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8月, 2009 起發佈的文章

一收就死

上星期同大家為A股探溫,結論係未跌夠,結果埋單真係「熊仔」收場,累積跌左兩成二。 今個星期再用番相同指標為大家把脈,有無改善? 表面睇一啲都唔樂觀。 八月上證累積跌兩成二,以CSI計仲多,跌左兩成四,係全球八十九個主要股市之中,第一個見熊,更係十五年第二大跌市,跌幅僅次於舊年十月金融海嘯最差時候。 股民形容係「八月飛霜、慘迎國慶」! 數番我地上次幾個指標,先睇信貸,上個星期都仲傳緊八月信貸有近七月三千幾億水平,點知今日財經網話,大數只係得番二千億,跌幅相當嚇人! 而新股發行又撞正今年首隻先A後H嘅中冶科工,抽水成168億。 至於企業盈利如果唔計頭十大賺錢公司,盈利要倒退三成六,各類指標都唔多好睇! 所以股民都係悲觀嘅多,好似即將喺國慶後推出財經頻道嘅央視,「經濟半小時」就做左個網上民調,發現有近四分三人都認同股市已經係熊市,而睇淡嘅比例都係差唔多! 引出呢隻「熊仔」,大部分意見都係歸咎阿爺宏調政策,似乎再次證明我國股市「一放就亂、一收就死」嘅中國特色社會資本主義。 講到信貸,可以詳細留意六間銀行公布左嘅業績,有個不利因素,就係銀行增加左撥備覆蓋率,好似就由舊年底131%,升至年中151%,要供股嘅招行仲大鑊,一升就去到241%。 增加撥備覆蓋率嘅具體效應,都唔多使講,就係銀行更家審慎貸款。 講到「阿爺政策」,都唔可以忽略呢隻豬,如果你有去街市,就會發現,豬肉價格連升左十個星期,累積左升兩成三。 要知道食品價格佔左CPI三分之一,再升落去,真係唔知中央會唔會落重藥! 不過有個疑問,喺各方睇得極悲觀時候,今日有兩間大行出口術,先有大摩,話投資者唔應該混淆收緊措施,其實係反映中央對經濟信心愈嚟愈大。 而高盛更揀呢個時候變「牛」,話國指同上證,明年底目標可以升16800點同4300點,最樂觀嘅情況,即係見到「藍天」嘅Scenario,係國指可以升到去二萬點! 但問題反而係點解係揀呢個時候唱好? 有陰謀論話,外資認為港股仲未升夠,但要再升,肯定要比番啲動力A股,因此先有呢一輪RE-rating! 撇取所謂國慶因素,投資者可以留意係九月分,有過萬億央行票據到期,實際上係有助增加流動性,不可不察。 又睇埋KC上次提到的技術指標,上星期佢就A股唔多對路,今日新出報告都仲係認同A股大半年升市已經結束,不過睇港股同美股,又唔係咁悲觀,因為都未觸及升市通道嘅頂部,結論係仲有上升空間,危

上天堂的銀行家

滙控主席葛霖繼十幾年前出版「天國與財利」後,再推出佢嘅新作「Good Value」,總結左佢過去兩年,身處金融海嘯核心嘅體會。 呢位年薪二百一十萬美元,控制著二萬五千億美元資產嘅銀行家,同時都英國教會嘅Part Time牧師,對於分享佢嘅人性體會,當然係有另一番見解。 Green話,作為銀行家,又要面對眼前咁多利益,首先要追求內心平靜。而要做到呢點,必需要先接納三個條件,就係要知道世界並不完美、人類亦唔一定會進步,同埋要知道每個人雖然都有希望,但好多時都係會幻滅。 咁真係追求到心靈平衡,係咪就可以做一個會上天堂嘅富豪? 當然無咁簡單,因為仲要認識金融海嘯嘅源頭,即係每個人內在嘅貪婪。 葛霖話,喺全球化過程下,造就左人類貪婪,好似有調查就發現,一個三歲BB,有七成都認得老麥嘅標記,但只係有一半人知道自己個名。 葛霖話佢係深感震慄,認為我地到底係變成一個點樣嘅世界? 不過呢個都係帶出左全本書嘅主題,就係資本主義嘅存在價值。 葛霖話,同共產、法西斯或者其他主義唔同,資本主義係最符合人類天性,因為人嘅往來,就係連繫住利益往來同交易。當然因為一時貪念、或者因為權力、金錢會令人腐化,令人忽略左個人同企業應有原則,不過只要記起應該追求誠實、可靠同令人信任嘅交易,呢個先係資本主義嘅未來。 講左咁多人類天性,到底有咩啟示? 記唔記得滙控作為第一間自我引爆次按危機嘅國際金融機構? 還有,仲有係喺07年11月,匯豐提出左,以四百五十億美元,將兩間SIV由帳目外放番入自己嘅「Book」內,結果引嚟全球銀行跟隨!有傳媒形用葛霖就係親身演譯左嘅「Good Value」原則。 又聯想起匯豐上半年嘅業績,主要係靠GBM業務增長一倍,帶來63億美元交易收入,跟據同樣原則,相信大家都知道,匯豐一定唔會做高盛相同嘅事。

國慶救市

內地股民興起講一句:「無壓就活,有壓就死」, 今朝開市本來都係一陣恐慌,原因溫爺爺終於出手,一句「有保有控」出台,仲唔嚇餐死! 好在收市都叫死唔去,不過大家愈嚟愈擔心,A股會唔會率先見頂? 我地試下綜合五大指標比大家做個參考。 首要、亦都係最易睇指標,當然係新增貸款,因為七月分新增貸款一回落,大市都即刻轉勢,其實都唔難理解,內地統計最少有兩成新增貸款係流入股市,一旦缺水後果可想而知,而家都傳緊八月新增貸款會進一步回落,呢個肯定係「指導性思想」。 第二個指標,唔喺內地,喺太平洋對岸嘅美利堅合眾國! 講緊係新華富時指數ETF嘅認沽合約,啱啱創出九萬二千幾張嘅新高,比起一個月前,足足增加左一倍,咁仲唔止,同買Call合約一比、買Put嘅多左九倍,反映連外國投資者,都開始部署睇淡! 另一個指標就技術走勢,今日都問過港版末日博士羅家聰,KC話,A股近日走勢的確係有啲唔對路,上證指數出現左向下突破「上升通道」,一觸及上升或下跌通道兩邊,走勢都會轉向。 不過KC都唔敢講實,佢話而家只係初步跡象,可能係「假熊」都唔定。 睇第四個指標,就係社保基金同保險資金持倉,因為佢地喺七月分率先減磅,大市已經即時轉勢。 有股民話,而家已經信報章嘅「指導思想」,反而係要睇實基金到底係「抄底」定「出貨」! 其實社保基金持股市值都係百幾億,保險資金加埋都係3000幾億,相對整個A股流通市值十萬億,其實係小毛見大毛,不過佢地係國家隊中堅成員,所以都係有以小博大、「攪亂」股市能力。 咁最後一個指標係咩? 國慶救市兵團! 股民最後寄望,係國家唔會容許國慶前出亂子,因為同京奧唔同,建國六十年係國家主權最大宣示,點可以衰比外人睇? 呢個其實真係一廂情願,比啲數據大家睇下,過去十年嘅十月分,內地股市跌多升少,跌夾咩足足有七次。 跌得最多個次,仲要係十年前、建國五十年,累積跌百分之四,所以國慶救市,都係講下算吧啦。

洗倉

一句出年業績先會有改善,就令思捷股價出現洗倉式暴跌。 摩根士丹利開市前出嘅研究報告,已經因為主席高漢思、對未來六個月前景悲觀,將評級降到持有。 事隔兩個鐘,同一個分析員再發出短期策略報告,預期思捷股價喺未來四十五日,有七至八成機會下跌。 睇淡唔止大摩,瑞銀將評級調低到中性,話要觀察新嘅管理團隊,點樣落實新嘅業務策略,以及開拓新嘅品牌同產品。匯證亦都將評級降至中性,認為業績令人失望。 而全個市場最淡要數花旗,認為股價要落到34蚊。 高漢思話唔滿意業績表現,其實同一番說話,舊年同期都有講過, 數番過去一年,除左因為業績差令股價大跌,管理層多番變動,亦都係令市場大手沽貨原因。 不過大行唔係一面倒睇淡,高盛就將思捷評級調高至中性,同時剔出亞洲確認沽出名單,認為歐洲業務有見底跡象。 瑞信更唱反調,將目標價調高至六十七蚊,認為跌至五十至五十五蚊可以吸納,仲話如果投資者好似佢地一樣,有信心高漢思可以帶領公司明年取得兩成盈利增長,股價就有機會見一百蚊。 個人傾向係今日明顯係過分沽售,如果睇思捷最大市場德國,經濟係走出左衰退,零售亦有唔錯反彈,雖然部分原因係同補貼換車有關,不過走出谷底相信都係毫無疑問,況且鬼佬係啲橋,而家都跌到咁殘,變成今年跑輸大市兩成,不況趁低諗諗!

過氣總裁

一個連任,一個退任,世事都算巧合。 伯南克自出任第44任聯儲局主席以來,美股跌左超過兩成(如果唔計過去半年升浪,跌勢仲可怕!),樓價就跌左三分之一,最恐怖係聯邦基金利率,跌到.....「零」,聯儲局96年成立以來,從來未試過。 93年本港又如何? 當時恆指剛好突破一萬點,換言之,總結任總任內,恆指翻了一翻。 到底要如何評價一個中央銀行家? 其實就好似講股市咁,一樣咪又係跟風亂吹。 還記得格林斯潘離任前是什麼地位? 講救世主都好似眨低左佢地位,如果說是「神」,其實當時都無咩人反對。 今天要離開十六年嘅崗位,任志剛話,退休後未有新工作安排,但要國家同香港需要佢的話,他是樂於繼續作出貢獻。 經常喺晨早簡報提醒市民留意風險,臨別贈言,任志剛唔認為資產泡沫會成為計時炸彈,最重要係監管者可以提醒市場退市風險,一旦市場覺醒,風險就不會來臨。 這當中其實有一個前提: 就是監管者需要識得把握時機,在適當時候向市場發出警號。 言外之音當然是,Norman, 你得嗎? 這位被媒體形容係金融沙皇,任志剛話,係年青時想做好工作,經常變左無耐性,而家諗返覺得好抱歉。 任志剛話,任內無遺憾,雖一唔捨得嘅,係陪左自己十幾年同事、以及一眾傳媒,他日如果大家比面,叫佢一聲「過氣任總」,佢一樣高興。 可以肯定的是,這個「過氣」總裁,一定可以在更高崗位發揮他的才能,為香港出謀獻策。

Poor Larry.....

