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1月, 2015 起發佈的文章

高鐵黑洞

圖片
高鐵黑洞,政府、港鐵、市民,三者之中,最大輸家明顯是市民。 首先,從來無科學數據證明有高鐵,就會加快中、港經濟融合並且受惠、 其次,單以超支額數百億計,以此全數投入福利或其它開支,斷估更多人會見到由香港到廣州快個多小時車程開心; 由港鐵負責工程,亦衰在港鐵手上嚴重超支,整個高鐵黑洞涉及問題,已由政府、港鐵、市民,再引申至港鐵股東,以及超支追索權先例問題。 政府鑑於民意,立法會權力,越毋須直接負責超支、越有利,港鐵基於契約,毋必然要履行依期完成,66理論上頂先輸管理費,白做。 港鐵目前每股資產值42元左右,一旦全數硬食數百億超支費用的話,以港鐵財務實力,及負債比率計,綽綽有餘,但對每股資產值影響,為數達每股3.5至4港元,一旦出現的話,港鐵毫無折讓優勢。 港鐵硬食方案,某程度上並非政府贏。 因為作為港鐵最大股東,港府只係將財務責任,由BOOK A改為 BOOK B負責,加上股價勢必負面反應,政府同樣輸家。 可以說,港鐵硬食方案是四敗俱傷安排;政府及小股東於港鐵持股價值下跌、港鐵財務受影響、更重要是政府項目超支追索壞先例一開。 觀乎港鐵及政府最快公佈,講到底,政府表面上負責八百四十多億使費,一旦超支由港鐵負責,但實際上,政府及港鐵委大程上是是運用財技,利用港鐵資產負債表優勢,由港鐵曲線全數承擔數百億超支。 當中關鍵,正正是由66融資,發派發特息,政府所收近200億股息,形同港鐵開票,政府覆行超支費用,至於小股東,咪收為有額外股息收取,皆因整個方案涉及攤薄NAV。 老實,高鐵問題不限於超支,一地兩檢引申的內地在港執法問題等等,以及效益一直成疑。 香港回歸以來,錯的不在缺乏創新,經濟有欠新引擎,最錯由始至終於政府由規劃民生,轉職成為基建狂熱份子,簡單一條港珠澳大橋,博彩股由未成型,到大牛市,到大熊市,依然未通,浪費難道是特區政府1997年以來最大特色? 調轉講,政府好彩有港鐵,有一間上市公司可以運用財技被「掏空」!!!

國家「隊」

圖片
救市近半年,誰不知越揭越黑,股災成因兩融、配資的話,力谷兩融的券商正是股災原凶,由股災原凶,制定及參與拯救股市,老早就說不過去,更種下救市成為新一輪利益輸送大醜聞。 從內地媒體,微博掛文綜合,中證監,中信證券為首老早就連成一線,輔以私募基金,立體貫穿監管、中介人及資金層面。 話說,六、七月左右中證監一次五人高層會議,討論緩衝清理配資一事,會議未完,張育軍借小解外出,盤就漲了。被內地網民笑以因一泡尿被抓。 而作為大御貓中信證券,據報主力救市背後是套利先鋒。 報體文章指,中信證券掃入大批股份當中,名不經傳股份部份榜上有名,包括以廿一億買入美邦服飾,十三億買江蘇三友,部份實為關係密切私募大盤重倉股。 更耐心尋味是,日前有關中信證券萬億資金空洞傳出後,未因公司一紙澄清而降溫,反而發酵更多,叫人震驚是,按媒體報道,原來券商所謂合力救市,根據大部份從未直接買入股票。 第一財經披露,多間參與救市券商,實際用收益互轉方式參與托市,簡單講,券商及證金公司關係互換,前者是客,後者是券商,券商只支付一定按金參與救市,收益獲證金公司保證可以落袋,有損失風險就由券商承擔,情況等同篤手指,救股市。 中證監原來早於八月已對券商展開調查,當中,國信及中信獲收的通知,編號更被當局以稽查總隊名義發出,叫人憤怒要是,三、四個月前的當局調查,涉及單位,無論券商、無論中證監一直未有透露。 呢場利益輸放大醜聞,往後精彩劇情會更多,廿一隻御貓中,六隻貓貓已經被查,誰敢再說,已告一段落??

生不如死?

