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炒令

南韓、新加坡、台灣三隻小龍已經為壓抑熱錢流入出招,包括向債市徵收高達15%的稅率。

不過論到落藥治樓市,香港成了一哥,全世界都無見過咁大力度!

一年內第五次出招,曾俊華宣布徵收短期額外印花稅,星期六起買入物業半年內轉手,要喺現行印花稅外,額外俾多物業價值一成半印花稅,

6至12個月內轉手,要俾百分之十。一至兩年內轉手,就要俾5%額外稅,至於星期五前簽訂既正式買賣合約就唔受影響。

觸發政府再出招,係今年頭九個月,一年內轉手個案急升一點一倍,曾俊華話證明炒風漫延,所以決定出招。

同時間金管局亦再次配合政府,收緊按揭成數,買685萬以上嘅樓,已經做唔到七成按揭。

同樣想想買多層收租、或以者以公司名義,買嘅物業,同埋所有工商物業,金管局話銀行以後最多只盡可以向佢地批出5成按揭。

今次政府措施可以說是一改過去猶疑不決的做法,果斷之餘亦對炒家構成阻嚇性,原因很簡單,炒家不理會你調控樓市抑或減少發水透明度,最緊要係有錢賺又沒有風險。

但現在政府針對性增加炒樓成本,的確是戮中了炒家的死穴,估計短期投機資金會稍為收歛,樓市有機會回歸至一個更扎實的起步點。

不過現實是QE2下後遺症實在太多,熱錢狂潮下,即使今天行政措施收效,長線資金我信仍會流入股市樓市,以長線眼光看待,一個趁低吸納的機會亦可能就在眼前。

至於措施唯一漏洞,係以空殼公司名義買賣,由於只係改變左公司董事身分,就唔需要比額外印花稅。

我們問過一些資深投資者,他們關注的不是印花稅加幾多,而係到底按揭成數會收緊幾多。

這似乎反映,這些炒家亦早已掌握了措施的漏洞,唯一影響到佢地就係按揭成本增加了。

唯一令人奇怪的是,超人賣樓、阿曾先來出手,為上帝服務乎?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開放(置頂)

少數人的暴政

減辣不單徒勞無功 甚至「好心做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