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5月, 2008 起發佈的文章

十分鐘

無驚無險、又到四點; 四點之後,處處兇險。 如果今日在交易大堂,於四點之後就會不斷聽到「慘叫」、「歡呼」混集一起,總之好似去左個瘋人院! 有些股分於尾市十分鐘,可以由跌變為急升一成三,仲創新高;又有股分會倒跌一成幾,就連一向穩陣中電,單日都升近一成,創新高之餘、仲是十年最大升幅! 有這個現象是由於收市競價時段出現混亂,期間多隻股分成交,同股價有異動,部分收市價後出現大幅偏差。而競價時段十分鐘成交,更佔左全日總數超過一成六。 10分鐘嘅競價時段成交就多百4億,到855億,即係每秒就有二千三百萬成交。 經紀形容,股分異動,交易混亂。 經典例子係被納入MSCI的蒙古能源,競價時段更由跌轉升,MARK高1成3,最後承埋創新高。 十分鐘嘅競價時段有不尋常成交股分太多,難以盡錄,一度被掛低一成嘅長實,競價時段佔全日成交4成2,中信資源亦超過4成。 看看恆鼎,十分鐘成交佔全日成交五成,即說交易了整整一天四小時,成交也比不上尾市這十分鐘。 經紀話,單係MSCI指數調整,不足以解釋咁多股分同一時異動,不排除有莊家活動,有市場人士擔心,下星期5收市後,恆指成分股改動,情況更混亂。 以往收市價,是以最後一分鐘每十五秒的交易平均價做結算準則,理論上是較易影響股價。 新的競價時段就以最多成交股分作收市價準則,原則上需要更大成本方能影響收市價。 不過競價時段足足有十分鐘,對資本充裕的投資者,就比了足夠時間他們組織買盤進操控股價,反而不參與的投資者,就只能乾看著股價比舞高弄低。 有一件事大家會問,收市競價都做左四日,點解到星期五先出事? 證監會話,正了解今日收市後競價時段嘅情況。 港交所就解釋是今日有批股分因為MSCI指數改動而調整組合,並非有不尋常交易。 過去每年MSCI會改組四次、恆指公司又要做四次檢討,又唔見過去市場會有咁大波動? 咁都叫無唔尋常? 睇多隻中電,根本就唔受組合變動影響,咁講真的有些牽強。 陰謀論睇,就係星期五成交一向淡靜,揀呢個時間做市好易得手! 咁計法,到下星期一開市,mark低左嘅可能會搶高,今日升突左又要回套,恐怕又有一番「殺戮」。 證券經紀業協會就指,如果情況持續,港交所有需要檢討係咪要繼續實施有關機制。 看來交易所要認真檢討這十分鐘的交易安排,否則很容易成為另一倘「細價股」事件翻版。

政策市

圖片
2008年,全球糧食價格暴漲,窮國不能負擔高昂的糧價,導致數以百萬人面對糧食短缺,甚至在一的貧窮國家引發騷亂。 罪魁禍首有好多原因,有炒賣因素,有因為糧食作物製造生質燃料,造成糧價暴漲,亦有最主要是不公平貿易同扭曲政策問題。 前一陣,聯合國最高人權官員就對不公平的貿易手法以及提供補貼的「扭曲政策」加以批評,並指這些因素促成了當前的全球糧食危機。 政策市,的確未錯,單說大米價格,很多業內人士都說,一年三次收成,基本上供求不是問題,之前大米價格急升,就因為限制轉口的問題,其實出口大米國會限制入口國不可轉售,即使入口國用不8盡米糧,也不可轉口到其他國家,兩星期前,越南同印度放寬出口限制,就令米價迅速回落。 大家還記得多哈會談,談判破裂,部分人歸究發展中國家的保護主義,但要了解,事實上富有國家在削減農業補貼和調低關稅方面拒絕讓步,又拒絕在貿易規則上保證發展中國家有靈活的機制以促進農村生計、糧食安全和工業發展,另一方面,已發展國家一邊廂要貧國減少對農民的補貼,但另一邊廂卻每天花上十億元來補貼自己的農企。其實很大程度上是發達國家在農業問題上未有考慮到發展中國家的基本需要,只為尋求一己利益,發展中國家要保護自已農民的惡性結果。 那麼米價前景如何,有圖表派說,看技術,國際大米價格會進一步回落到每百磅16美元水平,但看來要回到10美元水平的機會不大了。

