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5月, 2013 起發佈的文章

實習生

瘦田無人耕,金錢最現實。環球市況好景,結果好自然現實係,又多左人想加入華爾街大行,實現畢業夢想。 二零一二年,美國大學調查顯示,希望加入金融界既大學生,只佔百分之九,最新數字完全逆轉,美國大學生想加入金融界比重,大幅增至一成半。 每年,華爾街大行都會招聘一批大學生當暑期實習生,以高盛數字最驚人。佢地營業總裁科恩爆響口,話今年申請到高盛做實習生,跟佢地呢班大鱷學野既學生總人數高達一千七百個,結果獲取錄做幾個月高盛實習既,只得三百五十名大學生。 換句說話,取錄率低於百分之二,難過入哈佛,史丹福。 有中環人話,跟高盛學野,百分之一百零一好過做AO,衰在仔女唔係名牌大學。 做高盛實習,一定唔易,網上申請,另加三百字自我推銷,解釋高盛點解要請你,同你有咩貢獻到俾高盛。 封信順眼既話,高盛會由你HIGH SCHOOL,到大學最新成績全部核查,再睇埋有無領導財能,之後最少三輪會試。 你會話,暑期工,唔係咁馬?錯,入高盛做暑期實業,幾乎八成以上機會獲聘全職。呢班靚仔三個月實習,崗位只限一個,就係分析員。 但高盛網頁講明,加入高盛呢三個幾月,你既獲益良多,吸收高盛形勢,並會肯定清楚將來社會責任,一大堆優點,講到尾就係錢!! 但話雖如此,有中環金融界話,高盛作為老牌大行,但金融海嘯千夫所指,聲望品牌高峰滑落,由惹人羨慕,到令人討厭,再短時間重奪聲勢,單係呢樣野,一定唔簡單。 一度是華爾街王者,近年高盛的聲譽不斷受到打擊,布蘭克費恩可以力挽狂瀾,早前出席股東會,受到的對待與摩通戴蒙就有天淵之別! 我地偉大特區政府,真是不妨諗諗搵人到高盛取經!!

港人港地

圖片
政府破天荒,首次推出兩幅港人港地截標,反應熱烈,兩幅地合共收到29分標書。 以每塊地十幾個發展商數目計,幾乎已囊括了本地主要發展商,換言之,是大家都最少俾個面、參與下! 有發展商話,係睇中地皮處於啟德新發展區,又接近沙中線站,簡單一句--發展潛力: 正! 但係地皮有諸多限制係前所未有! 形成業界嘅估值,上下分歧係一倍! 真係好視乎發展商嘅起樓功力! 兩幅地嘅估值由 24-48億都有人估,折算樓面地價,介乎2780 - 5500蚊一呎,上下限相差一倍! 到底準則喺邊?! 睇下現價,計一計,預算地皮日後賣價,都係天淵之別! 預計每呎實用呎價,介乎7500 - 12500蚊,原來同區現樓樓價都係橫跨咁遠! 啟德區附近,一線新樓譽. 港灣同現崇山,實用呎價都要萬五蚊。 至於德福花園、同居屋啟德花園市價,就係八九千蚊,都係相差一倍。 至於兩幅港人港地,受制於限量條件,平均單位呎數七百幾呎,定位就傾向同星河明居接近。 留意地皮下限估值,2780蚊一呎,即係仲平過上個月批出嘅、屯門富盛街地皮都值三千幾蚊一呎! 有冇咁悲觀?! 可想而知,個別業界對今次地皮睇法相當保守! 點解呢? 兩幅地皮,位於東九龍矚目嘅新發展區,日後有港鐵沙中線同郵輪碼頭,但政府唔保證道路網絡同相關公共服務,趕得切2014年第4季落成。 另外,地皮附帶連串限制,包括三十年內只可以賣比香港永久居民,不可以轉售給公司,分租租約亦不可以長過五年。 又有限量條件,另外需要有超過三成綠化面積,加上高度限制 110米,景觀將會受到周圍其他公私型地皮遮擋。 仲要留意兩幅地皮前景,維繫於啟德新發展區,但係有關嘅規劃進展緩慢,而且變數眾多。 現有嘅規劃係咁嘅: 港鐵啟德站無錯就喺附近,但係要等預算沙中線,將會喺 2015-2019年,先至分階段落成。 又或者用另一個想法,就是發展商意圖「執死雞」,一於有咁低價出咁低,希望殺個政府措手不及。 所以,第一批港人港地,諸多特殊限制,點都會削弱地皮優勢! 結束期要長達30年,呢兩幅「港人港地」,係試驗性質,政府未決定,係咪會持續批出呢類地皮。 三十年、限制單一客路,萬一遇著淡市滯銷,賣比公司又唔得! 出租又唔得! 發展商根本無辦法應變,先至係最大嘅風險。

息股

有無人見過,公用股可以一日內跌幅二至四?電,水,煤,唔通無人用,無盈利咩? 里昂趁機踩多腳,話中電,電能,煤氣,通通都沽。公用股,同高息股遭遇,有中環形容,係市場癲倒事實另一個反射。 先講點解跌,無論高息,同公用,跌既原因唔係本身有問題,而係形勢比人強。早前,當派息率得番三幾厘,當時十年外匯基金票據息率僅僅零點七、八厘,問題唔大。 但依家,兩者差距只有一厘半左右,即係一百五十點子,而債息市場共識係仲會升,結果造成全資金大配置。 銀行界話,其實由月中開始,全球為數不少既均衡同互惠基金,已經開始換碼,由高息,轉至增長股。亦因為咁,五月至今,摩根士丹利中小股指數其實累積升近百分之四,相反公用股指數累積跌超過百分之六。 大行擔心,全球債息抽高連鎖影響未反映曬。 法興維持,十年美債債息今年會見二點七五厘預測,但擔心升短時間抽上,會有負面影響。 花旗關注,債息抽高產生既風險管理震盪,令更多資產要拆倉。 最怕是債市資金無秩序撤出,而星期三,已經率先睇到首次有資金流出高息債。 由息,變為增長,問題就嚟。 一,咩都增長先?二,依家市場所謂增長概念係的咩?如果睇第一個問題,答案似乎係盈利有兩成以上先叫增長,有幾多?? 之所以咁,美國大炒係一批新能源,大數據概念,內地再加足球,同3D打印。內地創業板指數創新高,比大指數跑贏四成,瑞銀話,係只係反映投資者追增長,頂多係啤酒泡沬,而唔係大泡沬。 但泡沬與否,用索羅斯講法,爆破後才會知道。增長令人興,但如果因為市場癲倒,追息之後,又來增長,前者後者邊個危險,遲下咪知!!

第一屠夫

圖片
內地企業走出去,併購目標不再只是能源或科技公司,最新對象是豬肉。 內地最大肉類加工企業,雙匯集團。 以每股34美元,收購美國豬肉加工生產商Smithfield,金額高達47億美元,是歷來最大宗中國企業對美國公司的收購。 有近80年歷史的「史密斯菲爾德」食品,是全球最大的養豬及豬肉生產企業,知名品牌有Subway等火腿香腸。 去年產量超過三百萬噸,在美國五百大企業排行榜排名第218位。 雙匯集團是內地行業龍頭,雖然年產量較,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少近兩倍,但論市值或盈利能力,都更勝一籌。 或許這由「秏豬量」可以反映,內地已是全球最大豬肉生產受消費國,由農業發展成中產市場,人均豬肉消費、從2002年70磅,提高至去年86磅。 相反,美國早已過了中產消秏高峰,人們講求健康,人均秏豬量由66磅下降至58磅。 換言之,內地人食豬量,比高頭大馬美國人,仲要多出48%!!! 不過,近年雙匯的食品安全卻備受質疑,包括被揭發出售含瘦肉精的瘦肉,以及香腸發現蛆蟲。 董事長萬隆被外國媒體形容為「中國第一屠夫」殺入美國,不少分析都認為,雙匯斥巨資收購,除了因為內地對豬肉的需求不斷增加,亦寄望透過收購美國品牌,舒緩國內消費者對國產豬肉製品安全問題的恐懼。 不過,美國媒體就擔心,公司由中國人入主後,對食品質量要求會因此倒退,更由美國Smithfield 員工擔心,內地會引入不衛生生產過程,最終令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會回流到美國。 有記者都有問史密斯菲爾德CEO,擔唔擔心,交易唔會比政府批准,佢就話自己唔係經營坦克、資源或者網絡安全,佢地只係出口「豬扒」,有信心交易獲得通過。 「最大屠夫」殺入美國,呢個標題真係好搶眼,如果政府當局無理由反對,咁相信呢宗交易都好大機會通過! 不過雖然今次出價有31%溢價,不過Smithfield 最大股東,就曾經建議過Smithfield應該將業務分拆,一樣可以提高價值。 話說回來,一隻豬對內地真是舉足輕重,不單往往左右通脹水平,甚至影響貨幣政策,現在連最大對外併購關鍵都連繫到一隻豬身上,真是要封內地做豬肉大國。

