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轉移
兩大銀行日前傳出再減按息,某程度上既可視為一個數字遊戲,但亦可以理解為年初按息例減的揭序。
一方面,本港銀行同業拆息早前累積頗大升幅,家吓減,數字上僅可能屬於抵銷效應。
但另一方面,不能忽視的是,踏入2017,本港銀行拆息其實出現三個字:未升過!!
今年一月三日首個交易日,反映銀行資金成本的一及三個月拆息,分別開報0.746及1.0275%,八個交易日後的今天,一個月拆息降至0.717,三個月跌至1.0146,以一個月期拆息為例,八個交易日,跌足七個交易日,以幅度計,約百分之三左右。
銀行要開門,開門要做生意,員工要出糧,出糧就要追數,借拆息回軟及日日夜夜有「小陽春」掛上咀邊,磚頭貸款市場從來是競逐鹿中原之地。
以前,香港拆息升,經常會被屈成為港元資金持續緊張所致,但觀乎月前發生的拆息向上周期,一個月以下資金成本,從來非常穩定,談不上緊。
而一及三個月拆息之升與跌,很大程度非資金鬆與緊所致,而是市場對美息預期的牽引性
又係老Trump,美金升,債息升,歸功於他,家吓,美金回,十年債息跌至2316的十一月底低位,又怪罪於他。
老實,之前充斥俄羅斯助選傳聞,外交關係等潛在極大變化等等,記者會重點,豈可能會經濟及利息行先?
「特式」主題玩完?觀乎商品及商品貨幣近期表現,美金不升,美債不跌,並不等於Reflation已壽終正寢,反過來,市場似乎越來越Buy呢家野。
Reflation,結果是Repricing,但中間有無涉及Rotation,查實市場到今日為止,仍然存在重大分歧。
有關資產市場資金大轉移:The Great Rotation之話題,始創機構實為美林,但不論高盛及花旗,均異口同聲直斥:The Great Rotation is 'fake news'!
高盛認為,不同資產市場之間從來不會有所謂大轉移,理由太簡單,鐘意買股票的一群,從來只會買股票,歡喜債券的投資者,只會傾向債繼續買。
而花旗亦有類似說法,該行認為,同一資產市場會有配置上的大轉移,而某資產市場的風險溢價升與跌,可能導致另一資產市場風險溢價有相反走勢。
花旗相信,呢種風險溢價的相反傳導關係,正正可能發出錯誤預期及訊號,予人資金大轉移感
一方面,本港銀行同業拆息早前累積頗大升幅,家吓減,數字上僅可能屬於抵銷效應。
但另一方面,不能忽視的是,踏入2017,本港銀行拆息其實出現三個字:未升過!!
今年一月三日首個交易日,反映銀行資金成本的一及三個月拆息,分別開報0.746及1.0275%,八個交易日後的今天,一個月拆息降至0.717,三個月跌至1.0146,以一個月期拆息為例,八個交易日,跌足七個交易日,以幅度計,約百分之三左右。
銀行要開門,開門要做生意,員工要出糧,出糧就要追數,借拆息回軟及日日夜夜有「小陽春」掛上咀邊,磚頭貸款市場從來是競逐鹿中原之地。
以前,香港拆息升,經常會被屈成為港元資金持續緊張所致,但觀乎月前發生的拆息向上周期,一個月以下資金成本,從來非常穩定,談不上緊。
而一及三個月拆息之升與跌,很大程度非資金鬆與緊所致,而是市場對美息預期的牽引性
又係老Trump,美金升,債息升,歸功於他,家吓,美金回,十年債息跌至2316的十一月底低位,又怪罪於他。
老實,之前充斥俄羅斯助選傳聞,外交關係等潛在極大變化等等,記者會重點,豈可能會經濟及利息行先?
「特式」主題玩完?觀乎商品及商品貨幣近期表現,美金不升,美債不跌,並不等於Reflation已壽終正寢,反過來,市場似乎越來越Buy呢家野。
Reflation,結果是Repricing,但中間有無涉及Rotation,查實市場到今日為止,仍然存在重大分歧。
有關資產市場資金大轉移:The Great Rotation之話題,始創機構實為美林,但不論高盛及花旗,均異口同聲直斥:The Great Rotation is 'fake news'!
高盛認為,不同資產市場之間從來不會有所謂大轉移,理由太簡單,鐘意買股票的一群,從來只會買股票,歡喜債券的投資者,只會傾向債繼續買。
而花旗亦有類似說法,該行認為,同一資產市場會有配置上的大轉移,而某資產市場的風險溢價升與跌,可能導致另一資產市場風險溢價有相反走勢。
花旗相信,呢種風險溢價的相反傳導關係,正正可能發出錯誤預期及訊號,予人資金大轉移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