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經濟學
昨日說菅直人的政治生涯可能完結似乎是有所武斷、由迄今他的表現看來,一方面能迅速團結各黨各派,以及處事決斷,可能一洗過去處事猶豫不決的型象,反而有機會成為災後英雄。
由更多實質的數據看到,今次311大地震的規模之大,單是釋放的能源就是95年阪郎地震的180倍。
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的判斷,這次地震是1900年以來排名全球第5的強震。
有美國地理學家更指,能夠與今次地震規模相比的、大既要倒數回1200年前,即是公元869年的超級大地震。
根據現有的媒體報道,日本已有多家企業被迫停業,其中包括三菱、豐田、Sony和東芝等多家巨擘財團旗下本東北部的企業,特別是電子、晶片及半導體供應可能對行業有深遠的影響。
但更廣泛的問題是、今次大地震對復蘇的日本經濟,會有甚麼形式的影響?
回看美國新奧爾良的卡特里娜風災,當時我們有過這樣的描述:
「在新奧爾良一度出現了無政府狀態,部分地區出現大規模搶劫。劫匪公然與警衛隊正面衝突,不單當著警察面前,大肆燒毀搶掠,更和警方槍戰。
為什麼一個發達國家會出現如斯混亂局面,事後分析不少是歸咎於貧富不均、以及種族問題上,不過更根源的問題其實是來自州政府及中央發放資訊上的遲緩: 調查發現不少暴亂是由於市面出現不少無跟據的傳言,例如政府戒嚴、糧食食水短缺、以至封城等等謠言,令本來已經六神無主的居民變成了暴民。」
反應與今次日本國民在災後、表現出的克制、互助互讓的反應可說是差天共地。
不錯,今次日本東北地區受到廣泛的破壞,麥格理就統計整個東北地區佔日本GDP比重達8%,人命的傷亡更是不可統計。
更令人憂慮是去年復蘇雖近4%,但到第四季增長動力有轉弱跡象,加上日本財赤佔GDP比重是主要發達國家中最高,原本估計今個年度政府就要更依賴發行新債來支付。
如果正如魯賓尼說在「最差時候發生了最壞的事情」,那日圓豈有不跌道理?
且慢,日圓在災後短暫跌過後,升勢反而進一步擴大,何解之有?
其實以往有不少災後重建分析,都指當國家遇災後,需要進行一定規模的重建,以及本土企業的停產損失需要資金填補和維持,不排除部分在海外的日本資金會大規模回流日本的可能。
假如的確出現了散布在全球的日本資金回流日本本土的情況,那資金流向就未必如大家之前分析,回流的沖擊亦可能比想像中大。
而且日本政府一旦對外舉債,收益率有望上升,可能進一步會引發全球資金流向日本來購買日本債券,那時對股市、匯市、而至大宗商品的交易可能有起了根本性的變化作用。
不過說到最後,雖然可能時間是稍早、但我們對今次日本遇險後的重建仍然是樂觀的,且看FT的 Lex專欄,那是由經濟學角度看、迄今最令人動容的文章:「人類變得更強大」。
Lex以阪神地震為經驗,當年重建秏費了日本GDP的3%,數目雖然龐大,但不同的是,今天的人類有更保貴的資源可以用於災後重建:其一是知識,工程師吸收了近二十年前的深刻教訓,令建築物更能防震,否則傷亡肯定更加嚴重。
其次就是資本的累積、這裹說的不只是金錢資本,而是由組織有素的政府、以及民眾自發團結的拯救、重建,才是在災後中無價的社會資本。
願天佑日本。
由更多實質的數據看到,今次311大地震的規模之大,單是釋放的能源就是95年阪郎地震的180倍。
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的判斷,這次地震是1900年以來排名全球第5的強震。
有美國地理學家更指,能夠與今次地震規模相比的、大既要倒數回1200年前,即是公元869年的超級大地震。
根據現有的媒體報道,日本已有多家企業被迫停業,其中包括三菱、豐田、Sony和東芝等多家巨擘財團旗下本東北部的企業,特別是電子、晶片及半導體供應可能對行業有深遠的影響。
但更廣泛的問題是、今次大地震對復蘇的日本經濟,會有甚麼形式的影響?
回看美國新奧爾良的卡特里娜風災,當時我們有過這樣的描述:
「在新奧爾良一度出現了無政府狀態,部分地區出現大規模搶劫。劫匪公然與警衛隊正面衝突,不單當著警察面前,大肆燒毀搶掠,更和警方槍戰。
為什麼一個發達國家會出現如斯混亂局面,事後分析不少是歸咎於貧富不均、以及種族問題上,不過更根源的問題其實是來自州政府及中央發放資訊上的遲緩: 調查發現不少暴亂是由於市面出現不少無跟據的傳言,例如政府戒嚴、糧食食水短缺、以至封城等等謠言,令本來已經六神無主的居民變成了暴民。」
反應與今次日本國民在災後、表現出的克制、互助互讓的反應可說是差天共地。
不錯,今次日本東北地區受到廣泛的破壞,麥格理就統計整個東北地區佔日本GDP比重達8%,人命的傷亡更是不可統計。
更令人憂慮是去年復蘇雖近4%,但到第四季增長動力有轉弱跡象,加上日本財赤佔GDP比重是主要發達國家中最高,原本估計今個年度政府就要更依賴發行新債來支付。
如果正如魯賓尼說在「最差時候發生了最壞的事情」,那日圓豈有不跌道理?
且慢,日圓在災後短暫跌過後,升勢反而進一步擴大,何解之有?
其實以往有不少災後重建分析,都指當國家遇災後,需要進行一定規模的重建,以及本土企業的停產損失需要資金填補和維持,不排除部分在海外的日本資金會大規模回流日本的可能。
假如的確出現了散布在全球的日本資金回流日本本土的情況,那資金流向就未必如大家之前分析,回流的沖擊亦可能比想像中大。
而且日本政府一旦對外舉債,收益率有望上升,可能進一步會引發全球資金流向日本來購買日本債券,那時對股市、匯市、而至大宗商品的交易可能有起了根本性的變化作用。
不過說到最後,雖然可能時間是稍早、但我們對今次日本遇險後的重建仍然是樂觀的,且看FT的 Lex專欄,那是由經濟學角度看、迄今最令人動容的文章:「人類變得更強大」。
Lex以阪神地震為經驗,當年重建秏費了日本GDP的3%,數目雖然龐大,但不同的是,今天的人類有更保貴的資源可以用於災後重建:其一是知識,工程師吸收了近二十年前的深刻教訓,令建築物更能防震,否則傷亡肯定更加嚴重。
其次就是資本的累積、這裹說的不只是金錢資本,而是由組織有素的政府、以及民眾自發團結的拯救、重建,才是在災後中無價的社會資本。
願天佑日本。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