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頭地?

股份代號依舊,但中信泰富名字行將成為歷央。

由香植球年代泰富發展,過渡至榮智建王朝,稍後易名為中信股份;

呢幾十年歷史標誌中資開業,到現在要做大做強,能夠在港跟怡和、九倉和黃等老牌綜合企業力比天下。

幾乎「零成本」取得中信股分所有資產,代價是小股東被大幅攤薄:每股盈利獲提高28%,但交易會攤薄每股帳面值38%,小股東得不償失。

之前盛傳、中信股分借殼中信泰富,完成整體上市,會是央企「大刀闊斧」體制改革第一擊。

但結果? 有基金經理形容,只是中信股分透過財技,在不需動用內部資源,透過「拉上補下」完成上市,連之前盛傳遷冊亦未有出現。

或許FT 的LEX說得對,阿爺的確想將中信變身,但最終未必能夠由南瓜變成玻璃馬車,可能只是一個加了碼的大南瓜。

亦從另一角度,中信泰富從來而是,未試過長期管理及壯大一項資產,一買一賣,回歸前有香港電訊、國泰、中電、之後光纖網絡、基建、到現在鯨吞母公司資產,如果再無其他,今次照計會成為中信泰富或日後二六七,真真正正管理業務的一次。

由歷央契機過渡性特殊身份,到發展所需的央企改革,成今次千億交易關係,中央、相關部委、人士之外,其實是中信證券、中信資本。

如此巨額交易,單以數千億估計金額乘百分之一至二顧問費計,和味過和味龍。

當然,中信證券及資本顧問費用多少,涉及財務建議工作有幾多,無人會知,但中環以至投行界均認為,嘩,莫非CHINESE IBANK抬頭,我國再毋須要大摩,細摩,高文乎??

但亦有人戲言,二六七之DEAL,交量額雖大,但異常簡單;一,估值早有獨立審計師國資委,一倍P BOOK鐵價不二,易過借火;

二,無CB、無BANK LOAN、亦暫時無國際策略投資者或大戶,外資關係網用不上,百分百印公仔紙做一項交易,牽涉最至關重要財務顧問其實為計數機一部,將交易額除以當然宣布增發股份作價,小學生都OK!!!

做財務顧問不難,做二六七管理層不難,但股東卻是最難,如果在大幅攤薄與潛在增值,及接收大量本港已上市資產做選擇?點好。

財務顧問以往老外最好,老外最強,題外話,二六七之外,大如淡馬鍚入股和黃,亦自行搞掂,並由淡馬鍚旗下收購合併部負責為主,又係無IBANK份。

同樣,百度、騰訊、阿巴巴巴,收購個接個,亦鮮有I BANK幫手。

莫非所謂世紀交易,增值戰略併購簡單異常,法規、財務、監管通通次數,係咁既話,中資行終於出人頭地了!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開放(置頂)

少數人的暴政

【習近平真係怕左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