菜鳥

圖片
今年最觸目新股,阿里巴巴集團整體上市,最終可能放棄美國,只在本港捲土重來。 預計最快第四季掛牌,估值最多700億美元,即是直逼騰訊市場。 一個放棄美國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監管及會計準則過於繁複,作為一間知名中國企業,阿里巴巴亦不想讓美國當局知道太多內部情況、而且管理層相信,在香港上市能夠突顯公司的文化特色。 馬雲亦深信,即是只在本港上市,但一些全球最重要及科網股資深投資者,早已懂得在全球搜羅股票投資,而且本港已經能提供,集團需要的流動性及估值。 金融時報評論版LEX更指,如果阿里巴巴想做市場領導者,就應該打破本港上市慣例,完全不引入基礎投資者。 特別是近年基礎投資者已經變質,佔新股認購比重越來越大,由於他們的股分有禁售期,反而降低整體股分的流通性。 不知是否巧合,未上市,阿里巴巴動作已經多多,近期就與復星及銀泰、與及最大物流公司順豐等,合組物流支援網絡公司「菜鳥」,為電子商貿、物流及倉儲公司提供服務。 其實「菜鳥」一點也不菜,預計總投資額要高達三千億元人民幣,試問內地企業能有幾多有此能耐,地方政府恐怕亦做不了。 「菜鳥」目標是五至八年內,透過物流網絡平台,無論在全國2千個城市,任何一個地方網上購物,24小時內送到。 有淘寶習慣的朋友都知,而家內地稍有規模銷售商,訂貨再送到本港,一般都只需兩至三日,如果日後再加快,肯定大有市場。 當然要成功做到,「菜鳥」首先要於八個核心城市,建立超級物流集散中心,而每個集散中心距離,必需是八個小時內可以連接得到。 第二步就是建立網絡平台,透過RFID無線射頻技術連接所有服務供應商,包括交通、產品、物流等等企業,務求做到一個網絡,整合所有相關資訊。 其實內地多家電子商貿企業、好似凡客,京東商城等,都計劃過自建物流系統,但成本相當高,單是拿地建倉庫,投資額數以十億計。 所以心水清者知遁,馬雲建立的不只是網絡物流平台,而是建構整個電子商貿生態系統。 就好像美國網上零售商亞馬遜,由經營網上商店,到建立全國性貨倉同貨物追踪系統,只有配送業務是外判予物流企業。網絡完成建設後,其他後來者跟本難以競爭,變成了自然壟斷。 但阿里巴巴愈做愈大,難免招來眼紅。 雖然馬雲強調,不會從事物流業,但業內已擔心、先別說阿里巴巴整個集團,單是旗下的淘寶網,已經佔整個網上購物交易額5成以上,而與菜鳥結盟的

債災

圖片
全球量寬之下,以為低息的日子可以長期持續? 答案原來不一定。 先是日本央行進取的寬鬆政策,結果反而導致資金流出債市,推高十年債息升穿一厘。 同樣,美國債券價格亦顯著下跌,十年期債息升至13個月高位。 美國十年期債券價格,星期二大跌接近1.5個大點,息率升至2.17厘左右,是去年四月以來最高水平,與五月初低位比較,反彈幅度超過半厘。 而美債波動更蔓延全球,觸發全球債券錄得近十年最大單日跌幅。 結果是資金流出債市,原因是美國4月樓價錄得七年最大升幅,按年升超過一成。 金融時報話,近期經濟數據改善,股市升、債市跌呢個組合,正是反映市場對前景樂觀,令聯儲局退市有更大理由。 確實,歷史證明不需要怕債息上升,因為由2000至2013年,債息升,股市升機會反而多過跌,情況同1983至1999年相反。 高盛就指,去年下半年債息與經濟表現基本脫勾,情況近日先逆轉,預期在經濟前景樂觀下,十年債息下半年有機會升穿2.5厘。 美債波動亦牽連區內債券被拋售,南韓十年債價跌幅則為二月來最高。 包括本港,澳洲及新加坡在內債息,全數單日抽高,以菲律賓一批十年期美元債最明顯。 交易員形容,區內債市震盪兼美元上升,導致資金外流,其中菲律賓貨幣跌至8個月最低,印尼盾錄得4個月以來最大跌幅,新加元元觸及10個月低位。 大摩就指,區內借貸嚴重,息率上升影響不能忽視。 更點名提到香港,因為聯繫匯率底下,美息一旦調頭回升,會突顯本港資產泡沬風險,資產價格下調壓力極大。 事實上,本港十年期外匯基金票據,五月以來上升接近0.6%,升幅較美債更高。 所以今日地產股大跌,確實是有因由。 而且區內債災,YIELD一升,YIELD股即跌,星展早日不幸言中,應記一功。 今日區內債災,美國華爾街反而異常平靜,甚至高談闊論債轉股既資金大轉移,究其原因,係人地比我強。 尋日美債單日急升速度之快,主要係十年債息升破二厘一八,即時觸發大量技術沽盤,由於穿過兩厘二,呢個被大行認定,短期「見血」水位,於是牽引連鎖反應。 首先,美YIELD升,點解美國覺得無事?一,正正係反映市場預期經濟真真正正復蘇。二,過往經驗,YIELD升,股都升,況且聯儲局早前研究報報早有定論,利息一升,反而會推低美股風險溢價,令美股實際估值更加便宜,所以出現美國開香檳呢一幕!!

六四 .買債

圖片
六.四賣IBOND,人人預一萬。 由於淡市難發圍,證券行已經當IBOND發售,係重大拉客事件,什麼免息,免佣,「一零五」保證回收等等,大概係,簽個名,零成本,坐底收五百!! 既然政府派錢,證券行無理由搶錢,連數口奇精既羅家聰博士都話抽,咪抽囉!!I iBOND一萬蚊,假設你不投機,唔係抽完即放,三年回報多少,都係果句,睇通脹! 第一批,IBOND派息高得神奇,第二批,派息回報少一大截。至於第三批,單係今年既話,政府通脹預測係四點五,綜合同整體通脹預測差別只有零點三個百分點,即係,就算通脹低於四點五,回報少左,但今年亦似乎少左政府一次性補貼人為因素,唔會令通脹人為地壓低。 經濟師相信,從今年餘下時間睇,通脹未來六至九個月,座底百分點三點五,上望就的確有四。最樂觀情況,頭兩次派息更有四厘以上。 一萬蚊,攞到四厘,無計,要去!!因為目前云云港股高息股中,匯豐四厘,但入場費近三萬五蚊,中銀要近萬四蚊,新晉高息股既中遠太平洋,入股場亦要二萬二,從呢個角度睇,一萬蚊換番來既回報,高過用二至四萬蚊買既野,仲想點。 就算計埋人仔存款,而家就算大客頂盡都是三厘,當然人仔賣點有升值因素,不過今年阿爺加快左升值、而家已經升左1.7%,再升空間仲有幾多,值得深思。 當然,由於官方通脹數字,反映唔到實際通脹,如果IBOND派息,同牛肉價掛鉤,咁買IBOND會接近發達,但現實無可能發生。IBOND雖然實際上回報抵消唔到通脹,但心理上,其實用一萬蚊,可以買過心安理得,精神安慰,值唔得就閣下決定。 睇番今年財爺的說法,已經不再將ibond 標韱為紓困措施,即是不再當派糖,加上今年預算案正式將政府發債規模由一千億倍增至二千億,換言之政府日後發債有大把選擇,未必要再發行iBond,因此今次iBond 好大機會會成絕版,認購當留作紀念都抵! 總之,呢個世界有央行一日,都會有潛在濫發貨幣風險。就算聯儲局退市、仲有細佬日本! 央行一日有印鈔空間,銀紙就一日會貶值,餓回報會製造恐慌投資,繼而會容易做錯事。 依家,一萬蚊有三厘半,雖則回報實際得幾舊水,但有三、四厘旁身,唔大貪既話,起碼唔會亂咁投資,唔會再買酒店單位。俾一萬蚊,確保自已唔立亂買野,減低犯錯機會。 人講YIELD,我講YIELD既環境下,六四應去馬!!!

利潤=利息轉移?

圖片
四月份工業利潤按年升幅百分之九點三,比三月百分之五點三多,簡單講,利潤增幅加快,既是事實,亦過份樂觀。 因為,按年升幅加快,但四月工業利潤四千三百多億人民幣,比三月四千六百幾億,其實少左。 呢個,可能係數據既藝術,即係到底好定唔好?點演釋,好視乎經濟師本身立場。 可以話好,係比舊年改善,話唔好,係復蘇趨勢減慢,甚至走樣。 無疑,利潤大數充斥水份,尤其係中國證券報亦大篇幅分析舊年央企利潤,指央行利潤去年僅僅增長不足半成,但再融資大增。 眾所周知,低息效應,兼且央企利息成本較民企低,既減輕利息支出,即推高盈利,於是出現官報所指,利潤實為利息轉移。 所以,撇除四月央企盈利增幅擴大,抑或實數其實係舊年八月以來最差不談。用最無水份既營業額做指標,內地工業生意整體其實一般。 一、四月營業額依然係按月跌;二、以營業額金額八萬一千多億計,其實落番舊年十月時水平。 如果一定要解釋,似乎又同存貨添置活動減慢有關,因為存貨增加情況正在放退,四月存貨僅僅增多五百幾億,有分析擔心,係去存貨壓力先兆。 所以,利潤增幅加大,係假象,但同樣,利潤完全不滯,亦唔係現實全部。按劃分行業睇,煤炭最唔掂,其餘係有色金屬等等,撇除兩大行業,日子會更加好。 巧合係,煤企近日動作多多,先吹風話降進口煤,再放風話禁止進口劣質煤。除左煤之外,報載,多個行業央企近日開始各自表述,有的話人民幣升值過快、有的話,失業嚴重,有的話,需求唔得,講到尾,就係要中央出手!! 的確,到依家呢一刻,完全否定中央會推刺激政策,過於武斷。人民日報一篇評論,以無四萬億刺激為題,大做文章,字裡行間,其實係另類呼籲,叫等刺激政策既一群,甚至係政策博奕既央企,慳的!! 好多內地學者都話,中國告別傳統刺激經濟政策,但人總會有婦人之仁,經濟增長好難再見九,望十。但一至四月整體工業利潤僅僅一成一增長,既得利益者壓力係一個問題,另外中國策略員估算今年盈利有三成增長,目前情況相差甚遠。 所以,如果盈利繼續唔得,股市一旦又吹雞彈散,習李經濟功力未表演之前,先考佢忍耐力!!