有網友見到伯南克獲名連任消息,第一個反應就係呢個標題...... 第二個反應仲正:「咁我放心,肯定泡沬仲會持續多一段時間......」 話咁快,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任期到出年一月就屆滿。 仲記得、佢在布殊面對,接過格老棒,執掌聯儲局、被評論認為,應對金融危機、反應慢,搞到市場「噓」聲四起。 轉眼到而家、話哂都叫做,帶領美國經濟走出、百年難得一見嘅金融海嘯,美國總統奧巴馬都表態,要提名佢連任。 周末啱啱先出席完喺懷俄明州嘅央行行長周年會議,伯南克轉頭就會飛到去馬薩葡萄園。 總統奧巴馬會同伯南克一齊會喺馬薩葡萄園渡假,期間奧再提名伯南克出任聯儲局主席,以表揚佢喺經濟蕭條嘅邊沿,拯救左美國經濟。 市場一直揣測,今年初出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嘅薩默斯,有機會接任聯儲局主席。 就算奧巴馬喺六月時候,仍然唔肯明確表態係咪會比伯南克連任。 「I AM NOT GOING TO MAKE NEWS ABOUT BEN BERNANKE........」 金融時報話,今次伯南克任命嘅時間,比起外界估計嘅年底、係提早左唔少,相信係希望可以減少市場嘅不明朗因素,而金融市場亦對伯南克嘅連任表示歡迎。 作為研究三十年代大蕭條嘅經濟學者,五十五歲嘅伯南克,喺金融海嘯期間,史無前例透過「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近零嘅歷史最低水平,同時向銀行體系注入過萬億美元嘅資產,成功拯救金融市場同經濟。 你話市場點會唔歡迎佢? 不過亦有唔少批評指佢偏幫大型金融機構,喺伯南克出席堪薩斯城論壇,面對二百名居民時,就被當面批評唔能夠幫助市民脫困。 伯南克自己亦都講過,當日被迫要救AIG,佢曾經嬲到要掟電話。 雖然經濟回穩,伯南克連任後仍然唔少挑戰,包括研究點樣撤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以及解決高失業率,國會亦都批評聯儲局似獨立王國,要求加強監管。 話說回來,今次伯南克任命,除左得到白宮幕僚長支持外,仲有蓋特納.....以及薩默斯口頭支持。 相信Larry真係唔會做到耐......

U V W

講到經濟復蘇呢個話題,言尤未盡。 其實唔使伯南克講,大家都知道經濟改善緊,不過最大疑問係好到咩程度呢? 華爾街日報就一連兩日問同一個問題:「到底係U、V定W」? 上篇提到的經濟學人其實都有提,指有兩股正面動力係不容忽視,其一係汽車舊換新,呢招無論喺祖國、德國同法國,以至美國今日到期嘅"Cash for Clunkers",都係收到意想不到嘅刺激效果。 第二個穩定因素當然係樓市,上個星期美國公布嘅二手房屋銷售係十年嚟最好,如果今個星期公布嘅Case Shiller 樓價指數可以連續兩個月升到,就真係確認樓市見左底! 克魯明告訴我們,經濟不錯是走出了衰退,不過要回復到增長,絕對不是現有的情況,事實上,他認為目前的經濟狀況只是進一步轉差。 一樣留喺唱淡陣營仲有佢,New Dr. Doom魯賓尼。 呢位大哥話,全球經濟出現「雙底衰退」嘅風險好大。佢認為,美國同西歐國家嘅經濟,會經歷好最少幾年「貧血」! 佢警告各國政府同中央銀行,要透過大規模財政同金融刺激措施,去保持全球經濟,不致再陷入衰退。如果各國政府嘗試以加稅、削減開支等措施,去控制財政赤字,將會削弱經濟復蘇基礎。 不過華爾街日報就睇得較為樂觀,佢地認為可以先參考一下昔日的經濟蕭條。 現在愈來愈多共識的是,美國經濟唔會經歷1929年至1933年大蕭條嘅「雙底衰退」,相反,而家經濟學家開始估計,經濟可望出現1937年嘅「V」型反彈! 當時喺羅斯福新政之下,經濟只是經歷兩年衰退,1938年已經見底同時出現強力反彈,而今次經濟正有跡象重覆當時的軌跡。 事實上分歧的表現是愈來愈多,更有不少分析員由樂觀變悲觀。 GMO嘅Jeremy Grantham,三月時候發出標普五百低估三成嘅買入Call,之後升勢當然唔需要再重覆,Grantham亦一舉同成名。 不過佢最近已經由牛轉熊,話標普五百升穿佢地心目中嘅合理水平880點,泡沬隨時有爆破危機。 話說回來,金融時報話,伯南克唔敢「楝」起個「V」字手勢,影番張靚相,引用張永霖名言,就係「妾身未明」,既然出年唔知有無得撈,而家都係唔好咁「揚」!

勝利宣言?

伯南克終於發出了他的勝利宣言。 雖然不認為經濟會迅速復甦,不過伯南克終於說出﹐經濟活動似乎正在回穩,並認為短期內經濟恢復增長前景看上非常良好。 他說的回穩"Levelling out",正是上次聯儲局聲明的字眼,如今再覆述一次,證明他對經濟回穩的信心。 「巧合」的是,美國財長蓋特納前一日先說過,就業職位流失嘅情況開始減慢,銀行業亦穩定,信貸開始解凍,樓市亦都回穩,整體嚟講,美國人對經濟重拾信心。 特別值得令人關注的是,蓋特納提到,政府喺解決金融業困境嘅行動,成本比之前預計嘅少,令聯邦政府,有能力調低財政赤字預測。 有美國政府官員透露,白宮預算辦公室,喺下星期發表嘅財政預算半年檢討報告,會將財赤預測,調低2620億美元,降至15800億美元。換言之,赤字並非市場之前估值有近二萬億美元那麼顯注,相信這也是個政府認為的好訊號。 不過說到要言退市,似乎也是言之尚早,此終萬五億美現的負債,都是一個天文數字,幾乎等同政府全年的收入。 同時喺市場揣測聯儲局幾時撤出量化寬鬆措施,聯儲局資產負債表反而有所擴大, 截至星期四,聯儲局嘅資產負債表增加左百分之二點三,總資產再次突破二萬億美元,增加嘅四百六十二億美元資產,主要係來自增加收購按揭抵押資產,總額達到六千零九十五億美元。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施蒂格里茨」話,佢好懷疑聯儲局係咪可以做到、撤出「量化寬鬆」嘅措施,又話,今次金融危機、係證明「美式」嘅資本主義已經係失效,國際間需要有更強協調降決問題。 以「不對稱理論」研究聞名嘅施蒂格里茨,對美國經濟前景悲觀,估計未來一至三年,失業率會比而家進一步攀升,佢對美元係咪仲有投資價值、有好大疑問,支持中國提出,研究成立新嘅國際儲備貨幣。 施蒂格里茨又話,歐美國家嘗試提供大量流動性刺激經濟,最終只係做成資產泡沬,同埋係帶來通脹。 雖然沒有進一步闡明他的資本主義的失效論American Capitalist Failure,不過由他提出國際層面雖然有更大合作,大概可以想像是針對監管制度有明顯漏洞。 同時間,繼華爾街日報後,今期經濟學人亦對環球斷症,到底今次復蘇是「U, V or W」? 與華報的分析可說是有驚人的巧合,經濟學人認為今次經濟衰退及復蘇,是與歷史上的經濟周期有巨大分別: 簡單講就過去的分析架構已經不再適用。 經濟學人認為,今次經濟舊條並非由實體經濟觸發,而是金融系統過

公用股?

3G牌一出中移動被中電信,同聯通夾擊,最遲推3G嘅聯通更決定月費大減價,以迎戰對手。 佢地將超出額限嘅話音收費,大幅減價至每分鐘十二分人民幣,有關收費適用全國,包埋漫遊。 調整後,月費最低98元人民幣。聯通希望透過全國單向同單一收費搶佔市場。 面對競爭,中移動半年盈利增長上市以嚟最低,不少證券行都睇淡。 除左每名客戶平均收入,同邊際利潤率下跌外,有行留意中移動用戶流失率升至百分之3.3,反映佢地經營正面對結構性問題。 唯一令投資者滿意似乎係盈利低增長情況下,仍然維持四成三派息比率。 同五年前比,中移動派息比率已經升左一成,呢三年嚟,都維持四成三。 由高增長,變低增長,但維持高派息,中移動雖然唔認,但私底下問過多名分析員,都話,中移動擺明係公用股格局。 至於下一個股價上升催化劑,走唔開A股。王總雖講明回歸A股條件愈嚟愈成熟,但直接發行A股涉及監管問題,以預托形式掛牌,又有外匯上技術問題,希望當局協助解決。 言下之意簡單講,就係無條路行得通,除非阿爺開綠燈。 其實拆開細數睇,業績唔算太衰。以ARPU為例,第一季73蚊,第二季上番77蚊,叫做按季回穩。 如果睇番個TREND,佢地舊年第二季ARPU有86蚊,今年第二季按季跌百分之9,較首季雙位數跌幅有改善,似係有止血跡象。 不過ARPU外,專家話中移動自從被四面圍攻後,ARPU反映盈利能力指標性細左,反而睇客戶平均通話時間MOU。 雖然第二季增加到496分鐘,但半年拉勻都要跌,反映新上客嘅質素普普通通。 更大件事係佢地EBITDA MARGIN,第二季跌至50邊沿,翻查記錄,係咁多年嚟未試過。 另一個瓶頸仍然是3G手機供應的問題。王總自己就講過,試過比人問佢手機供應幾時可以增加,佢自己都話呢個問題最令佢難以回答。 全世界都明白,未來電訊世界的王道肯定是數據,而手機需要有理想的用戶體驗,先至能夠吸收新客源乖乖比錢用數據,這解釋了為何全球的電訊商都對iPhone如此著迷。 今天王建宙遠道到台灣,除了希望能盡快通過遠傳電信的交易外,就是希望能取得HTC的王牌機,相信可以大大推動中移動未來的增長。 除左睇3G之外,中移動今日提過無線寬頻,相信會係另一個增值賣點,最近他們透過減價出售NETBOOK,亦增加了不少銷售。 所以要說今天中移動已成了公用股,似乎仍是早了一點吧?