股市叫人生不如死,走勢讓你屢步陷阱,衝近三百,繼而倒跌,大陰燭就此形成,咩摩指,入SDR?咪玩啦! 或者內地投資者奉行是浪漫主義,資源行業可以繼續談行業扶持,中石油賣管道視為央改揭幕,香港以至境外大戶可能太過均真,記著的只有產能過剩、唱高開低及貨不對辨。 原來十一月廿六日今日,為上交所廿五周年紀念,幾經風雨,無數牛熊交接,市場災難,按彭博統計,廿五年來原本上證升幅累積3500%,同期摩根士丹利新興市場指數升幅348%,而標指升幅為五倍。中國好野!!! 但截至今日為止,2015年來資在中國股票走資規模增至500億美元,篤定連續三年淨外流,史上首次之餘,今年頭十一個月走資額比過去兩年總和更要多,你有你浪漫,我有私均真,又一例子。 瑞信亞太策略員一直屬於牛市精忠不異份子,無論升市,跌市都相信明日會升市,但瑞信統計,大事不妙在於區內資金淨外流佔市值比重,已經觸及沙士以來最多,或有統計以來第三大記錄。 市況淡靜,大行講咩郁咩。 高盛憑九十一頁紙誠意搭夠,唱好物流,別無可選揀中外運,結果一升近7%; 同日,大摩,花旗及高盛各劈比亞迪、中交建及招行評級,三者全軍盡墨。 大摩話擔心比亞迪電動車銷售、高盛話,招行估值高,花旗話,中交建海外訂單不足及分拆可能推延,部份牽強,部份理由等同常識,竟本身大發奇功。 證明一:市場靜又資金少。 證明二:市場好想有藉口沽貨。

交易疑雲

圖片
恒大過百億購入華置美國萬通大廈,極有可能成為本港商廈市場近十年、最叫人疑惑一項交易 測量師話合理?Why。125億作價,換取租值回報不足兩厘項目? 呎價約34188港元,相較同區溢價92%,套用摩通列舉例子,今年皇九兩層易手,呎價僅為30500港元、環球大廈七月一宗交易,呎價30500港元,難道中環地鐵站上蓋,作價要遜於灣仔地鐵站步入十分鐘左右項目? 作價之餘,付款方式亦有趣。 簽約作實五日內先付一成,交易落實後要付三成,恒大幾個月內只需覆行125億的其中50億,其餘75億,分六年攤分,每年相當於12.5億。 但不要忘記,恒大負債比率仍達200%,上調全年賣樓目標後,來一宗疑團重重交易,做恒大股東,當中「大鑊」!!! 摩通「咳臣」以Immature captial management形容恒大,確實為肖為妙。 撇除其它,恒大視物業為罕世形品態度,既體現於灣仔舊物業天價成交之上,亦某程度上是中國人對磚頭情意結的一種投射。 過去幾年,國家隊組成磚頭部隊,喪掃海外磚頭。平保當日買萊斯銀行大廈、安邦買紐約酒店、國壽更昇華至收購物流貨倉僅僅強攻海外磚頭的一小部份。 巨企插旗海外,同時更多中資「中向中來」,由中國,去進中環,二、三線銀行如渤海,廈門只要落戶國金及廣場。 套用鄧聲興觀察,內地強大,中港金融融合,繼踢高樓價之後,現在上演是將鬼佬踢出中環。 如果用供不應求要郊野公園更改用途邏輯,下回合隨時因為中環商廈需求太大,而要製造填平維港論調。

