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學」中心】



多家媒體引述消息稱,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提出將8間資助大學非本地生學額,由目前20%增加一倍至40%,以打造「國際高等教育樞紐」,建議已諮詢八大並獲支持。以現時每年級約15000個大學學士資助學額計算,提高限額意味每年新生之中,非本地生由現時最多3000人,倍增至6000人,本地收生人數就會降至9000人。
去年八月我寫了【香港高等學院成內地「潤學」三甲 】,正是翻查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數據,列出過去多年八大學院收錄內地生的人數,由2016-17年度約萬二名學生,升至上一個年度的近一萬四千八百人。
我最近加入了2022-23年度數據(圖中紅字部分),當然沒有意外,在八大就讀內地生人數進一步上升,今個年度再增加至近一萬六千二百人,較前一個年度增加接近一成,而佔本科生比例,連同研究院亦已達到錄取非本地學生上限的兩成。
當中又以港大、中大收取內地生人數最多,分別有近四千五百人及三千二百多人,均創歷來新高。更值得關注是,對不設限設的研究院研究課程,內地及非本地生佔比,總體已經趨升至84%,其中城大更達到誇張的94%程度。
去年我已經提出,令人憂慮的是本地年青人口大幅減少的趨勢,有關決策局會否以開放更多學額為理由,引入更多內地留學生「補充」人口,甚至打破目前非本地生佔兩成的上限?想不到只是一年時間,政策已經出現改變。
本屆政府喜愛打造不同的中心,好像「法律仲裁中心」、「慈善中心」,我的建議是不妨名正言順將香港高等學府打造成「潤學中心」,正如去年內地的調查顯示,內地留學生選擇香港高等學府作為升學比例,由2020年只佔8%、全球排名第七,到兩年後已躍升至全球三甲,僅次於英美,比例急升至19%,不單超越了2019年社會運動前的13%,更創近年新高,排名超過了過去的熱門城市包括澳洲、加拿大、日本及新加坡。「潤學」之餘當然可以帶動資金及住屋需求,豈不是一石二鳥解決埋本港的經濟問題?
當然,香港是開放城市,實在我們也不應對內地留學生戴上有色眼鏡(中大法律博士生曾雨璇就是令人尊重的例子,可惜最終因「煽動罪」判囚6個月後,已被遣送曾離境),真正令人憂慮的是,不少內地留學生本身都有背景,可能是高官子女,又或是國企高管的下一代,他們在內地已經被視為特權階層,一旦這些留學生畢業後留港發展,令人擔心的是很可能形成新特權階層,對本地學生來說,就會形成一個不對等的競爭環境(Unlevel Playing Field),日後在職場上會面對不公平競爭,這對近年已經備受打壓的年輕一代,將會帶來更艱難的向上流機會。

另一問題係香港的八大,是納稅人資助,即使非本地生學費收高一點,每年收12-14萬元,但只比本地生高1.8-2.4倍,以政府每年向八大撥款211億, 即是每名學生基本成本都要近22萬元,換言之大學根本未能收回成本,結果仍是納稅人埋單╴但香港本地生的收生比例卻被降至60%,這又會是另一個加快推走香港人的理由。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急於求成」 JPEX 爆煲引證證監會監管不力

減辣不單徒勞無功 甚至「好心做壞事」

開放(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