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

「校長」李福兆辭世,股壇教父一身經歷大起大跌,蓋棺定論,證券界既認為,李福兆功大於過,而「校長」本人無論功與過,成與敗,其實對本港證券市場都有重大貢獻。

中環老行尊強調,李福兆並非聯交所首任主席,皆因聯交所正式成立之日為一九八零年,首任主席實為「金王」胡漢輝,之後胡氏及「校長」輪流做莊,到八六年正式開業,李福兆僅可稱上聯交所開業主席。

「校長」、「金王」二人七十年代末期穿梭業界,促成四會合併,今日港交所交易大堂,亦是兩人跟政府、置地簽字落實租用,而當日有份在場,原來包括現任香港特區首長!

「金王」一早仙遊,有老行尊認為,適逄事業高峰李福兆,少一個制衡,或多或少是變得處事霸道原因。霸道不等於無貢獻,「校長」功績之一,是令本港證券市場普及化,參與者提升。

話說,一九六九年之前,香港股票市場由香港會話事,洋人作風,壟斷地位,公開喊價模式交易全部英語進行,華人從業員,以至華資公司難佔一席位。

直到遠東交易所出現,情況徹底改變。

「校長」有份帶領的遠東交易所,率先改用中文交易,兼引進當時大批如長實、新地等華資公司上市,經紀人數不斷增加,股票不再是有錢人玩意。遠東之成功,之後再有金銀會,九龍會出現。

「校長」之功,在於打破股市壟斷,市場結構改變,及引入競爭。

而正正由於當時市場暢旺,四會競爭劇烈,形成不健康搶生意現象,包括降低上市門檻,各自爭攬新股。到七三年股災,再次觸發本港市場另一巨變。

外界以為,四會合併及聯交所成立,全數由校長一手包辦,事實不然。

四會不理性競爭,及股災出現,真正建議四會合併實為James Selwyn 施偉賢,即本港開阜以來首位證監專員。

施偉賢上任後,著手改善證券市場,並於七五年建議四會合併,但在華資、外資競爭,割據一方,合併呢張牌最初備受抗拒。

約一九七七年,市場死寂,合併舊事重提,負責幕後游說,擺平利益,責任落在「校長」身上。

無施偉賢推動,無「校長」穿梭,香港股票市場有可能等同美國交易所五花百門亂局。

純粹背景資料,當年四會合併形式獨特,先成立聯交所,四會成員可自行申請成為聯交所資格,每個牌十萬蚊,合併後一段時間,其實四會實際上仍然存在。

八七年停市四日,改寫李福兆下半生,「校長」被千夫所指,亦有意見認為,時任財政司翟克誠稍為成熟的話,結果會相當不同。

李福兆的確有過失,他成就了市場發展,地位提升,但搞出個更大私人俱樂部,恒指單日跌三成。巧合,亦促成政府整頓市場,落實戴維森報告書,證監會誕生,三層監管架構,全部屬於八七後事情。

所以某程度上,李福兆的敗筆,貢獻了市場質素提升。

出獄後,「校長」霸氣不再,換來耿耿於懷。股壇中人慨嘆,一代股壇教父滿眼蓬蒿共一丘,政府一紙悼念欠奉。

就借一個時代人物,交待本港股票市場數十年發展!!

留言

止凡說…
多謝這篇文章的總結,讓我們更認識這位股壇教父,相信在他身上也總有不少學習的地方。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開放(置頂)

少數人的暴政

減辣不單徒勞無功 甚至「好心做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