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萬歲


佛利民最膾灸人口名作「Free To Choose」,其實是輯自他一套電視教育節目,要真正了解他有關自由經濟與小政府的慨念,應該讀他更早的著作「Capitalism and Freedom」。

不說不知,佛利民本人,其實早期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凱因斯」信徙,不過自從加入過政府,了解過政府「有為」的惡果後,他重返校院後已經深明小政府的好處,他提出政府的任何形式的干預,最終只會做成價格管制,令真實價格不能反映供求。

諷刺的是,這個曾經被他形容為「自由經濟的最後堡壘」的香港,近年反其倒而行,先有98年入市,被他猛烈批評為「insane」,之後曾蔭權放棄積極不干預政策,佛老在他過身前40天,撰寫了「Hong Kong Wrong」香港錯了一文。而即使在最後一刻,他亦回覆了本港記者,評擊曾蔭權胡亂竊用了他「學券制」的構思。

今日,雖然無左佛老,不過曾經刊登左「佛利民」「香港錯了」的華爾街日報、一脈相承,再撰文批評香港嘅不干預政策。

今次題目係「DELISTING HONG KONG」,即係將香港除牌。

文章一開頭已經話,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已經逐步同紐約,以及倫敦齊名。

不過今次政府主動增持港交所,就令人愕然。

華爾街日報話,全球主要交易所,已經係私有化,今次港府逆其道而行,增加干預,反而係一個大倒退。

文章提出,港交所其中六名董事由政府委任,原意係照顧公眾利益,現在同時要照顧埋大股東即係政府利益,關注中間有無衝突。

文章話,本港市場作為內地大門,來緊一定會吸引更多資金,但當內地開放後,本港無左賣點,靠的可能係本港嘅聲譽,現在自來,這個金漆招牌,未必繼續有賣點。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我們一再提出政府入市的壞處,不過交易所股價就一升再升,到底是市場懲罰我們這些多口多事的人,還是價格真的比嚴重扭曲?真的不知道。

事先宣傳:繼星期一有施老闆講自由經濟後,星期三我們有孫柏文講港交所、星期四我們有蘇偉文講福利經濟。

留言

匿名說…
佛利民雖然被奉為一代宗師,可惜他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價格自由浮動要在乎資源有否濫用。政府的作用在乎將資源分配,而非照顧利益團體,所有社會上貧者可以生存,富者享有其財富。在GST一個課題上已突顯這一個事實:外國投資者﹝大多數是炒家﹞在06年初免去其所得稅,另一方面又要市民負擔所引發的貧富懸殊社會成本,作為一個負責任的香港人,你覺得你付出的稅金用得其所嗎?
pakman說…
I actually had the 98 Friedman's "insane" WSJ editorial cut out and stuck to my wall in college, while I was studying in the US.

It was on my wall till Cyberport was granted. By then. It was no longer insane. It was simply sad.
Moneycafe說…
we totally agree what you said:
「政府入市令人心碎!」
that is our first feeling!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開放(置頂)

少數人的暴政

減辣不單徒勞無功 甚至「好心做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