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氣之爭
通脹如猛獸,通縮是惡魔,全球量寬環境下,全球卻仍然不能擺脫惡魔陰霾。
對中國而言,財金部委,經濟智囊必言否定有通縮壓力,但理由缺乏新意,來來去去是高基數影響、周期季節性等。
但中國物價所謂高基數,其實一年低過一年,再者以一個增長仍然有七經濟體系,通脹只有百分之一點六,上游物價連續三十一個月負增長,周小川根本要比耶倫更關注通縮。
百分之七增長,而未能傳導於整體物價,簡單而言,問題只有二:
一,經濟狀況跟經濟數字有所相違、
二,經濟增長並不能傳導於物價層面,亦即增長背後太少階層受惠。
中國應否全面減息,有關課題已經討論多年,由論證變成為意氣之爭。減就是違背改革,不減是堅持改革。
但論證層面,各項指標在在指向必定要減。
用法巴說法,現水平通脹,令實質利率高達七點九厘,較名義增長還要高,利率水平很大程度上是不鼓勵投資及借貸。
人行深知利率偏高問題,而解決高利率,不外乎三個辦法:
一,全面減息、
二,降回購利率以指導市場利率向下、
三,定向指導減息。
三項之中,人行已做了兩項。
無疑,人行如意算盤是既避免全面減息,以示對改革不尊重,於是用所謂新型工具推低利率。
無疑,以下調正回購利率為例,連續三次之後,令市場利率普遍跌至一年或以上低位。
可惜,無論借貸利率,抑或債券利率下調幅度未有同步,以債券利率為例,二級市場債券利率接近六厘。
明顯,算盤歸算盤,但當局忽視內地現時金融環境,市場低利率的傳導效應,近乎於零。
內地接連降回購利率,零八年試過,並且成功。惟今次不同之處是,金融機構應付多三件事:一,去槓桿、二,應付利率市場化、三,來自監管當局更大資本要求。
而馬雲的出現,網上理財產品盛行,銀行存款流失壓力仍在,批發資金成本未能有條件下調。
中國減息不應該成為意氣之爭課題,改革及去槓桿,從來要於有利市場環境,及低利率配合,這亦是全球性遊戲規則。
突發奇想,早兩個星期外媒大大聲稱中央不滿周小川要撤換行長,莫非「冰凍三呎、非一百之寒」?
對中國而言,財金部委,經濟智囊必言否定有通縮壓力,但理由缺乏新意,來來去去是高基數影響、周期季節性等。
但中國物價所謂高基數,其實一年低過一年,再者以一個增長仍然有七經濟體系,通脹只有百分之一點六,上游物價連續三十一個月負增長,周小川根本要比耶倫更關注通縮。
百分之七增長,而未能傳導於整體物價,簡單而言,問題只有二:
一,經濟狀況跟經濟數字有所相違、
二,經濟增長並不能傳導於物價層面,亦即增長背後太少階層受惠。
中國應否全面減息,有關課題已經討論多年,由論證變成為意氣之爭。減就是違背改革,不減是堅持改革。
但論證層面,各項指標在在指向必定要減。
用法巴說法,現水平通脹,令實質利率高達七點九厘,較名義增長還要高,利率水平很大程度上是不鼓勵投資及借貸。
人行深知利率偏高問題,而解決高利率,不外乎三個辦法:
一,全面減息、
二,降回購利率以指導市場利率向下、
三,定向指導減息。
三項之中,人行已做了兩項。
無疑,人行如意算盤是既避免全面減息,以示對改革不尊重,於是用所謂新型工具推低利率。
無疑,以下調正回購利率為例,連續三次之後,令市場利率普遍跌至一年或以上低位。
可惜,無論借貸利率,抑或債券利率下調幅度未有同步,以債券利率為例,二級市場債券利率接近六厘。
明顯,算盤歸算盤,但當局忽視內地現時金融環境,市場低利率的傳導效應,近乎於零。
內地接連降回購利率,零八年試過,並且成功。惟今次不同之處是,金融機構應付多三件事:一,去槓桿、二,應付利率市場化、三,來自監管當局更大資本要求。
而馬雲的出現,網上理財產品盛行,銀行存款流失壓力仍在,批發資金成本未能有條件下調。
中國減息不應該成為意氣之爭課題,改革及去槓桿,從來要於有利市場環境,及低利率配合,這亦是全球性遊戲規則。
突發奇想,早兩個星期外媒大大聲稱中央不滿周小川要撤換行長,莫非「冰凍三呎、非一百之寒」?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