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0月, 2016 起發佈的文章

落閘

圖片
如果你問身邊既保險經紀老友,過去呢年半實在係黃金時期,保單增長以倍數計。以首年可以獲得保單佣金五成,好多都做到足夠比首期,分分賺埋樓價升值都仲得。 好似美林所言,要來既終於要來,曲線打撃走資坦白講無理由無足夠心理準備。以離岸新業務保費收入計算、保誠同友邦,上半年收入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2.8同5.1倍,保誠更突破100億大閞,佔佢本身總保費超過七成,唔係靠內地同胞出手,唔通你話真係多左其他外國人鐘意來港買保費咩? 其實唔止兩大外資行,睇埋中國人壽香港數字,離岸保費過去一年都增長左2.4倍,排名規模第四,聽聞不少國壽經紀正係洞悉同胞走資意慾強,靠內地聯繫賺到唔少。 保監處數字顯示,以非本港居民、即離岸新造壽險業務並一次過繳付保費,保誠市佔率達22%是最高,連同友邦及滙豐、首三名已佔過半數。 當中單計內地客、保單增幅更以倍數上升,截至六月底上半年達突破300億元,按年急升逾倍。 單計第二季有近170億元、按季急升28%,相等於前年首三季的總和,內地客佔整體新造保單比例由前年約18%,急升至近最新近37%。 收緊銀聯「碌卡」限制、實際影響有幾大? 以保誠為例、高盛估計約五成新保單,是來自內地客,不過現時平均保費每次只是四、五千美元,並無超出限額,加上八成內地客已有本港戶口,相信影響有限。 但市場對友邦憂慮、明顯較嚴重,綜合多家大行,估計今年新業務價值因而減少3%至11%。事到如今、友邦股價大跌已經唔係令人意外,反而關注係資金有趁低吸納跡象,由開市跌幅7%、到收市收窄至不足5%。莫非真係別人恐懼我貪婪? 分析員話,今年新業務價值肯定受影響,而家關鍵係明年,摩通已經率先表態,估計明年VNB會跌4%,野村更估要大跌12%,如果成真都幾傷! 大摩就相信,最壞情況下,友邦估值會跌到得番VNB 五倍,換言之最WORST可能跌到得番20蚊,哇咁就堅傷。 不過話說回來,就算撇取香港,其實友邦內地業務增長,一樣唔差,睇番Q3業績,內地主打附帶期繳保費的保障產品大賣,大摩估計新業務升幅達50%,已經超過香港。 如果留意股價走勢,友邦係年中英國脫歐後開始發力,當時股價都係44至46元之間,加上美國一旦加息,對友邦投資回報有好大幫助,似乎今次都係值得信友邦大好大KENNY 鄧博士講法,可以考慮分注買入。

主旋律

內銀隨著中行展開第三季業績期序幕,但有內銀人士笑言,識睇內銀真正典範業績、唔應該睇五大行、亦唔係上市中小銀行,而係一間名不經傳的唐山銀行。 位於工業重鎮河北,亦都係去產能化最核心的東北地區,1998年成立,只有千多名員工及幾十間分行,但唐山銀行既盈利在156間銀行中、增長排名第一,過去兩年增長436%、壞帳率更是只有0.06%,排名是全行最低。 說穿左、其實又係「表外業務」作怪,唐山銀行既投資應收帳,過去兩年爆升1600%,主要是由理財產品、資產管理計劃及信託業務帶動,而且大部分都缺乏抵押品支持。而得力於表外業務,唐山銀行業績由2013年只係增長8%,到去年已急升82%。 表外業務既威力,其實都唔使我地多講,大家都明白,但高回報、高風險既原則,幾時都適用,問題係監管當局幾想覺得合適出手整頓。 明顯而家係合適時候,拆局之前都有提過,頭三季經濟增長6.7%,好似人行馬駿形容全年都幾成定局,所以目前出手去槓杆、糾正之前過分放貸,其實意圖相當明顯。 由十月開始,樓市「一城一控」、銀監會禁理財資金進入房地產領域、中證監收緊內房發債標準、以至貨幣利率上升流動性收緊,MLF不續期,加上今次人行由MPA入手、針對銀行表外理財產品加強考核,亦係整個防範風險的主旋律。 防範風險已經逐步開始成為內地金融市場共識,咁可以解釋為何內地十年國債息率會創出新低:由於憂慮政府將再收緊資金,令大量資金流入債市避險,令國債期貨持續上升,2016年到期國債收益率跌至2.6厘水平,創下2006年以來最低。 好似大摩所言,樓市調控雖然最壞情況下,可能會損害出年GDP一個百分點,但重點係要防止「居民槓杆」蔓延至整個經濟,避免增加債務風險最終損害全民利益。 投資市場目前似乎只係反映左樓市調控風險溢價,但對整體經濟去槓杆,仍然係後知後覺,未意識到主旋律有變。 反而內地已經開始呼籲、要留意低回報時代來臨,特別係從債市看,過去大家都在賺央媽既錢,但當人行不再放水時候,債市牛市短期仲可以延續幾耐?有分析已經將十年國債利率目標、調高至2.8厘、甚至3厘水平。 回應番一開頭、因為去槓杆主旋律冒起,今年內銀盈利其實不宜樂觀,彭博統計五大行,全年盈利可能要倒退2%,將會是2004年以來、首次下跌,亦反映北京當局不再拘泥、要銀行盈利年年有增長的神話,而係接受實實在在反映市場風險。 咁

