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ond
iBond成為全城熱話,大家都會問: 是否政府另一派錢途徑? 真金白銀是否抵買?
KC羅家聰話,佢估計以下半年通脹率計、債券會有百分之六至七回報,但真係要抗通脹,其實應該諗吓其他嘅投資,因為通脹一旦真係達到七、八厘,即是代表高通脹年代來臨,肯定同時期會出現加息年底,KC認為屆時不如留番筆認購定存喺銀行等加息仲有彈性。
說到底,係咪要買iBOND,似乎要搞清楚幾個問題:
首先,你要問自己係咪信通脹會繼續升,所謂繼續升,唔係未來幾個月,而係中長期。
通脹預期呢個問題,如果信內地一套,通脹已經見頂,咁香港雖然稍為遲的反映,答案亦已經有!
未來整體物價走勢係點,當然無人知。但綜合之前各大行估計,通脹全年最高見百分之七之後,最遲年尾見頂。仲值唔值為抗通脹而買iBOND,值得思考。
從另個角度睇,iBOND雖然誠意可嘉,不過TIMING太差,當然亦符合政府一貫習慣!
另一個要考慮問題係四厘幾、五厘息率,係咪足夠抵消通脹? 首先,你認購,雖然手續費好多間話免收,但交易費用,未必慳唔到!
其次,亦係最大問題,買左通脹票據,極其量如果抵消到通脹,即係技術上夠抵消實質負利率個部份。但記著,你存款假設有五十萬,抽iBOND,極多俾你攞到五萬蚊,即係你銀行戶口,仲有四十五萬蚊存款,被通脹同負利率蠶食緊!!
iBOND利率按過往6個月通脹走勢而定,唔會大幅度比多你。
唔好忘記,通脹每個月都有,但ibond派息,每半年一次,更重要,亦引申出千萬唔好有錯覺,以為iBOND係風險低投資工具,因為iBOND根本唔屬於投資工
具,而骨子裡根本係向政府俾一筆會歸還既保護費,去買個通脹之下既心安理得。
而且,iBOND唔係免費午餐,完全唔涉及機會成本。如果你賭利率會升,信陳德霖既話,根本iBOND係唔會有吸引力。
香港,當前最大問題係通脹,但對中產嚟講,反而係資產價格通脹。用實質整體通脹水平,去彌補資產價格通脹問題,講唔過去?!
比其他市場慘,七百萬香港人對通脹都未夠,仲要應付埋港元實質貶值呢個問題。用港紙,鎖死三年買IBOND,調番轉,你信人仔升值好,其他貨幣唔會大跌,兼可以收息,其實仲有著數,況且年期唔使鎖三年。
聰明港人,早已經將港元存款分散,對沖貶值、同通脹風險,唔駛政府擔心。偉大特區,倒不如好好諗下點解決通脹主要源頭「聯系匯率」仲好!!
KC羅家聰話,佢估計以下半年通脹率計、債券會有百分之六至七回報,但真係要抗通脹,其實應該諗吓其他嘅投資,因為通脹一旦真係達到七、八厘,即是代表高通脹年代來臨,肯定同時期會出現加息年底,KC認為屆時不如留番筆認購定存喺銀行等加息仲有彈性。
說到底,係咪要買iBOND,似乎要搞清楚幾個問題:
首先,你要問自己係咪信通脹會繼續升,所謂繼續升,唔係未來幾個月,而係中長期。
通脹預期呢個問題,如果信內地一套,通脹已經見頂,咁香港雖然稍為遲的反映,答案亦已經有!
未來整體物價走勢係點,當然無人知。但綜合之前各大行估計,通脹全年最高見百分之七之後,最遲年尾見頂。仲值唔值為抗通脹而買iBOND,值得思考。
從另個角度睇,iBOND雖然誠意可嘉,不過TIMING太差,當然亦符合政府一貫習慣!
另一個要考慮問題係四厘幾、五厘息率,係咪足夠抵消通脹? 首先,你認購,雖然手續費好多間話免收,但交易費用,未必慳唔到!
其次,亦係最大問題,買左通脹票據,極其量如果抵消到通脹,即係技術上夠抵消實質負利率個部份。但記著,你存款假設有五十萬,抽iBOND,極多俾你攞到五萬蚊,即係你銀行戶口,仲有四十五萬蚊存款,被通脹同負利率蠶食緊!!
iBOND利率按過往6個月通脹走勢而定,唔會大幅度比多你。
唔好忘記,通脹每個月都有,但ibond派息,每半年一次,更重要,亦引申出千萬唔好有錯覺,以為iBOND係風險低投資工具,因為iBOND根本唔屬於投資工
具,而骨子裡根本係向政府俾一筆會歸還既保護費,去買個通脹之下既心安理得。
而且,iBOND唔係免費午餐,完全唔涉及機會成本。如果你賭利率會升,信陳德霖既話,根本iBOND係唔會有吸引力。
香港,當前最大問題係通脹,但對中產嚟講,反而係資產價格通脹。用實質整體通脹水平,去彌補資產價格通脹問題,講唔過去?!
比其他市場慘,七百萬香港人對通脹都未夠,仲要應付埋港元實質貶值呢個問題。用港紙,鎖死三年買IBOND,調番轉,你信人仔升值好,其他貨幣唔會大跌,兼可以收息,其實仲有著數,況且年期唔使鎖三年。
聰明港人,早已經將港元存款分散,對沖貶值、同通脹風險,唔駛政府擔心。偉大特區,倒不如好好諗下點解決通脹主要源頭「聯系匯率」仲好!!
留言
问题在于,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之下, 工序, 职位可以越来越容易的往相对低成本, 高成本效益的地区外移, 换句话说, 部分雇主( 特别是大企业), 可以让香港员工先去培训内地的员工, 再删除香港的职位, 避免承担了卖房的人的丰厚利润.
从这个成本转嫁和竞争力的角度来看, 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明白, 为什么美国人老是希望人民币升值, 为什么日本的经济近20年都缺乏起色................
刘皇发家族早前被报道在元朗YOHO TOWN炒卖多个单位, 获利数以千万, 另外李国宝在立法会申报里表示有几十个物业.........., 我想说一句, 这些人赚的钱, 有可能就等于香港雇员失去了等值的竞争力, 当高官在批评新一代不长进的时候, 他们有没有想过, 政府根本没有重视新一代, 甚至全香港的竞争力, 结果引起种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