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年


時七,時七點五,總之因為七,中港股市以至環球商品,呢兩日都舞到頭暈。

新京報引述總理李克強、指經濟下限是GDP增長7.5%,而底線就是7%。

要為經濟尋底線,七月的PMI指數,正反映經濟遠未見底

滙豐編制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跌至十一個月低位,七月初值得47.7,表現遠遜預期。

細項以新訂單指數最突出,跌至十一個月低位,產出指數亦跌至九個月新低,原因是新訂單疲弱及去庫存加快,令製造業持續放緩。

結果又加劇勞動市場壓力,七月就業指數跌至47.3,是超過四年來最低水平,反映勞工市場惡化。

德銀馬駿就相信,領導人已一再表明低於7%是不容許,估計政府會低調推出一系列財政刺激措施,同時降低小型銀行存準金率,甚至放寬發展商融資規定,令第四季經濟復蘇機會增加。

當一眾大行包括馬駿陶冬都估計、中央表明底線後,小規模的刺激措施可望出台。

不過他們忽略,是堅持不推出刺激政策原因之一,是內地就業情況仍然穩定。

匯豐PMI最令人震驚,是最新就業指數,回復到海嘯後水平。

今年又堪稱,建國以來最困難的就業年。

勞動市場是否真的那麼令人安心呢?

不像西方國家,每個月公布就業數據,官方失業率、只會出現於年度的統計匯報。

諷刺的是,翻查過去十年,無論經濟急速增長、還是經歷低潮,失業率一直維持4%水平,上下不超過0.3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失業率只計及城鎮登記失業人口,數量多達兩億6千多萬的農民工,就業情況如何,並不計算在內。

既然官方失業率難以掌握,有經濟師嘗試從中央每年新增職位目標及農民工就業調查,了解內地情況。

瑞銀經濟師汪濤指,今年以來服務業增長仍然穩定,令城鎮新增職位都輕微增加。

至於農民工就業情況,雖然工資由三年前有25%增幅,放緩至最近只有十多個百分點增長,不過無論就業職位減少或工資放緩趨勢、於近兩、三季都穩定下來,未見有大規模職位流失。

就業情況看不清,偏偏卻是中央出手救市的參考指標。

更令人費解的是,前總理溫家寶當年要「保八」,目的是「保就業」;

今天總理李克強要「保七」,底線亦是要「保就業」,中間有甚麼分別?

分析指,當年的「保八」,是靠大型投資創造職位。

但今時今日中央提出的是,扶助小微企業增加就業,雖然對推動經濟增長力度可能有限,但相信更能改善就業情況,更重要是調整經濟結構。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開放(置頂)

少數人的暴政

減辣不單徒勞無功 甚至「好心做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