人多好辦事

十八屆六中全會今日起一連四日在北京京西賓館召開,超過300個黨高層會出席,議程包括提及當前經濟形勢外,最重要就係修訂黨內監督條例及研究全面從嚴治黨。 明年中共十九大就會召開、外界將六中全面視作未來人事布局關鍵會議,華爾街日報就趁會議召開前夕,以「人多好辦事」做標題,表明習近平係以今次會議,進一步鞏固個人權力。 反貪過去四年,一直係習近平最大工程,因為反貪而下馬既官員數以百萬計,舊年就有超過三十萬黨員被處以紀律行動,今年頭三季數目亦超過25萬。 華爾街日報提出既陰謀論,正正就係指向習近平執行的反貪部署,其實係引入自己既政治盟友,為鞏固個人權力進行部署。 以過去半年為例,一向被視為步入政治局常委既晉升渠道、已經有十多個省委書記被撤換。取代既、全數係被視為習近平既政治心腹,令自己可以進一步鞏固權力。 去年夏天,由一場股災引發的經濟危機,一再突顯習近平同總理李克強對經濟政策既分歧,甚至引起官員對執行政策出現混亂。雖然在權威人士現身後,習李二人表面分歧好似暫時擱置,不過華爾街日報就指,習近平實質上係大幅削弱左李克強既權力及影響範圍。 包括在今年夏天,重整整個共青團、呢個一向被視為李克強既重要支柱,同時亦削減左李克強直豁機構既財政預算。 其實官方對習近平鞏固自己權力,一向都從不避嫌,官方新華社指六中全會,正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全面從嚴治黨作出系統戰略部署。 而當中關鍵之一,會是現在「黨鞭」王岐山,會否再突破常規,繼續在未來五年留任。因為作為中紀委書記,政治局常委王岐山,一向被視為中共黨內反腐急先鋒,係習近平最佳既政治盟友。 因為按照,政治局常委、所謂既"七上八落"規則,67歲可以留任、到68歲就要退休,咁明年69歲的王岐山原本將無望留在政治局。但呢個只係不成文規定,王岐山會否打破潛規則,會係重要指標。