最後一棒

中國舊年一圓百年奧運夢、劉翔喺天安門前接過聖火後、火炬傳遍世界。 八月八號當晚,喺鳥巢、完成火炬最後一棒。 大大小小嘅運動會、火炬傳送都好有象徵意義,尤其最後一棒 ,一般都會喺主場館點燃。 咁即將喺香港舉辦嘅東亞運動會,火炬接力終點喺邊呢? 將會喺無線電視城。 火炬跑下星期六舉行、第一棒喺九龍公園出發,經過尖沙咀鬧市同海傍,坐船喺維港兜一圈,再環繞灣仔會展接力跑,喺金紫荊廣場,火炬會用火種燈,車去將軍澳嘅電視廣播城。 「風之后」李麗珊,喺電視城跑最後一棒,再燃點火盤。 到呢一刻、無線電視話唔會直播出街,會製作成節目當晚播出。 問康文署點解火炬跑的終點會係一間電視台入面,只可容納六百個觀眾的錄影廠? 康文署話最後一棒火炬接力、同點燃火盤之後、隨即會進行一百天倒數儀式。 因為個儀式係晚會、所以要喺室內舉行。其他傳媒就可以採訪同拍攝。 康文署仲要用公帑,俾一百三十萬無線電視、作為製作同播放費。 至於當日日間、火炬接力跑的起跑儀式、場地佈置等,亦都係交俾無線電視負責,直播訊號會發放俾其他電視台 政府要再俾另外一百三十萬。康文署話,兩個活動,佢地都有招標。 /////////////////// 本來作為電視台,對於呢單新聞可以的話都應該避下嫌,費時講多錯多。 不過調轉頭想,其實錯不在無線,既有人比錢付製作費,自己又可以轉播,為何不做? 反而是政府對無線過去一直有官商勾結次嫌,例如所謂「防火牆」,所謂的投資規定,已經一次又一次被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作出豁免,而家仲要揚到明醒TVB,有無咁蠢? 最搞笑都係個個東亞運籌委會主席霍震霆話、喺錄影廠燃點火盤、係想多啲人睇到。 一個無直播的晚會,就得那幾百人現場看到,其餘都要看錄播。我突然明白,為何香港的體育運動,咁多年都難有吋進。

兄弟

今個星期有單Deal,過程神神秘秘,大家最初都搞唔清有咩動機。 講緊嘅係國泰、國航同中信泰富單交易,星期一停牌嘅時候,大家都以為係大動作,結果原來只係一個左手交右手嘅交易。 現實告訴我們,做人唔好諗得咁簡單,其實背後有陰謀論,涉及兩個當事人嘅背後關係! 就係中信集團主席孔丹、同國航主席孔楝。 同樣姓孔,原來兩人係兄弟關係! 孔丹同孔楝兩兄弟父親係孔原,出身情報系統,曾經擔任過中央調查部部長。不過由於兩兄弟一向低調,所以知道佢地關係嘅人唔多。 查說孔原同開國元老王震相熟,而王震兒子,正是孔丹現在控制的中信集團前董事長王軍。 既然係兩兄弟,一切當「易話為」好多! 其實都有不同證券行都揣測,今次國航出手,雖然未能取代太古成為最大股東,不過持股量已經增加至三成,唔排除他日真係可以成為最大股東。 不過呢個如易算盤唔易打,經濟學人提出、一來就算太古肯賣、咁大量嘅貨都唔係易一次過接手。 更重要係,而家國泰好多航線都係涉及雙邊談判,一旦股權結構出現改變,可以話牽一髮動全身。 另一個經濟學人提到憂慮、係唔可以睇少品牌效應嘅影響力,由國泰過渡為國航,可能會流失好多擁躉。 反而金融時報Lex 專欄有個陰謀論,係更值得大家思考。 Lex 話,其實成個交易唔使諗得咁複雜,用最簡單推論就得。 市場一直傳國泰有意供股集資,不過舊年中信泰富炒輸Accumulator,就令佢地蝕左二百幾億,試問邊到攞錢供股? 而家兩兄弟自己打聲招呼,由國航出面接收左批貨,國泰就可以加快集資,中信泰富亦好落台。 咦,照咁推論,國泰咪好快有大動作?

三叉口

今個星期初的環球大跌市,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就是誰也說不準經濟是否已經復蘇? 華爾街日報最近就有一篇文章,是說經濟走到一個三叉路口:是向上? 平穩? 定係雙底衰退? 其實每個人都應有不同感受,這正道出了目前的經濟現實: 經濟是見底了,不過對不同行業、以至不同的人,都有很不同的經濟影響: 包括是否受惠政府拯救計劃、不同地域的樓市復蘇程度、以至有無受惠資產泡沬。 有飽受近兩年經濟衰退的美國人,今天仍然要面對失業問題,亦有人因為儲蓄增加以及投資增值而率先脫困。 當經濟學家試圖對今次經濟復甦的形態進行預測,他們會發現今次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原來今次源於07年12月的衰退軌跡,是有很大的獨特性。 華爾街日報指,今次衰退既像上世紀70和80年代的衰退那樣﹐經濟產出大幅下降﹐但在衰退結束後經濟即時出現了大幅反彈; 另方面,今次信貸危機﹐也讓人回想起上世紀90年代初、那次程度較為溫和的信貸風波﹐結果是在相對短期的經濟衰退後,卻演變成另一場曠日持久、歷時多年的緩慢復甦。 由於誰也說不準本輪經濟復甦的具體形式﹐因此美國人的心態也有很大大差別﹐從非常樂觀到極度擔憂﹐不一而足。 而對股神巴菲特來說,如果十個月前你有聽佢講入市,現在你的回報應與他同樣豐厚。 巴菲特自己就在紐約時報撰文,佢首先讚揚政府喺處理金融危機所採取嘅措施,不過同時提出呢劑「貨幣特效藥」,都有嚴重後遺症,包括增加政府負債,可能危及美國經濟同美元地位。 佢形容,政府而家大印美元同增加開支,會令赤字增加至本地生產總值13%,以淨負債計更達到56%。 巴菲特話雖然呢啲問題暫時唔明顯,不過時間一長、就會對經濟做成嚴重損害,構成嘅威脅幾乎等同金融危機。 佢呼籲國會一旦見到經濟回復增長,就應該透過調整稅制同開支,去控制赤字,因此美元未來嘅命運,係完全控制喺國會手上。 如果無解讀錯誤,巴菲特實際上是為奧巴馬加稅護航。(奧巴馬亦似乎早有準備,事隔一日已回應: 收到!) 相反,張五常近日卻發出左對美國經濟前景悲觀嘅睇法。 張五常認為美國目前嘅經濟,雖然再出現大災難機會唔大,但難關肯定未過。 佢認同要救美國經濟就先要樓市復蘇,但唔認為目前美國嘅經濟實力,係足以支持樓價回升。 因此喺目前情況下,先搞起通脹係唯一可行辦法。 張五常的說法,與巴菲特的說法剛好相反,其實他也認同推高通脹係有後患,但目前似乎並無其他選擇。

第十日,熊出沒

黑色星期一啱啱過左、市場又瀰漫住恐慌情緒,有網民形容係「散戶跑、私募閃、社保撤」。 上證指數失守二千八百點既心理關口,重挫投資者信心,兩市就有一百零六隻股分跌停板, 跌市元兇係地產板塊,六隻內房股分跌停版,星期二上市既光大證券最慘,第二日就跌停,連累半新股中國建築創上市新低。 分析員話限售股解禁大增,同新增貸款減少,繼續影響投資意慾,市傳單日就有119億人民幣流出股市。 面對股市重挫,中央由攻轉守。 中證監星期連夜加快基金審批、推動600億元護市,人行亦暫停連續七個星期微調操作,改為投放資金,就連中國證券報都發表社論,指A股仍然係理想投資領域。不過一切似乎都來得太遲。 今年內地股市用左七個月嘅時間翻左近一翻,但係由「動態微調」收緊信貸,到再出招穩定股市,只係幾個星期。 而內地股市更只係用左十個交易日時間,技術上已經變左熊市,正係反映政策市嘅波動難測。 內地一直有種講法係,近日跌市,係報復式下跌,股民為嘅係要迫中央正式表態,講清講楚貨幣政策不變! 呢種博奕論有個問題,就係假設股民會真金白銀攞錢出來輸,似乎又不大可能! 瑞信話,雖然A股較H股溢價,由七成,收窄到五成,但以合理市盈率計,少則跌多5%,多則一成半,個市先調整完。 花旗原本話,二千八百點應該頂得著,點知又係假象。花旗薜蘭就講明, 當前跌市,致命傷係本來源源不絕嘅銀行貸款,突然大幅縮水,令個市少左新資金之餘,內地投資者仲要四處班水。 內地投資者興一種玩法,就係以債冚債形式炒股,一旦水源被截,自然出現暴跌。 由於中央之前,實在太驚大量熱錢湧入,之前四出放風話係地下錢莊搞事,協助熱錢暗渡陳倉,所以攞左批地下錢莊祭旗。 點知,影響埋一批留港炒股嘅內地熱錢,突然間調唔番內地救亡,自不然係有骨牌效應。

一條船

有咩招數對於債仔最有效? 唔係喊打喊殺,唔係斷水絕糧,最好係繼續引佢借錢落去,直至泥足深陷、難以自拔之際,就可以一鋪清袋,永無翻身。 美國人日驚夜驚嘅中國減持美債行動,終止發生。 仲要係一係唔減,一減就係二百幾億美金,以減幅計,係近九年最多。 一係唔減,一減九年最多,外界隨即嘩然。 內地即時有種講法,係要降溫。 即係話,外貿順差收窄,特別係六月分減少至80幾億美元,令到剩餘外匯,投放喺美債金額減少左。 智囊機構之一社科院就話,中國改變美元資產投資策略明顯不過。 一方面,美債第二季再跌一成半,表現太差。更大問題係內地完全對美國幾時撤出超寬鬆政策無信心,嚟個大手減持,正係一個姿態。 社科院副院長李揚更指,中國已經改變左對美元資產分配規模,導致減持美債。 其實有時一些事情未必需要想得太複雜,往簡單處可能仲容易解釋。 中國一直在金融外嘯爆發後,一直力撐美債,有買多、無賣少。 而家美國的財政、金融市場以至實體經濟都可望擺脫復蘇,暫時亦無人再質疑美元的價值,如果不待目前酌量減磅,他日亦未必有同樣機會。 況且小試牛初,已經嚇得對方有得震、無得瞓,何樂而不為。 但說到要全面減持,目前又肯定不是時候,始終大家一條船嘛!

