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驚少怪?


到底是外國傳媒大驚少怪,抑或作為傳媒已經習以為常?

過去內地官員誇大經濟數據時有所聞。

因此基金經理同經濟師都傾向相信、一啲質量較高既數據,包括IP(即工業生產)同每月公布既發電量,普遍認同造假既機會會較細。

不過紐約時報話,報大數既情況,亦已經出現喺發電行業。

紐約時報周末大篇幅報道,引述既發電企業既高層消息話,近幾個月內地為左「保增長」,地方同省級政府向發電企業發出指令,唔可以將實際既發電量向上匯報,甚至要分開兩本「數薄」,要反映實際唔存在既稅務開支。

睇番每個月由國家統計公布既發電量,呢幾個月既發電量雖然增幅係有所放緩,但完全見唔到有倒退跡象,五月分更加快到有百分之三既增幅。

不過同一時間,內地最大煤炭儲存基地秦皇島,最新既庫存數字已經達到九百五十萬噸,超過左四年前金融海嘯既水平、創出歷史新高,反映「發電煤」根本係供過於求。

內地發電企業稱,過去幾個月實際是有一成跌幅,不過為了面子,中央一律禁止向外發布。

紐約時報話,省同市政府喺公布經濟生產總值、企業既收入同盈利、以至稅務收入,都係慣用「報大數」既手法,報道引述涉及既企業同經濟師估計,呢啲誤報既數據,令到經濟增長足足係誇大左一至兩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強烈否認紐約時報既報道,認為係無事賓跟據。

里昂就話,內地統計數據雖然不時係存在造假既情況,但同十年前相比、數據既質量已經係有好大改善,以四月發電量為例、雖然未至於倒退,但同舊年平均一成二增幅、己經反映經濟係明顯放緩。

令人失望的是,經濟師最後信賴的黃金指標,都失去可信性,要解讀內地經濟,我們還可以相信什麼?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開放(置頂)

少數人的暴政

減辣不單徒勞無功 甚至「好心做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