最後辯論

圖片
來到大選前最後一場辯論,互相人身攻擊,其實都係意料之內。 認定是Trump Proxy的墨西哥披索,一度上升0.4%,升至9月初以來高位,今個月以來累升5%,其實已經話左比市場聽、Money already voted. 對於移民政策、特朗普重申要在接壤墨西哥邊境修築圍牆堵截非法移民,有基金已經表明,唔使睇民調,如果市場真係認為特朗普表現較好,市場反應唔會係咁。 但今次辯論最大頭條、最後居然變成特朗普拒絕承諾,敗選的話會否接受結果,事件不單突出佢唔認輸既性格,更直接沖擊美國人核心團結既價值觀,就令自己再輸一仗。 離大選只有二十日,最後關頭大行都派定心丸,瑞信就出左NOTE,表明無論係希拉里定特朗普勝出,其實股市大部分已經反映風險在價內。 特別係即使特朗普爆冷、少量推行保護主義,其實對股市都未必係壞事,原因係推高通脹預期,以及全面減稅,反而可能對股市有正面刺激添! 高盛就更加驚報告唔夠Juicy,特別搵左2000年以來,有98%準確預測大選結果既維珍尼亞大學教授薩巴圖,認定希拉里肯定可以入主白宮,但民主黨將難以同時控制參眾議院,預期共和黨仍然可以穩操眾議院既控制權。 經濟政策方面,高盛就叫市場唔需要太過興奮,因為就算希拉里勝出,最大刺激主要會是美國的基建開支,但其他包括稅務及貨幣政策,其實未必有好大轉變。反而股市會因為好消息已反映價內,有機會反高潮倒跌。 不過逆向思維,到今時今日特朗普醜聞纏身、辯論中又一味只係轉移話題,但令人驚奇係CNN民調,話佢表現較好既人,仍然有39%,只係輸希拉里13個百分點,加上其他民調都只係相差幾個百分點,呢樣先令人匪夷所思。 好似經濟學人解釋,如果特朗普最終勝出,贏既原因同佢本人其實無咩好大關係,主要都係因為「民粹主義」抬頭,人民選擇離棄精英同利益團體,係一個反建制既公共選擇。 但悲哀既係、一旦保護主義抬頭,增加政府開支甚至鎖國,共實最受損害,反而係普羅大眾本身。當然,未試過教訓、其實唔會有人明白代價會有幾沉重。

政策窗口

圖片
單靠一招賣樓賣車,就救返起內地經濟,呢個「居民槓杆」救經濟現象、恐怕只有內地先獨有。 坦白講,其實第三季經濟增長真係無咩好挑剔,失業率改善、民間投資回升、PPI  轉正令企業利潤回升。 如果單計GDP組成,進出口繼續負數,消費佔比增加到71%,按年大增13個百分點,其實一切數據,都足以令淡友投降! 所以美林同巴克萊上調全年GDP預測,其實都係跟足官方數據,反面就係承認之前自己睇錯市。唯一可以駁係、靠居民槓杆加大推動GDP增長,實際係咪零風險? 當IMF都呼籲中央要留意過渡信貸引發金融風險,如果認為領導人唔了解居民槓杆既風險,其實係太睇少小川行長為首一批財金官員。由周行長在G20會議中提出,會加大控制信貸增長避免刺激樓市,已經明示暗示中央不會任由樓市過熱。 彭博自己統計,其實單計9月分、內地GDP增長已達7.1%,完全達標之餘甚至可能超出原本估計,所以第三季既數據,根本就係為下一步加大調控力度、打開左「政策窗口」。 當大行仲係講減息時機會延後到幾時,其實識得逆向思維,由官方社論、以至禁媒體報「地王」、「日光盤」,已經知道中央開始部署係「收水」而非「放水」。 當中德銀睇得較通透,認為第三季數據可以確認,係未來幾個季度中央唔需要再擔心經濟增長,可以放手收緊信貸及控制樓市,直至明年第一季GDP可能回落至6.2%,先再決定係咪調整政策。 當前最大風險、仍然係人民幣貶值會唔會由可控變成失控,雖然上星期因為貶值憂慮,令大市曾經大跌過千點,但只要貶值係有秩序進行,其實資金外流風險未必大。 美國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中國8月就大幅減持美債337億美元,為三年來最大減幅,持有美債規模更跌至2012年11月來新低。 原因都唔使多估,美國財政部都表明,中國係為左支持人民幣匯率,所以過去一年拋售5700億美元外匯資產。 反而少人提係政治風險,其實有留意「有線中國組」,都知道中紀委最近播出一連八集、由中紀委書記王岐山親自督導,同央視聯合制作講述左四十幾個貪腐官員嘅案件,消息在內地官場有巨大迴響。 結合埋下星期一、召開既六中全會,將為明年中共十九大人事布局同權力再分配,呢個可能先係日後需要留意既主旋律。

