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月, 2013 起發佈的文章

像霧像花

圖片
市場都幾乎肯定一月會議無料到,只係有無一言半語可以泄露退市天機。 聯儲局喺今年首次議息會議上,委員以11票對1票大比數通過、維持每月購買850億美元嘅資產,包括450億國債、同400億美元嘅按揭抵押債券MBS。 不過高明之處係、聲明前先有個舊年第四季GDP下跌百分之0點1,係09年第二季以嚟最差,結果撲息所有市場無謂猜想! 當局喺會後聲明對經濟嘅評估好壞參半,雖然近幾個月經濟活動增長停滯,大部分係受到天氣等臨時因素影響。 但係家庭支出同企業固定投資增加,樓市亦顯示進一步改善,全球金融市場壓力己經減輕,又似乎對前景有一線曙光! 作為聯儲局頭號「放風對象」,華爾街日報觀點係「無觀點」! 佢地認為,當局仍然預期,經濟將會繼續以溫和步伐增長,就業市場亦會繼續改善。 聯儲局預計,通脹中期將可能處於或低於百分之2嘅目標,目前通脹仍略低於長期目標,只要失業率高過百分之6點5、一至兩年預期嘅通脹唔超過百分之2點5、較長期通脹受控嘅話,聯儲局仍會繼續將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喺0至0點25厘。 眼前經濟好,熟真熟假,無人知。 聯儲局會後聲明像霧又像花,一時對樓市汽車業前景睇法樂觀,一時又話停滯不前。 倘一個月前先加馬,一個月後就大收其效,QE3真是多此一舉! 到底還是有其他原因,似乎要交俾伯南克。 肯定,教授局長任務比以往更為艱難。再印,再買,聯儲局可能輸錢,調頭退市,點控制市場預期,更考起。 似乎伯南克要學鄧小平一句,摸著石頭過河。 債王格羅斯就預計,聯儲局喺出年年初至年中,會逐步放慢購買資產嘅步伐,但QE會造成通脹升溫,所以已經沽長債應對。 截至呢間為止,市場認定伯教授唔會加馬,但佢點退市,無人知。大摩講得抵死,話聯儲局明顯進入第二階段學術辯論!! 但印錢有前科,退市幾乎係史無前例,稍不為神,隨時災難!! 債市資金大舉外流既震盪既市場風險,投行或者因為被教授「點」得太耐,明知你債息一定升,一早FRONTRUN,來一次沽債復仇記,難道呢的就係叫END OF THE BEGINNING??

大轉移!

市場中人可以論盡天南地北,但其實對於近日個市點,金融市場資金流向等等,市場中人其實好多係見步行步,完全唔識點樣把脈。 無論高盛,花旗,美林,摩通,大行一眾共識無疑係,利好消息已經充份反映,停一停,回一回,待新消息醞釀股市可以再上。 但大半個月,個市偏偏唔跌。中環人形容,股市調整理由已經充份,而同幾個月前相反,依家暫時係搵唔到原因,解釋股市仲不斷升。 如果套用個股表現,一星期五個交易日,一日炒復蘇,一日怕產能過剩,第三日炒數據,第四日又話外資認為估值吸引,數到第五日,走勢可能由擲毫決定! 大戶唔知個市上升原因,新利好因素暫時未發掘,人人就好似酒醉後份外興,個市鐘意點就點!!! 高手,大戶,無論升跌,跌市,以往立場堅定。但近日,呢班市場頂級ICON,買升買跌,都留有一手。 譬如高盛對全年市況樂觀,但又高調提到價格借配風險。大淡友如麥嘉華,一再重申股超買要調整,但亦都留有一手,話唔排除市況不斷升,情況有如八七年年初。 行內公認,麥嘉華出名吋,騎牆唔係佢風格,連佢都睇唔通,即係會點? 即係會點?其實要問,的錢到底想點。中環人話,股市持續破位,似乎應驗美林十月既全球「資金大轉移」預言。 美債十年債息兩厘,德、英兩國國債繼續被沽,錢由最安全資產外流形成。而大部份資金,原本改為泊高息企債,但歸功於中港企業喪發,高息債市場亦消化不良,部份錢可能因為咁,轉移短玩股市。 股市唔會有指南針,個市錢多,三歲小朋友都知。如果連西班牙,意大利都當避險資產。瑞銀早兩日最牛恒指二萬九目標,可能已經太低!!   

逆轉

圖片
市場變化莫測,連區內新興市場亦令人摸不著頭腦。 喺本月初,區內貨幣一月累積升少則百分之一,多則近百分之三,當然日圓除外。 但不消兩星期,九大主要區內貨幣,有五隻今年嚟暫時係埋單向下,情況逆轉之快,已經引起討論。 日圓貶值,挑起區內不滿,各自加入貶值,參與貨幣戰,係最主流睇法。 擔心區內貨幣爭相貶值,外資對人民幣升值預期逆轉,人民幣匯價連跌4日,跌到3星期低位。 但中環銀行界話,此說法未免簡單化,究其原因係資金大舉外流,即係CAPITAL FLIGHT憂慮一直存在。 有呢種擔心,大幅貶值論據一日未必成立。 賓卡話,暫時睇唔到資金流入區內市場大勢有變,但貨幣同市況背馳,反而呼籲留意離岸人民幣走勢。 近日,離岸人仔CNH異動非常,繼周一後今日更又再度低過在岸官價。如果睇短短三星期左右,CNH走勢,最高係六點一七三五,近日卻跌至六點二二九五,下跌幅度其實相當驚人。 交易員形容,離岸價近日向下異動,會有人輸錢。因為,唔少相關結構產品以及遠期合約,全部以短期性質既掉期引申利率計算,而今日,一個月期既離岸引申利率高達十五厘,比兩星期前,最少高出半厘左右,血流成河可想而知。 要解構CNH近日插水,首日要歸疚於人行常規逆回購收效,隔夜息,以至七日回購利率低至僅僅兩至三厘左右。因為拆息「平」,市場無需要好似之前咁,喺現貨市場掃人民幣。 要留意係,在岸人民幣官價CNY,雖然下跌,但較歷史高位只係低百幾點子,遠比離岸價較兩,三星期前跌幅五百六十點子來得正常,如果推斷正確,人行其實無明顯調整人民幣匯率政策,反而一切源於外圍對人民幣睇法有異,導致離岸價異動。 須知,兩星期內,累積跌五百幾點子,幅度相當大,同一時間離岸遠期人民幣匯價,亦都反映市場預期貶值加快,將一個月,至一年期既遠期人民幣走勢拉一幅度,即係所謂既CNH曲線,斜度出現近年少見既「平坦」,反映市場對升值預期已經顯著降溫。 人仔檯交易員話,內地經濟,內地股市都同時比第四季進一步改善,但升值預期反而降溫,並唔係代表市場反手造淡,而係人民幣供應潛在加大有關。交易員話,離岸價組成部份主要分二,包括升值預期,以及供應,而過去一大段時段,資金緊張多次推動離岸價急升,依家情況有變,到底又點解呢? 「賓卡」拆局,原來鬼子佬,以及中環界都睇到,內地今年對加大資本帳開放相當認真,資本帳開放,即係

