徒勞無功 甚至「好心做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