亂世重典

亂世用重典,與其糾結於上市架構諮詢情況,其實,證監會法規執行部執行董事魏建新一番想法,反而更值得重視。 昨日報道過,新任打虎專員魏建新月前向企業法規界人士提出、證監未來提升市場質素的「三加」路線; 包括加快查處、加快檢控、及加強刑罰。 基於要落實三加路線,新任打虎專員透露,可見短期內部會成立新專責小組輔助執法,某程度上,等於證監會內額外成立一個特偵組。 本港市場持份者,某程度上過份套用及扭曲披露為本原則,於監管命題上較偏幫388,上市審批已成例證,完全懶理外國市場發展大趨勢。 市場在變,畢竟目前本港三層架構起源於1988戴維森報告書,刻下2016,豈能跟1988相題並論,沿封不變?? 阿總早前一篇文章寫得好: 按他簡單概括,監管大可劃分為兩大陣營, 一,假設市場只有小數不良份子,只要完善制度存在,無犯事,大家就相安無事、 二,假設市場大部份行為均動機不良,人人可疑。 用阿總觀察,以此引申的話,「陣營一」無疑符合本港普通法制度。 奈何,不論本港,以至全球,在證券及投資市場規管上,很大程度上是普通法制度框架下,施以大陸法的標準,說穿了,前居可鑑,而且監管從來滯後,寧嚴莫鬆。 魏建新的構思,以及日趨逼近,更具爭議的一戶一碼諮詢,在在貫徹歐達禮去年在公開場合發表講法的中心思想,觸發點是本港及內地市場融合,機遇之際,面對亦是越來越多素未謀面的內地資金,成交每日可能僅僅佔大市一成左右,惟對監管挑戰增幅遠大於此。 的確,據報道,內地集團連本港預備組賽事亦不放過下、股市內每隻股票,牽涉可能更多類似預備組的不尋常。 新打虎專員特偵組,套回證監現狀,企業界人士認為實有需要,看看,由去年第三季至今年第二季止,會內調查個案由672升至756宗,但同期已進行及結束執法程度,過去四季數字,分別只有202、229、268、及203已而。 換言之,外界批評調查經年的確屬於事實。觀乎魏爺部署,似乎已率先將長期調查已無進展個案結束,截至三月為例,兩年內結束個案有798宗。 施衛民當年以打虎絕不能手軟成名,魏爺沿用之際,似更想加大力度,市場人士要小心小心。

恐懼來源

圖片
10.7 事件係肥手指定係刻意部署,甚至有說法是出於政治因素、巴黎希望可以取代倫敦金融中心地位,其實無法充分解釋閃崩背後既理由。 但重點係、比到市場一個測試,好明顯1.25已經唔再係底位,有策略師之前預計Hard Brexit最壞情況,英鎊日後見一算,已經唔係無可能。 如果結合前因後果,其實人為計算的動機相當之大:試問邊個會在美國公布非農之前,會大手入市?仲有朝早七點正所謂係匯佬交更時間,歐美Trade 收工去隊酒,而亞洲時段除左擺兩個Junior睇檔外,邊會有大佬返工? 呢個時間做「逆襲」,真係百發百中! 過去兩年,市場出閃崩唔係無例子,最近一次當然係6月英國意外公投支持脫歐,當中跌幅超過11%;再對上就要數去年11月、瑞士央行同歐元脫勾,刺激瑞朗單日急升40%,不過同今次比較,之前都係有「黑天鵝」事件出現,而今次係完全搵唔到具體理由。 有新加坡交易員,就以Perfect Storm for a Price Shock,形容完全係有計劃有部署,睇中不單是清晨時分交投疏落,更重要係捉到恐慌心態:文翠珊突然首次表明啟動脫歐時間表,完全扭轉市場對政府「Hea 做」預期,結果一個壞消息就令市場恐慌無限放大! 經濟學人今期封面,正係解釋呢種恐懼來源:對內、文翠珊背負著6400萬意見分裂既市民期望;對外,歐盟50條明確表明、任何一個歐盟國家,都可以推翻同英國協議,試問談判又點會唔痛苦又漫長? 財政部之前已經研究過,英國脫歐後一旦失去單一市場領導地位,對GDP打擊會比留在單一市場多一倍,所以棄單一市場保移民政策絕不可取,經濟學人直接形容是通往「墳墓之路」。 不過文翠珊今周提出「Global Britain」想法,是將英國放入地球村而不再只是著眼於歐盟內部,進一步向國際資金及勞工開放市場,或許這可能才是英國Brexit 最光明出路。