讀者文摘

今天又是傳媒業另一個黑色星期二。 還記得有收過《讀者文摘》的通知,說幸運的你已經抽中大獎,可以上去讀者文摘領獎。 原來只是促銷的一種手法,有人更斥為騙局。 (吓! 你未聽過呢類促銷? 未聽過讀者文摘.......死,唔怪得真係要執......) 其實執的不是香港Reader Digest,而是在美國版本。 在美國同國際五十個版本,喺全球八十幾個國家同地區發行,曾經係全球最暢銷的月刊雜誌,連同雜誌社其他出版, 讀者人數估計高達一億人。 不過隨住互聯網興起,雜誌社同其他傳統出版業一樣受到衝擊。 雜誌社宣布,重組美國嘅業務。 根據重組方案,以摩根大通為首嘅債權人,包括美林同通用金融,會以原有嘅債權轉換成股分,換取控制權。 除咗執行主席之外,其他董事全部辭職。 重組後,雜誌社嘅22億美元負債,會減少至5.5億美元。 《讀者文摘》喺1922年創刊,主要轉載報章雜誌嘅精華文章,深受美國家庭歡迎,之後更出版其他地區版本同網頁,以及各式消閒雜誌同影音產品。 雜誌嘅讀者人口,近十幾年不斷老化,又難以吸納年輕人新客,令經營變得困難。 五十幾個版本嘅《讀者文摘》,只係佔公司收入一成六,發行量同廣告收入亦相繼下跌。 公司一月裁減三百個員工,六月減印三成美國版《讀者文摘》,出書期數亦由每年十二期、減到十期。 同樣經營媒體,SCMP就發出盈警,估計會見紅。 新聞集團更會裁減「Star TV星空傳媒」本港三成人手。 記憶中,曾經在畢業後頭一、兩分工,到過本港讀者文摘見工,都唔記得係佢無請、定自己唔做。 長為傳媒一分子,見到一分有悠久歷史的刊物經營困難,甚至要透過破產保護去重組,自然是件可惜的事。 不過作為一個警醒,都可以提醒自己傳媒業要不斷創新,找尋新題材。看看金融時報及華爾街日報每年要閣下比數千元訂閱費,你都要乖乖付錢,就知道市場到底是要什麼水平的新聞。

航天夢

還記得中信泰富作為第一代紅籌公司,87年成立香港中信,靠著內地人脈同北京中信集團支持,一手在九七年前後策劃入股國泰、港龍,令中信泰富規模不斷壯大。 到06年中信作為國泰第二大股東,一手穿針引線,令國航策略性入股國泰航空,同時國泰航空亦成功併購港龍航空,當時可以視為一個多贏交易的經典。 到今天,中信泰富終於淡出國泰,十年人事幾翻新,又豈不令人唏噓? 中信以超過一成溢價,大幅減持國泰,以超過七十三億,出售國泰百分之十四點五股權。 呢批近一成半國泰股權,買家分別係國航,同太古,太古會買入其中百分之二,國航就買其餘百分之十二點五股權。 完成後,太古持股量有百分之42.5,國航就增至三成。 太古話,交易係由中信泰富提出,雖然國航持股量增加,但太古無意讓出大股東地位。 兩間公司,以每股十二個八毫八增持國泰,較停牌前有近一成一溢價。國航用六十三億幾,太古交易中要斥資十億港元。 國航話,相信以後兩間航空公司協同效應,同競爭力會提升。 回歸前已經持有國泰,中信泰富剩番持股量唔夠百分之3。 交易最大贏家肯定是國航,今天持股量迫近三成,有足夠策略地位,日後在國泰角是進可攻、退可守。 輸家相信是太古,無端端要比成十億出來,溢價又高達一成,就是為了維持四成二股權,肯定是迫進行。 說至中信,雖然無左一個策略業務,但實際國泰對業務的協同效應一早已經消失,再看看股價表現,近日曾經上返23元水平,與炒輸Accumulator前25元相近,公司只是唔見了一個太子,似乎都不是太壞的事。

吹雞?

港股持續左五個月嘅升市,到底係咪時候暫告一段落? 今日環球大跌市,加埋出現資金重新調配,的確有啲山雨欲來嘅感覺! 摩根士丹利環球指數錄得一個月嚟最大跌幅,觸發跌市、除左係上星期美國消費信心轉弱,日本朝早公布第二季經濟增長、亦差過預期,大家忽地發覺,經濟數據好似支持唔到個股市喎? 而喺跌市同時、就見到資金嘅避險意欲明顯增加,流向債市、美元同日圓,有基金經理就話,其實區內股市估值已經偏高,一旦復蘇步伐無預期咁好,就隨時會引發資金重新調配。 包括港股在內,區內股市全部似一齊吹雞沽貨格局,為時近半年升市,似乎響起警號!! 外界對跌市眾說分分,正常調查之餘,有賴內地,亦有話美國數據差,又再有銀行出事,但以今日跌市咁全面,似乎唔係普通跌市咁簡單。 後市係點? 誠哥上星期講明,現水平佢唔會買野,四叔亦維持每升一千,沽一成策略,但怕且有排都未必到佢下一個沽貨區,二萬二。 至於誠哥,佢一直堅持,股市策略在於PE,PE唔高可以買,太高就唔好掂。 依家恒指PE 18倍,高於平均十四至十五倍,但又低過07年高峰期廿七倍左右。 有策略員話,當今之世,企業盈利唔可以作準,由於盈利預測,亦受大多不明朗因素影響,所以無論「現」市盈率,同「預測」市盈率,都信唔過。 基金經理亦提醒,三月起,股市升上嚟,從來就唔係炒盈利升,而係一味資金帶動。PE係咪水平,從來唔係佢地考慮買貨指標。 我地之前亦提過,衡量估值外界傾向睇現價對帳面值。而部分大行再會睇埋股本回報,比帳面值折讓幾多,嚟決定股分值唔值得投資。 好似中移動,同渣打,市盈率中移動25倍,渣打近20。 但如果用股本回報較帳面值折讓計,兩隻股分都係區內最「平」股分。 買貨未必睇PE,但基金經理話,沽貨,少不免參考PE。近排資金的確開始獲利。 雖然內地股市,對港股影響,比例遠低於「一」,但睇往績,內地股市往往行先過港股。 正值近期內地股市調整,由高位回落左一成七,睇好港股嘅都要小心的! 我地問過的大型基金。佢地話,中美歐之前三路資金「襲港」情況有變。 歐洲資金暫時舉旗未定,但美資早喺兩星期前,已經部署獲利。但關鍵的仍是內地資金,到底是全面閘水喉,定先做下姿態,似乎這點才是關鍵。

掌門人

上個星期有間公司叫NetJets,做私人飛機服務嘅,出現左人事變動,大家可能無咩為意,不過原來背後牽連住股神巴菲特王國嘅興衰。 NetJets公布,由David Sokol「索科爾」接替「桑塔利」,出任主席同暫任行政總裁,呢間NetJets其實係股神旗艦巴郡所持有,雖然近年一直處於虧損,不過巴菲特非常睇重呢間公司,好似係桑塔利未離任前,巴菲特對佢都係贊賞有加,因此一度都被視為接班人。 市場咁睇好「索科爾」,係因為同巴郡其他公司人事任命唔同,今次係由股神自己親自欽點,連Barron's都估索科爾,係最有機會出任巴郡行政總裁。 雖然啱啱呢個星期巴郡公布嘅第二季業績,叫做賺返33億美元,按年增長14%,係連續六個季度倒退後首次回升,不過如果唔計衍生工具,實際盈利都係要跌兩成二,大家都開始諗係時候有啲新思維! 巴菲特曾經講過,巴郡董事局入面,最少有三名高層可以接替行政總裁,不過就從來無公開過名稱。 外界估計,除左索科爾外,仲有汽車保險公司主席「奈斯利」,同再保險業務主管「賈殷」。 其實令索科爾突然間走紅,入股比亞迪先係最大關鍵! 其實舊年入股比亞迪嘅時候,身兼中美能源主席嘅索科爾,都親自嚟香港主持記者會,現年只有52歲,入股比亞迪就由佢親自穿針引線。 巴菲特對比亞迪發明嘅電能車都讀不絕口,自己喺上次股東會,親身揸過未面世嘅全電能車「E6」,認為速度同舒適程度都好理想,自然令索科爾加分! 不過最關鍵都係股價表現,巴郡喺金融海嘯股價幾乎跌左一半,由十五萬美金一股,跌至七萬二千美元,最近先爬返上十萬。相反比亞迪股價喺佢入股後,足足升左5倍,回報可以比美中國石油。

