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Kill You Later
過去兩個月,大市跌城之急之快,即使精明如四叔陸東都要一再修改本身的睇法,連大戶也殺過措手不及,本身擁有有限資訊的散戶,更是求助無援。
Accumulator的興起,散戶真正參與機會不大(入場費逾千萬元),但對每日大市就有舉足輕重影響,我們需要認真認清它的運作。
Accumulator全名是knock out discount accumulator,是股票掛掛鉤票據(ELN)的變種,主要是一種私人的買賣合約(因此亦不受證監或金管局監管),是一種考慮現價及波幅而定的合約。
通常合約訂出的行使價,通常較股分現價有discount 15%,即收貨的價格。合約年期為半年至一年,而合約最大精綷是,一旦股價跌至低於行使價以下,買家就要接雙重的貨(股票),以一年期計,合約價值即250日x雙倍後數量x行使價。當然買家不可能賺盡,以出場價(knock out price)計,是現價2至5%,即現價升上出場價後,合約就會取消。
Sky舉出了941作為例子,可以清楚看到Accumulator的運作。
假設中移動現價:$120
knock out %:105% ($120 x 105%=$126)
行使價Strike price:77% ($120 x 77%=$92.4)
每日買入量:200股/400股
合約總值: 250日 x 400 x $120=1200萬
賺錢個案(一)
一年後,假設未觸及出場價及行使價,一年後價格仍為$120
=$(120-92.4) x 250日x 200股
=138萬
賺錢個案(二)
一個月後,觸及出場價knock out price
=$(126-92.4) x 20日x200股
=$134,400
「出得來行,預左要還」,有賺自然有蝕。
蝕錢個案(一)
損蝕 = 賬面值+時間值補回+引伸波幅上升
一年後,中移動股價大跌三成三,即係得番$80(現實似乎更殘酷!)
=$(92.4-80) x 250日x 400
=124萬
蝕錢個案(二)
損蝕 = 賬面值+時間值補回+引伸波幅上升
三個月後,選擇平倉,當時價格$84
=$(92.4-84) x 64日 x 400+時間值補回+引伸波幅上升
=$21.5萬+仲要再加時間值補回+引伸波幅上升
以賺錢的個案來看,由於不少買家是本身有實業/ 廠的富豪,銀行在推銷時分分鐘只是以credit line作為資本,買家跟本不需動用真錢,回報自然很和味,以去年大市長升長有的姿態,買家自然雄心壯志,愈玩愈大。但輸錢皆因贏錢起,以這種「一call兩put」的設計,買家很多時都不懂當中風險,只以賭博心態去買,產品真的可以稱為evil product。
最慘是一眾散戶,由於市場未有Accumulator的流通資訊,如涉及股分、金額、成交量、未平倉合約,很多時股價大上大落,大家奔走相告,都不能摸清全貌,輸錢都不知內裹奧妙。
聽聞不少Accumulator買家是廠家,由於手上虧損龐大,不少要賣樓賣廠填數,看來新年後又有別類的倒閉潮會出現。
Accumulator的興起,散戶真正參與機會不大(入場費逾千萬元),但對每日大市就有舉足輕重影響,我們需要認真認清它的運作。
Accumulator全名是knock out discount accumulator,是股票掛掛鉤票據(ELN)的變種,主要是一種私人的買賣合約(因此亦不受證監或金管局監管),是一種考慮現價及波幅而定的合約。
通常合約訂出的行使價,通常較股分現價有discount 15%,即收貨的價格。合約年期為半年至一年,而合約最大精綷是,一旦股價跌至低於行使價以下,買家就要接雙重的貨(股票),以一年期計,合約價值即250日x雙倍後數量x行使價。當然買家不可能賺盡,以出場價(knock out price)計,是現價2至5%,即現價升上出場價後,合約就會取消。
Sky舉出了941作為例子,可以清楚看到Accumulator的運作。
假設中移動現價:$120
knock out %:105% ($120 x 105%=$126)
行使價Strike price:77% ($120 x 77%=$92.4)
每日買入量:200股/400股
合約總值: 250日 x 400 x $120=1200萬
賺錢個案(一)
一年後,假設未觸及出場價及行使價,一年後價格仍為$120
=$(120-92.4) x 250日x 200股
=138萬
賺錢個案(二)
一個月後,觸及出場價knock out price
=$(126-92.4) x 20日x200股
=$134,400
「出得來行,預左要還」,有賺自然有蝕。
蝕錢個案(一)
損蝕 = 賬面值+時間值補回+引伸波幅上升
一年後,中移動股價大跌三成三,即係得番$80(現實似乎更殘酷!)
=$(92.4-80) x 250日x 400
=124萬
蝕錢個案(二)
損蝕 = 賬面值+時間值補回+引伸波幅上升
三個月後,選擇平倉,當時價格$84
=$(92.4-84) x 64日 x 400+時間值補回+引伸波幅上升
=$21.5萬+仲要再加時間值補回+引伸波幅上升
以賺錢的個案來看,由於不少買家是本身有實業/ 廠的富豪,銀行在推銷時分分鐘只是以credit line作為資本,買家跟本不需動用真錢,回報自然很和味,以去年大市長升長有的姿態,買家自然雄心壯志,愈玩愈大。但輸錢皆因贏錢起,以這種「一call兩put」的設計,買家很多時都不懂當中風險,只以賭博心態去買,產品真的可以稱為evil product。
最慘是一眾散戶,由於市場未有Accumulator的流通資訊,如涉及股分、金額、成交量、未平倉合約,很多時股價大上大落,大家奔走相告,都不能摸清全貌,輸錢都不知內裹奧妙。
聽聞不少Accumulator買家是廠家,由於手上虧損龐大,不少要賣樓賣廠填數,看來新年後又有別類的倒閉潮會出現。
留言
買家不一定是廠家;反正是Private Bank的客户或多或少也有做的;經濟日報的石鏡全先生也公開說過,他有做過Accumulator。
反而更深層次,值得探討是option有關產品對大市的影響。因去年大部份Investment Advisor叫Private Banker銷售或推介的;全是option產品。因option 是OTC,可以食價很深,profit margin多很多;比推介買股票或債卷好。Accumulator如是;Big figures如是... etc
總之,去年做currency或equity market的客,也因OTC products而輸到暈了!又豈只Accumulator !
英國政府出手,應該係不想被人趁風打劫。二來開頭都免得自己當初所注資化為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