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與瘋狂

期金市場出現前所未有的恐慌性拋售,但零售市場卻出現完全不同的瘋狂情況。

在旺角油麻地一帶、以至銅鑼灣的珠寶店,擠滿內地的買家。

有部分顧客買的金手鐲,是計劃留給子女結婚用,而他們的子女大部分還沒有開始約會。

香港金銀業貿易場週一的黃金交易額升至1650億港元,正常情況下日均交易額在800億至1000億元之間。

在內地,蜂擁到買金情況不惶多讓。

北京展銷場,不論金條或飾金全數被掃光,展銷櫃只有一個個空空的飾物架。兩小時就賣出二萬克金條。

上海珠寶店一樣迫滿人龍,過去幾日銷售額是平日的四倍。

同樣情況一樣在印度出現。

金價大跌,反而做就一批批買家入市。

相反,專業投資者並沒有他們這樣滿有信心。

今年以來,黃金相關ETF錄得112億美元淨流出,是近兩年最大規模。

總額降至372億美元,同期流入環球股票基金規模,就有淨流入212億美元。

恐慌的沽家,與瘋狂的買家,到底誰才是理性?

一間容易解釋的理由,是內地買家投資實金,一方面是出於實際需要(送禮/ 自用),那怕今天不買、明天價錢回升都仍要購回。

何況,內地要買金,更多原因是貪污行賄洗黑錢,價錢高低,其實對買家意慾影響不大,有時反而趁低吸納,他日仲可以博反彈。

金價下跌原因仍無確實有說服力的說法,部分歸疚環球經濟失去動力,亦有分析指是通脹預期有變。

但淡風吹過,好友又再堀起。

個人財富估計損失15億美元,約翰保爾森仍堅持看好金市,原因原來同格林斯潘有關。

他在2008重金聘請前任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為顧問,當時格老堅信聯儲局不斷擴大資產負債表,將會引致急速信貸增長,最終令通脹升溫,因此約翰保爾森堅持長期投資黃金。

其實咁又難怪佢會咁想,試問全球最貼近伯南克想法的、理應是佢前任,但估不到是伯老比格老更懂得影響市場預期。

而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亦堅持通脹上升可能性仍然未減,對金價長線前景維持正面。

但講到損失最多,諷刺的是其實要數環球中央銀行。

持有近兩成全球黃金儲備,央行手持黃金總值,由近二萬億美元,降至一萬四千億,帳面損失高達5600億美元。

央行亦出口術支持金價。南非央行行長對金價下跌表示關注,斯里蘭卡央行就指,締造趁低吸納機會,南韓央行就話持有貴金屬是長遠行為。

說到這裹,不期然又再想起聯儲局操控金價的陰謀論-- 美國及德國正是全球持有最多黃金央行,金價現在回調,到底邊個最有動機趁低買入?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開放(置頂)

少數人的暴政

減辣不單徒勞無功 甚至「好心做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