化解庫存

圖片
今日內地媒體大字標題:樓市高庫存驚動中央,習近平親自過問或放大招。 而同日,緊接而出一段消息是,習大智囊劉鶴浙江調研期間,不談改革,只談磚頭。 劉兄向與會人士表明,要化解房地產庫存,讓房地產業持續發展,高度重視防範金融風險。 劉鶴既高調談解庫存,亦變相將高庫存及金融風險拉成一起,種種跡象顯示內媒「放大招」之說,並非胡思亂想。 內地樓市庫存有幾嚴重? 按野村計算,一線城線庫存相當於九個月需求,數字比過往平均9.2個月,處於合理。 二線城市為12.1個月,亦屬於中位水平。 三線城市則達到31.6個月,雖然最高,但卻低於過去三年平均的34.6個月。 但上述數字,基本上是建基於一個既定需求假設,單從實際庫存量計,三線城市庫存其實持續大約二十個月,達到近八百萬套房,一定未下降。 一線城市從來問題不大,至於二線城市,以實際空置量計,庫存量有接近四個月處於一千萬套房水平,去年年初,數字仍然是八百萬左右。 庫存數字引起討論的同時,有關內地樓市回穩之說亦不攻而破。 內地所謂金黃銀十,對樓市而言,其實是迴光反照而已。而要令中央極有可能「放大招」,關鍵在於內地空置單位七個月以來首次上升,而觸發點為,十月份按月增加百分之三,合共累積至面積4億多平米。 救樓市,等同救經濟,問題多多,矛盾重重; 首先,如果限制房產投資,減供應,去存貨的話,呢招年多前做過,代價是拖低投資,拖低需求,拖低經濟。 其次,地方政府收入大減,小則投資有影響,大則涉及債務連鎖效應。但相反的話,庫存又再度積壓。 阿爺原意透過寬鬆及相關政策刺激需求,但瑞信跟一批內房相關人士會面,得到結論為,政策效應快來快去,購買力被消耗八八九九。 如何去庫存? 用七月股災模式的話,股市有證金,樓市可以做一間叫「磚金公司」,不斷入市掃貨,但瑞信認為,由於單位存量太多,銀碼屬於天文數字,行不通。 政府補貼可以嗎? 有大行分析員話,得。但基於二、三線城市庫貨太多,該等城市需求一直偏低,要大幅補貼近乎半賣半送,始能有效。 或者,最直接方法如當年債王格羅斯解決美國樓市提議,一次過炸曬存貨!!

光棍走資

圖片
內媒、電視、手機、社媒,由早到晚光棍節,但光棍節某程度上等於百佳大減價,何解要份外觸目呢? 說穿了,適逢阿里股價不振、適逢內地經濟不景,更適逢國家要力推電商及新經濟,內地各持份者,包括政府在內,都史無前例借光棍抽水,展示實力,及增加說服力! 內地消費力強,背後始終是建基於一個十三億人口市場,每人每日花一蚊,每日銷售額已十三億,就是那麼簡單。 零售潛力被低估,但零售及相關股卻被高估,投資者矛盾在於,有大主題可依附,但無股好買! 最受惠新型經濟零售旺場,不是青啤,亦非周大福,而是Nike、 Adidas及蘋果,國家要我們愛祖國,惟現實是,祖國股難寄之以情! 正當光棍開光出現史無前例放量銷售額之際,滬港股一周年倒數之日,滬股通被內媒形容為史上最長走資潮,屈數一算,連續十七天淨外流,合共五百多億,由此可見,深港通提振股市之說,實在一廂情願製造炒作概念而已。 十七日淨外流殊不簡單,尤其內地股市仍然有氣有力,於是有一貫解釋認為,鬼子佬眼紅造淡、亦有提出八月炒底外資,已計數離場,還有種說法是,摩指改動在即,指標性更強,以後不要A指,只買摩指,響應高盛呼籲芸芸。 自有A股以來,上海股市相較港股,回報幅度介乎-25%至+40%,相對回報正數越大,爆煲機率越高,而無獨有偶,對上1998、2007及今年,上證爆煲之前,較港股相對回報正正是四成。 目前,A指比港股相對回報有百分之二十,未爆煲,但明顯貴,既然光棍有感染力,有牽動全國購物意慾之神力,倒不如將股票放上天貓平台買賣,一舉兩得,大家Happy。