取巧

圖片
陳德霖算係神乎奇技。云云八十多頁既金管局立法會匯報文件勾劃,香港資金穩定,銀行穩定,人民幣商機重重之餘,更重要係托賴金管局監管得力,簡報文件大篇幅強調,銀行物業按揭風險已減,新造按揭供款對入息比率更降至三成六。 三成六既供款對入息比率,相當於樓價要回落兩成左右,當然係天方夜談,金管局強調既係新造按揭供款負擔比率下降,但是否代表實際銀行按揭組合風險降,係完全兩回事。 銀行分析員更質疑,金管局只係搬弄數字,有取巧之嫌。 無論兩大地產代理計算既樓價指數已經破頂,基於政府兩個月前公布既供樓佔收入比率已經超過五成,可以肯定,依家市民最新既供款對收入比例已經超過過去廿年平均既百分之五十點四水平。 金管局當然唔會造數,但三成六,與超過五成之分,係在於一個新造,一個全港整體平均,邊組數字有代表性,邊個比例更反映實際情況,答案相當明顯。 陳德霖的確從數字上交到功課,令銀行「新造」按揭貸款風險下降,但佢同全港七百萬人都明,呢個係人為做成,同樓價升幅太多引致,絕對唔代按樓市風險自然調節到安全水平。 環顧三幾年,按揭成數大幅分層,依家要借足七成,最少過兩大關,包括先要自住,更要物業價值唔可以過六百四十萬。行政上措施,銀行借少左,樓價因素,符合借盡七成按揭既一,二手樓所剩無幾,供款負擔比率下跌係好自然,既不值得宣揚,亦不足以高興。 有地產分析員直指,新造按揭供款佔收入比例越跌,其實反映市民越買唔起樓!!! 怪陳德霖,可能係佢將數據癲倒,讚陳德霖,係佢依然保得著銀行體系穩健。IMF之前對本港樓市詳細論述,不旦只係全球最貴,已經幾乎風險最高,央行做番央行責任,從呢方面諗,陳老總還算稱職。 零九年十月,攞命接捧已近四年,中環人話,以佢五年任期計,規舉上今年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要決定攞命去留,並向財爺作出建議。 有熟識金記人士話,攞命再坐一會,未必係基本假設。 一嚟,佢唔係大內群英班底,其次係年齡。屈指一算,攞命原來已經五十有九,同白頭當年六十有二離開金管局之年,其實相差無幾。白頭當日年齡因素出局,攞命如果例外,咁約翰咪自打咀巴? 當然,約翰可以效法當日,僅僅延長攞命任期多兩年,但技術上,陳德霖任期又可能比曾俊華長,所以.......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但幾年經驗發現更具有趣既現象係,懷舊主義充斥,舊野又靚又值錢。從樓價急升,按揭負擔比率可以堆砌

離譜

圖片
先係重整業務,再將控股股分左手交右手,跟著為清庫貨大幅減值,市場早已估計集資係必走一步。 李寧股東、每持有兩股,可以用3個半買一分「零息」可換股證券,換股價同樣係3個半,較停牌前折讓四成三,無到期日。 全數行使嘅話,涉及5億2千幾萬股,佔公司擴大後股本3成3。 集資淨額最多18億2千萬,主要股東非凡中國、TPG同GIC,已經承諾會認購。 李寧執行副董事長金珍君話,完成今次發行換股債後,近期未有進一步融資計劃,又指目前轉型計劃執行順利。 的確,轉型計劃進行中,難以取得銀行貸款係意料中事,好似大行咁講股本融資係無得之中既唯一選擇,但點解唔直接供股、而係要發行發股票據? 值得留意係今次通告入面,李寧一次過改動埋兩個主要股東TPG同GIC、喺舊年發行既換股債條件,唔單止刪除左多個禁售條款,更直接將換股價,由本來七個七毫四,降至四個半。 表面睇四個半仍然高過今次發債換股價兩成八,不過仔細比較,TPG同GIC既債券係有四厘息率,相反今次股東獲供既票據,就只係「零息」,內地傳媒形容,李寧做法「離譜」。 市場亦以「腳」投票,李寧股價大跌14%,正係告訴管理層,對此不公平對待股東的做法表達不滿! 李寧呢四十九頁通告,喚嚟全城怒罵,因為簡單講,呢間公司既想向股東抽水,但又唔俾著數。 據講,中環多間外資私人銀行,上晝電話響過不停,有買李寧既股東,首先係完全唔明集資詳情係點、第二就係,作為小股東,到底要俾幾錢,先唔會被攤薄。 或者好簡單講,今次李寧係運用一個極之「度縮」既供股方式,既無息收,供股權亦不能自由買賣。好,如果小股東心甘情願「科水」,每兩股有一股認股證,通通先俾三個半,好彩的話,市價高過換股價,你賺,否則唔好彩,如果李寧市價低過三個半,就回水。 李寧通告似乎標榜折讓夠大,但投行界話,咁既折讓幅度,同部份藍籌真正供股相差無幾,所以,李寧慷慨之說已經正式被否認。 另一個問題係,李寧點解要「硬掘」股東,而唔俾街外人有份玩?答案係「自私」。 觸發佢地自私原因係,李寧王子,再加TPG,合共持股量只有三成,如果佢地要集資,批股一定攤薄,供股亦有超過五成機會被攤薄。由於三成持股係底線,別無選擇之下,唯有向小股東開刀!!! 李寧再集資,背後原因係現金流惡化,中環人話,據了解李寧由於資產抵押價值欠奉,銀行對批出信貸意慾一般。值得留意

半理性亢奮

圖片
股市牛氣衝天,舊年大賺嘅Bridgewater對沖基金Ray Dalio預測,今年最大主題,係投資者將資金,轉倉去金融資產。 連一向悲觀既經濟學人,都形容而家市場係「半理性亢奮」。 的確有原因值得樂觀,歐債暫時平息,美國勉強過左財政懸崖,債務上限亦都獲國會放寬四個月,全球暫時避過哂大災難。 實體經濟又好似復甦,最重要當然係歐美日央行齊齊無限QE,好似美國聯儲局嘅資產負債表,上星期就擴大480億美元,規模首次突破3萬億美元。 著名投資者索羅斯亦都讚好,認為咁做唔會額外增加外債,政府相當於享用緊「免費午餐」,但同時亦都陷入兩難局面,因為今年經濟好有機會復甦,利息就可能顯著抽升。 即使央行放水都未必一面倒係好事。以狙擊英鎊同亞洲貨幣成名,索羅斯同德國總理默克爾都開聲話擔心爆發貨幣戰爭,特別係歐洲各國緊縮對沖左QE效用,兼令歐元升值,德國可能首當其衝陷入收縮。 何止歐洲,區內已經感受到壓力,好似南韓經濟就面對四年來表現最差,最大智能手機生產商三星就警告,南韓元持續上升的話,會令盈利減少三萬億韓元。 經濟學人亦警告,頭先講過嘅利好因素可以全部逆轉,特別係而家過分既樂觀既情緒,就好似「病毒」一樣蔓延全球金融市場,一旦經濟現實同市場預期有好大落差,好可能會令市況逆轉。 Ray Dalio亦贊同要控制風險,選擇揀平衡嘅投資組合,一半針對經濟增長,一半針對通脹,又呼籲投資者唔好短炒波幅,因為連佢都唔知係咪SURE WIN,散戶就更加輸硬。

富事通:股神的飲料-- 無孔不入的可口可樂

圖片

爛 .蘋果?