泡沬救經濟

成日都話股市係走在經濟之先,股市目前已經上返二萬一千點,到底有無實質基礎因素支持? 之前可能都係估估下,不過過左今日,真係可以講經濟真係擺脫左衰退! 本港第二季經濟顯著改善,按年經濟負增長百分之三點八,較第一季顯著收窄。按季更加係五個季度以嚟、首次錄得正增長,技術上走出衰退。 傳統智慧話比我地聽,通常股市走喺實體經濟三至九個月,股市由三月低位11384點開始反彈,而家升至二萬一千點樓上,經濟亦都係第一季見左底,似乎都符合走勢。 政府形容是經濟漸露曙光。 第二季,本港經濟按季增長百分之3.3,係03年第三季以嚟最好。 政府話,經濟復蘇未夠全面,但最差時間已過,出口方面見到有急單。 實際上本港外貿真係改善左唔少,整體出口按季反彈一成一,係四個季度以嚟,首次有增長。 更重要係私人消費真係好凌厲,扭轉連續四個季度跌幅,第二季,按季升百分之4。 要記著,第一季消費是急跌了百分之六,加上旅客來港少了,一來一回的增長是不容少觀。 政府將全年經濟預測,由原本最差估負百分之6.5,上調至負百分之3.5至4.5。政府強調,經濟暫時係由低位反彈,唔可以太樂觀,更罕有提翮小心1資產泡沬爆破。 其實之前我們都提過一個論調,就是資金流入資產市場,是否足以推動實體經濟。 由今天看經濟可能見曙光,無論按年、定按季比,都係遠比預期好。出口由低位反彈。更令人意外係,失業率上升嘅同時,消費可以離奇抽升百分之4。 專家就話,要歸功的是投資市場發揮財富效應,因此嚟緊經濟是好是壞,唔係再靠政府,而係睇股市樓市。 不過話說回來,九七到依家,香港經歷經濟幾次起跌,但十幾年每次街訪,市民都話唔覺經濟好。 其實正係反映結構問題無解決。每次經濟下調周期,人工減突。但可惜到經濟周期上升都好,加人工只係象徵式幾個巴仙。 第二季經濟一個比一個改善,當中,星州最突出,按季增長超過兩成,舊年講到幾乎破產嘅高麗參國,亦有百分之二增長。香港可算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區內經濟快速反彈,近期引起唔少國際傳媒關注。時代雜誌早兩期,專題係 : 中國能否救世 界? 今期經濟學人,亦都以CAN THEY KEEP IT UP為主題,問亞洲經濟反彈之勢,係咪可以持續? 雜誌開宗明義提到唔少西方學者都認為區內數據咁好,有水分,甚至有做數之嫌。 但經濟學人話,部分數據,好似投資,工業生產,無得作大,區內經濟的確比十年前,底子厚好多。 歐美,亞洲背馳

戰前舊樓

圖片
紐約曼克頓上西城豪宅,依河畔而建,飽覽曼克頓城市景觀。 最近有新業主進駐。 買家係大名鼎鼎、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 克魯明以一百七十萬美元,即係超過一千三百萬港元,買左上圖 呢間 有三間睡房同兩間浴室嘅戰前豪宅,每個月需要支付一千八百二十美元嘅保養費。 曼克頓嘅樓價自從雷曼兄弟破產後,首次下跌,呢個豪宅叫價由二百五十萬美元,減到一百八十五萬,但超過一年嚟都無人問津。 克魯明話,雖然曼克頓樓價可能會進一步下跌,不過佢好需要一間喺紐約嘅豪宅,而最重要係美國大蕭條以嚟,最嚴重嘅經濟下滑可能已經見底。 完魯明話新居要來個大翻新,佢太太更已經決定以"Danish modern"為主題,來個翻天覆地家居裝修。 最有趣的是,看當地經紀留言,大家都問點解一個寫報紙專欄作家,點解可以搵到咁多錢? 其實單是數佢舊年攞到嘅諾貝爾獎,獎金有一百四十萬美元,啱啱夠比。 而且又何止獎金,聽聞克魯明來港就要收幾百萬元,到上海一行又是幾百萬,想幾豪可以有幾豪! 如果連最後一批淡友,都轉軚入市買樓,係咪代表樓市見底? 雖然第二季樓價再下跌多一成半,加上按揭斷供宗數持續上升,七月就達到三十六萬宗,不過克魯明今次肯「真金白銀」入市,可能都係一個見底訊號。

做你世界

一年兩度,又到和黃交成績表,半年盈利跌三成三,都好過市場預期! 主要由於有特殊收益,同會計準則改動,3G虧損進一步收窄。 誠哥話,基於經濟唔明朗,唔想太樂觀,因此無聽同事(Canning?)意見,唔再在Chairman Statement中提全年3G收支平衡目標。 不過有古惑㗎,先睇下3G容戶增長: 3G業務客戶人數 英國↑4% 意大利↑3% 澳洲↑198% 奧地利↑14% 呢幅圖,係咪發現有個地方客戶「零零舍舍」特別增長得多? 呢個地方就係和黃今次致勝關鍵! 和黃上半年賺57億幾,跌3成3。 其他業務唔講(相信大家都無心機聽),只講3G,期內有澳洲業務合併帶嚟三十六億幾收益,加上攤銷政策改變,同意大利停止攤銷,令虧損額外減少多9億幾。 加埋曬,上半年和黃3G蝕18億一千萬,較舊年同期52億幾虧損顯著收窄,亦比分析員估計30-50億虧損理想好多! 今次誠哥只係夠膽承諾,如果無其他不利市場變化,同規管因素,下半年3G虧損會繼續收窄。 其實睇下打工皇帝Canning 今日都算幾威風,一改前幾次業績記者會「收聲」嘅表情,臨尾仲識得"Hard sale下",叫記者出返部iphone 3GS,話免費喎! 霍生自己都認,成盤數最差係意大利 「3 italia」,喺英國、澳洲同瑞典收益有改善同時,仍然要跌百分之六,雖然客戶人數叫做有增長,不過ARPU就未止瀉,主要係收入較低嘅預繳客戶,仍然佔較大多數,比例有成65%,相反英國就跌到只有33%,可以解釋到無起色嘅原因! 經營環境無改善,好在Canning「做世界」做得多,睇到澳洲share 網絡除左可以賺到三十六億特殊收入,仲令總客戶人數飊升兩倍,相信未來都會「蹺唔怕舊」,一於「翻抄」到意大利身上! 所以之前不斷傳出當地另一個經營商Wind Spa,有意同和黃合併,相信都可以發揮同樣嘅協同效應。 不過都唔可以太樂觀,一來意大利比重高,單計就佔左和黃每股資產值十元以上,有舉足輕重影響,加上以Wind 同和黃規模,夾埋三成市佔率都無,未必足以挑戰當地大哥「Vodafone」同意大利電訊。 不過說到尾都都要公道啲講,舊年匯兌收益對和黃有利,但今年歐元升值,一來一回和黃都少收左幾十億,因此霍生都有為自己解釋,至少核心3G盈利都有係兩成增長,目標都係希望可以年底或明年初EBIT BREAKEVEN。

退路難行

成分議息聲明,焦點係量化寬鬆政策幾時撤出? 答案係十月。 聯儲局話,會維持三千億美元嘅購買國債規模,但嚟緊會減慢購買債券速度,而為左順利過渡,計劃將限期,由原本9月中,延長到十月底就會完成。 不過由量化寬鬆結束,到回復中性政策,並唔代表即時收緊銀根。 議息聲明,亦刪除左「收縮」字眼,認為目前經濟活動已經轉趨平穩。 市場普遍歡迎今次會議結果,紐約時報話,係充分表現出聯儲局對前景有信心,高盛就話,應該比伯南克一隻「大姆指」,相信好大機會會繼續連任。 不過唔係個個睇好,華爾街日報就話,歷史證明低息嘅「特效藥」,好容易製造出資產泡沬,而以伯南克喺缺乏經驗呢方面,投資者小心聯儲局可能會失控。 至於息口幾時升,路透社訪問18間主要交易商。十一間預計,出年第三、四季就會加息,不過美銀、巴克萊同摩根大通,就睇到2011年。法巴更加認為,要到2012年第一季先會加息。 同樣有憂患意識的、要數好快退休的任志剛。 任總在他「尾二」一次七點半簡報中,明確指大家家要被假象蒙蔽,認為美國經濟復甦步伐唔明顯,過程漫長,又認為聯儲局已經確認、考慮撤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提醒市場要高度注意政策變化。 任總提醒,各國政府一旦全面落實退市措施,好容易引起金融市場震盪。就像內地一提出「動態微調」,就已經引起市場大調整,所以要留意歐美一旦有所動作,對市場都有好大影響。

財演

看到柏文「夫子自道」,居然有咁多支持者,再次證明有實力的人,「是最漂亮的」! 不少批評指柏文是一名"財演",既然自己睇錯市比錯貼士,被人炒魷也是理所當然,怨不得人。 "財演"一詞到底出自何處? 數番上大概是原復生02年、在信報的專欄原氏物語為始作俑人。 敝台作為最早邀請證券分析員上來、答觀眾Phone-in,大概都有些資格對"財演"發下言。 蔡先生當年有一個理據,支持他的"財演"無料到說法,就是好嘢無理由益人地,有好料都自己買左先,因此免費的財經意見,肯定是毒草居多! 我們只是想澄清一點,就是對於一些我們尊重的分析員,雖然出手不高,但可以肯定是有回報的,因此那些建議絕非是免費午餐。 對"財演"的另一批評,是經常聽完唔知佢講左什麼,那些模稜兩可的建議,什麼"可以等高位先放,不過下面一定要放止蝕位"、或者"值搏率""合理價"等等。 不錯這些無料到的分析,現在仍有出現在某些分析員口中,但經過咁多年汰弱留強,其實市場早有公論,邊個好、邊個唔好,大家心中有數。 分析員有時基於一些自己的假設、已看錯了市,我們欣賞的、反而是願意承認錯誤的人,人誰無錯,可以堅持自己獨立分析之餘,能總結錯誤經驗,再能夠向前看的人,才能得到別人認同,柏文肯定是其中一人! 試問又有誰敢公開講"一注獨贏""一注獨沽"? 單是那分膽量已叫人折服。 我認識的柏文與其說他是財演,我覺得他更像一個經濟師。不要忘記,他掛著另一帽子正是獅子山學會研究總監。 其實各位如果唔鐘意唔LIKE咪唔想聽,又無人強迫你睇電視睇Blog讀報紙,大可以不收不看樂得耳根清淨,又何需自找(找人)煩惱?