垂簾聽政

圖片
新地由阿媽出山,亦成了第一間炒主席兼CEO的藍籌公司,事件至此終於告一段落。 真的嗎? 三千幾億市值上市公司要再由第一代重新掌管,我們認為有幾個問題,管理層是欠投資者一個交代: 1. 緣何要做成今日局面,縱使主席千錯萬錯,就不能由董事局內平息,要鬧上法庭? 2. 家族企業管治色彩濃烈: 即使新地過去多年如何努力建立專業企業管治型像,得獎無數,不過一旦三兄弟出現不和,最終都只有由幕後「垂簾聽政」的阿媽出山,反映事件一旦發展到終極層面,「家」的慨念仍然超過專業管理,真的沒有更好人選? 3. 事件最令人莫名其妙,是公司管理層的透明度,不單止對傳媒如是,即使我們接觸過的機構投資者或基金經理,由三個月前主席休假開始,公司都無交代過事件的前因後果,所謂的交代除了是一紙簡單不過的聲明外,當中雙方自透過自己的渠道發怖的所謂「消息」,投資者根本無從考證真偽。 今次人事變動,前後撓釀左三個月,有部分基金都失去耐性,寧願將資金換馬到更安全股分。 回顧前後,很多企業管治問題值得成為研究個案,包括信息披露問題。 好像明明有人想披露董事會入面細節,但又怕比人告,於是又企圖透過放風去達到目標,透過消息話郭炳湘多方損害公司利益,例如過去一年過度投資及輕率,買入超過15個中港及澳門地盤,會增加新地財政風險。 消息又毫不客氣地批評郭炳湘,指他「不合理行為拖慢業務發展,幾乎令高層決策陷於癱瘓狀態。」「他本人對市場亦缺乏認識,判斷錯誤」,更指郭炳湘多次選「街外人」,而架空公司同事。 所謂的「街外人」,到底是否指姓「郭」「鄺」以外的人? 我們仲要留意,今次聲明特別提到郭老太任期只是到十二月底股東大會,之後又會有什麼變動,會否又有新一輪高層權力鬥爭? 更叫人可惜的是公司經常提出,郭炳江和郭炳聯無意做主席,亦冇想過做總裁……並唔係奪權,「事件發展至這地步大家都很傷心, 係無奈的決定。」 作為投資者,其實邊個傷心、邊個無奈,大概除了當花邊新聞看外,真正的關心的人並不多,公司要挽回投資者信心,除了要正正式式向外公布事件前因後果外,面對前主席的一系列指控,獨立非執行董事理應發揮作用,有需要成立一個調查委員會,就指控作出調查,以清除最後的不明朗因素。 p.s. 龔耀輝明日會就近期熱門企管問題作出討論,千萬不要錯過!

微型金融

圖片
災後令突然一下子身無一物的人來說,財政支援好重要,但好多人都會說,直接送錢,並不恰當,因為這樣不會令人有最大的推動力,所以引申出現了微型經濟。 微型經濟也是鄉村銀行,在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孟加拉鄉村銀行始創人尤努斯,就引入微型經濟這個概念,大家不再依賴政府同慈善機構接濟,而是透過商業借貸原則,弱勢社群透過小額借貸,自力更生,創造新希望。世界銀行的報告訪問使用者,結論是正面,認為這筆不算巨額的貸款,可能只是一百美元,但已令他們生活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微型金融以合作社的經營方式,要有一批人一起進行借貸,他們壯大後有足夠資金,還會建立銀行帳戶,當然有成功例子,也有失敗例子,所以出現了第二代鄉村銀行,亦大大提高了成功比率,不好以為做微型金融很容易,其實也是很難的,不是只發放借貸,是有嚴格監查制度,很多時是要不離不棄,追上繼續借錢,談好代償計劃,談好借貸目標,針對性質,也讓貧民壞的心魔打敗,重新努力賺錢。 除了拉丁美洲,東南亞同印度的微型金融發展都相當快,中介團體亦越來越賺取到利潤,清華大學就有微型金融研討課程,其實這個概念,不單是幫助低下階層,協助農村經濟,亦有無限商機。 不好以為微型金融的發展仍留在傳統方式,其實去年網上拍賣網站eBay都推出微型借貸網站,讓民眾可以投資給全球貧窮地區的力爭上游者,投入的資金也可獲利。不同於微型金融組織貸款給開發貧民,這個微型借貸網站是讓投資者資助那些努力改善生活的人,並因此而獲利。 設立Microplace網站的始作佣者說過,如果你實地與這些貧困但有上進心的婦女交談,發現她們的生活因為三十甚或十美元而改變,你就會永遠加入這項行動。這個網站在去年底正式運作。大家可以透過這網站依照國籍搜尋投資者,查看尋求貸款者的照片,並且了解他們的商業目標。更加讓投資者與各國的微型金融組織取得聯繫,並且審查金融組織的合法性。投資人在網站上可發現這套制度在解決全球貧窮上的價值。這網站更說,每個人都大開眼界,這些勞動窮人的還款率高達到百分之九十八。

災後重建2: 南亞海嘯

近日聽到愈來愈多聲音,認為汶川災民籌集的捐款已經達到數以十億元,加上開始傳出有救災物資被侵吞的負面消息,有人提出是否應將資源放到其他更需要援助的人手中。 災後重建從來都是一個複雜的課題,面對大量的捐款及救援物資,如何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中,以及過程之中要避免重複建設、資源浪費,以及面對落後地區官僚系統腐敗而引生出的貪污問題,都直接影響災民恢復生計。 在2004年發生的南亞海嘯,對於今次災後重建,就是一個很好的教材。由Paul McMahon、Thomas Nyheim and Adam Schwarz在零六年撰寫的「After the Tsunami: Lessons from Reconstruction」,就是一分很詳細的重建報告。 海嘯在2004年12月造成了23萬多人死亡,170萬人無家可歸,對經濟做成的損失也很大,重災區印尼斯里蘭卡,分別損失了36萬個及27萬個就業機會。 不過全球各地亦對受災地區迅速施以援手,有70多億美元捐到印尼,斯里蘭卡也收到26億美元捐款,而各地NGO及私人公司亦派出了不少自願人士前往災區協助重建。 兩國政府很快就發現,自己沒有能力處理那麼多的捐款及物資。在印尼,涉及的救援機構就有124個NGO,30多個國家及多邊機構及聯合国等組織,在斯里蘭卡,亦有同樣「人滿之患」。 為了集中資源,印尼及斯里蘭卡很快認識到要成立新的中央機構的重要性,斯里蘭卡將三個負責重建部門統一為海嘯重建發展局,而印尼亦成立了「恢復重建局」。兩個機構的特性均是以重建規劃作為核心,幫助數以百計的地方及國外NGO,以减小重複重建的工作,亦被視為抵制腐敗貪污的重要組織,以免妨碍重建工作。 報告提出,為免受各方利益影響重建建進度,國家領導人必須一早對重建機構作出最高程度的介入及支持,同時機構要定型為服務型角色、而並非直接實施重建工作。 資訊流通更是重建核心機構必不可小,只有充分的透明度,以現代管理原則方可以確保重建有效率進行。 重建的原則不單是要恢復原貌,而是希望可以「恢復得更好」,因此除了要減少災情及恢復家園外,發動社區支持重建工作,就是最有效去填塞這個缺口。 而要杜絕地方反對及貪污影響重建,最好方法是規劃重大基建及工程項目由國家機構層面負責,但涉及鄉鎮重建就由地方機構進行,但報告提出過多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權式指令,可能會令地方有所反對,反而妨碍重建工作,最好方法是建立地方分...

