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2月, 2022 起發佈的文章

踢出全球圈

圖片
#STANDWITHUKRAINE 成為全球人類最響亮的共同語言。 這個周末,無論社交媒體、或世界各地出現的大小集會,支持烏克蘭的聲音相信地球每一個角落都會聽見。(當然,在某些大國是平衡時空,不能算入地球村。) 這種前所未見的人類力量,正對各國執政者產生微妙變化,特別是之前認為不可能對俄羅斯動用的「核武級制裁」,出現 180 度轉機。 先是由英國提出,限制俄羅斯進入 SWIFT 全球銀行間支付系統的立場,之後一直對採取這種措施表示保留的意大利表示,亦支持斷開與俄羅斯的系統連接。 陸續有希臘也加入了歐盟對 SWIFT 的立場,甚至是被視為親俄羅斯的匈牙利總理亦公開表態,表明不會阻止任何制裁行動。 然後到德國,開始改變限制俄羅斯進入 SWIFT 的立場。 德國外交部長和經濟部長表態,正在緊急研究對 SWIFT 進行有針對性和功能性的限制,包括如何限制與 SWIFT 脫鉤的附帶損害,從而影響到合適的人。 德國因為與俄羅斯擁有龐大貿易量,一直不願加入制裁,之前多次稱需要權衡此舉的經濟後果。 隨著德國表態,一向被批評反應緩慢的歐盟,亦罕見加快對俄羅斯制裁,正式公布與美國及盟友,限制俄羅斯多家主要銀行不能進入 SWIFT ,換言之是正式將俄羅斯剔出國際金融市場。 確實,以 SWIFT 制裁是「七傷拳」,特別是對歐盟及德國尤其重要。俄羅斯是歐盟第五大貿易夥伴。它是歐洲 35% 的天然氣供應來源,擁有 3100 億歐元的歐盟資產。將俄羅斯與 SWIFT 隔離,幾乎等同歐洲不能再向俄羅斯購買天然氣,也意味外國投資者及債權人無法取回資產;它還可能引發俄羅斯的報復。 對美國總統拜登來說,亦要衡量使用 SWIFT 作為對付俄羅斯的武器,可能會損害美國的長期利益。經濟學人提出,由於美元的主導地位及全球結算系統中的卓越作用,美國控制著國際金融。一旦將 SWIFT 進一步政治化,將有利中國以人民幣進行跨境支付,勢必削弱美元主導地位。 到 2021 年底,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收系統 CIPS ,日均交易量已達 3100 億元人民幣(約 500 億美元) —— 雖然遠低於 SWIFT 的 4000 億美元,但幾乎是一年前的兩倍。 但今次罕見的國際聯合金融制裁,將對俄羅斯產生近乎致命打擊。 自 1990 年代現代全球化時代開始以來,沒有一個主要經濟體與全球金融體系斷絕關係,今次逐...

核武級制裁?

習慣了和平盛世的「港豬」,從沒有想過戰爭會離自己咁近。過去一年有逾十萬港人移居英國,如今卻要切身處地面對了二次大戰以來,歐洲「最黑暗的時刻」。 在俄羅斯通過飛彈和空中襲擊了烏克蘭首都基輔和其他十幾個城市後,投資者爭相避險,打擊全球股市並推高了石油、黃金和政府債券的價格。 我的興趣集中在今次俄羅斯入侵,以及引發的制裁行動,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以及在亂世中,投資者應如何自處? 星期四金融市場最精彩,肯定是俄羅斯股市:周四交易的前兩個小時,指數驚人下跌了54%,但如果你藝高人膽大,敢低位撈貨,在接下來的半小時將獲得同樣驚人的 42% 的漲幅,但到收市仍然跌了33%。 同樣受打擊是俄羅斯盧布,兌美元滙價應聲急插最多10%,低見89.9996美元,創歷史新低,隨後跌幅略為收窄,當地央行宣布多年來首次向滙市進行干預。相反道指在跌過850點後,幾乎完全收復失地,標普500在跌過2.6%後,收市倒升1%。 對不少投資者來說,今次烏克蘭危機,會被視為2014年當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翻版,評估影響是暫時性。事實上證明當時的分析是正確的,以盧布計算的俄羅斯股票之後飆升了近八年。 但這一次,烏克蘭的砲聲對投資者來說或許並不相同,克里米亞在1954 年之前一直是俄羅斯領土,但今次對烏克蘭的入侵並不相同,因為烏克蘭一直被視為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緩衝地帶,如果一旦失守,正如烏克蘭總統說「普京將會變成現代版的希特拉」,甚至恐怕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二次大戰的背景眾所周知,正是歐洲盟國對希特拉的堀起採取姑息政策,結果德國勢如破竹橫掃歐洲大陸,問題是歷史會否重演? 看來,目前歐美對俄羅斯採取的行動,都是集中經濟制裁,包括重點打擊俄羅斯金融機構以及富豪(當然包括普京本人,一直有傳他有過千億美元身家),其中英國政府週四製定了一項範圍廣泛的製裁方案,包括切斷當地銀行與英國金融體系的聯繫。 英國首相約翰遜更首次提出,將推動切斷俄羅斯與環球銀行間金融通訊協會 SWIFT 支付網絡的聯繫,換言之是把俄羅斯踢出全球金融系統。 總部設於比利時的SWIFT,簡易理解是一家金融合作社,重要功能是作為全球銀行之間金融交易的中介和執行者。 SWIFT 本身不會進行資金轉賬:而是發送支付「指令」,這些指令必須由金融機構之間的往來賬戶結算。 放大到國際層面,SWIFT的金融網絡容許各國金融機構交換指令,從而完成交易。美國和歐盟可以禁止俄...