圖片
APPLE DIARRHEA,蘋果股價腹瀉事件,其實唔令人意外。 旺角先達基本上係蘋果股價期貨市場,從IPHONE5推出無耐,收機價跌,問價人少。 蘋果咩境況,已經早有答案。 所以,再花盡時間長篇大論蘋果業績,意義反而不大,蘋果腹瀉事件,值得研究既應該係蘋果死因,以及更深層次對全球貿易既影響。 蘋果老TIM喺分析員電話會議一段開場白引文係咁:「OUR CUSTOMERS LOVE OUR PRODUCTS。NOT JUST BUY THEM、BUT LOVE THEM」 短短一句,證明蘋果仍然靠賣弄剩餘價值,愛可以無條件,但愛變恨亦可以好多觸發點,蘋果基本上堅持將單手操控手機呢個大前題視為底線,封為蘋果黨綱,正如花旗早幾日所講,蘋果注定今年玩完!!! 其實Tim Cook 可能先己都估唔到,蘋果之死係死喺自己手上。 原來美國市場對低檔iPhone既需求、出乎意外咁高,以售價分別低過1百至2百美元嘅IPHONE 4同IPHONE 4S、上季銷售比重同IPHONE 5 幾乎各佔一半,加上IPAD MINI生產成本較高,都令毛利率顯著下降。 路透BREAKINGVIEW寫手大概替蘋果不值,佢地形容當今智能手機市場,係COPYCATS ARE GAINING,MARGINS ARE SHRINKING. 有基金經理,以「爛股」去形容蘋果呢間公司話完全係超買,預測股價會繼續跌,今季會見425美元。 金融時報評論認為,今次蘋果急挫好值得人反思,相對盈利增長,蘋果公司估值雖然係平,但究竟係純粹反映盈利增長放慢,定因為市值太大,持有嘅人太多,令到基本因素唔能夠真正反映喺股價? 如果係呢個原因,市場就可能唔會再視蘋果,係一隻「增長股」,未來討論嘅焦點,只會係增長放慢嘅程度有幾深。 無疑,三星甚至HTC之前都有抄襲,或者偷橋之嫌。但蘋果毛利大跌,背後原因係佢地無本身既製造生產線,所以蘋果生死,成本多少,郭台銘其實百分百操殺生大權,蘋果想翻生,憑其過千億美金現金,例不如先收購鴻海或富士康。 開市埋位顧芷筠道出一句具備智慧既觀察,顧小姐話,蘋果問題唔止係公司本身問題, 而係對全球貿易構成既問題。 的確,如果將過去十二個月區內出口數字比較,無論本港、台灣、新加坡,出口起伏不定,但每次有蘋果產品出貨付運,出口就爆升,正如大和證券

啼笑皆非

圖片
爛地變黃金,憧憬市政府收地,本來無人問津嘅前海物流用地,繼續有炒作。 唔駛睇母公司,招商局國際管理層證實,的確喺前海附近,全資持有一幅115萬平方米嘅沿海用地。另一幅就細好多、同時只係由合資公司持有。 但係點估值都好分歧。 高盛話,當政府按市價收地,兩幅地夾埋值105億港元。 但渣打計埋招商局、持有1成9權益嘅「中集」手上地皮,估計整體前海地皮,價值405億。 總之同傳聞講既三千幾億有好大差距。 即使係同一塊地,估值都可以差天共地。 三大地主當中最細、由深圳國際持有嘅兩幅地,同樣講緊38萬平方米,但渣打俾嘅估值,頂盡只係190億港元,同報道推算嘅558億差好遠。 唔單止估值難,到時係政府收地、定自行補地價發展,根本未定。 高盛質疑相關地皮,價值係咪實現到?渣打都話現階段估值係太早,因為監管同規劃都有不明朗因素。 更加要注意係深圳市取態。內地傳媒引述前海管理局發言人承認,區內土地平整工程仲進行緊,部分地皮使用權,亦的確落入個別企業,但就唔存在有「三大地主」嘅講法。 而且政府已表明,土地出讓同土地用途點變仲溝通緊,區內亦仲招緊商。 即使係預計喺3月、首批公開推出嘅前海地皮,亦唔會包括由三間公司持有嘅呢批地。 前海三幅皮值四千幾億,開始真相大白,隨著前海當局金口大開,由股價反映,所謂三大地王、三大地主之說亦不攻而破。 但證券界、投資界仲有個迷,到底前海地,值幾錢?? 單係高盛,中金,渣打計算招商局國際前海相關土地估值,金額就介乎百幾至四百億不等,相當於招商局每股資產值係四蚊,至十六蚊。 出現咁大差距,究其背後係前海土地,應該用將來價值,抑或用現在價值作為計算基礎。 兩個取態,有天淵之別,結果亦會截然不同,亦肯定會造就日後更多前海發水事件。 用個比譬,依家新西部份豪宅,動輒過萬蚊呎,但當年收地成本,可能低至幾蚊,甚至幾毫子呎。 依家,前海正正出現呢個計算上既各取所需狀況,而好明顯,外界對前海既估值,就相等於市場用中環呎價,計算長洲因為有新金融城,而應該有既合理估值。 亦因為咁,報道假設既前海土地,每平方米值三萬蚊人民幣,部份大行亦計算值二萬蚊。 但高盛今次算係良心份子,佢地列出過去十二個月,鄰近前海地區二十幅地成交記錄,其中七幅商業地,成交價每平方米最低只係七千八人民幣,最貴頂盡萬五,如果住宅

「作大」遊戲

圖片
大富翁呢個遊戲,相信無人不識。大富翁玩法,簡單講就係「鬥大」。 同一道理,套用金融市場,目前玩得如痴如醉既遊戲,其實係改良版既大富翁,我地美其名,就叫佢做INFLATING GAME。 INFLATING GAME,無論上市公司層面,全球央行,以至市場炒作概念,基本上等同一張炒爆既通行證,行入去既結局,如果睇CATERPILLER,卻碰上一面灰。 一年前收購既年代煤機,因為對方玩INFLATING GAME出神入化,盈利INFLATE,應收帳DEFLATE,依家已經成為外資在內地併購既大醜聞。 只係想問香港監管大爺一句,如果當日年代煤機無被Caterpillar私有化,今日蒙受損失既、會唔會係香港既股東? 央行亦喜歡INFALTING GAME,因為佢地要追逐通脹,而唔再係對抗通脹。 日本央行無限印鈔,但細數一計,瑞銀已經篤爆,由有限變無限,計埋到期既債券,實際增購資產金額其實分別不大。 日本央行未有通脹之前,已經率先將量寬政策涉及既金額INFLATED。 日本更破天荒,係未有通脹前,斗膽將通脹目標上調至百分之二,錦上添花係,佢地玩弄埋字眼將PRICE GOAL,易名為PRICE TARGET。 按日本央行所講,有TARGET就代表有誠此,更係有效,難道呢個唔係INFLATED咩? 數玩INFLATING GAME經典之作,奈何卻發生在一月二十二日既本港金融市場。 前海爛地處處,基建等等相關配套欠奉,卻因為一篇報道,三隻報稱前海持有地王既股份,單日升幅少則一成,多則超過百分之二十。 中環人話,INFLATE,同MANIPULATE其實係一線之差。根據該篇報道,引述不記名既證券分析員估值計算,前海三幅地王,合共估值高達四千七百億人民幣。 嘩,不得了,因為四千多億人民幣,據報持有三幅地王既招商局,中集,同深圳國際,今年合共市值增加一百廿五億左右。 肯定,如果估值屬於正確,呢三隻股今日既表現係代表市場唔識貨,有好野都唔知,又或者意味,有排升?? 就著三幅地值四千七百億,我地問過測量師,同埋樓盤傳真胡國威,到底香港有無三幅地王,加埋值四千多億,佢地一個答:無。 一個話:唔好玩啦!! 以香港咁具備規模,咁缺地,中環地主置地,現時市值都僅僅得一百八十億美元左右,為番相當於一千四百億港元。 再睇埋太古地產,今