制衡

等左十年,電信業重組呢一日終於來臨。 本來定左喺上星期六「五一七」世界電信日公布重組方案,不過因為一個四川大地震,令方案要押後到「五二三」先出台,不過面對建國以來最大國難,等多幾日都可以理解。 整個重組方案核心其實並非合併或資產重組,反而是怎樣維持權力平衡。 因此兩大電信巨頭出現微妙變動,中移動董事長王建宙繼續留任總經理,不過更高位置的黨組書記,就由網通董事長張春江接任。 張春江呢位曾經出任過信息產業部副部長的官員,在網通上市前先調任出掌公司。 他在處理前年電盈主席李澤楷出售股權問題上,就娼以寫「章回小說」形容雙方關係,他亦曾經以「四兄弟溫飽各異」,來比喻目前四間電信公司之間競爭,今次由他空降到中移動,出任黨組書記,難免令人有所聯想,是否要制衡中移動獨大的局面。 內地傳媒報道,早上九點半,中組部同國資委一個副部長、一個副主任,先到中國電信總部,宣布最新人事安排,之後十點半,就「步行」到網通總部,又公布多一次人事安排。 而最有趣反而是聯通總裁尚冰,他將會出任中國電信黨組書記,又是另一個制衡工具,他的任命今早是由聯通董事長嘅常小兵,親自帶他到中國電信找王曉初,話我為你帶來最好人才,真是有「易水送荊軻」的感覺! 分析指,重組一如預期,反而人事變動一改以往總經理,兼任黨組書記造法,分明是希望透過高層互雙制衡。 不過有學者批評今次不能做解決失衡問題,中國移動日後仍然會係獨大,其他兩間電信公司,即使取得3G,也要整合現有網絡、非兩、三年時間不行。(你看和黃的3G,就累了它足足十年。 其實成件事最叫人奇怪,反而是三間公司停牌的時間。 九點半開市前,新浪網已經以獨家消息,「實牙實齒」話明今日會公布電信業重方案。 到上晝十一點左右,新華社己經出稿,證實中移動會收購鐵通,仲公布了中移動集團人事變動。 但當時幾隻涉及股分一直無停牌,之後就開始升百分之四、五,一路炒上,一直到中電信升到百分之七,先於十二點零四分停牌。 反而網通同聯通,見到中電信停牌後仲愈升愈多,分別都升近一成二,先至在十二點二十六分、即係離中午收市前四分鐘,先停牌,中間都不知比人炒多幾轉! 事件再次突顯,中資企業停牌政策仍然係有好多漏洞,希望日後多多改善。

災後重建1: 卡特里娜

對於今次災後重建,想分幾日講講。 先想講颶風Katrina,05年對新奧爾良做成巨大傷亡,過百萬人要撤離家園,雖然死亡人數與汶川地震可謂難以比較,不過災後的反應可說是差天共地,在新奧爾良一度出現了無政府狀態,部分地區出現大規模搶劫。劫匪公然與警衛隊正面衝突,不單當著警察面前,大肆燒毀搶掠,更和警方槍戰。 由於警方未有適當支援,當地警方面對巨大壓力,事後有兩名警察自殺身亡,更有二百人交出警徽提出辭職。 為什麼一個發達國家會出現如斯混亂局面,事後分析不少是歸咎於貧富不均、以及種族問題上,不過更根源的問題其實是來自州政府及中央發放資訊上的遲緩: 調查發現不少暴亂是由於市面出現不少無跟據的傳言,例如政府戒嚴、糧食食水短缺、以至封城等等謠言,令本來已經六神無主的居民變成了暴民。(與布殊相比,溫總對救災的迅速投入,與及對災情的資訊發布都是近代非常出色的救援工作。) 布殊政府知道誤事後,即時批出大規模資源進行振災,國會批出逾六百億美元撥款救濟災民,連同之後重建費用高達二千億美元,是近代支出最龐大的災後重建。不過事隔三年,新奧爾良仍然有不少地區未有重建、滿目瘡痍。 為Slate 網上雜誌寫「Everyday Economics」的作者,經濟學家Steven Landsburg有個這樣的分析: 新奧爾良沿海的風景雖然美麗,但由於這裹位處水平線以下,一年到晚經常受到颶風吹襲,因此樓價一向偏低,由於住的都是付不起錢的平民,他們建造的房屋也就只是傾向有瓦遮頭、而並非可以抵擋颱風的建築。 在市場機制下,本來這裹的房價會自自然反映居住在這裹的風險因素,可是在政府發放巨額的振災撥款後,這種市場分歧(Discrimination)變得模糊,更甚是與其他條件更好的城市拉平,變成由於聯邦政府介入後,將一些更富有城市的居民收入,用作補貼新奧爾良居民。 始料不及的是,由於當地樓價開始上升,引來了投機者投資當地樓市,結果原本的居民反而不能再負擔當地樓價,不少人被迫離開了新奧爾良,據統計,在零七年中,新奧爾良的人口只及災前的六成,遠低於政府原來計劃指標。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政府無目標進行災後重建,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與這個例子相反的是南亞海嘯的民間重建工作,希望下次續談。

