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銀行為敵

金融海嘯步入兩周年前夕,為左防止雷曼倒閉重演,國際結算銀行屬下巴塞爾委員會,終於就提高銀行資本充足比率達成共識。

根據「巴塞爾資本協定三」,各地銀行嘅普通股權益資本比率,即係相當於現行「核心一級資本比率」,最少要有總資產嘅百分之4.5,比現時規定嘅、提高咗兩個百分點。

銀行必須預留資產嘅2.5%,作為「Buffer」緩衝資本,達唔到緩衝要求,銀行會被禁止派息或者增加薪酬。

表面看像是很辣,不過看一看執行的時間: 銀行需要喺 2013年起,分六年逐步執行資本協定,當中,2.5%嘅緩衝資本,銀行只需要喺2015年開始逐步建立,2019年元旦日,先全面落實,華爾街日報話,係德國同美國角力下嘅結果。

說實在,到底銀行是否有害怕的理由?

兩年下來,銀行的投機本性其實一點收儉也沒有。

不錯,高盛摩通因為有Volcker's Rule,需要關閉本身坐盤交易,但不少消息都指,銀行會透過另一些附屬/ 合作形式繼續炒作。

更經典的是,巴克萊新任的CEO,正是有賭場銀行家"Casino Banker"稱號的 Bob Diamond。顯然,銀行對投行的高回報、低風險,總是念念不忘。(既有政府包底,又有何風險? 記著雷曼倒閉是「百年一遇」!)

嚴格來說,其實今次政府是自食其果。

因為雷曼,全球政府一條心救市,原本瀕臨倒閉的銀行,就因為政府狂印銀紙可以享受Cheap Money。

而為左盡快擺脫政府資助,銀行寧願將錢放到最易賺錢的炒房中、也不想向實體經濟借出分毫,結果風險當然是有增無減!

今次Basel III是各國政府齊心向銀行開刀的一次「小試牛刀」,標準雖說不上是十全十美,但也是一次重要邁步。

好像FT Lex所講,任何比率既要看分子亦要留意分母: 資本是提升了,問題是銀行的資產是否同步改善? SIV 是否已經完全杜絕? 銀行有沒有方法降低風險加權資產(RWA)的比重、以減少需付出的資本?

金融機構與政府之間的搏奕只是展開了第一回合,看看最近英國多間大型銀行面對可能徵收銀行稅,已經威脅要遷拆,迫著卡梅倫要找葛霖做官以安撫銀行。

為免兩年前悲劇重演,金融時報說,各國是時候要下定決心與銀行為敵。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開放(置頂)

少數人的暴政

減辣不單徒勞無功 甚至「好心做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