話事人

圖片
周小川大談十三,五,改革、市場化、國際化之餘,談得最多為金融安全。 眾所周知,即使國策當前,但底線是不能危及金融安全,但調轉一問,內地政策是否反而來是一直在製造金融安全問題? 股市一役已經明顯,到今日,小川少提股市,卻大談債市,目標2020年要股市規模相當於GDP一倍。 內地債市由006年佔GDP兩成七,到明年預計佔比達62%,規模四十萬億人民幣,高盛估算,以現時速度移動,2020年規模可達21萬億美元,即過百萬億人民幣,佔比超過一倍目標,易於反掌。 「小川長」推動債市,目標是提升直接融資比例,他同時間三番四次強調深化政策銀行,提倡政策金融,用意既要為壞帳累累內銀休養生息,亦為當局隨時擴大財字佔比3%死線做定準備,種種一切,固然源於6.5底線的堅定不移不退讓。 為提升直接融資比例及人仔使用而推動債市,好事也,惟一旦根本源於要應付數字式增長,及更多潛在赤字的話,情況猶需關注。 內地目前債券價格錯配嚴重,企業及地方財務良莠不齊,但持三個A級別債券佔比達到六成,而平均到期僅為4.3年,年期過短太受流動性因素左右,而且違約機制未確立,搞活債市,反過來可能是搞活道德風險。 股市爆煲,除因為槓桿過度之外,歸根咎底是升市政策製造出來的道理風險所致,一場道德風險災難,靠央行大灑流動性解決, 現實世界中,有錢可以話事,難怪中央醞釀監管大執位,人行隨時變身英倫銀行呼聲最高。 英國自從海嘯後,所有金融監管歸由英倫銀行負責,餘下另設獨立機構,負責投資者保障。 類似的「雙峰」模式Twin Peak屬於環球大趨勢,內地領導誠意可嘉,但財金部委既是監管者,亦是政策推動者一兼兩職角色不變,似乎改革註定難有成功。 內地強調金融監管協調,某程度上為本港提供一定反思。 金融三級制奉行多年,港交所、證監會談不上協調,至於證記及金記,表面相不相干,但證券業務分業監管,混亂之餘,亦跟後海嘯後全球金融發展完全未能與時並進。 

晴天霹靂

震驚中環事件,始料不及,時有發生。 內地重啟新股,出口數字疲弱,或花旗大國就業數字堅強,已屬超級過去式,令市場大吃市場一驚,爆出卻是一隻基金愛股慘被洗倉! 人有比死更難受,股份有比盈警更可怕、751創維沒有盈警,亦沒有被渾水等等獨立沽空機構垂青,原本六元左右股份,一跌近兩蚊,跌幅兩成半有多,較是日毫子股跌幅更勁,比當日TCL盈警更糟! 創維令不少大戶措手不及,觸發點在於十月份數字晴天霹靂; 簡單而言,751十月按年整體銷售按年跌8%,海外市場高基數影響,拖低大數,情有可原。 但問題在於,創維內地整體銷售在有增長9%情況下,收益卻按年大跌16%,數字一出,整個中環為之嘩然. 基金將恐慌、憂慮,或模不著頭腦的情緒,轉化為憤怒並投射在股價身上,綜合中環人理解,主要有幾點: 一,當然是銷售有增長,但收入大跌,依然奈人尋味, 二,創維明知市場具有正面預期,但未有及早調模預期,是否有報喜不報憂? 三,所謂高增長,高需求行業產品,可能是一廂情願之想。 一直堅持751不會重覆TCL 舊路、瑞信試圖為創維解話,認為收入下跌僅僅反映提早減價推廣,為光棍節銷路,但股價表現證明,市場唔BUY呢個睇法。 首先,十一月十一日光棍節,犯不著十月提前大減價。 其次,亦是更重要在於,創維銷售佔比當中,一向被視為高毛利4G電視正在增加,很明顯,十月數字令高毛利產品之說出現破綻。 美林早於七月時揚言,從內地電視機底板價格趨向持續下降反映,內地彩電需求正在放緩,盈利視野不太清晰。 花旗最新亦指,內地彩電市場競爭太激烈,行業毛利持續下跌,懷疑創維劈價幅度可能高達三成。 將創維故事無限放大的話,內地零售市道是否一如當局繒晝出的亮麗,反而更值得思考。 正當內媒大煲光棍熱,天貓、淘寶銷售勁,但一個相對價格較低的購物平台,銷售強勁或是建基於其他對手銷售放緩,光棍熱某程度上是否等如一個零和遊戲?

心有不甘?