劈息

圖片
劈按息成為樓市上升趨化最大力量,大摩計算,今年銀行累積按息減幅三十五點子,原因就是競爭激烈那麼簡單? 反映銀行資金成本,按官方指標固然取決於金管局計算包括存款成本在內的綜合利率,最新截至八月數字維持0.25%,跟年頭一模一樣,惟與去年相比則下降十一點子。 有趣是,銀行資金成本另一來源的同業拆息,不論年內,或與去年年初比較,其實不跌反升。 一個月拆息目前為0.272%,較年初高0.05%,比去年初高0.04%, 三個月拆息升幅更大,現水平比兩段時間高二十點子、 至於六個月拆息,官價報0.94%,與今年及去年初比較,高四十點子或以上。 銀行所謂減按息,有幾多屬於沖銷客戶按息成本上升,數字難計。 又或者,簡單將一個月拆息作基準計算H按減息,亦可能以偏蓋全。 但拆息高的同時,銀行整體平均資金成本反而下降,觸發點其實源於港元存款不斷上升。 官方數字只有截至八月,今年港元存款累積有5.6萬億,去年同期則有5.3億,換句話說,在銀行體系結餘及貨幣基礎未有顯著大變化情況下,逾三千億新增港元存款,成為減按息最大動力。 從另一角度看,按息市場劈價,供款人士成本降,或可說成為人仔貶值,人仔存款外流的最大受益人。 繼高盛後,大摩預言同樣按息可減半厘,按息計劃會齊頭H+1。 咪以為銀行傻仔,半厘甚至再進一步減幅,銀行仍然有利可圖! 首先,一厘再+某水平拆息的按揭利率,相對目前綜合利率而言,息差仍有最少四分三厘。 其次,以較複雜方式計算,除資金成本外,並同時加入槓桿、經營成本、信貸風險因素等等、現水平按息下,按大摩計,銀行單從按揭業務所獲取的股本回報查實有36%。 再減至齊頭H+1的話,股本回報仍然兩成六,以此推算,中環賓卡不排除,半厘減幅難言見底。 大前題除客觀宏觀因素不變外,一切繫於港元存款,調轉講,其實由人民幣匯價走勢作最後定奪。 難怪賓卡形容,在按息定價影響力上,八十八層高已經失勢,小川長有最後話事權!!

民間槓桿

圖片
年初一場全國去庫存運動,內地樓市步入無人之境,一線周邊城市升幅比一線城市更大。 刻下,分析界對樓市仍然好友佔主導,云云資產荒、資金多、出路少、信貸寬鬆、升值保證,套用格老說法,符合泡沬定義,很大程度上要率先建基於市面找不到任何一個利淡理由,但支持升勢說法隨手可執。 顯而易見,內地樓市泡沬屬不爭說法,高盛罕有一針見血,一句國策好事變壞事,道盡問題所在。 至今,除樓價上升之餘,庫存是否去得成,仍然成疑。 但樓市火熱最大貢獻,正正是民間槓桿負責承擔接力,由國家、企業層面槓桿谷經濟,改由全民接力,的確為全年保底付出極大貢獻。 更甚,樓市全國火熱下,大摩向內銀了解,原本房貸越多,資產質素越拉高,不良貸款比率越拖低。 怪不得,新華社、人民日報日日關注,十一前後日日調控,到目前為止,僅流於地方適度偏鬆政策,難與當年比較。 好聽一點,差別調控,但白一點,情況等於聯儲局不加息,事關已經市場騎劫了。 交銀洪灝今日說得精彩,樓市爆是遲早問題,但重要在於踢爆固中火熱現象,他舉例,上海人均收入五萬人民幣,刻下上海大賣樓盤,動輒一百年時間方能付擔。 洪灝引述坊間一個傳聞,話說部份內房商存在搭棚現象,靠槓桿,再自行派出人頭,製造大堆頭場面,發展商一邊推盤,一邊自購,人為貨源歸邊。 分析員亦指,將有關現象,再跟內地突然突然收緊房企融資要求聯成一線,可以說來成理。 據統計,今年地價高,但按年計,量其實按年下跌,阿爺無理由火熱當前再人為收縮供應??