老吾老

圖片
內地最新數據是否代表經濟再海闊天空?明眼人都知唔係。但只要市場肯收貨,明明唔好,可以講到好好。 有大行揚言,今年全年百分之八點六,你即管聽,唔好反駁!!! 出奇係,最少四間行斷言,經濟下半年會見頂。如果細分最新數字,國家繼續靠催谷投資,十二月固定投資按月增長高達百分之一點五三,遠比十一月高。 你話零售好?其實,若果扣除物價上升既實質增長,十二月按年升幅,反而係放緩。 第四季經濟幾乎有八,其實係十二月兩件突發事情:一,投資無減慢,二,正正係出口太好。水份與否,再唔係討論要點,原因係國家統計局今日經濟數據以外,製造更多話題,捕捉更多「眼球活動」更值得討論。 全年經濟運行發布會,當局主動提到人口數字。 截至舊年年底,內地六十或六十五歲以上既人口比例繼續上升。 相反,十五至59歲,被劃分為勞動人數既數字,就少左345萬人,佔人口比例,首次下跌。 國家統計局話,問題要正視。 根據當局最新數字,舊年全國人口有13億5千幾萬,出生率百分之十二點一,專家擔心,人口老化會影響經濟生產力,判弱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地位。 國家統計局又主動交代多年嚟無公布,反映貧富懸殊既堅尼系數。舊年係0.474,比零八年最高時期繼續回落,當局話,呢個數字係科學化統計既結果,但由於舊年農村人均收入增長幅度放緩,當局認為,有需要做好收入再分配。 堂堂一位部級官員,馬建堂今日再三促請媒體留意勞動人口增長比例史上首次下跌,評論認為極不尋常,有違中國報喜不報憂習慣。 最直接諗,統計局道出內地人口結構變化,為經濟轉型造勢,溫馨提示中國世界工廠模式轉型了,短期懇請千萬不要對增長數字太樂觀。 從另一方面分析,當局突顯問題,似乎為工資上調順理成章,巧合係,同日內地公布既人均收入,農村增長有所放緩,而更非常巧合係,官方十二年嚟首次高調公布堅尼系數,此時此刻,將幾組數字拉埋,似乎同近日久無再提既收入再分配扯上關係。 國家統計局無話咁計,只係強調最客觀,最科學,得出舊年全年堅尼系數係零點四七四。當局相當相當聰明,因為按類別劃分,零點四至零點五代表收入差距大,零點六或以上就顯示貧富懸殊,好明顯,當局僅僅承認中國有收入差距問題,但避開貧富懸殊。 統計局既堅尼系數可信嗎?了解統計既專家都知,堅尼系數最難掌握,因為調查抽樣相當廣 泛,之後再做科學統計,兼且「拉CURVE,十八

技窮?

圖片
只係一日,呢間放緊盤嘅二手居屋叫價加咗十萬,實用呎價近8500蚊 同區嘅其他屋苑一樣加。一個盈翠半島單位,叫價貴咗13 萬。 青怡花園單位更加多17萬。 喺青衣代理話有一成放緊盤嘅業主、都喺施政報告公布後加價。 唔止青衣、港島南、沙田、上水等多個區,反價例子亦比比皆是,反價幅度都半成以上。 不止業主心雄,驚樓價仲會繼續升,代理話買家都加快咗入市決定。 其中屯門就有27年樓齡嘅屋苑,買家無睇樓,已經用破市中心區呎價、實用呎價9千6百幾蚊買樓。 如果信市場反應,其實已經充分說明市場認為特首分報告無料到。 大行亦好放心,叫人買地產股。 大和同花旗都形容,供應情況根本同曾蔭權時代一樣。 事關居屋同私樓,都要幾年後至每年分別提供到四千二百五十同二萬個,同前朝政府一樣。 只係公屋預喺五年後多五千個。 大和話,除咗一路加印花稅,政府短期內已經無計可施。樓市乾升嘅困局要扭轉,只可以等聯儲局退市。 結論係,施政報告成功提振樓市。瑞信形容,樓市不明朗因素已經消除,地產股同樓市亮點再現。 摩通更串到全線調高地產股目標價。 佢地將樓價預測,由原本估跌半成、調頭調高到升百分之五,理由係發展商嚟緊呢五年,喺樓市嘅主導權會更大。 確實、我地日前計過,十項短中期增加供應措施,話提供到12萬8700個單位,但喺四年內推出到嘅,實際唔夠4萬個。 前地政總署署長劉勵超,就逐招去拆局,第一招話要將36幅「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改規劃,佢預計在區議會拖拖拉拉下,根本無一個法定期限,可能拖2016年前先完成到。 睇番成個規劃程序,政府改變土地用途,首先要刊憲然後諮詢公眾,得到支持,先可以向城規會入紙申請。 去到城規會,要再諮詢,等公眾人士提出反對意見,政府要回應呢啲反對、再做多一輪諮詢,城規會如果最後支持改變土地用途,先會交比行政會議拍板,劉勵超話,成個過程短則年幾兩年,長則難以預料。 對於將13幅綠化地,帶改為住宅用途,劉勵超表明未見過綠化地帶可以成功改功過,而家係咪可以改變?唔知! 唔係要撐政府,不過批評容易、比到正面實際建議的又有幾人?如果政府真係表現出當年做到當年「八萬五」的決心,恐怕到時未需要搵地,好多人都會先沽自己手上樓盤。 

吋土必爭?

圖片
梁振英施政報告,作為處子之作,當然要隆而重之,結果先係宣讀時間份外長,接近兩小時。 中環人既結論卻竟然係「沉悶」、「困難」,未收平地一聲雷之效,反而擔心問題重重。 樓市全港關心,梁振英正式將「適度有為」列為行動綱領,樓市方面,前朝宗旨係「人人有屋住,但唔代表家家買到樓」,振英徹底定調,表明一定要「協助基層上樓、協助中產置業」。 協助置業,似乎留下大量注腳,未來會點,或者翻閱九七,九八期時施政報告可略知一二。 「思歪」明言,住屋呢個問題,可租不買,佢唔BUY!! 但土地缺乏,樓價高企兩大前題下,變相鼓勵置業,係為市民釋出希望,抑或製造根本矛盾,不言而喻也。 雖然面數短中期、可以作房屋用途土地係有超過三百公頃、涉及十二萬八千七百個單位,但我地發現,二零一七年前可以確切推出市場嘅供應,只有唔夠四萬個,「思歪」實情係發水兩倍三。 數一數,中短期用十招,呢批地有明確日期嘅得三十六幅政府社區及機構用地,可以喺16年完成改劃作住宅、預起近萬二個單位。 以及喺2017年,完成將七幅無植被綠化地帶改劃13500個單位。 連埋西鐵同市建局項目,未來四年肯定推出到嘅供應,只係得三萬八千八百個,係目標嘅3成。 好似大磡邨寮屋區同幾個石礦場、雖然唔涉及收地問題,但近期已經有社區聲音反對,呢萬五個單位嘅推出時間表、存在變數。 就算過到地區一關、發展商係咪配合又係另一回事。 工業用地釋出二萬個住宅單位、城規會批准四萬五千個住宅單位規劃申請,發展商係咪想改? 同幾時起? 政府都操控唔到。 長遠土地供應、包括新界東北、洪水橋、北區、以致填海、發展岩洞等,目前更加只係研究階段,恐怕要以十數載來量度。 面對供應不足,思歪要求年青人出作決擇,要取捨同抉擇之間,否則惡果就要由下一代負上云云。 要出到靠嚇,其實都反映政府對爭取足夠地皮發展,到底有多大信心? 其實政府無大手增加呢五年供應,一心諗住等思歪打救,加快公屋上樓同買居屋置業嘅人,短期內落空! 思歪雖然表明,政府會幫基層上樓、幫中產置業,但政府就唔會重推置業貸款計劃,避免在高樓價情況下,重演97年推人買樓後爆煲的悲劇。 平心而論,要批評思歪當然可以有很多說法,但要找一個建設性的提議,其實一個也沒有,反映政府可做的、其實都做了。 連施老闆都已經轉軚,由之前估樓價下跌,而家