105元

徐超這個名字,相信全國人民現在都懂吧。 最初看網上留言都不大相信,怎料之後陸續有人報告老人家的行踪,看罷又不禁眼紅...... 老人家先捐出數元,之後隔半天再回頭拿出105元,令當場工作人員震動。一個人食也沒得飽,卻寧願將自己所有交付給災民,仲為免工作人員麻煩,將一毫幾分碎錢到銀行換成大紙,說自己要盡自己一分力。 有人捐出一億,可能只是身家的千萬分之一,有人捐出一百元,卻是自己的全部。 陸續有更多網民問那些富豪榜的富豪去了那裹.......

長尾

又係每季報數時間。 零八年第一季港台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 ,有線財經跌至二十大尾,好在有個「財經即時睇」節目排上十五位。 當然「有線財經」就繼續保持走在最前線,排名第四,僅次於星期二檔案同鏗鏘集之後。 講到CAFE,雖然是二十大不入,不過在 認知率低的一個組別 ( 收視5%以下),排名居然是第二,而其他有線財經節目,好似商品有價、創富早餐及大行報告,排名都不錯。 如果再仔細睇呢一組排名,十二個入榜節目全數為有線出品,這反映了一個事實: 我們在製造「長尾」! 這正如CAFE一開始的構思: 節目並非針對一些只慣問 NUMBER的觀眾,而是希望集中一批追求更多知識的中產觀眾,他們本身已經有很豐富的投資經驗,追求的是更廣闊的國際視野、渴望了解香港及以外的政經、經濟理論、管理、IT的智識,而這些很明顯是小眾有興趣的節目。 本港的媒體競爭,現在無論是收費電視、互聯網、報章、以至電台,都全面步入跨媒體年代,競爭當然愈趨激烈,但我們相信不會出現一家媒體獨大情況,反而只有抓到長尾,才有自己的生存空間。

動容

今個星期,眼裹看到不少救人救災、捨己救人的場面,我一邊看新聞一邊看報章,也不知自己哭過了多少遍: 有母親以自己身驅保護自己的幾個月大的孩子,手機上留下訊息是「如果你能活 ,一定要記住我愛你。」; 有教師為了保護自己的學生、被掘出來的時候身體就是張開雙手如展翔般。 一幕一幕的片段,就如內地網民說:「穿透地震帶來的煙霧迷漫,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 其中一幕令人動容的是,總理溫家寶親自安慰一對父母已過身的小孤雛。 每次見到他對災民嘅關心,向軍人下達嘅指令,都令我越嚟越對佢敬佩。 今次四川大地震,星期一兩點幾發生,到四點零已經聽到溫總坐緊飛機前往當地,不得不令人服他的反應及承擔能力。 總理馬不停締,去不同地區,直至呢一刻佢仍然喺四川,大地震後第二日,溫總下達命令,唔理幾大代價,都要進入汶川,之後解放軍首支部隊先終於闖入震央汶川縣。 聽喺現場嘅記者講,溫總真係親力親為,唔單止統領,仲喺親手參與救人時跌傷,為救災流過血。亦都嚴例訓示部隊,要揸緊時間救人。 有香港記者講,如果你喺現場,見到呢位年過花甲嘅長者,都會喊出嚟, 溫總承認,今次是49年以來破壞性最強嘅地震,這個大膽言論,相信好多官員都寧願自已知,都唔想宣布出嚟。 今次地震威力超越唐山大地震。當時一共奪走24萬條人命,要留意76年時唐山大地震,中央警覺性相當低,今次透明度高,不會收收埋埋,亦都接受國際援助。 而對比緬甸風災,根據紅十字會話,當地死亡人數可能高達十三萬人,遠比官方公布嘅三萬幾多好多。緬甸軍政府到目前仍然阻撓好多外國組織入境救災。不唔單止咁,緬甸受風災重創,但軍政府仍然舉辦公投,仲話新憲法獲得超過九成民眾支持,呢個結果就受到質疑。 經濟學人同英國金融時報就都有專題報道兩地嘅天災,亦講到中央已經吸受了沙士的教訓,希望可以做到一個負責任的政府。 雖然仲有好多不足之處,但大家都應感受到國家的確努力改進貼近國際標準,亦對每條人命表示尊重,亦理解資訊流通嘅重要性,希望中央官員今次可以感染到一批地方官員,避免地官員控制言論,怠慢處事。 希望下次有機會再談談地震後的重建,特別是可以參考阪神地震及東亞海嘯的影響。