農村變天

圖片
發改委雖然否認,城鎮化亦肯定續成為中央新一屆政府藍圖,但四十萬億呢個數,熟真熟假,仍然係一個謎。 四十萬億人民幣城鎮化呢條數點嚟? 其實係當日有專家推算,城鎮化會有四億人民移居城市,背後涉及固定投資,相當於每人十萬蚊人民幣,結果四十萬億呢個數,就係咁得出!! 依家,似乎係沒有四十萬億城鎮化,而並非沒有城鎮化。但敢肯定,中央叫停涉及四十萬億大規模城鎮化投資一事,確有其事。 因為,正值年初兩會期間,多間內銀的確爆響口,兼有發改委金融司親口證實,當局會改革債市,為城鎮化涉及數十萬億人民幣債券鋪路。 發改委否認叫停,因為方案仍然草案當中,而涉及大規模投資,毫無疑問充滿發改委影子。 城鎮化背後,事情發展,似乎出現理解、同角力兩大問題。 大興土木就係城鎮化?但按內地計算,一九八零至二零一零年,城市人口增長大約係兩倍半,而未來五年,城市人口增長,頂多係百分之十以內。 李克強希望以城鎮化響招牌,而佢一直強調,城鎮化根本唔係城市建設,而係改革。所以,發改委,遇上改革總理,顯然係同床異夢。 中國專家不止一次講,城鎮化目標遠大,執行極難,背後原因,其實係涉及既得利益再分配,從而釋放更大競爭力,以及內部需求。 而要達到李克強智囊心目中既城鎮化,前題係戶改,同土改,問題出自呢度,前者涉及維穩,後者關乎地方利益,幾乎所有內地經濟師都相信,土改一定不會成事。 城鎮化事到如今,係吹大左,亦煲大左。發改委模式既城鎮化,五行欠水!如果佢地方案拍板,中資股沽得! 李克強夢想既城鎮化,五行欠權。如果從呢方面諗,城鎮化同江澤民當年小康之路一樣,題目繼續,行動欠奉。 城鎮化最大障礙、是解決發展過程中城市與農村利益沖突問題。 呢點都不難理解,好似城市在擴大的過程入面,到底被併入的農村會有咩好處? 抑或只係為城市提供廉價勞工? 當中土改同戶藉改革,又點樣處理? 雖然沖突唔少,但都有成功例子: 北京昌平區早在廿年前、就有企業同村民達成協議,共同參與舊村改造,企業賺錢、村民可以分紅。 距離北京市中心35公里, 昌平區的鄭各庄村。 廿年前村民仍以農業為生, 其後展開舊村改造, 千幾名村民籌集144百萬元人民幣。 從此,農村變天。 鄭各庄村已發展成旅遊區, 有水城、有溫泉酒店。 村內還有地產項目、養老院等等。發展中的還有科技園, 中

夢醒.時分

圖片
經歷星期四大跌千一點後,市場都以為日本股市會有番反彈,的確、反彈係有,但只係曇花一現! 與市場預期有差距,日本股市早段反彈過3.6%,曾經重上萬五點,但之後升幅收窄,下午一度倒跌,曾急跌逾500點,高低幅又過一千點。 第二日跌市部分原因歸疚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未有如安倍晉三指示般,提出更多刺激措施,反而暗示目前力度已經足夠,結果又叫市場失望! 近兩日股市大跌,部分原因是散戶大手沽貨,對沖基金亦有減倉跡象,相反機構投資者就未見有恐慌沽售,市場相信呢個可能係對股市做成一股正面既穩定因素! 面對星期四日股大跌超過1100點,瑞穗形容對安倍經濟學的支持者,仿如發出一個警號,提醒他們不要再發夢。 金融時報評論版就提出,日本股市單日市值雖然蒸發左三千億美元,但以過去六個月、日經指數平均升左75%,其實今次調整係無可避免,反而令佢地意外係、點解咁耐時間先至出現! 更形容日本股市遇冷,其實是對環球央行以至政府,一個重要提醒。 確實、過去半年美歐日英央行透過不同程度無限量寬,推高了資產市場、部分面對沉重債務問題的地區,好似日本以及歐洲亦因為量寬製造出來的「順風車」,暫時解決債務及經濟危機。 匯豐首席經濟學家Stephen King 簡世勛話,日本股市因為中國經濟數據不理想而急挫,表面看來似是反應過渡,但由全球QE製造出來的資金,根本沒有有效渠道刺激實體經濟,相反QE引致的匯率眨值,就觸發全球貨幣戰爭。 簡世勛認為,現實是由量寬「特效藥」,今年以來製造出來的經濟復蘇其實只是幻覺,星期四大跌市證明,投資者應該要活在真實世界。 黃金戰士潘國光形容,市場賭單邊已經幾乎失控,更深層次問題在於央行干預已經無孔不入,一旦市場對這個人為的托市有任何疑問,後果必然是災難性! 似乎愈來愈多市場分析,認同我們琴日提出股市大跌其實是「賭單邊」後遺症,法興就指環球市場震盪,是之前一面倒賭單邊市觸發,令到投資者忽略基本因素,而近期過份尋求息率回報,情況令人關注。 到底安倍經濟學是否失控? 改寫歷史任務是否失敗? 恐怕呢一刻要答仍然太早,其實開鍵好大程度要視安倍經濟學三部曲最後一步,即是結構改革係咪有足夠決心推行。 當然呢一步不會單單只是印下銀紙、又或者將日圓眨下值咁簡單,而是步步都會沖擊利益團體,安倍分分鐘要面當年被迫下台風險,恐怕真正改革、而家方是第一步。

完美風暴?

圖片
一日五月未完,原來都不能不信Sell in May的傳統智慧。 五月廿三日既金融市場,被老外形容為3D PERFECT STORM,為立體完美風暴。 伯南克未退似退,日債息率急抽,又有內地PMI初值醜怪,三把刀一齊劈,結果就係環球股市一齊劈價。 由遠既講起,美國是否退市,依然眾說紛紛。 市場嘈音太多,倒不如把心一橫淨信喉舌報,形容結合伯南克言論及會議紀錄,一方面顯示目前局內對於何時開始放慢買債、未達共識;但同時亦相信這個退市共識,會在未來數月就會有決定。 但華爾街策略師指,與其糾纏於伯南克以數據作為退市基準既老調重談,市場睇漏一件事,就係佢老人家首次提及,潛在資產泡沬及構成既金融市場不穩,係考慮退市因素之一。 伯教授開宗明義話,佢的而且確對資產泡沬憂慮有所提升,而個別環節亦的確泡沬指標浮現。 有樣野一定要信,就係市場。從對沖基金經理最近倉位部署,沽空美債正在加馬,格羅斯由原本年內不退市,改為九月會退市,似乎預示早有風聲。 更重要係,聯儲局罕有提及,資產泡沬會構成退市考慮之一,即係,大鱷至少在美國再難騎劫央行。 於是,大戶借伯南克做世界,並先行在日本出手,一開波,日本公債爆上一厘,一厘,正正係市場警戒水平,由公債抽升,日股急跌,再抽升日圓,雪球效應越滾越大。 一厘一出,逼使日本央行即日宣布,即日進行超過八千億日圓購買五年以下短債,並且注入市場流動性, 日債債息雖然回落到0.845厘,但對股市殺傷力,已經大局已成。 大摩批港股,錯多岩少,但佢地上星期已經發出日本股市震盪預警,理由係日本安倍所謂三大利劍,其實板斧只得弱日圓。 由於今年來,大量日圓空倉累積,稍一觸發類似今日既拆倉盤,日本果真既製造驚恐。 伯南克俾市場玩左三年,由充滿自信,變為面無血色,市場要佢QE,佢就QE。美國呢條水魚劏夠,日本成為新水魚對象。 既然日本央行咁驚債息升,大鱷就要沽你債,因為債息一升,日本就騰雞,騰下騰下,未正式進行無限量化,已經提早加馬。 資金氾濫製造既市場亢期,有可能完結,一,環球市實在升太多,升到一個地步,大行已經無推介既新論據,二,環球債息正在上升,歐豬債,甚至早前盧旺達債券,其實升幅四分一厘以上。 亦因為咁,今日跌市賴阿爺經濟數據差,實不公道。 還是IFR 評論說得到肉,作為分析師或媒體,當然很容易將大跌市