消失的六大產業

圖片
曾蔭權提出六大優勢產業。 改朝換代,有幾可以留低呢﹖ 首先要OUT嘅,可能係呢梁振英口中講既醫療同教育。 原因係社會分歧大,對應否作為產業看待,有好大矛盾。 其餘4項當中,「環保」同「文化創意」,都冇重點再提,甚至文化產業已淪為「動漫基地」,令人可悲。 真正有優勢嘅,只剩「創新科技」同「檢測認證」。 至於四大支柱,金融繼續係發展重點。 即將成立嘅「金融發展局」,會提建議鞏固離岸人民幣中心,拓展商品期貨等嘅新增長點,幫內地同國際接軌。 「貿易、物流」,明確定為「航運業」,要配合十二五規劃,將香港提升做「國際航運中心」。 仲有法律同仲裁等服務業,納入「工商及專業服務」範疇,繼續做支柱。 至於旅遊業,喺梁振英嘅第一份施政報告,就隻字未提。 其實將施政報告二萬多個字拆件,按字數出場統計,最突出要數: 發展.土地.委員會。 所以在經濟方面,喺「適度有為」方針底下,為香港經濟金融發展投石問路,嚟緊會有一局,五委員會,六個小組,一點也不令人意外。 兩個係由現有既小組或委員會改名,其餘十個係新增,每名小組或委員會假設十名成員,梁粉即時要多一百人,為港為國家盡出心思,功能未發揮先考驗自己既凝聚同號召力。 當然客觀現實係現屆政府不得民心,要靠內部推力有困難,不得已下借用外力,其實都是毋何奈何的選擇。 但中環人,同銀行界睇完不同名稱,不同範圍既小組,或委員會,初步印象係「亂」。 首先,大發展方向下既有經濟發展委員會,又有金融發展局,兩者主從或付帶有無關係? 而經濟發展委員會之下,先有四大小組,四大小組轄下最少又有多三個小組,總之由大委員會,到小組,再小小組,效率,協調在在成疑,到底「成熟一項推一項」,做到幾多? 有經濟分析師話,本港正式進入委員會治港時代,從好方面諗,係集思廣益,但內裡實際係擔心,梁振英係將諗唔掂既事,通通用委員會或者小組做其擋箭牌。 嚟緊政策既形成會有幾複雜?以屬於工商,經貿範圍係專業服務環節為例,上有一個經濟發展委員會,中間夾一個專業服務小組,同時間又有CEPA小組以及香港經貿諮詢委員會,部份係政府屬下架構,新增又有諮詢小組,講到尾,或者係更方便集大權於一身。 唔好忘記,CEPA已經十年,還有什麼可以推

擴容論

圖片
連香港證監會主席唐家成都話,事前無聽過有新版既QDII 同 RQFII。 點解郭樹清、會選擇喺亞洲金融論壇,發表對中國資金市場有咁大影響力既「擴容論」? 據接近監管層消息透露,中證監對推出RQFII2及QDII2反應正面,因為兩者都係喺現有既QFII同QDII制度框架下運行,進行額度管理,投資者都要符合一定資格,並非完全放開,因此風險係可控。 而且RQFII 2同QDII 2都會設定「門檻」,主要係面向境內外、有一定投資能力既高淨值客戶。 其實要開放內地跨境資金流動,早已經係市場共識,原因係「非不為也、實不能不也」。 高盛哈繼銘說出實情,原因正係內地經濟增長有一半係嚟自投資,反映有大量資本投放咗喺無效益嘅地方,因此當局係需要積極為QDII 2做準備,幫老百姓擴闊投資渠道。 值得注意,係過去三年大幅虧損兩成八既QFII,喺過去一個月,唔單止跟隨內地股市急升,帳面回報仲達到兩成七,跑贏大市之餘、亦令海外基金重新對A股前景改觀。 一脈相承係上海同深圳交易所、早喺舊年第四季、已經組團到歐美做路演,推銷正係QFII項目。 零三年起內地引入QFII,多年來外資的投資傾向,均是以藍壽股、龍頭股做主導,十大持倉也是以銀行、家電、鋼鐵股為主。特點係換手率低,幾乎持有後就鮮有沽出。 有中資券商高層預計,RQFII2「起步價」至少達到50萬至一百萬人民幣,初期試點會先放開比港澳台居民投資A股,到時機成熟先開放至其他境外投資者,預計具體操作細節、首批額度同試點機構名單,最快就會喺五月舉行既「券商創新大會」上公布。 中資證券業協會永遠名譽會長謝湧海就預計,深圳、天津同上海等沿海城市,將有望成首批QDII2既試點城市。 中資證券業協會會長閰峰相信,內地喺推出『QDII2』後,會吸引內地散戶買港股,估計佢哋會對本港上市嘅民企有興趣。 佢相信QFII 同RQFII擴容,海外投資者反而有興趣買入A股既藍籌股,特別係估值比H股平既基建股、可能會最先被加倉。

直通車.雙向號

圖片
亞洲金融論壇,應邀者眾,粒粒皆星,卻被郭樹清風頭盡搶。 金融論壇目的係「包裝國家,推介香港」,任何人等,份屬陪襯。 郭樹清係今年內地主講嘉賓份量最重一位,錦上添花既係,今日所有與會者,都成為佢托市既大配角、陪襯品。 對內地而言,郭樹清十倍QFII額度一出,隨即炸爆內地....係爆升,一升就七個月高位。 對本港而言,佢一句QDII2,又再製造直通車期盼,券商股抽升。 金口一開,股市升,當然可以形容為托市,為市場注入期望。但更深一層諗,係咪市場加大左乘數效應,令股市有不必要既升勢? 無疑,主席今日重中之中,最新既一句說話係QFII,以及RQFII額度,可以加大十倍。 一條簡單算術,以前者八百億現行額度計,即係可以加馬至八千億美金、而以後者二千七百億人民幣最大額度計,又等於去盡有二萬七千億。 換句話,為番即係潛在流入內地股市資金,可以額外多接近八萬億人民幣,相當於一年新增貸款額,或者八十個交易日既成交,唔升就假!!! 唯獨,留心既係,現行額度首先係未用完,到底十倍係其次係,郭樹清一直希望加大機構投資者喺內地股市佔比,佢心目前,最少要一成先合理。 所以,又一條簡單算術,以現時機構投資者佔內地股市比重一至一點五個百分點計,正正係要將QFII加馬十倍,咪就會係等同一成比重。 郭樹清技高之處,係變舊為新,轉一個圈表達,市場即時REFRESHING!!! 呢一點,港官拍馬追唔上。 同樣,QDII2係咪新,答案係否認,因為名詞係新,但概念依舊。可以肯定係,比零七,甚至比去年,內地有秩放寬居民境外投資,已經愈行愈近,目的當然係配合資本帳開放。 當年有份設計「港股直通車」方案既謝湧海認為,QDII2正係換個形式開通直通車,相信措施今年就可以出台,會先喺個別地區試點推行 佢相信QDII2會設有額度有序釋放內地資本,以免外匯儲備大量流失,對海外市場造成衝擊。 其實,十八大期間,小川行長提過,資本帳開放條件愈見成熟,正當匯證屈宏斌話五年內搞掂,無人信,但中環人匯報,係真架!!! 中國咁急行資本帳開放,太多背後原因,但簡單講,呢步唔行,人民幣難國際化,內地市場唔會進步,從另一角度諗,香港今日個個拍掌叫好,其實優勢盡頭或者係愈行愈近,醒吓啦!!! 如果我地將QFII,同QDII兩件事拉成一起,其實相當於內地進一步透過強化