財技總部

又到誠哥派成績表大好日子,有證券行本諗著趁無好消息,一於唱淡話和黃無法取得3G盈利,仲恐慌到話和黃要蝕錢。 咁就太睇少李生,賣資產呢幾年都係佢翻身絕技,雖然和黃賣下賣下都無咩好賣,不過唔好忘記下面仲有唔少「細嘢」可以出售。 就係靠住和電以近107億港元,出售以色列業務,令市場憧憬和黃可以收到特別股息,刺激股價可以逆市上升! 其實一切一切都係為左長和分業績。 解決3G、仍然喺和黃多年嚟放唔開嘅任務。話說誠哥,同打工皇帝講,音樂係緊要,但係正職,應該係做多幾單大deal先真正! 因為咁多年嚟,和黃先賣水,再賣碼頭。到最後,連絕招都出埋! 和電國際。呢隻原本係新興電信市場旗艦,近年就成為和黃財技總部,佢地呢兩年嚟,連番不尋常動作,令市場無限揣測!! 和電07年先賣印度業務俾Vodafone,令阿媽套現二百幾億,較早前拆埋香港業務,今日連以色列都放棄埋,嚟緊亦會賣埋泰國。 和電剩番嘅係無咁值錢嘅印尼,斯里蘭卡,同越南。 講到呢度,故事仲未完。 舊年底,和電突然向股東派七蚊特別股息,當時全世界以為係益和黃,但熟識和電人士指,七蚊股息,就係俾和電股東最後報答,七蚊以後,和電會成為和黃工具,大有後著。 的確,大派特別股息之後,和電先拆香港業務,賣埋以色列,和黃攤佔盈利有近5億8千萬美金左右。 但關鍵其實一切為和黃3G。3大大話話,八年嚟,年年重傷,和黃好想盡快解決佢,奈何,市況唔係差,就係和黃叫價高,賣唔到好價。 之前承諾嘅未經撥備稅前盈利,今年恐怕又落空! 分析界大膽揣測,和黃決定求人不如求己,用細仔和電幫手解決3,即係將隻3最終注入和電。 和電已經成為半殼股,絕對有條件可以成為3借殼上市對象。 以估值計,雖然整個歐洲3,以折現現金流計,值9百幾億。但分析員話,如果用EV,即係企業價值計,只係值3,4百億港紙。 要食3G,和電最簡單係大幅批股,咁樣做有個好處,就係日後和黃喺和電持股量會攤薄到少於7成,和電唔再係和黃聯營公司,帳目上正式分家,3G再蝕,都唔會令和黃蝕入肉,大可以增加返派息。

放大假

美國國際集團AIG,雖然剛剛叫做回復盈利,但接二連三比人譴責佢地亂駛錢。 可惜,班高層依然唔識收歛,之前發放巨額花紅事件,已經攪到行政總裁利迪要 "執包袱"。 新上任嘅CEO「班摩切」,以千萬美元年薪接任,已經惹起勞工團體去總部抗議,最新動向係,佢短期內要攞假兩個星期,去歐洲旅行! 班摩切啱啱返工就話要放假,似乎係早有預謀。 班摩切計劃今個月請假兩個星期,到佢喺克羅地亞嘅別墅玩。 而佢放假期間、都會關心工作,會透過電郵同電話,同公司保持聯絡。 根據福布斯嘅資料,班摩切喺99年到克羅地亞嘅「杜布羅夫尼克」旅行後,用咗一百萬美元,買咗一間望住「阿德利亞海」、前南斯拉夫皇朝財政大臣嘅大宅,面積超過八千平方呎。 佢喺04年接受福布斯訪問時話,再搵唔到咁靚嘅屋,地點又適中、去歐洲任何地方都係個零鐘。 其實班摩切本身都是重量級人物,今年65歲,喺保險界經驗豐富。佢95年加入美國最大嘅壽險公司大都會人壽,成功將公司上市,06年退休。 人事顧問話,雖然班摩切放假唔影響公司財政,但係揀呢個時間,相當不智。 美國政府先後向AIG注入1820億美元,而家持有八成股權。 所以AIG一舉一動都好受關注。上任行政總裁利迪就因為員工繼續支取巨額花紅,備受壓力,做咗十個月就要落台。 利迪其實都算係臨危受命,帶領AIG轉虧為盈,佢退休嘅時候,只是攞住一蚊美金離開。 反觀班摩切,年薪高達700萬至1000萬美金,而家有咩建樹? 正如利迪退休前嘅贈言,美國人對企業失去信心,重振信心,係立足全球經濟嘅第一步,似乎接班人要深刻反省!

十兄弟

內地十個重要經濟數據,同一日公布,震撼程度令股市、匯市、商品市場都一度受到影響。 有交易員形容,今朝簡直係「亂世瘋人」,十個同樣重要數據,仲要分段時間出,睇都睇唔切, 何況仲要消化! 作為電子傳媒,一樣做到氣咳,Newsroom聽到不少爆粗之聲。 綜合講,數據整體講都可以話差過預期,好似反映通脹嘅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錄得六個月嚟最大跌幅,另一個比較重要係七月分,內地出口繼續下跌,而令人意外是工業生產,即使在中央力谷下,升幅大約只有一成,比預期少。 至於內地銀行新增貸款大幅放緩,七月分商業銀行新增貸款只有三千五百五十九億人民幣,數字遠低過六月分嘅過萬億,亦係今年嚟最低。 實際上,資產價格升,暫時未導致整體物價向上,數據顯示內地仍然處於通縮狀況。 反映通脹嘅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七月分,下跌百分之1.8,連續六個月下跌之餘,以跌幅計,更係六個月嚟最大。 KC相信,數據「巧合地」確認,當局未有條件全面收緊銀根,即係可以繼續堅定不移執行貨幣寬鬆。 七月分整體物價跌幅擴大,令市場意外,分析員歸咎係舊年同期食品價格基數偏高,如果以按月計,整體物價仍然錄得升幅。 另外,同期工業品出廠價下跌8.2%,反映上游通脹壓力唔存在。 內需、可能用政策都仲有成效,不過外在環境,就並非中央可以控制! 所以,七月分,內地出口繼續下跌,固定資產投資升幅亦放緩。 內地整體出口按年下跌23%,係連續九個月下跌。至於同期進口跌幅收窄至唔夠一成半。 當局亦指,如果以按月分計,整體出口上升百分之十點四。 近日,南韓以至新加坡出口情況已經改善,部分區內大企業亦話,訂單回升緊。分析相信,七月分出口下跌只係滯後。 大摩話,出口雖然跌,但唔應該著重按年表現,如果按月計,出口升幅擴大,反映經濟進入增長期。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瑞信陶冬就指,內地幾個數據無預期咁好,通賬跌幅更加比預期大,會進一步推遲內地推出收緊政策時間表,可能掉轉變成好事都唔定!

截糊

港鐵中期盈利輕微倒退,好過預期。 原因當然係賣樓賣得好,不過地鐵呢定半獨市生意,可能嚟緊有好大沖擊! 九龍站君臨天下兩個發展商,分兩批貨、分兩個價錢賣。 雖則話同行如敵國,但估唔到"拍乸" 都變對家,自己人打自己人! 恒隆同港鐵分度揚標,前後腳賣樓,恒隆仲要開早半日、開平半成,啱啱好 "騎" 住港鐵批招標貨。 好明顯要截糊! 截擊價大約14185蚊,發展商仲比出一年長成交期,如果揀半年成交期,再打個九八折,減價2%,13900蚊一呎,實行低價搶客。 似乎恆隆初步收效,成功截糊! 代理話,第一批超過100伙,已經賣晒。 恒隆貨現價萬四蚊、港鐵招標貨意向呎價萬五蚊,啱啱相差半成。 點解要咁辣? 原來大家揸貨比重唔同。 現時,恒隆持貨量較大,仲持有670幾伙君臨天下嘅單位,而港鐵就有不足 100伙。 個價辣到、甚至比君臨天下二手價、同天璽嘅「重推價」,低咗大約一成半。 仲揸著六百幾個單位嘅恒隆,額外駛出一招、一年長成交期谷客,揀半年成交期嘅話,樓價仲再減百分之二,呎價跌穿萬四,只有百零個單位嘅港鐵,條件上明顯弱勢。 君臨打君臨,港鐵多次強調,同恒隆有溝通,雙方無分歧。 仲話,同發展商分樓各自賣、代替一貫賣樓後至分紅嘅做法,好平常。 以往港鐵上蓋項目、同發展商合作條件、多數都係賣樓後至分紅,但落成近五年嘅君臨天下,要去到分樓、分單位各自賣嘅情況,近年絕對少見。 其實今次事件,好反映港鐵這個半大地主的獨市優勢,亦變成扭曲了市場發展。 市場一向熱衷地鐵上蓋,令港鐵愈來愈有優勢,分紅亦愈來愈「辣」,變成不對稱競爭,到底呢種發展模式係咪對消費者有利? 係咪應該繼續? 值得大家深思!

金手指,我撐你!

柏文,唔講咁多,總之一定支持你!

名利兩難存

股市升勢,外界有種講法係由高盛炒起。 一句講曬,搵錢叻。無論係企業文化,定係員工目標,都係一個錢字! 眾所周知,高盛第二季盈利破記錄,係眾所周知佢地交易收入有升,但到底叻成點! 就係每日賺一億美金! 根據最新資料,第二季65個交易日,高盛有46個交易日,每日賺一億。 而第二季入面,有9成時間,佢地最少都每日剩袋5千萬美金。 以舊年全年計,佢地日賺一億嘅日子有90日,換言之今年第二季,已經超過舊年一半。 至於四至六月分,高盛要輸錢嘅,只有兩日。 高盛搵錢之迷,華爾街成為討論熱點,有部分話佢地既使升格做銀行,仍然依然固我,繼續高風險投機。 公道的講法係,高盛睇市準,第二季成功預測危機已過,股市見底,成為佢地啦跑贏大摩幾條街嘅原因。 圈中人亦話,高盛年底已經儲貨,三月底正式轉軚睇好股市。相反行家大摩後知後覺,到七月先全面改觀。 不過名利就難以兼得!高盛贏得「厚利」同時,就輸左名聲,最近有一個品牌調查就發現,高盛嘅聲名反而比唔上大摩。 而高盛備受批評係借助政府救市發大財,最近更牽連到美國前財長保爾森身上。 保爾森被翻舊帳,話佢偏私、喺舊年救市計劃中,"放生" 美國國際集團AIG,背後最大得益者,正正就係佢嘅舊公司高盛。 舊年9月14日,雷曼倒閉,兩日後,美國政府同意注資AIG。 紐約時報報道,曾經出任高盛行政總裁、當時係財長嘅保爾森,喺決定拯救AIG期間,先後二十次同高盛行政總裁布蘭克費恩通電話,次數遠遠超其他公司。 保爾森當時其實有要求就佢同高盛之間嘅利益衝突、取得豁免令。不過,保爾森舊年9月16日朝早、即係美國政府決定注資AIG嘅當日,同17號、先後同布蘭克費恩傾過六次電話,都係喺豁免令發出之前。 而根據記錄,喺舊年9月16號到21號期間,兩人傾過24次電話,而07到08年,保爾森喺取得豁免嘅情況下,同布蘭克費恩傾咗26次電話。 美國政府同意注資850億美元拯救AIG,高盛係最大受益人,因為佢同AIG簽定咗總值二百億美元嘅信貸違約掉期合約CDS,如果AIG倒閉,佢哋就收唔到錢,結果佢哋可以收返130億美元。 雖然不斷有人指摘高盛攞政府錢繼續豪賭,等於有錢自已袋,有事就政府孭! 亦因為指摘實在過分,高盛決家還拖!! 佢地財務總監話高盛就算舊年咁差市況,都完全無生存危機嘅問題,更加完全未試過涉臨死忘 嘅感覺。 高盛高層話,佢地賺錢多,只係係幫客戶交易,自