圖片
林鄭司長說過:官到無求膽自大,對陳德霖來說,大概會是:野心仍在太介懷!!!!! 樂文哥或許對媒體大篇幅報道,評論品評一季蝕六百多億偶有不甘,於是三日後急於發文: 以樂文哥在匯思專欄蹤影次數,實屬罕見 中環人形容,題為風高浪急、謹慎前進一文,大可界定為稀有珍品,陳總衝著虧損六百多億而來,云云解釋似曾相識,談不上新意。 唯一是玩弄數字,將「虧損金額」轉移視線至「虧損幅度」,憑負回報1.9%掛帥,自比跑贏恒指、跑贏國指、跑贏A指,跑贏對沖基金、跑贏巴克萊債券指數,還有是跑贏太太....強積金。 呢類數字遊戲,基金大戶最玩弄得出神入化,而調轉白頭年代,老早就會為巨虧有備而來,善用負回報比負回報,兼且宣佈巨虧當日即時盈喜。 時而世易,樂文哥及其團隊功力可能仍然高強,但中環人直指,公關工作及管理預期,並不及格。 勢估不到,「對於金融市場咁波動,我哋亦無能為力…」,一句出自自己口中說話,正正篤正自己要害,怕無能為力,被市場曲解為個人無能亦無力,而要連忙澄清「非不盡力」也,似乎低估公眾氣量及認知。 老實,市場千變萬化,兼夾雜大量人為及其它因素,無力去左右大市波動是正常,即使無能為力去確保維持穩健收益,亦屬天經地義。 當日白頭年代,簡單三爬兩撥: 回報看長線,外匯基金首要任務乃維持金融穩健,不應視作投資基金,繼而哈哈哈兩句,大家當無事發生。樂文哥,要認真改善下公關工作喎!! 老行尊話,某程度上,樂文哥未憧得退一步海闊天空奧妙,君不見,零八、零九至今,回報最多的基金操盤星級王者,均告神壇打回凡間? 徐翔被認定為十三億人的超級高手,落得自此下場,投資表現不濟,在中國國情下,也許是一份福氣。 話分兩頭,呢兩日看到小加總裁為香港出路及金融中心前景出謀獻策,看得出是相當上心,相反另一位就為自己有力無力有能無能諸多辯解,同是香港財金最高領導人,高下立見吧?

雙重視野

圖片
到底是人行手文之誤,抑或內地媒體過份狂熱,借用半年前舊聞,製造出衝力穿球效應,似乎是一宗無頭公案,撲朔迷離! 舊聞效應底下,唯一值得安慰是今時今日、深港通三隻字仍然值租,足夠踢高成交多數百億,交易所一彈可以就有一成! 人人講十三五,政策在熱份子流於捕捉炒作機會之餘,忽略一點是,十三五確定香港兩件事: 一,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對,是全球。 二,參與國家雙方開放地位。 有線有幸一連三日有李小加專訪,周六足本版,唔係賣花讚花香,李小加深入淺出,勾劃出香港資本市場未來路向,以及香港強項所在。 套用小加形容,香港優勢是具備Dual identity,簡而言之,在內地,我們是半個洋鬼子,有國際經濟及視野、 在海外,我們是Chinese,懂中國,了解國情亦比鬼子佬多。 背後重要其實在於,制度、文化等核心價值其實阿爺相當看重,亦換句說話以此引申的話,近年發生種種事情,實在是有人扮醒目仔,叻唔切! 蘋果到港上市,表面是天方夜談,但對Tim Cook而言,產品銷售最大市場既然在中國,股份以某種形式在中國境內掛牌上市,亦順理成章。 大前題在於現時本港、內地互通機制,成交要比現時多。 細心的話,兩地互通機制表面上是加強資金融通,建立資金進出走廊,但外界少有提及卻是,互聯互通機制,某程度上是予以香港一大角色,為境內股票擔當定價人、一個比內地目前具備質素的定價人。 正當早前內地疑神疑鬼,以為外資搞亂檔之際,上證大跌百分之八當日,滬股通流入額度卻是地上最強、 而正如近日內地無限幻想,政策憧憬無限,以為牛市已再來臨的同時,滬股通連續十二日淨流出,今日金額更是近期最多。 說明一點,境內A股持續出現Pricing Mis-match,換句說話,兩地互通交投仍欠突破,市場對中國問題憂慮之餘,核心關鍵在於內地股票價值有欠吸引! 自九十年代打從青啤上市,香港一早已經擔當超級連繫人,為內地引資,為企業走出走築橋搭路,環境已變,香港身份及角色其實是超級定價人。 先為內地資產厘定合理估值,繼而影響向外發揮,但呢點,包括投資者在內全數持份者,都要付出更大努力。

