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數據與國家安全

 內地加強對互聯網巨頭整頓,而且力度愈來愈大。

中央要求互聯網公司須專注解決數據安全風險後,方可到境外上市。相關措施已影響 70 家即將在紐約上市的香港和中國內地公司,暫停到美國掛牌。據報 TikTok 母公司字節跳動已經擱置海外上市計劃。

我留意到不少財經評論對這次整頓,不單毫不憂心,更暗暗自喜,認為香港可以取代紐約,成為中概股熱門上市地。

有大行更提到,在內地監管界線欠明朗的情況下,中概股將加速分散上市風險,包括來港作第二上市或雙重主要上市,該行甚至用「計量模式」以 ADR 換手率推算,可以增加港交所日均成交量 1,200 億,即是平均增加逾六成之多!

前文已提過,對於這類思維我並不認同,須知資本市場是最為全球化,一家中概股不選紐約而改到香港上市,難道就可以吸引全球資本?或許有北水或大媽會選擇掃貨,但絕不可能令港交所成交急增六成。

更甚是本港作為「紐倫港」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會否因為這批中概股的「特殊待遇」,反而成為負累?

《金融時報》已提出,美國總統拜登本周將警告美國公司,隨着中國對香港加大控制力度,在香港運營的風險也在上升。

報道引述知情人士稱,這些風險包括中國政府可獲取外國公司儲存在香港的數據,以及中國近期通過的反外國制裁法。

美國這種擔心恐怕不是沒有道理,因為中國政府已經假設美國會要求中概股,交出內地數據予監管當局,按同一思維,中國絕對有機會做同一動作。

一旦這個警告成真,絕對會損害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更令人憂慮是這些涉及所謂「國家機密」的中概股,一旦增加來港上市數目,恐怕對整個市場的透明度,是弊多於利。

以往「國家機密」為會計師帶來的困難和風險並非個別例子。安永便曾以涉及「國家機密」為理由,拒絕向證監會提供內地民企「標準水務」的審計資料;

更著名例子要數到曾於香港上市的中國企業「中國高精密」,於 2012 年亦曾以「國家機密」為由,拒絕向負責審計工作的畢馬威提供資料,而遭監管機構停牌。

想像一下,對於「國家安全」在今天提升至史無前例高度,這些坐擁大數據的上市公司,好可能再以「國家機密」為理由,拒絕向會計師行甚至港交所或證監會提交數據。

那今時今日的香港,是否仍然有專業人士或監管機構有膽量,挑戰所謂「國家安全」的底線?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急於求成」 JPEX 爆煲引證證監會監管不力

減辣不單徒勞無功 甚至「好心做壞事」

開放(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