不幸 言中 ,新地的人事問題愈弄愈大,終於要鬧上法律程序。 新地董事會原定2點舉行討論郭炳湘去留,怎料不夠一個鐘,多名董事已先後離開。 原來新地董事會原本議程是動議終止「郭炳湘作為主席,兼行政總裁。同轉任新地非執行董事」,但怎料郭炳湘也有一道殺著,就是在董事會前向法院申請禁制令,禁止董事會就呢個議程投票,同議決。 據了解,郭炳湘律師是同兩個細佬郭炳江同郭炳聯律師,經過通宵討論後仍然唔可以達成共識,至入稟法院。 根據呢個「爆大鑊」的入稟狀,去年5月開始郭炳湘與兩個細佬郭炳江,郭炳聯就新地業務,同點改善新地企業管治問題出現分歧,兩人經常反對他的意見。 入稟狀直指,兩個細佬不想他再做新地主席兼行政總裁,而健康問題,就成為成件事重點。 今年一月,郭炳聯安排郭炳湘於一個社交場合,見史丹福大學一名醫生,而醫生指他患有躁狂抑鬱症,不適合擔任主席兼行政總裁。 今年2月2日,郭炳聯,同郭炳江向董事會發出文件,建議於2月18日董事會,考慮通過議案,終止郭炳湘主席,兼行政總裁職位。 郭炳湘相信呢個係基於健康理由,所以向董事呈交這名醫生電郵,認為他的病有得醫,所以先向董事會申請休假。 而只要證明他健康無問題,就可以復職,董事會成員,包括兩個細佬一致同意。 之後,郭炳湘搵來3名醫生,都證明他健康無問題。 不過兩名弟弟卻質疑診斷的準確性,更直接指健康已不是最重要考慮,更建議主席兼行政總裁一職,由媽媽郭老太接任。 如今事件已演變成將家族的不和「白熱化」,對於今次演變成法律行動,都令人幾唏噓! 其實事件變成了法律程序,誰對誰錯也不宜下任何定論,不過想說的是、雖然新地多年來一直取得不少企業管治獎項,但很可惜,以我們多年來接觸這間公司文化的經驗,基本上經營思維仍然是相當舊式、他們認為任何資料交予你手上,目標就是為了他們自己宣傳,公司的透明度乏善可陳,完完全全是一個人治的管理企業。(你看公司內皇親國戚處處,郭炳聯/江太太均在公司工作、而郭老太弟弟更是執行董事。) 其實由企業管治角度來看,今次事件都是一個好的教材,因為新地作為家族企業,雖然一向在公司管治上都係表現優良,不過三兄弟之間的矛盾、最終都係要爆發出來,似乎再次證明家族管治無論平日「包裝」得幾好,都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根本難以擺脫人沿的咀咒。

「寫了三十多年政經評論,筆者對過去理直氣壯地維護資本主義制度頗生悔意,因為看到了太多不公平手段和欺詐性活動,而一些本以為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理論則經不起現實考驗(比如價高必然使產量增加促致價格回順)……。筆者真的希望中國不要徹底走資,社會主義的確能夠維繫社會公平,中國若能定出一套在「向錢看」與社會公平間平衡發展的政策,中國的崛起才對提高人類福祉有積極意義!」 能想像以上言論,是出自香江第一健筆之稱的林行止先生嗎?實在令人相當震撼。由1973年成立信報以來,林行止對資本主義就有清晰透徹的理解,多年來除了以林行止寫下數以不計的政經分析文章外,他更以「史威德」之名,分別寫了四本描述經濟學大師的書: 「經濟門楣」、「經濟家學」、「投資族譜」、「一脈相承」,四本書都令人愛不釋卷,對經濟學及資本主義的分析,真的做到了深入淺出又言之有物,值得一再向人推薦。 那麼什麼事令林先生對維護資本主義「頗生悔意」? 原來又是近日急升的糧食價格。「價高必然使產量增加促致價格回順」是林生認為經濟學中第一、也是唯一的準則,但今天放到糧食問題上,似乎一點也用不著,林行止歸納為四個因由: 1. 城市化令耕地萎縮; 2. 更多人民改善飲食,結果推高飼料價格及糧價; 3.美國鼓吹生物能源; 4. 小農無法因糧價上升而得益,結果「有田無人耕」。 林行止認為近日市場分析家提出天災人禍推高糧價根本是託辭,因為生產力在科技不斷改善下只有不斷提高,反而是次按問題爆發後更多資金苦無出路,結果只有炒高商品價格從中獲利,當中當然難理人民死活。 到底市場是否失效當然大家各有看法,但正如我們曾經多次討論,政府介入糧食市場及干預價格才是糧慌一個重要根源: 我們曾經報道,中央為了補貼農民生計,限定了最低收購價格,但隨著糧食價格不斷飊升,用來保護農民的最低價格反而成了欺壓農民生計的最低收購價格,由於價格不能反映真正市場供求,當中對制定最低價格有影響的政府官員當然中飽私囊,而農民亦由於生產成本上漲,寧願將耕地荒廢,而他們自己亦因為糧食價格不斷上升,不少已落入赤貧的生活。 到底我們是要學一些國家好印度、禁止商品期貨交易,意圖趕走炒家推高糧價,還是掃除政府干預,由自由市場決定供求? 好像經濟學人所講,糧慌問題的嚴重性,到今天已經不下於次按危機,到底我們的政府、大商家、企業,甚至是傳媒何時才會意識到?