寒冬

圖片
隨著渣打供股集資及減成本計劃公佈,由溫拓思Bill Winters領導的渣打,正正式式步入寒冬! 渣打股東會問,三成多折讓,七供二,為渣打打打氣,注入新動力,可以嗎? 答案在於你對渣打的情與義!!! 供股集資51億美元,另加末期息暫停而額外多5億,渣打變相向股東申手56億美元,但金額被30億美元重組,及20億美元常規成本幾乎全數抵銷。換句說話,渣打供股集資,某程度上是「冬天叔叔」要股東支付重組費用而已! 供股後,渣打P Book大減一成二,盈利攤薄兩成一,股本回報進一步降至6%,2018年目標僅為8%,較象哥更低只有一級資本比率目標升至最高一成三,一場大龍鳳,分析界最關注的節省成本,卻僅僅在「老冼」18億美元基礎上左減右減,大減分行,大裁過萬員工,削減成本會額外多11億美元,問股東攞50億,你自己只肯多慳10億,唔多Fair!!! 50多億供股,支付重組費用為主,對渣打而言,重點在於重組收效與否,渣打今日公佈重點,為將集團三分一風險權重資產,即為數1000億美元業務或資產重組,四大類別劃分,僅50億美元被列入將會出售,其餘僅僅強調要強化,要整合,又係杯水車薪! 渣打過去十多年,賣點在於新興市場平台獨特,零售、商業及批發銀行三為一體,交差銷售,互有協調,海嘯前後供股,每次供,每次掂,其時正值環球西向東移概念,但此時此刻,遇上是東西下移!! 「冬天叔叔」稱,新渣打定位主攻富裕零售客戶,呢招,前象哥紀勤幾年前一早就鍛羽而歸,「冬天叔叔」減少對企業及機構銀行業務資源投入,某程度上一如早前所指,渣打模式已宣告死亡! 凡事有兩面,渣打供股,主觀及客觀環境遠勝當年,但淡馬鍚出任聯席包銷,來得罕有,原來最對渣打具備情意結,是堂堂坡資主權基金,當日淡馬鍚有意拉攏渣、星合併結盟,世事無絕到,舊事或可以重提也!

無能為力

圖片
一殼眼淚的第三季,強積金:人均帳戶蝕二萬五、 外匯基金:一紅,紅到底,虧損638億、 假設七百萬人,人人有份的話,人均虧損又近萬。 換句說話,港人撇除個人投資組合,單單阿公,已經令七百萬人平均蝕近「四皮野」! 一輸幾皮,殊不好受,亦但感覺自豪,若非陳氏夫婦,現實社會,唔賭唔炒、普羅百姓有幾何一季會輸幾皮野? 是龍是蛇固然不能因為一粒數字而一概而論,但陳德霖比歐智華,至少在投資收益上前者輸足一百條街! 以陳總裁第三季虧損額計,相當於每日蝕七億六左右、反而歐大班,二百多億港元炒房收益,每日平均賺兩億多,幸好匯豐仍對遷港舉棋不定,否則的話,由輸一百條街的,監管嬴自己一百條街的金融機構,情況會相當尷尬! 第三季,按季計,象哥核心盈利比美林估計要好,但較高盛為低,即僅僅中規中舉,談不上勝預期。 四大業務範疇,環球市場及金融單天保至尊按季升兩成四,缺點固然是核心利息及收費業務再跌,撥備亦應升唔升,而炒房收益佔整體收益比重由第二季佔比一成,進一步上升至一成六。 好聽的,勁過高盛,難聽一點,跟穩健傳統越行越遠! 但象哥仍然值九十分,原因在於資本比率創造能力依然,你擔心派息,華大班數字上話,No worries!!! 你怕資產質素,華大班數字上亦話,我必定好過內銀! 匯豐亮點往往只在逆景才能發光發亮,尤其近日見盡內銀及中資金融股業績一切光怪陸離: 工行忽然撥備蓋幅率貼近警界線、農行不良貸款比率爆上2%後,傳出行長被查、國壽失驚無神投資巨虧,一切一切,盡在中央衣視組進駐三十多間機構後發生! 由御貓變內幕交易、由監管機構高層變為違規受查、券商老總跳樓、私募一哥被捕,一切一切,二揀一之下,投資者或更多投奔大象。 白一點,有陳德霖「無能為力」的投資收益表現,盡顯華大班超班、有中資金融、及渣打,突顯匯豐夠穩健! 中環人老早提醒,內地金融情況要密切留意;銀行業績,壞帳之餘、點解中金要連忙上市、點解中銀向信達出售南洋遲遲未有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