水分

到底點解職位持續減少,但失業率又可以下跌? 雖然上星期就業數據好過預期,不過華爾街日報話,其實唔可以過早開心,有留意七月分數據,會發現總勞動人口實際係減少了四十二萬人,而就業人口就減少了十五萬,一加一減之下,即係被界定為失業人數,實際上係少了二十六萬七千人。 原因其實不難明白,當一個人經歷近一年失業期後,原本積極搵工嘅動力就會消失,變成官方登記嘅勞動人口就會減少,失業率亦都因此有改善。 不過當呢啲人見到勞動市場好轉,就會出外搵工,因此華爾街日報話,失業率仍然有機會升穿百分之十。 其實呢種情況並非罕見,在零一年經濟衰退期間,以至零三年失業率攀升至6.1%,亦遇有發生。 早前指美國失業問題仲會惡化、形容經濟情況好似溫水煮蛙嘅克魯明,話上星期嘅就業數據、反映職位減慢流失,相信經濟已經見底,將來追溯番,可能會確定喺七至九月呢段期間、結束衰退。 但佢仍然堅持、要推第二輪刺激方案,指現行嘅刺激計劃,可以保住一百萬個職位,而要進一步改善就業,要有第二輪計劃,可以直接由州政府、或者地方政府推行,例如增加建築基建項目。 如果一直有留意克魯明的分析,不難發現今次所謂的第二輪刺激,已經轉至地方層面,可以說克魯明都有轉軚之嫌。 白宮經濟復蘇顧問委員會成員泰臣就唔認同,認為經濟正喺復蘇嘅邊沿,目前無理據、要推出第二輪刺激計劃。 佢指,政府推行嘅刺激經濟計劃、成效喺今季會進一步浮現。不過就擔心、樓價下跌,以及大量嘅空置房屋,仍然對蘇復造成威脅,目前過早講就業市場正開始好轉。 自從07年年底經濟開始衰退以嚟,美國一共喪失咗670萬職位,係30年代大肅條以嚟最多。

濠江話事人

可能大家平日見到燊哥打得網球又跳得舞,都唔多維意佢八十有七,不過今次「家居意外」之後,大家都覺得喺時候搵番個新「濠江話事人」! 好在燊哥有多房妻室﹐名下有17子女﹐當中唔少系出名門,尤其係45歲嘅Pansy同32歲嘅Lawrence,都分別同外國合作伙伴另辟戰場,目前姓何嘅就控制左五成三澳門博彩業總收入。 不過呢兩位可能「出閘脫腳」。 先講何公子,佢旗下新濠近日攪得有聲有色,特別係「新濠天地」開張後,有愈戰愈勇之勢,七月分市場佔有率,由8%跳升到18%,僅次於老豆檔「澳博」同金沙之後。 有分析員最近去過呢個City of Dream,形容走高檔次市場係走啱左路。不過要留意,新濠嘅客,原來好多都係喺老豆手上搶過嚟,反而賺唔到街外錢! 而且佢最近仲積極向外,就算上周打緊八號風球,都要包架私人飛機去金門,睇下台灣市場潛力,似乎未必願意接替老爸檔生意。 至於何超瓊,本來都係熱門人選,不過最近新澤西州博彩執法局,對美高梅金殿同何超瓊合組嘅合資企業進行調查,指唔少證據顯示何鴻燊同亞洲黑社會有聯繫,雖然賭王公開反駁,但都令何超瓊前景蒙上陰影! 華爾街日報出左專題,話最有機會掌管市值二十億美元嘅澳博人選,首推四姨太梁安琪。 梁安琪而家係澳門立法會議員﹐亦都係澳博執行董事,四姨太八六年已經跟阿燊哥,肯定有足夠資歷,加埋有澳博現任CEO蘇樹輝幫手,肯定無咩問題。 不過呢個新任話事人,未來仲有好大挑戰,金沙同永利都表明有意到本港上市集資,有左大水喉自然更多「搞作」。 加上新特首十二月二十號就走馬上任,雖然話崔世安同賭王分屬老友,不過新官上任都三把火,此終有變數! 不過唔好睇少賭王實力,難保一覺醒來,燊哥可以再戰江湖。瑞信都計過,澳博係而家博彩股之中,估值而家最平,肯定值得趁低吸納喎!

出谷記

連衰退最後一度防線也被打破,大概沒有人會再死撐復甦的來臨吧? 七月失業率意外地由9.5%回落至9.4%,遠較市場估計的9.6理想,更是一年來首次回落。 市場原本預期,七月就業職位會減少32萬個,結果減少職位只有比24萬7千分,又係遠好過預期。 看看減少職位的組成部分也有意義,一直認為是最差的工業,減少職位只有五萬二千分,是一年來最少,比預期十萬分好了差不多一半,主要是來自汽車業出符意外增加了28,200個職位,證明了奧巴馬當日任由通用與佳士拿自行破產保護後,反而令汽車業可以奇跡火鳳凰重生。 至於金融業當然是最受惠資產市場升值行業,而政府聘請職位由前一個月減少四萬八千個變成增加七千個亦有抵銷作用。 有請人經驗的人都知道,老闆一定是最刻薄的,除非真的見到生意機會,否則一般大企業就情願凍結職位,寧願現有僱員增加工時。 這可以解釋每周工時由六月的33個小時,增加至33.1小時,而工時薪酬亦增加了百分之零點二。 政府也許出於政治理由,仍然不大敢說經濟已經走出谷底,不過企業的習慣是在經濟有起色初期,由於未確定是否假反彈,很多時產能都只會在現有人手下擴張,如果連就業這個滯後數據都有所改善,代表公司願意重新開聘職位,就是證明經濟真的有起色,相信大家也會同意吧?

動態微調

又是股民與中央一場博奕。 眼見周四股市大瀉,中央周五早上已透過報章引述權威人士,再次就「動態微調」降溫,又指股市不可能長升長有,回調只是正常調整。 到下午,內地三大財金部委,包括發改委、財政部、同人行更罕有舉行聯合記者會,為中央宏觀經濟政策解畫。 發改委一開始就表明,外圍前景仲係「不穩定、不鞏固、不平衡」,內地經濟仍然要靠政策帶動投資,下半年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唔可以變。 對於所謂以市場化手段進行「動態微調」,人行副行長蘇寧更嘗試淡化措施影響,話所謂「動態微調」,並非針對貨幣政策規模,只係調整政策實行嘅節奏,基調無改變。而所謂的微調,實際上更是人民銀行「月月、周周、天天」都在進行的狀況。 其實什麼是「動態微調」? 宏調又可否是動態? 微調就不能以靜態的方式進行? 大概這又是一些傻官員自以為是的發明吧! 今次觸發宏調政策係咪有變,根源在於股市、樓價急升。 但三大部委對於呢個核心問題,反而是小心奕奕,連半句針對資產急升的批評也沒有,就像擔心一說錯話就會戮破這個泡沬。 對於樓市,發改委話,只是列舉一些似是而非的數據,特別是引述七十大城市樓價只係比舊年微升百分之零點二,結論就係樓市只係回暖,但過程中唔排除會有過熱情況。 吓,你同老百姓講樓價只係升左百分之零點二??? 我聽到一定同你死過。(或者叫你用年初價格賣層樓比我!) 相比樓市,其實股市熾熱程度更令人憂慮。有證券行計過,無論以開戶人數、成交比例、以至PE定PB,個市都已經超越晒零八年全年水平,只是離零七高峰仲有少少距離。 被問到點去防止泡沬,財政部都唔夠回應,只係話,來緊重點要係股市穩定。 觀乎今次三大部委官員戰戰兢兢,多餘的話一句也沒法說出口,就了解今次又係股民勝利。

驚你唔死

最近英國公布嘅經濟數據,無論係GDP,定係服務業指數,以至樓價表現都可以持續有改善,不但跑贏全個歐洲,更甚係比美國更突出。 好似係PMI,係全個歐洲首個突破50點衰退擴張分界線,市面好似一片欣欣向榮。 英鎊受到帶動,可以升至十個月高位。 因此當英倫銀行開會後宣布,擴大量化寬鬆政策,消息震驚市場。 英倫銀行,維持利率不變。 但宣布,將量化寬鬆政策規模,由原本1250億英鎊,提高到1750億英鎊。 英倫銀行話,金融市場雖然穩定,但仲好脆弱。 商業,同家庭開支雖然回升,但經濟衰退程度,比預期嚴重。 佢地話,刺激經濟同量化寬鬆政策,正在收效,為左改善經濟,有需要擴大收購債券工具資 產規模。 英國近期公布經濟數據理想,市場原本估計,英倫銀行會公布,點樣遂步淡出量化寬鬆政策 。 受消息影響,英鎊匯價下跌過近百五點子,由十個月高位回落。 其實之前市場對於英倫銀行係咪擴大量化寬鬆計劃嘅規模,意見已經有好大分歧。 分析員形容,英倫銀行今晚嘅議息結果,將會係今年以嚟、最唔明朗嘅一次。事關,佢地喺上一次議息會議,將量化寬鬆計劃購買資產嘅規模,維持喺1250億英鎊,若果今次會議不進一步提高,勢令市場失望。 無論如何,政策公布後,英國股市升幅擴大。央行咁忍手,大家識部署啦! 但亦有分析員擔心,英倫銀行再擴大購買資產規模,嚟緊可能會引發通脹壓力升溫。