盈警

圖片
清除美國業務瘀血,代價係歷史性首次發盈警。 利豐話,受到美國業務重組、產生嘅成本同額外撥備拖累,全年核心經營溢利,估計會急跌4成。 即使有其他「或然代價」回撥入帳,整體盈利都唔會有增長。 利豐解釋,由於正逐步減少、喺當地嘅分銷品牌數目,對毛利產生負面影響。 公司同時撤換埋美國業務總裁,接替嘅「范禮明」會負責所有日常營運,又估計重組可以喺今年完成。 業務早已被大行質疑,全球化下利豐既採購業務,最近頻頻失去大客,分析擔心中間人既角色會逐步淡化。 其實美國業務表現差,早喺半年業績已經有迹可尋,當時解釋係「扭轉」進度比預期慢。策略日仲話表現會令人失望。 結果係拖低下半年核心盈利,得返大約3億。 如果按盈警倒退4成推算,全年核心盈利會跌到5億2千幾萬。 嚟到2013,已經係今個3年計劃嘅最後1年,要上返15億嘅原定目標,數字要足足翻兩番先得。 //////////////////// 去年講過,利豐係咪會步思捷後塵? 兩者相同之處、係同樣之前都係高增長股,無資產,有品牌,市盈率又高! 瑞銀分析員梁裕昌一夜成名,其實當初佢立論好簡單,就係不理美國經濟問題,只係集中睇成本。 最精彩部份,係俾佢地搵到論點,證明利豐過去兩年利用高市盈率,先融資,再收購,對提升盈利作用明顯。仲話,傳統上利豐市盈率愈高,收購愈有著數! 投資者如一心以為利豐採購代理人的角色仍有可為,只是當大企業面對不明朗都要收緊開支時,原來中間這點些微的利潤,都已經搾壓得一點不淨。 所以美國商場有俚語,說同Walmart 做生意根本就係「魔鬼之吻」,做與不做都沒有好下場! 尤記得大半年前利豐講過,希望下半年業務有改善,如今又一次強調,除咗美國業務以外,整體表現符合預期。 講過收購彈藥充足,年底前唔駛再集資。 通告無再交待併購策略,只係話目前正專注改善業績,希望最後衝刺,再喺業務做調整。

毋自由

圖片
梁振英執政以嚟,傳統基金會尚算送佢一份大禮。就係,香港喺新任特首主政近半年嚟,再保著全球經濟最自由既地方。 但中環人好奇,睇曬數字比較,結論係香港贏得「肉酸」!! 好簡單咁講,一個代表最自由經濟既指標,連續十九年由香港奪得,指標既為香港而設,更令人反問,到底十九年嚟,無一處地方比得上香港更自由嗎? 再者,就算認真的睇數字,香港得八十九點三分,連續兩年下跌,而且四年嚟未升過,即使香港最經濟自由,但在傳統基金會俾香港咁寬鬆既框框,已經愈見退步。 相比,我地對手新加坡,分數七年最高,而且整體得分連續三年上升,跟香港倒退完全相反。 如果媒體要問,呢個屬於美國保守派智囊機構既傳統基金會,下次不妨要佢地列舉實際例子,新加坡因咩事,十九年都輸俾我地,以及具體些講,我地贏的咩? 代表性與否極受質疑,不要忘記,世界經濟論壇,瑞士商學院,IMF旗下組織,以至經濟學人等等,每年都有篇制諸如最佳營商、最有競爭力、最佳金融中心等等指標比併,對不起,香港無一佔榜首。 傳統基金會每年都搵到一個理由,話香港有被超前機會,例如當年財赤、現時既法治等等,但每年最終既此消彼長效應,又令香港保得著榜首,作政府唯一既推廣工具。 但撇除法治或其他,按傳統基金會既數字,香港好多方面不見突出,輸俾既對手,部份更係始料不及!! 譬如「有限政府角色」一欄既排名,香港兩個細節項目全球只排十七。以政府開支呢項去睇,香港八十九分都無,但澳門派錢反而有九十一點五分,按年高三點四分,換句話,崔世安理財同政府開支,做得比梁振英好。 如果睇「財政自由」呢個部份,香港九十二點九分,表面相當高,但科威特、阿聯酋,攞九十九點九分,就算安曼、哈薩克斯坦、巴林,得分亦較香港高。 有請傳統基金會出年詳細解答。 如無意外,明年今日,傳統基金又會選香港第一,但SO WHAT!?? 正如幾位經濟學家指,唔會有地方係完全經濟自由,得分高低其實在於政府角色推動,方向正確與否,人盡其才抑或排除異己、政府開支又是否用得其所等等。 梁振英執政以嚟,傳統基金會尚算送佢一份大禮。就係,香港喺新任特首主政近半年嚟,再保著全球經濟最自由既地方。 但中環人好奇,睇曬數字比較,結論係香港贏得「肉酸」!! 好簡單咁講,一個代表最自由經濟既指標,連續十九年由香港奪得,指標既為香港而設,更令人反問,到底十九

撲火

圖片
波折重重,正大買平保交易,繼續峰迴路轉。 歐美兩大財經報章,已經將焦點由國開行、正大、逐漸轉移至領導層身上。 收購突然被傳叫停,《金融時報》話唯一解釋,係中央嘅主事官員主意有變,唔放心呢單交易進行。 貴為第二大保險公司,有北京銀行家相信,滙豐喺公布沽平保嘅交易前,一定會先請示中央。 既然一早知道交易要靠貸款完成,但到上個月底,至質疑資金來源係咪「自有」。 之後肖建華角色曝光、觸發終於國開行剎停貸款。 《華爾街日報》指,由於資金唔到位,交易正面對重大困難。 話正大嘅貸款被叫停,可能係國開行擔心交易嘅抵押品出問題。更引述消息稱,除非有更高層介入,否則不可能作出改變。 面對傳聞愈揭愈醜,中央似乎不得不設法撲火。 沉默三天,中國保監會終於有最新講法,係證實交易仍然審批緊。 佢哋回覆時話已經收到平保股權轉讓申請,按規定進行咗初步審核,已經通知公司補充提交有關材料。 至於係咪關注正大資金來源,同國開行有無叫停交易涉及嘅貸款,保監會就無評論。 既然交易仍在審批、那就打破交易已被否決的傳聞。 懂得看風正行舟的正大,即使就出來「抽水」,形容對交易仍然樂觀。 而滙控方面亦對外放風,強調交易未完全絕望,指近日連串負面消息,唔排除係有人蓄意破壞交易。 而即使賣唔成平保,分析話對滙豐嘅影響,其實比預期細。 因為原先預期交易完成,會有30億美元收益入帳。喺第一期交易完成後,剩低嘅平保股權、已經會被歸類為可供出售資產。 呢筆收益無論係點、今年都會先全數喺損益表反映,之後撥作投資項目,每年再按市值入帳。 不過要再搵過新買家接手,可能就難上加難。 觀乎形勢發展,就算國開行最終不能出資、甚至正大改搵其他買家出手,交易最終可落賓機會仍大。 咁講法,是否近幾日形勢落後的平保,可以放手一搏?