預言

個多月前,聽到有傳言指北京奧運前會出現大地震,心想又是一些藏獨分子做的公關巴戲。 在倒數87天的日子,四川發生了7.8級地震,最少有八千人死亡,整個受災地區變成煉獄。 即時問告訴我這個預言的「大師」,他說這個可能是天命。 真的天意不可違……. 不,我們相信人定勝天! 今次震災內地已明顯增加了透明度,溫總理亦已即時啟程前往四川指揮救災,各地人民自發開始籌款救災,正以年初一場五十年一遇的大風雪我們都能克服,天災雖然是不幸的出現了,但它更考驗是我們的決心。 當然,現在更重要的是將全國資源放在救災,奧運、特別是一系列慶祝應該暫且放下,雖然對運動會氣氛有些少影響,但目前更重要是團結全國動員救災,這對奧運來說,應可做到雪中送炭、反而更能突然奧林匹克精神。

大內群英

過去兩年政府終於懂得用spin docter的技倆,特別是「大事化少、少事化無、無事生非」,對市民來說也有好處,就是至少政府做的順眼得多,比過去八年都要少了怨氣。 至於一直強調要與政府「抗爭」的民主黨,遇上spin docter就真是黔驢技窮,對政府完全無計可施,又不能掌握民意,兩面不是人。更慘是黨內後生一派要上位,老的只有退的退、走的走,完全無前途可言。 好在仲有一派新的後進人材,先有公民黨的專業人士,其他好像三十會亦擺明車馬「先論政、後議政」為目標,看來香港政壇仍然有一番熱鬧局面,只是主角已經換了人。

見頂? 見底?

原來愛上賊

圖片
一個「大賊」成為了一周風雲人物。 呢個鼎鼎大名嘅賊已經係第四代人,佢就是著名電腦遊戲「GRAND THEFT AUTO」,開售一星期以嚟,賣出左六百萬,唔單止打破舊年微軟推出嘅對戰遊戲「HALO 3」創下紀錄,以總值五億美元計,甚至係打破左所有「娛樂節目」,好似係電影SPRIDERMAN、或者是書「HARRY POTTER」創下銷售紀錄。 到底呢個賊點解咁巴閉,可以令全世界都「原來愛上賊」? 遊戲SERIES由九七年推出第一集以嚟,已經因為全新玩法,由傳統玩家扮好人、改為扮大賊,一個咁有創意現法已經吸引左唔少玩家注意。 最新一輯遊戲、講述嚟自東歐主角,喺一個叫「LIBERTY CITY」、即係以紐約做藍本嘅大都會,點樣作奸犯科,殺人、搶劫、販毒,無惡不作。 以銷售成績咁好,難怪公司「TAKE-TWO」主席都話,相信呢個銷售紀錄係「史無前例」,唔會再有電影或者音樂可以打破! 而有唔少英美報道,都指喺遊戲推出後,犯罪率都有上升趨勢,更家有唔少遊戲店都有搶劫GTA情況。 最令人驚奇係喺倫敦一間遊戲店,本來有一百個排緊隊嘅玩家,點知排排下,其中一個突然拔出利刀,襲擊一個路過嘅途人。 起初一班玩家都以為係商店搞綽頭宣傳,直到警方到場、先知道出事,都咪話「唔搞嘢」! 呢個遊戲吸引之處係除左玩法創意外,玩家話最有趣係迫真,除左可以自由出入紐約一些大地標外,玩家仲要在遊戲入面搶車、搶手提電話,之後再同並其他玩家以「電話」聯絡,甚至唔夠打報警求救都得,都咪話唔迫真! 就是因為迫真,所以遊戲不單止吸引到玩家,廣告商都有好大興趣喺遊戲入面賣廣告,好似有一段片最初以為是遊戲demo片段,點知睇到一半先發現,原來係可樂賣廣告,又真唔可以唔佩服廣告公司。 似乎電腦遊戲已經成為BLOGGER、以及社交網站以外,另一類新興廣告媒體。 而微軟同新力,亦都趁住今次GTA大賣,加強催谷旗下XBOX 360同 PS3銷售,其中微軟更反通脹、逆市將XBOX減價。 今次GTA 亦可以話成為開發商TAKE TWO的救星,因為最大電腦遊戲公司EA正是打算全面收購,就靠住一隻GTA、分分鐘可以叫更高價錢,有分析員己經用微軟同雅虎例子來形容今次收購,似乎對EA來說,GTA真是一個「賊」!

贏家

到底談判拉倒,是楊致遠責任大、抑或「巴爾默」責任? 「巴爾默」當然要承受不少壓力,不過面對雅虎單日市值唔見左五分一,楊致遠才是千夫所指,你看他反駁巴爾默的理由亦非常脆弱無力,形像化點說就像是一個文弱書生受了委屈,希望借對方絀絀迫人的型像來將自己扮成受害人,企圖轉移視線。 實情是所有人都知道,到底是誰錯過了「THE PRIZE IN THE TABLE」! 楊致遠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指,雅虎一直想完成交易,只是微軟撤回建議。佢話,雅虎已經「開晒路」畀微軟,如果微軟想,他願意重開談判。 7月3日雅虎就會舉行股東大會,相信他的大限即將到來。 不過今天不想談微軟雅虎,反而想講講GOOG。 星期一GOOG股價升了百分之二,一度迫近六百美元水平,市場已反映誰是最大嬴家。 其實由第一季盈利大幅增長四成幾,已經反映google去年展開的「改善工程」,雖然令per click數目下降,但就有利增加目標客戶(behavioural targeting),顯然市場之前是過分憂慮。 英國的GOOG最近更出了一招殺著,就是容許直接將Google Ad張貼於競爭對手網頁內。 日後看呢個網頁,大家可能在右上角見到NOW的 Ad. 至於GOOG另一殺手鐧,是去年購入的DoubleClick,一種最新的技術已經發明可以追踪及儲存客戶的「cookies」。 不要少看這小小的「cookies」,基本上已儲存了了網民的瀏覽習慣、無論是看報紙、購物、上ebanking,總之就有齊客戶的林林總總資訊,亦是每個廣告人夢味以求、希望取得的寶物。 今天Eric Schmidt仍然向外表示,「cookies」的問題遠比想像中複雜,「任何有關cookies的問題,都要爭論一個小時以上。」不過最新的消息是,google仍然有意發展這個behavioural targeting 的市場,仲堅稱是為了消費者著想,令他們可以收看更「準確」的廣告! GOOG已發展至無遠弗屆,最近連國務院都在GOOGLE內賣廣告,只要你是英國、沙特阿拉伯或加拿大用戶,在網上查「terrorism」,就會由AdWords 轉移至國務院網站,問你驚未?

