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金農

快到四中全會,市場又談改革,炒政策。內地每年會有好幾次大會議、加上農業工作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前大炒作,其實早已成指定動作。

政策、改革固然是好,但近期市場炒作改革、政策概念部份往往舊聞新炒,稍為留意,只要將去年十一月中央改革藍本洋洋二萬多字,涉及多個領域重溫的話,過去十一個月所公佈政策,一切盡在其中,老實,有咩新?

提起改革,內地財新網近日大篇幅悼念一位學者,內地稱他為「麥老」,即史丹福大學經濟系教授Ronald McKinnon麥金農。

麥老最近離世,即時引起內地媒體,經濟知識分子,及中央經濟智囊一翻懷念,並勾起過去廿幾三十年中國走的改革路。

麥老絕對屬於中國支持者,堅實不二,正當美國批評人行操控貨幣及匯率時,麥老二話不說反駁,並引用日本八十年代例子,認為中國學日本當年將貨幣大幅升值,必死無異,內地評論認為,老麥對貨幣及匯率問題上判斷,對人行決定起到好大影響。

老麥跟中國關係,一切由其本人研究講起,他稱自己為應用經濟學家,機緣巧合,九十年代中國要加快改革,麥老獲機會訪問內地,當年首批有份接待他財金幹部,有謝平、有吳曉靈、更有朱鎔基。

據內地媒體所指,九十年代初期,正值東歐變天,中國正為改革抉擇之路做選擇,麥老認為,照抄東歐變天後休克療法,萬萬不能,對經濟後遺症影響最深,取而代次,建議漸進轉軌模式,當中財稅改革、增值稅主導、匯率併軌,均一一由麥老建議,最後獲朱鎔基拍版。

匯率併軌近年少有人提及,但據內地評論指,當年麥老認為,經濟強,一定要有貨幣配合,貨幣及匯率改革,先併軌,然後錨定美元,小幅浮動,只有咁,先可以穩定金融。

匯率問題搞掂,但當年朱鎔基另一難題是銀行債務問題,於是九四年八月展開連串座談會,當中提出軟預算約束,即處理壞帳同時,要考慮財政成本,麥金農為首學者正正是倡議人之一。

正因如此,九十年代末期內銀出現先注資,後壞帳抽離,再股份制上市。

可惜,不消十年,內地現正處理另一場債務及不良貸款問題。

老麥學術地位未算太高,但內地媒體認為,他有份奠定中國改革之路及其模式,一切以慢打快。因為呢個策略,成就了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以慢打快改革,跟現時市場以快打快炒作改革概念,兩者拉在一起,的確風馬牛不相及。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急於求成」 JPEX 爆煲引證證監會監管不力

減辣不單徒勞無功 甚至「好心做壞事」

開放(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