叫停

圖片
滙豐賣平保,一個字寄之若「亂」。 似乎股份未正式全數轉移,交易變數不斷增加。 或者咁講,平保根本係內地最有概念金融超市,亦係背景複雜既金融股,無論講發展同股權史,可以巨著成書。 國開行正式叫停四百幾億買家融資,令正大接手匯豐平保股權存在變數。 我地唔用「市場盛傳」呢四個字,原因係基乎肯定,唔係市傳咁簡單,而係鐵一般事實。 因為,內地財新網率先報道消息,路透社幾乎同一時間發稿,更甚係官媒新華,中國網同時轉載,基本上,咁既鋪排,已經係變相宣佈貸款暫不獲批。 大家當然會問,匯豐賣平保點收科?國開行最終會否重開綠燈批出貸款? 中環分析員一定答唔出,熟識內地既市場人士話,好難估,但直覺上係不大樂觀也,怕隨時觸礁!! 中環中資針話,平保過去幾個月,太多負面消息充斥,更甚係由美國第一大報發掘,衝著領導人同部委頭頭而來報道個接個:先有牽涉溫總家族,繼有戴相龍家人都曾經傳出卷入買賣平保股份獲巨額利潤。如果呢個時候,作為首席國策銀行,國開行首肯批出巨額貸款,令交易順利完成,繼而又再造就股價上升,政治上絕不正確。 正大係代客泊車,交易曝光之後,已經廣泛流傳。好簡單一個交易,以往甚麼厚樸基金等等接中行貨,硬食內銀股,佢地代客泊車亦係公開秘密。 所以,代客泊車大手承接股權,根本係內地習慣,而且默許,但點解平保出事? 難到要遠道泰國搵一間叫正大?又或者咁,係咪傳統接貨機器,聞平保色變? 真正買家是正大,抑或盛傳幕後金主「肖建華」,其實並非問題重點,因為說到底,交易公佈短短時間就節外生枝,涉及更係一間主要金融巨企,好明顯,有人SAY NO!!!。 有市場揣涮,聖誕期間已經由財經雜誌點火,率先披露股市梟雄肖建華係金主。事後回想,似係俾足時間各方交待,但既然答案未令人滿意,唯有變相叫停!!! 距離完成交易限期唔夠一個月,二月一日晚上十一點五十九分,正大借唔到錢,技術上交易告吹。當然,嚟緊會有幾個可能,一,國開行收回成命,交易有驚無險,但似乎可能性不大。 二,係最簡單匯豐同正大雙方同意延長期限。但既然第一批涉及百五億,相當於百分之三點五平保股權既交易資金,早前都指係左手交右手、右手交回左手既篤數式貸款,匯豐係咪會做回平保第二大股東,似乎仲好睇過戲!!! 當然,有人會堅持,真正買家如果係正大,條例上無抵觸保監規定,只要有大銀行去碼借

資金大轉移

圖片
上星期講過聯儲局醞釀退市,如果只管信,不要問,的確又似層層:美國數據繼續得、債息繼續升、連鴿派媽媽耶倫,最新一次公開發言,都一改寬鬆之母特性,一反常態提如何執行退市。 基於主題風險欠奉,市場無需避險,加埋有退市因素。美國十年長債新年之後首個個交易日,跌幅近百分之零點七,債息升至接近兩厘水平。 夾都無咁岩,繼花旗緊急追CALL,叫客戶千萬不要買債之後,高盛亦有相同睇法,暗示買美債,隨時輸四分一。 高盛係怕,美債債息會升至三厘。似層層既係,美國債息曲線罕有地傾斜,呢方面,最受惠係視YIELD如寶既金融股。 問題係,三厘係咪會發生?羅家聰無斷言不會,但一定唔會今年內。 從實際上,三厘債息,仍然比金融海嘯前低半厘以上,惟一旦債息見三厘,付息增加,美國債務佔GDP比重,其他咩都不變情況下,年底就會升至百分之一百零九,比依家高六個百分點。 或者,比往年更困難係,美國唔可以一面倒印,而係要明鬆實緊。政治上,伯南克教授如果唔連任,佢會想贏得生前生後名。 要連任,更唔會想硬食自己炮製既爛局。市未必即時退,但信市場共識,唔再加馬印鈔的話,現時環球市場局面,或者不止貨幣戰咁簡單,而係包括埋YIELD WAR!!! 全球資金大轉移,而方向大致可分兩階段。首先係,高息債或垃圾債,同股票同時受惠、到第二階段,由於垃圾債部份最後被認清真係垃圾,錢會一面倒集中流向股票!! 資金大轉移對美國嚟講,暫時係得個驚字,事實係不單止無風險,反而更受惠,因為美金強 ,資金有誘因部份繼續美國搵食,而且公司可以低息融資。 反而,數風險區內市場面對會係最大。 外界經常講,QE製造新一批資金流入,更貼近實際情況係,QE之外,區內基本因素亦吸引熱錢垂青,同一時間,美國國債拆倉,餓錢亦會揀回報高既區內市場。 所以,本港在內既區內,目前正受三面資金流入因素夾擊緊!! 今日,最少又有三間本港公司發債。新年以嚟,已經吸左三十億美金。 數一數,舊年十月以來,合共有過千億港元經銀行體系結餘流入本港。 跟據聯匯機制,金管局除左可以承接美元沽盤,賣出港元外,亦可以透過增發外匯基金票據,係市場抽走過多既資金。 金管局下星期二起,分三日增發合共二百一十億港元外匯基金票據,變相抽走相同金額既銀行體系結餘。 自從十月底,金管局合共入市28次,規模累積達到1070億港

「上落一成」

圖片
「今年樓價上落波幅大約有一成。」 看似平平無奇的預測,不過熟悉誠哥的記者都會知道,說樓價會跌的講法,從未出自過李嘉誠口中。 過去他會說買家可以量力而為、又或自住問題不大、頂多說平穩。 今天說樓價上落波幅一成,其實潛在辭應是-- 樓價有很大下跌風險。 原因: 大慨正是來自他口中:「已經有很多人批評,我不再評論」的思歪施政。