特區黑雨

圖片
昨夜發生了兩宗黑雨事件,自然黑雨對一般市民當然帶來眾多不便,但說到對特區政府影響之深遠,要數商交所黑雨事件。 張震遠在早上短短唔夠五分鐘露面發言,係黑色暴雨警告解除後,首宗大事。 巴利今日談話重點有二:一,被捕三人並非商交所中人。二,有需要的話,佢會辭去公職。 由主動交還牌照,到證監會用SERIOUS ONE形容商交所調查,要轉介商業罪案調查科,短短三日,急轉直下,出乎意料之外。 但疑問之後更大疑問係,點解警方頭炮行動,被捕三人不屬商交所? 中環人揣測,三人不屬處理商交所帳目職員係事實,但極有可能係屬於外聘OUTSOURCES身份,幫商交所負責帳目。 所以技術上,既可以唔係商交所人,但唔排除曲線係,問題在於邊個請佢地,邊個出糧俾佢地先係關鍵。 有人更即時聯想,當日大凌事件,砌得入負責數目幾個人,但最終砌唔入間公司! 前日我地都講過,據講,商交所資金一直不足,但每逢交數大限卻必定夠數,其實唔係一時三刻發生。 有行內人話,巴利張認曾經向金勞占借過八百萬,但一,兩人根本唔識,二,八百萬都要借,三,呢八百萬正正大約係夠商交所一個月既出糧同交租支出,似乎顯示事到如今,已經去到紙包唔著火階段。 商交所當日頭彩攞盡,商品交易所再加幾個外資大名,唔少中資落搭。據聞,某主要中資股東正正係貨不對辦,有感被騙,令整件事加快曝光。 程序上,由於調查階段,而事件上可能份外敏感,中環名咀幾乎劃一封口,但事情發展到今日,市場關注再唔係張震遠,或商交所呢六個字,而係到底呢單野,下至證監會,上至特區政府以至特首,知左幾耐? 中間做過的咩? 或更直接講,有無鬆手? 知情人士就透露,成件事最唔知情,反而是當日為商交所站台的財爺,要到證監出手前數小時,先象徵式同鬍鬚曾打聲招呼,當時恐怕財爺都有被騙之感! 好肯定,如果唔係報左警,自行引爆,呢件越爆越多,到時一定唔係局限商交所本身問題。 如今特首身邊炸彈愈爆愈激烈,到底僅有靠打壓樓市辛辛苦苦建立的管治威信、如何挽回? 我們並非政治專家,但今天贏家肯定要數由鬼佬打骰的SFC,莫非又再告訴大家,殖民地年代仍有可取之處? 自己要當家作主真是咁難?

叛將

約翰桑頓John Thornton 不尋求連任,正式退出匯豐董事局,簡單交代似乎仍未夠喉,理由係,一,時間上,佢退得殊不尋常。二,佢正正係三年前匯豐權鬥既核心人物。 匯豐星期一晚公佈,約翰桑頓以事務繁重為理由,既不尋求連任董事,亦不繼續擔任匯控北美主席。 但細心睇,匯豐股東大會上月寄發股東既文件,重選董事一欄,當時桑頓仍然榜上有名。 而按匯豐安排,全體董事重選係慣例,尤其係約翰桑頓任期其實到二零一五年先完。如果佢老兄要走,點解唔一早單聲? 依家股東會前四日忽然有決定,股東表決文件咪要印過?種種跡象,約翰桑頓走得突然,更何況佢係薪酬委員會主席,屬會內最有權力人物之一。 約翰桑頓之去,到底係忽然玩野劈炮,抑或我地諗多左,無人知。但佢不尋求連任,某程度上,或者屬於匯豐之福。 何解?因為觀乎匯豐逾一打非執董之中,約翰桑頓算係貴價名牌,可能因為高盛出身,福利好,佢老兄董事袍金每年高達一百零九萬英鎊,比真係要做野既肥歐歐智華舊年底薪,只係少十六萬英鎊。 桑頓袍金高得不合情理,早已經被英國政界炮轟係貴格唔飽,於理不合,匯豐奉行集體義氣制,幫我頂左三年,算係咁!! 以約翰桑頓袍金計,相當於港幣一千三百零八萬港元,每月過百萬港紙,無佢,匯豐最少保得著廿六名月薪四萬蚊既員工。Thank you John!! 其實,約翰桑頓唔走,佢單係掛名做非執董,確實肥過肥仔。匯豐領過百萬鎊,而佢舊年加盟加拿大上市公司Barrick Gold當聯席主席,酬金更高達千七萬美金一年,結果被股東圍攻。 諗下,匯豐,加Barrick,桑頓已經搵過億港紙一年!! 如果從殊不簡單角度諗,桑頓要走,可能性係一,佢開始覺得唔好意思,二揀一之下,揀間多錢的,有錢途既公司。 二,匯豐要覺得佢作用下降,兼且限制薪酬既泛歐主義充斥,唔送佢一程,既過唔到監管機構一關,亦不利建立股東關係,同體現節省成本。 作為三年前權鬥主角,桑頓本應係要走,依家,可能算係既突然,亦太遲。事件重溫,正如華爾街日報形容,無佢當日同紀勤權鬥,爭做主席,兩敗俱傷,令范智廉歐智華成人之美,匯豐未必有今日。如果同意范,歐二人呢幾年成績,都係果句,Thank you John!!

消失了的記者會

圖片
記者被拒進入會場、驚示威者要封鎖酒店、股東入場要寫紙仔提問、在場大聲提問會被保安驅逐離場....... 點解長和股東會會變成咁? 由於今年長和股東會後取消了記者會安排,為了能現場報道李生的言論,我們唯有召集同事之中誰持有長和股分,好在有同事都對集團仍有投資興趣,先採訪到股東會現場。(說真,今年以來,長賓升左28%,和黃升左24%,表現算不失禮。) 而股東亦確實關注取消雍澄軒交易對長實影響,第一條股東發問,就是長實在雍澄軒事件中,會有幾大損失? 李嘉誠只是回應說無損失,使費、律師費梗有啲,微不足道,仲指公司已採取以和為貴、想和諧、唔想多生事。 基本上論調都同趙國雄答法一致。 他又趁回應其他問題時,暗指話要賺錢,都要問心無愧。(是否講比李澤鉅知就只有他老人家自己知道!) 李嘉誠又向股東派定心丸,叫股東唔駛擔心,就算自己退休,除咗戰爭、政治因素控制不到外,集團經營都無問題。 其實呢點值得講下,在CY年代之前,不論老董或曾蔭權年代、甚至殖民地年代,李超人話自己控制不到政治,講都恐怕無人信! 莫非真係好似大行咁講,地產商的遊戲規則已經改變? 今年大會要求股東,要先寫問題給職員,由主持選擇後代問。 但有股東無理會,起身質問李嘉誠,和黃是否剝削伙記?用外判商、逃避僱主責任? 結果被保安邊推邊抬走離場。 全港最貴打工皇帝仲不忘護主,霍建寧呼籲其他股東「講嘢」,話唔好聽到呢位股東把聲? 想問,股東會不是要聽股東聲音?對真金白銀買和黃股票居然落得如斯下場,豈不是企業管治的倒退? 今日誠哥聲音聽來抱恙,一直有說法,今次長和處理碼頭工潮及分拆雍澄軒,都是長子李澤鉅的主意。如今兩年事均被認為「衰收尾」(至少是社會共識),誠哥不想自己公開出來的言論令長子難做,故寧願低調處理今次股東會,一改歷來股東會後安排記者會的處理手法,說真,其實有點替他難過。

香港「傷」交所

圖片
明明係結業,可以講成唔係;明明要釘牌,可以變為交回牌照;明明係缺乏前景,可以死撐為商機繼續; 簡單講,商交所由當日大鑼大鼓成立,又依家近乎壽終正寢,中環人話,幾年來都係屬於一個迷。 張華峰向來直腸直肚,有話直說既人。張兄一句優待張震遠之嫌,係整個中環金融界既主題思想。 據報道,證記原定上星期四已經決定出稿宣佈判決,但經被游說後改為周六下晝低調公佈。印象中,證監會為牌照事宜要星期六出動,實屬罕有,唔係遷就,係咩? 按當日公佈,商交所鑑於交易所帶來收入不足以應付營運開支,決定交回牌照。證監會講過,先交回,再收回,係程序上問題,結果都係一樣。 但有從事證券行業既行家一定知道,如果因為入不敷支,證監會老早就將你釘牌,點會俾時間你,同埋點會俾你體面落台。 當然,商交所攞的是第七類ATS牌照,牌面要求比經紀低得多,甚至無白紙黑字寫要幾多註冊資本,兩者未必能直接比較。 報稱,觸發今次主動交牌,變相釘牌,沿於商交所獲發牌後,兩年時間既財務大檢查不符合規格。 據中環人講,商交所同其他證券經紀行一樣,其實每個月都需要向證記交數。有消息話,商交所唔夠數,亦非一時三刻,之所以拖到兩年,主要係之前,佢地大部份時間運用類似內銀股滿足貸存比率要求方法應付;即係臨遞數前填夠數,遞數過骨之後,又打回原型。 總之,一條數,某個銀碼,每到月底就會不斷被循環再用。 巴利張話,唔會結業,不會裁員,引資擴本之後,會再申請牌照。商品市場中人第一個反映係,「哦,係咩?」 第一,大拿拿一億美金,八億港紙,仲有邊位肯?要概念,倒不如用一億美金買港交所股票,足夠買五百九十七萬股,或者係五萬幾手,而且肯定有派息收。 其次,有中環人話,就算商品有需求,商交所有得做,但事到如今,已經涉及一個說服力問題。 第一,依家話搞人民幣結算,人地搞緊,backup大過你。 二,你依家得黃金期貨,金銀業貿易場都有啦。 第三,當日信誓旦旦話搞石油期貨,泰山石化協助實貨交易,還有美林、雷曼、私募基金云云,一早連影無埋!!!商交所仲有咩可以搞? 由ICC搬去Cyberport,明眼人當日已經睇到港式吹嚧概念已經爆破。商交所用ATS自動交易商牌,掛交易所之名,在在空泛。 要數,可以再數幾個鐘,有人形容,HKMEX不敵HKEX。中環資深市場人士反認為,其實係巴利張,不敵巴利張!!