托市 vs 鬥地主

圖片
由本來預計過千億財赤,最終變成有 189 億盈餘,兩者相差 1205 億元,陳茂波今次靠的,就是 1411 億的賣地收入,較原來預算多出 435 億,足以扭轉乾坤,更甚是預期未來幾年,本來有的經常性赤字,現在一下子,已經可以變成「年年有(盈)餘」。 拆細千四億的賣地收入,其中單靠賣地表,有 912 億,至於發展商補地價就有近 430 億,兩個數字已較原來預算多出 376 億及 118 億。 不過留意,當中有 508 億,是來自中環海濱新地王,這樣的貴重地皮,是可一不可再,因此陳茂波在預計下年度的土地收入時,只有 1200 億,比今年度少近 15% ,但比去年原來預算,仍是高出近 23% ,不可謂不進取。 當然,政府低估的仲有利得稅收入,較預期多出 324 億元,這明顯是得力於去年經濟復蘇, GDP 增長 6.4% ,但展望今年,本地經濟開局已經備受疫情打擊,因此政府預算全年實質增長介乎百分之二至三點五,以及中期經濟增長 (2023-26 年)有 3% 增長,比疫情大流行前的 2.8% 仲要高,如果不是信心過高,就是刻意造「假數」意圖粉飾太平。 陳茂波既然深知樓市高低、對政府財政健康事關重大,當然勢要保著樓市「健康發展」,因此出乎所有人預期之外,居然指示按證保險公司放寬按揭保險門檻。 這個在 2019 年首度放寬、被業界稱為「林鄭 PLAN 」的修訂按揭保險計劃,現在大可改名為「阿波 PLAN 」,首置可申請最高八成按揭貸款的樓價上限令,將由 1000 萬元提升至 1200 萬元,而最高九成按揭貸款的樓價上限則會由現時 800 萬元提升至 1000 萬元。 與 2019 年做法不同,今次連帶也擴大按保計劃適用範圍,為價格 1200 萬元以上至 1920 萬元合資格物業提供按揭保險,惟按揭貸款以 960 萬元為上限。 當 1200 萬樓盤都可以變成首置的「上車盤」;買到近二千萬豪宅都要做按揭保險,其實我都唔知點解釋香港樓市這個光怪陸離的怪現象。 吊詭的是,陳茂波處處托市,但卻推出了一項史無前例,侵蝕私有產權的做法,變相令樓市前景添上極大不明朗。 這個簡稱「租戶保護令」的物體,其實正是特首之前多次呼籲地產商要與租戶共渡時艱,但又無大業主願意聽的一枝笛。現在陳茂波以「防疫之名」,以立法手段,禁止業主對指定行業未能如期繳交租金的租戶,終止租約、服務或採取其他相關法律行動,措施...

不自由的選擇

圖片
  一年前重新執筆寫「財經拆局」,第一篇文章就是美國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發表的2021年《經濟自由度指數》,史無前例將香港除名。 本港曾經連續25年在指數中排名第一,於2020年排名降至第二。基金會直去年直接把香港從指數中剔除,今年再次沒有給予評分,指本港對其經濟政策沒有完全的主權控制。 「今天的香港,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巨大轉變,這點大家都同意吧?資金自由進出,對產權的法律保障,以及不干預政策,都是經濟自由的基石,這些轉變不會一下子完全消失,但慢慢的蠶食,總有一日你我會發現,這個香港已經不再熟悉。」 一年前寫下的看法,今天回看原來已經不是慢慢蠶食,而是急劇惡化,特別是資訊自由流通保障,今天在打擊傳媒及變相封網下,已經嚴重威脅香港這個曾經是經濟自由的最後堡壘。 特別是政府打著抗疫之名,進一步扼殺個人自由,甚至是經濟自由中最重要的營商自由,已經因為變相封關及暫停營業,令商業環境急劇惡化,多家主要外資都表明會陸續撤出香港的營運,部分甚至情願撓過香港,直接去到內地投資。 甚至連一向親政府的大銀行,亦表達不滿,星展香港行政總裁表態,香港內外無法通關,已損金融中心觀感。 雖然香港已經被除名,但今次公布的經濟自由度指數╴仍然有很值得參考的觀察,可惜相關報道在本港主流媒體中,再次缺席。 沒有香港之後,在排名榜中,新加坡連續第三年排榜首,值得留意是台灣排名、雖然維持在第六位,和去年持平,但得分就從78.6分上升至80.1分,創下歷年新高,令當地首度獲得「自由(Free)」的評級。 基金會盛讚,台灣由於司法效率和勞工自由度的提高,自 2017 年以來台灣的經濟自由度總體提高了 3.6 分,並首次超過了門檻,進入“自由”指數類別的前列 . 而商業自由和財務自由的進一步改善,將推動經濟自由更高。 相反,由圖表看到,在台灣得分創新高的同時,排名第158位的中國,不單創下歷年新低,更首次由大部分不自由(Mostly Unfree)區域,跌入到壓迫(Repressed)水平,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只高於第三世界的利比亞。 而且得分大跌逾十分,由58.4跌至48,不單是中國歷來最大跌幅,也是報告廿多年來,得分跌得最多的一次。 中國排名大跌,報告特別在中國的章節中,有提及香港:「對香港自治的限制、對台灣的威脅、對中國維吾爾少數民族的迫害以及北京的網絡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