充.....電

聰明的奧巴馬,眼見醫療改革方案不斷受到質疑,隨即轉移視線,由Dr. Obama 搖身一變成為推動新能源的 Doctor Obama。 奧巴馬去到印弟安納州一間環保電動車廠,宣布會喺七千幾億嘅刺激經濟方案入面,攞24億推動發展環保電動車,唔單止可以創造幾萬個職位,更加要同中國及日本競爭呢個市場 奧巴馬希望美國可以成為全球潔淨能源汽車嘅領導者,佢曾經話過,希望2010年會有1百萬架電動汽車行駛。 曾經要政府出手挽救嘅三大車廠,福特、佳士拿同通用都會喺今次計劃中受惠,總共可以得到六億美元進一步研發電動汽車。 外界一直指美國汽車業陷入困境係咎由自取,生產嘅汽車、成本高之餘,耗油量亦好大,喺全球市場失去競爭力,以致大量生產滯銷而出現嚴重虧損,唔少車廠都認為,環保電動車係拯救車廠嘅出路。 不過電能車雖然有政策支持,不過能否突破還要看技術瓶頸是否能夠打破。眾所周知電能車最大問題是充電池限制,而電池壽命更是目前技術最大瓶頸。 有分析計過,以目前電能車的節油量,一般電能車只要揸得上五年,就可以省回高出的四分一車價。問題是,一部全電能汽車,單計車用鋰電池換購成本,動軏也要近數萬至十萬元,而且保養期只有一至兩年。除非你願意付高昂保養費,否則電池一旦有三長兩短,都唔知做唔做維修好。 另一致命問題是冷氣。有駕開車都知,有無開冷氣會令秏油量相差近8-10%,對電能車來說,有無開冷氣,秏電量更是有「致命」影響,因為一開冷氣,汽車續航力至少減低三分之一。自命怕熱的我,肯定受不了不開冷氣的酷熱車箱。 奧巴馬說要同中國日本競爭,中國早就希望喺2020年,環保電動車會佔國內市場百分之三十。十幾間車廠、都推出環保電動車。其中以巴菲特都睇好的比亞迪最早推出進階版E6,明年更預備運往歐洲,連股神自己揸過,都讚好。 不過比亞迪電能車,最近在內地就爆出造假安全星級標準的風波。 至於日本嘅汽車業一直係全球嘅先驅,多間車廠、都推出過電動同汽油兩用嘅環保汽車,日產早前更推出全電動汽車。 可以參考的是,日本政府早喺4月實施綠色稅制,買電動環保車、可以享有稅務優惠,因此雖然國內新車銷售量下跌三成幾,但環保車就供不應求。 只可以說,現階段似乎買電能車股票,好過買一部電能車自己揸。

彈藥

一直有個市場流言,就係渣打業績肯定會跑贏匯豐。 結果係渣打集團中期業績雖然好過預期,但突然宣布配股集資大約百三億港元。 結果匯豐在香港升左7%同時,渣打股價在倫敦跌過8%。 渣打話,集資係提升資本結構,唔會完全用嚟收購。 比較下兩間銀行核心指標。匯豐同渣打盈利都好過市場預期。 比較下撥備損失,滙豐撥備有成139億美元,但增幅只係增加近四成,相反渣打就增加左一倍幾。 至於息差收窄情況差唔多,不過匯豐仍然可以企穩在三厘樓上。 睇埋第一級核心資本充足比率,渣打喺配股集資後、仍然比唔上匯豐,反映匯控供股後資本係較充裕。 至於投資者關注嘅股本回報,渣打高達一成七,遠比匯豐百分之六點四高。 不過證券行普遍都預期滙豐之後嘅股本回報,可以回復至百分之十七至十八水平。 講返配股,趁業績好,渣打繼舊年底供股集資後,九個月內再次向市場攞錢。 渣打宣布透過競價投標批股集資10億英鎊,集團行政總裁洗博德形容,筆錢唔會完全用喺收購上嘅「軍費」,增加彈藥。 金融時報形容,今次渣打伸手攞錢,就如大文豪狄更斯筆下、孤雛淚中的Oliver Twist,希望攞到一碗「稀飯」,但實際對於錢應如何應用,又毫無頭緒。 好聽點講是「勇敢」,實際上卻是先斬後奏,難怪有股東深表不滿,認為增加彈藥只是借口,管理層應以更公開的透明度去交代事件。 ///////////////////// 琴日提過匯控功臣、執行董事兼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主管歐智華,言猶未盡,今日再講。 歐智華掌管的GBM,上半年賺六十幾億美金,大升一倍三,唔係佢,匯豐業績唔會咁搶鏡! GULLIVER,人稱「九哥」嘅歐智華,代表作唔少,好像龐約翰時代,佢同大摩過檔嘅司徙紹基共同掌管財資業務。 美資行出身嘅司徙紹基要大搞唔係匯豐強項嘅 I BANKING,好彩,歐智華襟住,成功游說管理層專攻定息債務工具,結果,今年匯豐成為全球最大債券交易商。 歐智華近期代表作,包括前年全數包底SIV,成為行家效法對象,世紀大供股,據聞亦係佢一手一腳策劃。 話說當日,全匯豐得佢,紀勤,葛霖同范智廉知供股細節。 現年49歲,歐智華幾乎肯定更上一層樓,同樣係炒房出身,有人話,佢嚟緊會同葛霖一樣,係未來主席人選!! 不過匯豐改制,下屆主席行非執行制,但歐智華頂紀勤做CEO,匯豐內部已經公認事實。 有幸當年曾經與歐智華做過訪問,那年佢老哥掌管的資本市場都賺過大錢,不過完全無個人邀功

明日之星

呢幾日眼見資金不斷擁入滙豐,都可以預見業績一定會見得下人。 中期核心盈利倒退,但好過預期。撥備比舊年下半年改善,財資市場更賺大錢。 今年可能因為業績好,匯豐集團主席葛霖親自到港派成績表。 頭六個月,匯豐賺三十三億幾,跌五成六。如果扣除自行債務工具公平值入帳因素,盈利就跌兩成二。 至於早前匯豐自己放風,話供股涉及就有47億美金技術虧損,但匯豐今次突然改口風,話對財務無影響,亦無列入損益表中,結果當然製造了心理預期。 期內,壞帳同相關信貸撥備有139億幾美金,按年多三成九,不過較舊年下半年少左百分之6。 匯豐話,但難以預計壞帳係咪見頂,但葛霖表明,最困難時間已經過去。 另一個叫人意外的是,主要係市場交易為主嘅財資業務最突出,按年升升一倍三。負責業務嘅明日之星、執行董事歐智華仲話,今次表現並非一次過,下半年仍然會理想。 美國業務繼續虧損,匯豐融資虧損24億幾美元,較舊年下半年大幅減少近半。 雖然上半年股本回報得百分之6.4,集團話有信心可以回報雙位數。 套用返形容高盛嚟形容匯豐都可以,就係「成功係建立喺對手痛苦身上」,單睇同舊年下半年比較,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盈利高出七倍,而佢地債券發行商嘅排名,根據彭博嘅統計,由第三位跳升到全球第一位,而其他交易收入都係好過預期。 睇埋個交易收益淨額佔收入比率,由舊年6%,跳升到15.5%水平,對匯豐來說,係非常罕有,亦證明今次揸鑊剷個個真係好有表現。 有人說,每當有一個危難出現時,亦代表有一個機會誕生英雄,三月供股時造就了霍嘉治,今天的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勝出,就輪到歐智華跑出。 要說負面的話,彭博形容,呢個係「Unexpected Profit」,即係飛來橫財,問題係,第日仲係咪可以持續? 對於Trading Profit,基本上透明度是非常之低,大家根本無從知道匯房揸了什麼資產。 肥仔孫柏文話,今次業績「彷如迷霧」,有得揀,應該避之則吉喎。 不過調轉頭看,就算是高盛也不會告訴股東它的資產分佈及投資策略。在「良行驅逐劣行」下,匯豐呢類能安然渡過今次風暴的銀行,只要眼光不要太差,無論做Deal定收購,肯定有更大優勢。

My Name is Bond......

蓋特納終於提出,要考慮加稅。 奧巴馬是否要政治自殺? 呢個時候講加稅? 蓋特納在出席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專訪時話,美國經濟有改善跡象,雖然職位流失情況仍然會持續,但係速度已經減慢。 因應失業率高企,喺年底時,白宮可能檢討延長領取失業救濟期限,而基於美國今年預算赤字可能將突破一萬億美元,蓋特納強調,聯邦政府有必要削減龐大嘅預算赤字,以保障經濟復甦。 喺必要時,會用包括增加稅收嘅方法、減輕赤字,佢話呢個係困難決定,希望民眾可以理解。 而同一時間,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薩默斯,亦夾口供話唔排除會透過加稅削減財赤嘅可能。 當然,奧巴馬唔係玩自殺、蓋特納同薩默斯亦非說錯話,今次要講加稅,明顯係姿態多於實際。 點解要擺姿態,看看債券拍賣反應,答案明顯不過。 上星期捱推出過千億美債之中,兩年同五年期、總值八百億財政部拍賣債券,反應都差過預期,令中標利率比市場預期高。 直至周末前,拍賣280億美元嘅七年期債券,市場反應先叫有所改善。 睇埋包括外國央行在內嘅間接投標參與率超過六成二,比上月嘅記錄高位67%略低,但比過去平均數四成,高好多。 經過上星期一役,加埋資產市場急升,進一步令資金抽離債市,蓋特納而家唔放風要滅赤,就令人更難下手買債券。 更令人不安是在上周二、三,居然出現股債齊跌怪現象,令人憂慮需求疲弱同時利率卻因為通脹預期而上升,結果可能出現經濟學家最害怕、最束手無策的滯脹問題。 金融市場Lex提到,美國今年度財赤高達17000萬億美元,是生產值十倍,面對這個黑洞,減少對美債風險胃納是絕對可以理解。但大家不要忘記,美國經濟反彈程度可能遠高於我們預期,部署年底前策略還是不宜看得太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