中國大媽 vs 金融大鱷

圖片
世界上,有兩個八十三歲老人家,投資技巧同樣出色,不過,所揀嘅方法就截然不同。 股神巴菲特靠價值投資揚名,長線投資方法贏得企業同投資者尊重。相反金融大鱷索羅斯打造嘅一套「金融煉金術」,就專以槓桿效應擴大對沖基金規模,然後揀市場失效嘅時機,作出千截難逢嘅投資機會! 雖然話自己退咗休,但係喺上季,索羅斯再次發揮佢投資本色,早喺金價步入熊市之前,已經減持,又捕捉到蘋果股價風光不再,早着先機大手減持。 每季一次,大戶向美國證監會披露持倉變動,顯示索羅斯很有先見之明。 金價今年來表現差,在四月跌至兩年低位前, 索羅斯已經率先再減持最大黃金交易所買賣基金SPDR,上季持倉降至約53萬個單位。 反而佢後輩、堅持看好黃金的對沖基金經理約翰保爾森,持倉量就沒有改變,總值超過33億美元。 但他也減持部分金礦股,例如全球最大黃金生產商Barrick Gold,持股量減少超過90萬股。 這處反映了,有些基金經理可以靠一時手氣好大手獲利,但長線真功夫的建倉及退倉技巧,絕非簡單煉成! 索羅斯對科技股的看法也很準確,Google股價屢創新高,突破埋900美元,但蘋果股價去年九月創新高後大幅回落,上個月更曾經失守400美元水平。 索羅斯似乎捉到路,上季Google持股量,大增七成九,去到超過33萬股,成為持倉市值第二高的股分, 同時大幅減持八成半蘋果公司股權,剩下不足2.7萬股,與去年全球收入最高對沖基金經理泰珀,以及曾經在老虎基金工作,現時自立門戶的科爾曼做法一致。 講到黃金,一個月前黃金錄得33年來最大跌市,內地掀起一遍搶金熱,以為撈底,單計四月黃金珠寶銷售就多左七成二。 結果,金價再度走弱。 聯儲局可能逐步退出量化寬鬆,金價連跌五日,再跌至一個月低位。 買金買到連國際大鱷都要停一停、諗一諗,是否要繼續沽金的黃金大媽,上個月最密集買金的一星期。 平均買入金價每克292元人民幣,假如現在想賣金套現,內地金價每克約296元。 不要以為仍有利可圖,實際上,於內地黃金大媽買入的實物黃金,手續費連雜費,每克黃金額外多付19元。 換言之、大媽目前每持有一克黃金,實際虧損15元。 如果眼光差一點,並非於低位吸納,虧損幅度高達3成。 不過金價跌勢似乎未嚇退黃金大媽,有內地業界人士指,消費者觀望,待金價跌至每克250元,相當於國際金價

復蘇

圖片
實施近半年,安倍經濟學似乎有能力向市場證明,措施收效。 日本第一季國內生產總值,按季增長0.9%,是連續第二季擴張,按年升3.5%,增速是去年第一季以來最快。 彭博形容是安倍是成功打開日本人的荷包,第一季私人消費按季升0.9%,是一年半以來最好! 不過壞消息是企業資本開支按季跌0.7%,連續第五季下跌,即是企業仍然無意增加投資。 按年率計,日本首季經濟增長更超越了美國,同歐洲戰後最長衰退期比較,更是遠遠跑嬴。 經濟師目前預期,全年日本經濟增長可以達到2.4%,比六個月前高出一個百分點。 不過經濟師話日本經濟要步入轉捩點,目前仍然言之尚早,特別是安倍政府承諾推行的經濟結構改革,仍然遲遲未有進展。 日圓先生「神原英資」話,日本央行措施己經成功收效,但問題是日本股市已累積太多升幅,需要作出回套,佢又相信日圓跌至105兌一美元後就會回升。 而且安倍經濟學唔係無弱點,量寬後果是資金大量流出債市,星期三日本五年期債息升至0.45厘,甚至高過德國債息水平,是廿年來首次,直至日本央行向市場注入2萬8千億日圓,債市情況先稍為回復平靜。 美林話,近日日本公債表現睇,日本央行寬鬆證實失效,一旦央行唔能夠控制公債息率,全球市場資金重新配置,會增加日本以至區內既市場風險。 確實,資金氾濫,咩都講YIELD。日本債息抽升,日本央行隨時會「為YIELD死,為YIELD亡」。 日本央行將貨幣基礎加倍,進一步量化,係出年既事。 但債券市場表現已經令央行不安,既然外界認定,十年日本公債息率一旦上到一厘,就會有事。似乎,要賭既係,日本央行未啟動加馬,已經忍唔著會再加馬。 有技術分析更指,美國十年長債債息隨時觸及死亡交差,零八年出現過四次,結果係股市跌,而債息平均跌一厘,即係十年債息要跌至零點九厘。 但有央行做守護神,央行就等於一間現金流極高既公司。公司嫌股價唔高,就可以BUYBACK,央行嫌債息太高,亦可以BUYBACK。 但好多人唔明,BUYBACK意思,BUYBACK涉及先購回後注銷,但央行從來只BUY,但唔會WRITE BACK。 所以,一日有央行假BUYBACK,市場一日都要講I WANT MY YIELD BACK!! 今年來,區內高息股跑贏。再俾人話買高息等於防守,似乎已經不合理! 但平均計,價越買越上,息越拉越低

派息與回購

圖片
金融機構唔裁員至係新聞。所以,論匯豐投資者日最新目標,突破其實莫過於史上首次回購股份,兼且有漸進派息憧憬,匯豐或者可以夠資格由HSBC,易名而成HSDC。 由BANKING COOPERATION,搖身而成DIVIDEND COOPERATION。 匯豐點解要回購股份?九哥早在全年業績時已經漏過口風。好多人以為係錢多,但錢多只係觸發加派息,真正回購股份目的,係唔回購,股本回報一成二至一成半目標難達。 好簡單,增長唔高,第一季貸款增長係倒退。更大問題係,匯豐股東每年選擇以股代息比例極高,舊年有三成,高峰期超過四成。瑞銀之前計過,以股代息因素,一旦增長速度唔加快,對匯豐ROE影響介乎四十至六十點子。 管理層有交代,如果增長不變,回購就可以沖銷以股代息對股本回報攤薄既效應。 匯豐ROE,假設其他情況不變,其實有機會打左底。 跟著,歐智華就從過剩資金,以及偏高資本充足比率落手,結論係派息一定會加。 根據首季最新數字,匯豐停泊中央銀行的資金多達一千三千五十多億,老老實實,如果唔收購,又無突如其來既事故,呢筆隨時永世都無用。而同一時間,一級資本充足比率高達十點一,遠超出需要既水平。 錢多,投放無用,大行都幾乎肯定,大象派息好快會觸及六成既目標上限。 股東會問,咁派幾多先?嗱,大行平均預計,如果匯豐唔加派息,今年到二零一五年,全年每股派息會介乎五十二至七十四美仙左右。 但摩通同巴克萊計過一條結果一樣既數,就係假設匯豐內部既一級資本比率要求只係百分之十一,按每年只有百分之五既風險權重資產增長計,匯豐到後年仍然有超過四百幾億美元可以用作增加派息,為番相當於每股七十五至八十三美仙。 換句話講,後年匯豐股東每年派息有可能多達每股近一點五美元,即係大約十一個七港元。 高盛計過,計埋回購因素,匯豐後年既每股息率回報有近七厘,巴克萊更大膽,假設選擇以股代息股東佔比只有兩成半,大象派息比重,可以高達九成八!!! 相比人頭落地,歐智華深明,市場更熱衷YIELD PLAY!! 有趣係,佢首次定出,收入增長要高於成交升幅,即係POSITIVE JAWS,但同一時間下調成本對收入比率目標。 明眼人一睇,就知,大象可能預示監管警報未解除,除時有機會被罰錢。 最後,匯豐有個指標要留意,就係風險權重資產回報率RORWA,匯豐將目標下限輕微上調,由