宇宙最強

圖片
學麥格理David Ng講法,經過琴日恆大借殼深深房回歸A股,過去一連串恒大謎團,已經被解開! 由無厘頭出售蝕錢既礦泉水、改名轉型入股新經濟股分,以及大手買貨入股萬科、嘉凱城、廊坊股權、甚至到推高負債率至600%,都係為今日交易部署。 最明顯一著係令恆大業務更多元化,由旅遊、到保險、互聯網、醫療以至影業,就係令恒大分拆物業項目後,不再單純只是一間控股公司,搞到有實質業務,令上市委員會都唔可以叉佢只係純控股。 而大膽推高負債就係部署日後可以引入策略投資者同成立內地新既融資平台,到時就無有怕! 精明之處,係留有「引入策略投資者」呢個部署,麥格理假設出售兩成資產估值已可達到250億人民幣,令恒大特殊收益已經達到150億元。 提高估值似乎係最大計算,瑞信就幾乎不負責任咁預測,以300億代價換取15%新公司股權,新既深深房估值就達到2000億,當然係目前恒大香港上市地位完全無法可比! 翻查紀錄: 2009年恒大上市時,市值已經超過700億,而今日急升一輪後,市值仍然都係差唔多同一個水平,而許家印進取心態,點受得落呢口氣? 相信都係恒大拚命要返A股原因。 傳聞中許家印個性絕對唔輸得,簡單講就係要贏就羸到底,簡單睇下佢搞中超,傳聞贏波一場就有獎金500萬,打和都有100粒,但輸波就要倒賠300萬,根本就係大上大落既賭仔性格。 今次交易,表明恒大都係通殺,不過細心睇下分析員報告,大行都不約同擔心係交易可能有監管障礙,所以比目標價、都係介乎2.8至4.1之間,基本上都係唔睇好! 其實本港一關未必難過,雖然條例係指明、上市公司不能以純控股性質上市,不過恆大搞好自己的非核心業務後,加埋本港仲有投資物業,可能仲有機會過關。 反而內地一關就真係靠許加印人脈,雖然大D會隨著彤叔過身同大劉重病,令到大D會幾乎已經解散。不過唔鋤D,許加印一樣可以同純官玩鬥地主,加上佢同兩馬又相熟,今年6月恆大搞20周年酒會,兩馬同近日經常露面既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都有出席,中證監一關,未必係想像中咁難突破。 可能對許家印來講,交易最重要一點,係為一啖氣。當全部外資、基金、大行分析員都唱淡恒大、許家印正正就要通知全宇宙: 「你地都睇錯!!」 以彭博統計,有Cover 恒大既22個分析員,叫買入得三個,反而籲沽就有十一個之多,足足佔一半,加上恒大沽空比例亦係內房最

四面楚歌

圖片
「袋著BANK」,淪為「袋著驚」,不消一年,股價較去年高位跌逾七成,十歐元不保,股價新低,背後就是CDS創新高。 以「袋著驚」目前市值,據統計,原來只相當於半間恒生銀行、三分一間民生,連馬來西亞銀行也不如。 以P-book計,「袋著驚」目前只剩餘0.2倍,簡而言之,屬於金融海嘯期間,最弱雞銀行股級別。 誠然,德銀問題至今內部責無旁貸,惟市場有否加以無限放大,在在值得再思考。 老實,要搞死德銀,殊不困難,市場及政府博奕,既已被列為大致不能倒閉,默阿太口硬,市場簡單直接繼續加沽,直去恐慌至極點為止 德銀就等於八年前的雷曼? 有八年雷曼包袱,有關比較在在揮之不去。 但平情而論,雷曼之死在於大量依靠短期資金渡日,業務亦見單一,客戶斬纜,流動性抽緊,交易對手風險形成,系統風險隨之而來。 反而德銀除非帳目有誤,否則的話,以德銀第二季數字來看,流動性儲備約2230億歐元,相當於資產負債表兩成,較07年高於三個開,而流動性幅蓋率約124%,較之花旗121%,法巴112%,算得上OK。 分析員計算,德銀以目前狀況,即使不改善,最後可捱兩個月以上,但典型「做世界」的金融市場來說,單單美國140億美元罰款,已經足夠令德銀每日三、六、九跳崖或下跌。 百四億的確攞命,但查閱記錄,表證成立並有初步裁決後,德銀及美國當局絕對有價可講,多間大行估計,最終罰款會縮減至介乎20-80億美元左右。 阿太「默克爾」德國四面楚歌之際,德銀問題爆出的時間實在來得巧合,假設默姐姐繼續選擇啞子食黃蓮,假設百四億罰款鐵價不二的話,德銀一級資本比率會跌至9.8%,即時觸發旗下一批CoCo要兌換成股本,而基於德銀資本談不上非常穩健,目前最大火頭理由來自一批債券投資者,擔心德銀要暫停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