FEW and SEVERAL

圖片
勢估唔到,聯儲局再憑一份會議記錄,市場即時翻雲覆雨。的確,一份會議記錄,最大訊息明顯不過係強烈暗示提早退市有可能!!! 外界重點可能係聯儲局委員對退市時間有分歧。但如果睇詳細內容,「FEW MEMBERS」,即係少數委員認為,買債計劃可以維持到今年年底,而「SEVERAL MEMBERS」更堅持,唔該,年底前就要停!!! 大家會問?又FEW,又SEVERAL,搞咩呀?? 關鍵正在其中!!! 按聯儲局非官方解讀,FEW代表兩至三名委員。 而SEVERAL等等同四至五名委員。 好了,聯儲局現時十二名有投票權委員計,二至三,加四至五,如果根據會議記錄,正正代表最少六名,即係一半既委員認為,今年年底或之前,就要停止買債,甚至退市。 所以,市場收到既訊息並非分歧,而係驚提早退市。因為,一個月前還以為無限額,無限期,依家,突然可能變為十二個月就玩完!! 更甚係,一個決定加馬印鈔既重要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兼且作出破天荒貨幣政策同經濟數據掛勾決定,點解出嚟既會議記錄,既不提經濟會轉差,亦不提潛在加馬刺激政策,反而走出最少半數委員認為:QE玩埋今年就要完? 似乎,可能性有二‧首先,聯儲局大部份委員,根本上個月唔同意加馬買債,係伯南克一意孤行,堅持去馬。 但呢個似乎唔符合教授既作風。第二可能性係,委員應承加馬買債,但講條件,就係退市時間,而伯南克亦想透過短短幾頁紙,測試市場反應。 其實,伯南克未必算係頂尖高手,但佢最少善於出口述,更精通玩弄會議記錄。還記得舊年七月份,佢老人街率先透過會議記錄,變相宣布一定有QE3。至於今次,又話退市,係咪要認真先?? 有留意的話,佢老人家三年前既一月份,先調高過貼現率,更向國會發表詳盡退市藍圖,華爾街當年認為,聯儲局的確有認真想過退市問題。 如果搵番當年伯南克退市宣言,佢大概會順次序分三大步驟鳴金收兵:首係先調高銀行過剩資金停泊聯儲局收取既超額準備金,從而減少市場流動性、其次係用逆回購、甚至大幅定點拍賣存款,收回流動性、最後係由聯儲局沽出債券或者提早贖回債券正式收縮資產負債表。 問題係,三年已過,退市黃金時期亦告屆滿,以聯儲局三年間額外製造既資金,更以美國目前既債務計算,退市成本反而較加馬入市加為之大。 熟識債市既人話,紐約聯儲銀行係全球最掌握資金流向既機構,佢地一定睇到,債市黃金期為時無多,

捉虫

二零一二年,要數股王除左頁岩氣孖寶外,一眾內房亦係大贏家。 少則升幾成,多則數倍!! 眼鏡盡碎之後,問人有咩好買? 都係內房,有中環人形容係必備組合,有老炒家話,唔買就笨!!! 內房有咩因素?市面已經有太多睇法。但有兩個例子證明,對內房「牛」,唔止係股票投資者。 一,碧桂園剛完成發行一批債券,息率僅僅八厘二五,比一年前低一截,認購反應爆燈。 第二,佳兆基一批五億美元債券,星期四上晝開薄,中午過後,五億既債券,有最少七十億美金認購,幾乎破盡記錄。 私人銀行話,客戶部份明知攞貨無望,反過來問:「買唔到債,買股,邊隻好?」 內房有金執,另一催化因素係內地龍頭萬科!!! 萬科上月尾停牌,盛傳中既B轉H將啟動。啟動又關內房股升咩事? 咪就係炒萬科如果落實H股上市,可以大炒特炒,再炒高氣氛。 瑞信做過一個比較,用萬科比中國海外。以估值計,中國海外市盈率十二點四倍,股價對帳面值兩倍,香港大把人話「正」!!! 但規模更大,萬科B股PE只有七點九倍, P BOOK一倍半。更重要係,前者較資產值溢價三成四,萬科仍然有兩成八折讓,所以肯定大炒特炒!!! 萬科B轉H一旦成事,贏家包括B股主要股東,持有近百分之九既澳洲聯邦銀行,還有就是港交所。 至於輸家,有人私人耳語,話係萬科自己!!! 據講,萬科好想B轉H已經一段時間,但可能針唔夠多,或者錯信他人,原來公司本身假設難以成事,於是舊年年中改為買殼南聯!! 但中集忽然爆出,令萬科幾乎晴天霹靂!! 知情者話,萬科「捉虫」明顯準備不足,因為中集B轉H,其實傾談多年,肯收風,一定知。結果,萬科白白用十幾億買隻殼。 如果比較番千多萬港紙B轉H財務費,佢地用於買殼,足夠玩過百次轉H股。 唔瘀都瘀左,萬科王石一定有下台階,大不了咪話隻殼係進軍中國以外房產業務旗艦,早有部署云云!!! 況且,內房爆頂未完,王總香港手執兩間上市公司,每每一個小動作,佢最後仍然贏曬!!!

無腰骨

圖片
化解方案通過,市場雀躍。 但你同我都知道,問題只係暫時解決。 評級機構批評方案根本無處理過財赤問題,穆迪批評以現在提出的方案,根本不值得維持「3個A」資格。 佢地維持美國負面評級展望,標準普爾更加批評,華府決策越嚟越無效率,同時難以捉摸。 更大問題係、解決了今天,解不了兩個月後另一次災難。 類似嘅死線,最快兩個月後、喺國債上限談判再出現。 3月底,國會又要再傾、因為早前削減開支失效、駛多咗嘅15至20萬億開支點收科。 之後仲有中期財政檢討,點樣改革稅制,係引入增值稅、調整薪俸稅、定堵塞利得稅嘅漏洞增加稅收? 到時又會有排拗。 紐約大學教授、「末日博士」魯賓尼話,減稅唔係可持續,今次唔算係美國人嘅勝利。 佢喺金融時報撰文,推算今次措施,會拖低今年經濟增長1點2個百分點,以目前平均GDP得百分之2升幅計,好可能陷入零增長局面。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專欄作家克魯明更批評,總統奧巴馬無「腰骨」,原先期望增加8千億美元稅收,讓步到只得6千億。 雖然差額只係相當於、未來十年GDP嘅百分之0點1,但相信佢喺嚟緊嘅國債上限談判,而家企硬嘅立場最終會軟化,對佢已經失晒信心。 花旗外匯策略主管就估計,美國想避免進一步被調低主權評級,至少要喺未來十年,再削減2萬5千億開支,結果係點,3月自有分曉。

紅盤

紅盤高收,見二萬三,升市成交配合,有埋!! 去年今日,恒指升四百幾,今年、升六五五,從另一個角度諗,股市升係應該。 睇下電費加價半成、雲吞麵每碗加兩蚊,加幅一成半、車費都加左,2013年就代表百物騰貴,股票都要加價啦!!! 截至今日為止,大行或大戶對全年恒指預測介乎二萬二千七,至二萬七千八,相差五千點,以往幾年未曾見過。 首日表現,花旗率先出局,大摩目標貼近。按現時速度移動,陸東二萬七千八,為時不遠矣!! 如果信邢的話,大行目標年年唔中,明燈每年製造無數,今年一如既往的話,難道港股只會出現兩個極端情況,就係升到你唔信,上到遠比二萬七千八為高、或者大吉利是,差到估唔到,比花旗預測更加惡劣!!! 三百六十四日後,答案自會揭曉。但肯定,呢一刻為止,全球買中復蘇概念,重注賭中國會VERY GOOD!! 譬如,鐵礦石價由低位反彈六成,因為中國!!好似油價上升,理由係中國,離岸人民幣相差十點子左右,就升穿六點二,都係因為國家慨念鮮明!!! 股市能夠升幾多?無人知,但最簡單係,股市變動,主要基於兩大因素形成,一,估值重新俾分、二先係盈利。依家,明顯係,市場不斷俾估值加分,如果順風順水盈利配合的話,掂!! 氣氛同基本因素暫時勝去年,有趣係大戶反而埋怨,今年較往年路難行。 因為,股票?佢地不能百分百持倉。 債券?連高息債亦變為低息債,還可以做甚麼? 如果大戶都玩ETF,咁仲有無需要大戶既存在? 央行印鈔效應,成功令市場對風險視而不見,成功令回報壓縮,令市場甘願再冒風險。 但就算央行係一個醫生,醫生從來無保證可以令病人全癒,更肯定係,醫生難以醫好自己!!

富. 事. 通: 午餐肉的故事—Spam 沿何由戰爭中發達? 如何以病毒式推銷風行全球?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