以和為貴

圖片
長江中心對長江中心。 勢估唔到,誠哥既長實,係繼洪良國際之後,另一間要向投資者集體回水既上市公司。 中環口痕友話,他日歐達禮在長江中心大堂見到誠哥,兩個人點點頭,打聲招呼之後,然後已經唔知講咩好! 肯定,長實,雍澄軒買家,同證監會三方,贏盡係證監會。因為,證監會以有跡象指,雍澄軒涉及集體投資,用證券大法要還元交易。 成件事上,其實未進行法律程序,「有跡象」呢三個字,就將長實大到!!! 比上次洪良國際,證監會今次更慳水慳力,贏得更精彩,網友已經洗版,話香港勝在有SFC! 因為上次最少都由法庭裁決,今次完全毋需要,長實就變相自行執行。毋須要上庭,證監會得到想要既野,仲唔係贏爆!! 長實近乎史無前例回水,更破天荒肯額外賠償其他可以證明損失的虧損,大前題係要避開法律風險。 依家,法律風險呢個波,就由雍澄軒買家接過。長實俾買家信內內容,連本帶利加一萬方案,字眼上係OFFER,即係提出,技術上買家一定可以SAY NO,以及向長實還價。 但一NO,就有排搞,除非、一,買家覺得訂金好少事,有條件玩。二,尊貴既議員做代表,用長實玩過!! 簡單講,如果買家SAY YES,問題就簡單得多。否則的話,幾時回水?唔知,回幾多?亦唔知。法律上,呢單野係複雜,因為,係未經法庭裁決既和解。 OK,如果買家唔鐘意長實建議,而要搞上法庭,而法庭又一個唔覺意否決雍澄軒屬於集體投資,情況就會相當有趣。 因為「有跡象」呢三個字,證監會成功施壓長實,而長實技術上就係將法律風險轉嫁俾雍澄軒買家。 成件事重點係CIS,集體投資定義!!外國,其實好少有呢種野,香港之前都無,只不過到證券條例草議時至加入,事隔十幾年,似乎反映政府當年高贍超足。 中環人話,誠哥當黑,簡單講李氏力場已被打破!! 而瑞信一個簡評更為精彩,佢地形容,之前既立法規管賣樓,再有雍澄軒事件,發展商已經「NO ROOM  FOR FOOLING AROUND」, 而再尋求極高回報更屬困難。 話說回來,雖然長實話會賠償所有買家,因為取消交易而涉及嘅實際損失,但當中點計數? 有買家覺得退貨、回水,免除晒管理上同業權上嘅手尾就鬆一口氣! 但亦都有買家唔甘心,認為長實賠得太輕易! 咩謂之 "實際" 損失? 失去一個投資機會,而賺少咗點計? 仲有精神上、同埋時間上嘅

好壞

圖片
隨固定投資、工業生產、零售數據公佈,四月份內地經濟大致,談不上突出,又未見得惡化。 好方面,增長步伐依舊,相反,壞方面去想,四月開局平平無奇,第二季增長加快憧憬,似乎勢危。 固定投資由房產開發帶動,不為意外。工業生產按年增長加快至百分之九點三,按月增速同樣改善。 樂觀派意為,經濟活動回復,更重要支持理據來自發電量同比增長加快至百分之六點二,即係真係改善? 高興之前,搞清兩件事:一,工業生產增長大數加快,絕大部份原因係價格上升因素,令所謂增加值同時因為基數效應而上升。 二,發電量雖然升幅加快,但留意日均發電量,四月為一百三十三億瓦時,較之三月,其實錄得按月跌幅。 所以,一個充斥低基數效應的工業生產數字,升幅遜預期,一個字,其實係差。 更令人不安,來自四月無論鋼及水泥日均產量顯著加快,既拉高工業生產大數,更造就產能過剩老問重現,尤其要留意水泥及鋼鐵日均產量,最少一年以來未試過咁多,令本應已經不值得高興數字,換來其實更大憂慮!!! 無疑,四月零售銷售升幅百分之十二點八,在在成為四月數據亮點。數字按月升幅加快,更值得一讚。 但經濟師提醒兩點:一,汽車銷售支撐效應太大。二,黃金珠寶四月錄得大幅度百分之七十二增長。 我地償試用當月金銀珠寶銷售總額做調整標準,用呢條數勾走,內地四月整體零售增長額就會降至17297億人民幣,換句說話,銷售按月會因應下跌近一個百分點。簡單講,若非國際大鱷沽金震倉,中國人唔會瘋狂搶金,零售唔見得會好。 咁講,即係要多謝國際大鱷!! 經濟師有個習慣,內地經濟一差,就話要減息。但唔該睇下,內地M2超標三點一個百分點,資金氾濫,減息有咩用?人人獻計,咩刺激方案,咩加大支持力度,咩寬鬆貨幣政策。 但搞清想一件事,中國過去最少十二個月資金氾濫,但未有投入實體經濟情況一直未變。要錢用得其所,刺激經濟活動,當務之急係限制投機,試想,單偽中港人民幣匯率套戥,來得容易之極,為咩要投資經濟?

回水

圖片
三個月前長實破天荒出售雍澄軒酒店房,攪到滿城風雨。 到今日長實又破天荒收回單位,兼且要喺月底前,原銀奉還比買家。 買家居然可以喺長實手上退貨,兼攞番錢,今次都算係破例!! 想當日政府介入調查,事隔三個月,出手並非發展局或地政總署,居然是證監會出招! SFC已經和長實達成協議,長實會取消所有買賣交易。 證監會話有跡象顯示,雍澄軒的買賣安排,是屬於集體投資計劃,事前未得到證監會認可。 早前曾經通知長實,計劃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向法院申請頒令取消銷售,並要長實向買方退回所有款項。 雖然長實不認同證監會觀點,認為無須申請認可,不過長實指鑑於相關法律見解的分歧,將可能對雍澄軒酒店房買賣的合法性帶來不明朗因素。 故此決定及與證監會同意,取消所有雍澄軒酒店房的,臨時合約及買賣合約。 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話會監察長實取消交易進度,以決定是否需要採取進一步行動。 證監會指長實今次拆售是違反「集體投資計劃」,咁到底甚麼是集體投資計劃呢? 證監會話有四個元素,包括參與者對相關財產管理無日常控制,財產整體上是由營辦人管理,而今次雍澄軒的銷售就具備這些元素,包括將酒店日常管理,交俾另行委任的經營者。 有律師指,長實分拆雍澄軒是否屬於「集體投資計劃」,關鍵在於項目是被視作物業出售、抑或是一般投資基金等項目,當中存在「灰色地帶」。 對於部分雍澄軒單位,已經有二手轉讓成交,長實未有交代,律師就不排除新買家要自行追討。 長實拆售雍澄軒、爭議多多,之前攪到政府高官日日公開勸喻買家要小心,甚至有買家報警話比長實誤導,終於出晒事! 長實執行董事趙國雄否認有做錯,而家肯妥協,只係為咗以和為貴。 既然無做錯點解要賠錢咁屈就? 賣300幾間酒店房套現 14億,白白咁一筆勾銷,呢個錯、又點向小股東交待?! 話說回來,李超人力場不再似乎獲得引證,先有和黃突意無故跪低碼頭風雲9.8事件,繼而而家連一向強調自己「合法合情合理」的雍澄軒,官司未打又跪多次,咁就要一筆勾消。 近日政圈流傳,表阿爺近日真是狠狠了教訓了超人,到底是真是假,恐怕只有當事人自己知。

熱錢基地

圖片
本港再被指,成為熱錢中心,外資借本港投機內地。 但內地媒體發現,內地人更多利用本港從三種套息。 第一財經日報,訪問一位經常透過虛報出口的廠家,據他指,重複出口,更多虛假單據,目前並非騙取出口退稅,而係掩飾熱錢流入。 重覆出口可以有幾誇張?深圳一間電子出口企業老總話,試過將同一批貨,透過「香港一日遊」嘅形式,反覆來回80次,原本一千萬嘅貨,變成8億貿易額。 有內地熱錢專家之稱、廣東社科院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煥指,在港套利嘅資金最少有過萬億,而且大部份屬於外資,目前為投機內地樓市及人民幣期貨。 確實、經黎友煥把口,香港從來係被外資利用,輸進大量熱錢既熱錢圖利中心。 過萬億?幾年前,佢係咁講,依家都都係,查實無咩新意。 明顯,如果用新增外匯佔款作為熱錢指標,今年嚟的確涉及過萬億,黎兄呢條數不盡不新,但香港是否又被外來熱錢利用,目的中國圖利? 事實歸事實,因為有離岸人民幣市場,亦因為離岸匯價、利率等等有高低之分,香港的確係圖利站。但更多證據發現,香港被內地用作圖利,套息、套戥佔多,還香港一個清白,香港未算係被外資利用湧入內地圖利。 中國人投機番中國貨幣,並且幾乎成為零風險獲利,說來諷刺,但機制上容許。正如法興講,國際化之下,套戥應該鼓勵,但過曬火位,似乎需要正視。 私人銀行界私底下指,內地客唔會買股票,只會借錢。 借咩?借美元,半厘息左右,最穩陣既一批,就會將借入既美元資金,改投人民幣存款證。 一,利息上,相差三厘或以上。二,匯兌係必賺。 更進取係近日談及最多既假單套利。一個保稅區,一個香港,一間銀行,三者兼備,利潤可以無限。好多人以為將貨物存放保稅倉係為退稅。但呢種野,從來都有,反而,進入退稅區,廠商最少有兩樣優勢,一,憑單據,向內地銀行借錢易,二,就係正式可以內保外貸,三管齊下利差交易。 十二月底到依家,跨境結算相關人民幣匯款,三個月內升幅三成,有幾多真正做貿易唔知。 內地對本港出口突然大幅上升,大約係舊年九月開始發生,呢段時間,本港貿易相關人民幣匯款升幅就超過五成。 講咁耐,正如銀行界私底下指,歸咎外資炒賣人民幣之前,唔該再睇下內地情況,無謂錯怪他人。中國人係聰明,一個肯定貶值同一個肯定升值既貨幣,策略係點,太易諗。但國產利差交易如入無人之境,人民幣國際化道路又要按計行事,唯今之計,阿爺不如下令港元一係

