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爺人選


能力與際遇兩者從不相等,叻人不等於一帆風順,仕途、官職高位以待,相反亦然。

中環人認為,CV比CV,陳強局長跑嬴波司長十條街,時不與我原因,當然不言而喻。

認識波司長,通通大讚他是頂級好人,有心,亦肯併,但財爺一職稱職與否,卻未敢肯定。

「賓卡」從另一角度分析,波司長乃過渡財爺,的確,一七屬於巨變大年,國際金融市場隨時出現震盪,將本港殺過片甲不流。

但論金融範疇,打從回歸之前,最具影響從來是金管局,即使人仔、港紙及市場有咩冬瓜豆腐,你估「川行長」第一時間搵「攞命」,抑或波司長?

換句說話,由目前至六月三十,本港最高金融決策影子人,實為八十八層高。

學者戲言,回歸以來,香港歷任財爺,BT大可歸類為大命,亞洲金融風暴入市,意外有收獲,亂加揮霍,財赤壓力到離任才浮現;
而正因如此,繼任人松司長兩年任內,卻是「苦命」財爺。

論「好命」,學者首推英年司長,一記經濟沙士築底V型反彈,巨赤變巨額盈餘,而相比「薯片」長命司長,波司長會否以「短命」財爺作結,有貴人,有際遇之際,一切還看國際市場上半年內能否順風順水,以政界目前刀光劍影之局,隨時咩都入佢數。

波司長如無意外,繼承今個財政年度約五百億左右盈餘,目前,本港財政儲備相當於廿三個月開支,遠比松司長或BT時代界定的十八至二十個月為高。

正因如此,「賓卡」形容,波司長絕對有條件派錢以謝主,當然,特區官員也許忽略   I M F年度評估報告重點,並非樓市,而是過份受內地經濟影響及人口老化,稅收結構問題越見嚴重。

但香港對上一次高談擴闊稅基,已經要遠數至俞宗怡任庫務局局長時代也。

隨著波司長的委任,學者忽然問:如何界定為一個好財爺?
學者概嘆,現今之局,社會往往製造一個現象或共識,肯花錢,敢派錢,就係好財爺,相反的話,就並不稱職,甚至乎歸類為守財奴或Hea官。

但需知,香港有的是錢,但香港特區大量彈藥屬於untouchable,主要用作支持聯匯及港元穩定,正因如此,聯匯之下,其實回歸前後,香港其實根本並無出現一個目前坊間定義的好財爺!

Good luck Paul!!!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開放(置頂)

少數人的暴政

減辣不單徒勞無功 甚至「好心做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