16萬

我們的World’s Local Bank匯豐銀行在九龍最大的分行之一、觀塘裕民坊分行遺失一部電腦伺服器。 由早上看到報章後跟進,匯豐一直反應之慢完全令人失望,只懂不斷強調客戶資料有加密、又稱引起客戶損失機會相當微,不過始終就不願意交代損失了多少資料,甚至連有無載有客戶個人資料都不願披露。 這點反而令我們懷疑伺服器內有相當不簡單資料,以至要左避右避不願披露真相。 「匯豐晚上發表聲明,指伺服器儲存了十五萬九千個客戶資料,包括賬戶號碼、姓名、交易金額及種類,但不包括私人密碼或用戶名稱。」 結果果然不出所料,一個銀行伺服器幾乎載有當區所有客戶重要資訊,不少更是有錢富戶或廠家,雖然資料未有用戶姓名,但就有齊交易紀錄,有按揭的就可以輕易能夠找到你個人登記買賣物業住址、甚至可以偽做身分證,到時賣左你層樓都唔知! 雖然銀行強調資料有加密,不過據我們理據,所以加密是應用在銀行內部不同職級員工身上,資料一旦離開銀行,要解密實在並非難事。 其實事件更叫人震驚是銀行事後處理手法: 雖然即時有報警求助,但要拖延七天後才向金管局通報,直至近兩星期後才通知私隱專員,而客戶就一直被曚在鼓裡,將消費者知情權完全棄之不顧。 銀行最重要的資產是誠信,一間銀行在失竊資料兩星期後仍以不想鬧大為理由,不向客戶披露,你估仲係十年前的世界? 相比之下,星展銀行處理棄置保險箱的善後手法就高明得多。 匯豐亞太區主席鄭海泉在回應我們的查詢時,第一個反應是「賠償咩嘢?」,之後反應是「睇唔到有咩賠償」。以當日匯豐能夠第一個自我引爆次按的反應,今次處理危機的手法令人非常失望,不知遠在倫敦的紀勤看到今次亞太區處理事件的反應,他又會有什麼反應? 多說一句,傍晚看到有些電視行家的反應,只將新聞放在二版(即第二節)內,到底是我們太敏感、誇大了事件,定其他人有其他考慮?

曙光初露?

朝聖

圖片
三萬人坐滿「奧馬哈」一個體育館,就係為了出席巴郡股東會,有參加者形容好似去朝聖。 每年一度巴郡股東會,被譽為「資本主義胡士托」,股東向股神取經之餘,購物亦獲大折扣優惠。 股神都好似歌神上身,先自彈自唱,跟著仲要證明自己寶刀未老,揸電單車都無問題。 對於經濟前景,巴菲特話以佢定義,經濟已經目前已經衰退,因為個人同企業環境、都比過去三個月、或者八個月都要差。 不過他在之後一日記者會上話,對華爾街來說,相信最差情況已經過去,仲話開始留意股市同債市收購機會,目標由二十至二百億美元都得,相當豪氣! 慢著,原來有公司巴菲特都買唔起,就間是貝爾斯登。 股神話,有一個唔識嘅人接觸過佢,問佢有冇興趣買貝爾斯登,但因為時間太倉卒,又唔夠資金(要650億美元!),所以錯失收購機會。 話明係朝聖,要目睹巴菲特風采,當然要問投資策略,不過更多的問題是你估唔到,好似是你會建議我個仔講邊間學校、或者係你同耶穌既個人關係係點。 當然,股東會上巴菲特是妙語連珠,好似問佢點睇自對手債券保險公司前景,他說:「一間公司以十四厘息借錢、或者股價跌左九成半,請問全世界有邊間公司仲可以攞到三個A評級?」 對於自己77歲的身體,巴菲特話自己未有退休打算,至於他心愛的「健康」食品,除了慣常講到的可樂、M&M朱古力外,今年仲有「白箭」香口膠! 當然,這些糖果、雞美酒股東可以任意品嘗,呢個為期三日一直係巴郡股東每年最期待的一天。 名貴珠寶,首飾通通有得賣、巴郡股東可以獲大額折扣優惠 嘉年華會一樣的氣氛,有股東話,這個周末聚會是全世界入場費最高的Party,承為十五萬美元,因為這就是一股巴郡價錢。 不過貴還貴,三萬個股東答案似乎一樣,就是物超所值。 相信呢種股東會,全世界只得一個,香港唔知幾時會有?

