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錢無人要?
政府首次發行既通脹掛勾債券iBond,周五喺港交所掛牌,呢個同通脹掛勾既產品,喺認購期間,唔少投資專家都有保留,結果認購反應真係差過預期,只係有十五萬人入飛,超額零點三倍!
不過少左人入飛,令每手抽中機會大增,結果認購44手以下都會全數分貨,反而令大戶得益!
通脹掛勾債券iBond,長揸到尾要等三年。
唔想等咁耐,分到嘅15萬5千幾名投資者,周五就可以喺港交所沽貨,
睇iBond暗盤價又真係幾吸引,一度比定價升近百分之七,每手賺超過六百蚊。
到底應該長揸定短炒? 比較下,iBond發行年期三年、每半年派息一次,息率就同半年前既通脹率掛勾,我地簡單假設未來三年通脹率,都係政府預測既百分之五左右,即係三年合共回報有千五蚊。(這個前提是假設不會出現超級通脤/滯脤,或者經濟出現蕭條/ 通縮,目前我們看機會其實是均等!)
相反如果掛牌即沽,當賺650蚊,雖然就賺唔盡整個債券既回報,但就可以免左持有三年既「機會成本」!
想當初推出iBond時,社會各界只是著眼於iBond的回報高低,但忽略了由於iBond息率、大幅高過同期外匯基金票據,喺發行評級相同既前提下、造成的價格差異,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套利機會。
加上iBond只係比本港居民認購,因此賣唔到貨既機構投資者,面對目前的金融市場風高浪急,其實對這類穩陣產品有好大需求,所以首日上市如果價格表現好,應即時沽貨獲利。
但說到尾,咁大型、咁有代表性既iBOND 發行,上至特區政府、財爺、財經事務局以至安排發行既金融管理局,下至兩大發鈔銀行同一眾既分銷機構,都無喺港交所推行掛牌儀式,同當日「五隊一橋」以至國債發行既大陣象比較、有咁大分別,到底係政府認為iBond無咩重要性、定係反應唔理想,所以「靜雞雞」上左市就算?
大家諗諗。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