100

圖片
一個大膽又細心交易員,靠一套Old Fashion手法,就將日圓推低落一百!! 日本央行上月推出無限量化寬鬆,令日圓多次在100兌1美元的關口前「行人止步」。 不過在星期四紐約交易時段,被一個未知身分的交易員,趁美國就業數據理想所引發的樂觀情緒,以及一套熟練的外匯交易策略,成功突襲,日圓失守100關口。 在紐約下午一點前,美元兌日圓的市場仍然相當淡靜,但這位交易員已經俏俏起革命。 每次沽盤只是0.1日圓,令跌勢沒有那麼吸引市場注意,同時吸引買盤追入。 在兩點前,他再一次大舉沽日圓,就令日圓跌破100關口,觸發大量程式止蝕沽盤,日圓就由99.89一舉跌到100.5左右。 期間交投活躍,在場外交易,美元兌日圓的期權合約達到88億美元,佔總成交三成。 總結今年以來日圓兌美元,累積已經貶值一成六,法興形容對沖基金都陷入「安倍極樂世界」,預計如果連俗稱「渡邊太太」的日本散戶都加入,日圓肯定有機會再跌。 德銀估計日圓年底前見110似乎完全合理,有交易員更指,未來數個月跌至120也不奇怪。 市場對日圓破位反應相當極端、日本股市升至五年半高位,但其他區內市場就受壓。直接競爭對手南韓股市更下跌1.7%,抵銷左星期四央行減息帶來的升幅。 南韓企劃財政部對日圓跌勢表示關注,日本經濟財政大臣甘利明,關注外匯市場波動,重申匯率水平由市場決定,政府絕對無意操控。 九十年代中成功預測日圓走勢,即將退休的金磚四國之父奧尼爾指,今年可能是他三十二年金融工作生涯之中,第一次看到日本政府真正能為市場帶來正面的驚喜。 要數日圓歷史,關鍵年分當然係1985年五大工業國簽訂嘅「廣場協議」,之後日圓就由240兌一美元不斷升值,到八八年日本央行就首次開始左對匯市干預,希望壓抑日圓升勢,不過作用一直唔大,到九五年日圓更創下79嘅戰後新高,之後經濟泡沬糠破,開始了迷失二十年。 大摩話,擔心貨幣戰越演愈烈。佢地形容,目前係環球大規模超級寬鬆既第三階段,而近日,兩星期內多個央行減息,情況令人關注。 彭博計過,不計今日越南,07年來全球央行減息次數有511次。 大摩相信,觸發點係日本將貨幣大幅貶值,向外輸出出口通縮,其他市場一定要抵抗,呢場貨幣大戰,未完結跡象。 而華爾街日報及路透都警告,日圓再跌,可能引起二十國集團群起攻擊,聯儲局如果再擴大量化寬鬆,美

水分

圖片
這兩天國家統計數據,成為了國際笑柄,實在令人異常失望。 歸根究底,外圍不景,但內地進出口仍保持雙位數高增長,即使引來外界、甚至內地媒體學者的質疑,認為數據有水分。 而事件亦似乎驚動了國務院最高層,由商務部、以至外管局及海關總署,均要認真對待問題。 內地傳媒引述商務部消息說,剔除「非正常因素」,今年首四個月外貿增長只有百分之9.2%,比海關日前公布的低近半個百分點。 當局表示,已經進行專案調查,估計5月分貿易數字,可以擠出「水分」,相對較為真實。 當局如何替數據「脫水」呢? 主要針對珠三角地區,包括叫停遠期貿易信貸,嚴格審核申請出口退稅貨物的貿易單據,海關亦會整頓及監測保稅區內的通關物流企業。 有關行動自展開後,數據反映,自四月底開始,深圳貿易量已經大幅回落,估計趨勢會擴展至廣東省、以至全國。 雖然官方大力打擊,但民間智慧往往更高,仍有方法避過。 有保稅區內的物流公司指,「貨物空轉」近期已較難操作,但以「港澳一日遊」誇大貿易額,仍然有空間。 今年第一季,他們就曾經幫助一位客戶,將同一批橡膠原材料,由深圳到香港來回出入境操作41次,難怪數據可以作如此誇大。 只是令人費解的是、如此囂張又容易被拆破的行為,今年頭幾個月當局都選擇視而不見,海關總署上月更列舉三大理由否認數據有誇大,到底所謂何事? 是否反映習李新政府至今仍未能全盤掌握大局? 講到數據,值得一提是周四公布的通脹數據,出現的CPI 及PPI 背離,有內地分析指很「糟榚」,其實相當認同。 一方面,因蔬菜價格出乎意料上升,令通脹率升幅高於預期。 但反映上游通脹的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同一時間就遠差過市場預期,跌幅是去年十月以來最多,反映經濟下行風險未退。 兩者一拍埋,原來應該推出的財政及貨幣刺激政策,就因為通脹風險而未能出台,減息機會更是完全消失。 最弊傢伙是,區內及新興市場,正式進入恐慌性減息狀態。兩星期內,印度、澳洲、波蘭,南韓,先後減息。而泰國,越南幾乎篤定,有減息壓力。 兩星期四個區內及新興市場減息,即係用十個工作天計,平均每日有零點四間央行減息,比例升到三年最高。 南韓話,減息刺激經濟,但澳洲、印度、波蘭,被形容為Aimlessly Cutting Around,萬無目的減息背後,就係恐慌。 因為,美,日,歐不斷寬鬆,全球利差交易充斥,

費氏皇朝

圖片
曼聯領隊費格遜退休,正式為長達二十六年費氏皇朝劃上句號。 費sir離隊,原因眾說紛紜。老費形容,決定困難,但時機成熟。而對曼聯股東來說,是否繼續持有曼聯股票,更加難以決定。 按紐約交易所規定,老費離職被視為股價敏感資料,老費去向,對股價影響可想而知。有趣是,早於三年前,曼聯發債集資五億美金,發債文件風險因素一欄,正正提及,費爵爺去留,從而影響曼聯戰績,係重大風險之一。 老費有幾強,球迷比我地更熟。曼聯股價最近平新高,上市以來,累積升幅三成四,證券分析員的確認同,拜費氏力場所賜。 翻查大行預測,的而且確,當曼聯今季英超肯定奪冠,包括美林在內幾間大行就因應上調盈利預測。 球會成績好,贊助收益多,電視直播分紅大,費sir就等於曼聯股價。如此推斷,曼聯上市之後,領隊影響力仍然力壓集團主席或行政總裁。 老費皇朝廿六年,名將輩出,萬人迷碧咸、傑斯、史高斯等等,呢批青訓球員等於上市公司資產,兼且戰績太好,老費其實被英國譽為最佳CEO,事實更係,多間英國大企業,時不時邀請費Sir傳授管理之道。 管球隊,是否比管理公司容易,兩睇?老費強調,用得盡,掉得快。無疑,佢對好多前度曼聯球星而言,係無情既象徵。 但快、狠、準三個字,老費單係球員買賣製造收益,唔輸蝕得過「雲加」!! 費氏皇朝結束,有人形容係喬教主離開的翻版,更有評論指係巴菲特退休前既預演。 點都好:「無話無邊個唔得」呢句,其實公司角度而言,未必可以套用。 企業高管亦都重視安排接班、功成身退,最掂既時侯,光榮引退。 但費氏呢方面一定不能匹配任理想CEO,佢獨裁,甚至被指用人唯親,順我者生。而佢退休聲明中,表明想做董事,在在證明佢係既有能力,亦是戀棧權力既CEO !!

保稅一日遊

圖片
「保稅一日遊」這類廣告,不難在經營通關物流公司網頁看到。 內地設立保稅區,原意是便利出口企業,特別是進料加工貿易,取得退稅優惠。 不過機制就引來一些專門鑽空子的出口商,為了簽一下報完單子,就說這產品是進口貨,變是洋貨! 具體操作是企業透過物流公司,提交報關委託書等相關文件,物流公司會採取統一集中的報關方式,連同其他合符退稅資格的貨品混合清關,再轉往內銷,企業就可以申請退稅。 這情況反映在「海關特殊監管物流貨物區」的出口數字,繼3月有3.4倍升幅後,4月仍然有2.5倍升幅。 貨品輸往內地幾個「特監區」,一來一回就變相同時計入進口,及出口貿易量。 這或者解釋了,今年以來,內地外貿增長是市場意料之外。 最新的4月數據顯示,出口升14.7%,增幅按月加快4.7個百分點,結束連續兩個月放緩情況。 進口更急升16.8%,增幅是3個月來最大,期內貿易順差181.6億美元。 按區域劃分,繼第一季創出18年來,最大出口額後,內地對香港出口繼續急速增長,台灣都急升48%。 正是這個數據,令經濟師質疑,內地數據「水分」甚多。 例如台灣,一至四月進出口增長,達51及36%,與台灣星期二公布,對內地進出口只有約百分之3的增幅,有明顯出入。 再者,由PMI 數據、春交會簽訂、以至沿海城市發電量,都與出口趨勢有明顯差異,更令數據難以置信。 外管局早前提出,要嚴查出口商虛報單據結匯情況,但法興野村及瑞穗經濟師都相信,成效有待觀察。