舞高弄低

圖片
高盛亞洲羅慕斯,上周又憑一分報告,將滙豐股價舞高弄低。 先講佢本人,如果講銀行分析員,他是十幾年來,少數、又或者係僅存仲在行內分析員,而且他一直室高盛未走過。 羅慕斯極之低調,不過,據講ROY RAMOS在菲律賓極有地位,亦因為RAMOS呢個姓,有人話,他是王族後人。 講真做高盛真係唔錯,次按風暴吹襲華爾街,目前全球最賺錢商人銀行,仍然相當豪氣,仲攞出180億美元,即過千億港紙做額外花紅獎賞員工。 其實要入高盛,好似要記14條業務原則,其中一條係要記住最重要三大財富,就是員工、資本同聲譽,所以高盛1869年成立到現在,仍然越戰越勇,一批好有經驗員工坐陣,就是其中一個成功元素。 講番RAMOS,早年都肯接受傳媒訪問,依家一一欠奉,令他在行內咁出名,匯豐唔多唔少都幫佢一把,特別是他與匯控前主席龐約翰好友好,之前仲是匯豐大好友,早在2千年,佢曾經話匯豐半年內會見百5蚊,就算01年,911後他都係繼續睇好匯豐。 不過自從JOHN BOND退休後,羅慕斯對匯豐無咁睇好,今年年初,更係睇淡匯豐到達頂峰,仲叫人買滙豐認沽權證,實行要佢跌就跌。 他連環出擊,出足幾份報告建議沽售,滙豐一月直插到一百零四元邊沿,失守埋250天線。 直至近日滙控強勢,上番250天線,又係佢出報告之後,事關前幾日,羅慕斯轉軚,話匯豐見底,目標價仲調番高到百五蚊。 不過匯豐升到百3蚊樓上,先至出聲話調高評級,似乎太遲,有些大行在滙豐117蚊個陣,已經出報告叫客買貨。而聽高盛講買左認沽證唔識CUT LOSE仲慘。

Worst is over?

過去一個星期,接觸的無論是大行報告、好像高盛羅慕斯寫滙豐、或大摩講恆指,甚至是老外的大摩高盛總裁,以至一個月前對經濟前景仍然悲觀的財長保爾森及英倫銀行,都不約而同用「隧道盡頭」、「見底跡象」、「接近完結」,心中不禁胡意,那有這麼多「隧道」、又何來那麼多的「底」? 兩個月前包括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均形容今次信貸危機是一九三零年以來最長最深的一次經濟衰退,為何市場情緒可以咁快逆轉? 星期四五公布的美國經濟數據,更好像是為這派看法的人打下強心針: 第一季經濟非旦沒有出現負增長,數據幾乎是與去年第四季一樣,而就業市場新增非農業職位只是下跌兩萬分、雖說是連續四個月下跌、不過已遠好過預期,而失業率更是反而回落至百分之五。 對於美國經濟情況咁快出現逆轉,有分析提出是聯儲局出手救貝爾斯登,化解了市場信心不足的問題: 交易對手願意重新開價,銀行開始提供恢復信貸,Liquidity問題已經得到解決。 且慢!我們提過最重要的資金成本指標,美元三個月倫敦銀行同業拆息仍然高企不下,聯儲局周五仍然要同歐洲央行再注入巨額資金,點可以形容最差情況已經過去? 今期經濟學人提出一個觀點,其實並非聯儲局不想再減息,而是再減息的後果只有是利多於弊。 舊年八月危機爆發以來,聯儲局減息未有即時剌激經濟,相反令美元即時出現崩潰式下跌,兌歐元累積跌幅一成三;而弱美元的後果大家也很清楚,就是瘋狂推高商品價格,油價今年已經升了兩成,其餘好像是金屬價格急升了兩成四、而農產品平均亦漲價了一成八,對於整體經濟反而成了一個重擔。 目前聯儲局政策催向已轉回中性,未來的經濟到底是真正見底回升,還是繼續走下波出現大衰退,目前要看的不單是樓市表現、美元的走勢能否企穩更是固中關鍵。

百年MBA

施老闆有關MBA的批評,在小圈子內的確引起了一陣風波。 其實施生說得很清楚:他鼓勵同事進修,那怕是自修讀一本書、抑或入讀MBA,總之一個人願意增進智識絕對是一件好事。不過施生有一個前題: 不要因為你讀了MBA就要求我加薪,你要表現得好公司才算數。 是一個很清楚、明買明賣的態度。 近十年社會興起的MBA/ EMBA熱,多少反映了管理人求上位的心態: 放下兩年工作時間/ 或抽出大量工餘時間進修,以今天分秒都要追求財富的人來說,是何等奢侈一件事,如果沒有足夠回報,那來咁多人讀。 其實聽過曾淵滄教授簡介,其實讀MBA也有不少樂趣: 可以與身邊不同的同學交換各行各業的管理及經營經驗、又有機會組團往內地,看看國企/ 民企如何經營,而且公司仲要「推心置腹」將公司數薄都交埋比你睇,為的就是希望可以集思廣益,想出一條絕世好橋令公司起死回生,最重要是比意見的人不容負責,豈不快哉? 不如談談我們經常有推介的HBS。 雖然目前對那間大學首先發明MBA仍有不少爭議,不過大家對哈佛致力推廣並成功將MBA風行全球大約沒有多少爭議。HBS在剛過去的四月,就踏進了MBA課程一百周年。 HBS在1908年四月推出時候,有一個事命,就是希望將管理變成一個專業。過去一百年來,哈佛曾經有相當風光的日子: 曾經全世界有8%MBA學生,是出自HBS,不過今天只跌至百分之一也沒有。因此今天的HBS也要推出「留客」方案,像2+2: 先招收讀第二年的Undergraduates,再幫他們找到工作,然後兩年內回來完成課程。其他好像以獎學金資助,甚至已幾乎變成學費全免。 近年對HBS最大打擊,算是他們出了一個惡名昭著的「壞學生」: Jeffrey Skilling,ENRON前總裁。 不過百年老店仍有它的號召力,面對諸多批評,近年HBS已經加強了有關領導、道德及社會責任的課程內容,教人如何賺錢之餘,更要提醒他們不要令自己企業一手倒閉。這就像百年前HBS提出MBA的第一個原則: 「educate leaders who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