達標

圖片
滙控行政總裁歐智華早前來過香港,有見過佢既人都話,大班心情唔錯,而且仲心廣體胖左不少! 今日再睇睇大象分業績,果然明白點解心情咁好! 歐洲同美國扭轉連續兩季虧損,加上撥備大幅減少,刺激滙控首季稅前盈利,好過市場預期,盈利增幅近一倍。 列帳稅前盈利有84億美元,增長95%,扣除2億美元債務公允值變動,核心稅前盈利就有76億美元,增長34%。 期內貸款減值撥備大幅減少至1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跌五成 更重要是,兩年多前策略日定下三年計劃,多個財務指標包括ROE、資本充足率以及成本收入比率首次全數達標,反歐智華開源節流的功力。 當然部分指標仲有得斟酌,以成本收入比率為例,大數雖然回落至50.8%,符合目標48至52%水平,不過按返實際基準,就只是改善至53.2%,仍然有少少差距。 達標仲有RWA亦升至3.1%,超越了已定下目標水平。 歐智華話,今年初以來,出售或結束了九項業務,而未來仍會繼續出售非核心資產,但相信各國央行繼續量寬,會把握機會投資爭取盈利增長以及增加派息。 至於有「炒房」稱號的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第一季就賺35億美元,比去年第四季急升近兩倍。 當然,首季盈利好過預期,最大貢獻是亞太區,包括香港和內地業務,稅前盈利超過55億美元,佔了集團整體稅前盈利六成半。 可能是要安撫軍心,歐智華點名,讚本港零售銀行業務標青,認為日本QQE對本港沒大影響,暫時毋需擔心熱錢湧港,會造成樓市泡沬。 雖然亞太盈利貢獻最大,但論表現增長最好則是歐洲,扭轉連續兩季虧損,首季賺近18億。 但滙控提醒情況未必持續,指歐元區雖然開始平靜下來,但預期今年經濟會收縮,不排除英國會再裁員。 大行都認同匯豐首季業績勝預期,但主要靠撥備大幅減少帶動。 而花旗讚另一亮點,是資本充足比率強勁,按巴塞爾三規定,比率亦勝同業。 不過唔好忘記,呢分業績背後,歐智華兩年多以來,已經累積裁減左4.2萬個職位,而且未來仲有可能再向員工開刀!

熱債

買野講你情我願,伯南克、德拉吉,黑田東彥,並無用槍威嚇投資者買債,更無強逼佢地接受低息,市場反過來瘋搶,咪就係你情我願。 美元企債熱賣,不發企債,就不成企業,投行無生意做,一隻金鷹商貿發債,可以有九間投資銀行協助。對投行,無利都要保著個排名。 美元企債熱炒,其實兆美元企債一樣熱爆。綠城今年先發發債集資七億美元,但都未夠。最新計劃發行五至十億人民幣點人債,不足一日認購額就過百億,息率成本由最初六厘,下調至五六點二五厘,至五八點七五厘左右。 債市一升,即將話債市有泡沬,投資者更醞釀安全資產泡沬之說。但你情我願之下,錢並無從債市外流,回報既然同此低,到底投資者傻,抑或犯賤? 你情我願係有原因,市場驚泡沬,更質疑企業債供大過求,有氾發跡象。 但問題係,單係四月,全球每月加印銀紙已經升幅近倍,同一時間,公司發債額亦無相應大幅提高。資金多,就會有需求, 到目前呢刻,債市泡沬暫時流於一個驚字,而驚亦未致於觸發債轉股既資金大轉移,點解? 好明顯,相比泡沬恐懼,投資者更唔相信,股市繁榮係建基於經濟及盈利,否則的話,美股何止萬五點? 美林提近一個二加零加零理論,簡單講,全球三大經濟體,美,日,歐,增長分別只有二,零同零。呢一點,無可能觸發市場加馬買債,唯一可能係係股市亦發生債市你情我願行為。 今年頭四個月,區內企債發行量創新高,三成半來自中資企業。無疑,盧旺達債券熱賣,中國無理由唔得,但當名不經轉既公司都可以低息發債,大摩話,中資企業負債已經升至記錄新高,別無他選之下,將中資企債評級下調。

預警專家

圖片
中環銀行界形容,八十八層高陳德霖,快將變做狼的化身,成為狼來了的標記。 繼上次立法會,拋出私人借貸佔GDP比例創新高之後,狼德霖,應該陳德霖,再進一步響警,指截至去年底,私人欠債創新高之際,同期經常帳及貿易盈餘增幅就急跌,證明本地消費及經濟都出現過熱風險。 陳總狼上身不無原因,本港借貸的確持續上升,惟用借貸,經常帳及貿易盈餘三組數字都做比較,去證明香港人入不敷支,經濟潛在風險。既有理據,同時亦受質疑。 首先,經常帳部份無疑屬於重要指標,平均計,本港經常帳交易總額,大概相等於本地生產總值四倍左右。 至於經常帳組成部份,包括貿易、服務兩大項,前者本港貿易逆差幾乎慣性,以往整體大數正數,一直是靠服務業搭夠。 狼上身前任,任白頭零四年一篇短文提及,經常帳數字重要性極高,尤其反映經濟體系能否靠出口賺取足夠外匯,但香港情況例外,作為絕對開放型經濟,數字可以急速變化。 按任總理解,強調經常帳之餘,資本帳數字亦不能忽略。 如果根據花旗等大行早前統計,的而且確,經常帳順差與否,對區內經濟及金融穩定起生死,理由好簡單:經常帳正數,反映有外匯收入,外匯收入多,儲備就增加,九七、九八年,正正由於經常帳逆轉,儲備不足,區內出了大事。 而且經常帳變化與樓價關係,難說上有必然趨勢,更多時可能只是同時受經濟周期變化影響,難說上因果關係。 問題係,要反駁狼上身,首先既要認同,香港借貸的而且確增加,但全世界情況一樣。其次,經常帳對本港影響在於儲備,換句說話,狼上身大概關心儲備多少,影響聯匯而已。 更深入的話,一,全球貿易模式有變,經常帳組成部份外貿盈餘變化更加之大,中國都隨時出現逆差!! 二,服務業支撐本港經常帳,但成本高亦拖跨服務業,而成本高,又跟聯匯有關,到底咩見轉移視線? 香港官債欠奉,私人貸款佔GDP比,約莫六成,區內比中國、南韓、澳洲日本,遠至歐、美都要低。 借貸氾濫造成風險,一旦經濟向下成為雙重風險。不過,香港經濟從來資產市場主導,近幾年,借貸升幅,老老實實,比樓價升幅仍然要低!! 狼上身集中聚焦借貸過渡,卻忽略或避過借貸種子問題,就係貨幣氾發。 零七年底至今年三月,四年幾之內,本港貨幣基礎升幅二點八八倍,同期在港使用港元貸款升幅僅僅六成六,升幅比升幅,借貸增長拍馬追不上貨幣供應!! 目前,本港借貸問題非雞先或旦先,資金多誘

可加可減

圖片
聯儲局最新一份會後聲明,修改字眼兩個,新增一句句字,加加埋埋,比三月時既聲明,修改及新增用字涉及三十個,當中包括埋連接詞,動詞,形容詞等等。 最廣泛討論,莫過於聲明內首度加入既INCREASE OR REDUCE。 簡而言之,聯儲局政策,已經由去年底無限單邊買債,過渡成為QE可加可減機制!!! 因應數據走弱,主流媒體認為,加碼買債機會大過減購,反之,主流大行傾向不加加減,到出年年初,機會變為減大於加。 有理由相信,由於過去四次聯儲局會議,都觸及寬鬆成效,退市時間等等問題,用伯南克無三不成幾既慣例,今次一定要將之前會內既討論,寫入成為聲明,作為一個正正式式官方立場。 你會問,點解聯儲局既不傾向繼續買債,亦不側重部署退市,反而甘當騎牆派,引入可加可減機制? 綜合分析,一,經濟數據走弱,但不確定經濟動力百分百放緩; 二,量寬效用弊處已經在聯儲局會內成為共識、三,環球情況有變,日本接手製造大量資金,減輕聯儲局壓力。 非主流分析揣測,若非數據連接轉弱,聯儲局係唔會中間落墨,採取可加可減機制? 因為以伯南克為首聯儲局既取態,一切以信息明確行先,依家政策不確定性,技術上反而增加難度。 更要留意係,被視為左右逄源,但言論最具啟示既聖路易聯儲銀行布拉德,曾經提及首階段每次十至十五方案,即係按每月經濟數據,決定每月減少購債十至十五億美金,逐步逐步減,作為退市第一步。 而據講,會內重量級委員並無異議。可想而知,突然引入可加可減機制,背後似乎係一,有鴿派再次轉軚,二,會內曾經有過'激辯。 聯儲局退市門檻係既要就業好,又要有通脹。如果參考更宏觀既企業盈利、甚至樓市,尤係後者,二月份樓價升幅已經由八年最高,再加碼暫時仍然流於偏面之想。 至於一步一步退市,經濟師就提到,呢個門檻,亦可能永世都唔符合!! 目前,美國出現係資產價格向上,整體物價持平,甚至向下。再睇,美國整體CPI,同平減物價指數差距,已經由平均既四十點子,擴大到八十點子,所謂DISINFLATION,即係通貨收縮情況持續。 的而且確,經濟師解唔通呢個現象,唯一解釋係,能源價格持續向下結果,而能源因素亦繼續推動QE長做長有。 評論揣測,由於伯南克教授似乎去意已決,今次聲明或者係佢離任前最後既新訊息,只是買時間希望市場不要有過多解讀。 至於可加可減機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