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2月, 2011 起發佈的文章

打大象

期望愈大,失望愈高,不幸再次發生喺匯豐身上! 尾市匯豐股價被掃高,以為等左三年,會有好消息,點知,業績差過預期。全年大數差之餘,下半年比上半年,無論稅前盈利,基本盈利,同撥備前經營溢利,都係跌! 一份由撥備減少,帶動盈利增長嘅業績,逃唔過分析員對眼,盈利差之餘,更引出另外三大失望。 股東關心派息,范歐組合,第四季加派股息到十二美仙只係符合預期。而今年頭三季,每季講明派九美仙,雖然係多左,但同街外估全年派四十四美仙有偏差,即係除非匯豐今年第四次股息有十七美仙,否則市場之前太樂觀! 匯豐賴監管因素影響派息,同一個原本,亦成為佢地將股本回報目標降低嘅原因。 佢地之前將目標定喺成半至成九,市場已經話低,依家索性降至一成二,至一成半。呢個水平,低過渣打,低過唔少內銀股。 之前,RBS亦調低股本回報目標,證明匯豐無講大話,監管因素,係唔明朗,呢個係事實,當然,亦會繼續拖低匯控股價! 第三個失望,或者關注就係資本充足比率,而呢個關注,仲係非常值得關注問題。 事關匯豐話,假設依家新規定實施,資本比率會比依家低,而且已經低嘅幅度,比市場預期多。 匯豐強調,睇唔到有第二次供股需要,而以匯豐風險資產類別,一直較有把握產生額外資本,呢一刻講集資,可能驚早左。但正如佢地話,市場仲波動,萬一市場情緒無依家咁樂觀,咁....... 歐智華亦知匯豐問題所在,一面提出多個提高派息的方式、又以季度報告、投資者大型會議吸引眼球,但說到底,佢有能力控制到,只係成本問題。 人工高嘅佢話,佢明白,匯豐員工成本高,成本效益比率升至不合理水平。會唔會向員工開刀呢? 仲有佢對匯豐依家多個地區總部,似乎有所不滿,似乎投行出身嘅佢,可能手起刀落,架構重整! 英國金融報形容歐大爺無耐性,此話相當中肯。為提升匯豐價值,佢係咪會用一的匯豐前朝從來唔想做嘅企業行動呢!?? 值得留意!

血油

一個卡達非,油價可舞高,可弄低。 但卡達非依家喺邊呢 ??? 傳出佢中熗,甚至死左。令油價一度大幅回落,但以利比亞局勢,無反對黨,部族各自為政,佢死,可能更亂! 利字當頭,亂同停止產量可能拉唔上關係。講番卡達非,有媒體話,見到佢私人飛機,將大量黃金資產轉調,仲話狂人會飛佬到津巴布韋! 利比亞一日唔明朗,油價未借口大調回落,但奇就奇在,沙特對增產異常積極,積極到連歐美都覺得有的古怪! 零七,零八油價大升,沙特奉行「玩野」,多次得把口話增加產量,講多過做,但最後又完全兩回事。今次咁積極,當然有內情! 沙特入油好平,但任由油價升,全球通脹升溫,自己一定被連累。沙特有錢,而貧富懸殊嚴重,失業率更係雙位數。沙特一爆,亦會連累全球 於是乎,沙特國王兩日前,二話不說由醫院,趕返皇宮,宣布向國民派錢三百六十億美金。 沙特呢一招,當然係驚他朝一日輪到自己。 沙特呢一招,亦令當地財赤加深。沙特原先財赤有四百億「利亞爾」,派錢之後,財赤增加到八百六十五億利亞爾。要解決財赤,其實又係要從油入手! 有人計過,沙特如果每日產量九百七日萬桶,油價要七十四美金,先可以平衡之前財赤。 但開支增加左,一係油價要升到九十五美金一桶,否則沙特要再增產一成,先可以平衡預算。 由於唔容許油價升,沙特無得揀。為財赤,為安定,佢地一定要增加產量。但想、同得唔得可能兩回事! 要增加產量,即係令當地產油量每日上番超過一千萬桶,呢個係二零零五年時水平。但原來當年,沙特產油量已經見左頂! 外資油廠陸續關閉,影響利比亞每日油產量起碼減少三分一,相當於50萬桶,有分析甚至估計,產量少左100萬桶。 要留意雖然利比亞出產嘅石油,佔全球每日產量不足百分之二,但因為利比亞嘅石油蘊藏量係非洲國家之中最多,加上油嘅質素高,所以就算沙特阿拉伯承諾增產,由於都係質素較低嘅原油,未必滿足到市場需求。 經濟學人話,西方一直認為中東未準備好民主、對人權亦無太大追求,不過佢地提醒西方領袖,當同利比亞、俄羅斯以至中國獨裁者會面談判時,請佢地記得喺的黎波里、有一批冒生命危險,上街追追求民主人權既人!

阿里陳

EBAY講過,佢地作為網上交易平台,最大貢獻唔係技術,而只係為唔相識既人之間、建立信任! 相信阿里巴巴主席馬雲、對呢句說話應該有好深體會! 諷刺既係、今期經濟學人以"阿里巴巴同 2236個大盜"作為標題,指喺內地既互聯網世界、老翻同詐騙根本就係「常態」,如果衛哲因為唔夠百分之一既客戶詐騙而離任,恐怕無一間內地企業既老總,可以唔使起身! 當然,有傳媒就別有用心猜測,到底係咪馬雲同衛哲不和,所以藉口改組? 馬雲被內地稱「網絡狂人」,1999年﹐當時只係做英語教師既馬雲、喺杭州湖畔花園創辦阿里巴巴,就係靠著網上熱潮,創造內地呢個最大互聯網企業。 華爾街日報話,雖然馬雲對衛哲讚賞有加,但衛哲相對來講﹐佢喺阿里巴巴只係一個"外人"! 相反年紀輕輕既接任人陸兆禧、就係阿里巴巴元老﹐對馬雲創造出嚟既價值觀、特別係嗰種近乎宗教既信念,可以話係根深蒂固。 阿里巴巴內部既人形容、陸兆禧講野喺「陰聲細氣」,佢2000年加入阿里巴巴﹐ 之前係酒店大堂經理。 陸兆禧04年先創造左支付寶、其後更創辦出淘寶網! 亦因為幫馬雲南征北討,陸兆禧喺阿里巴巴內部贏得一個"鐵木真"稱號,相反衛哲06年先加入阿里巴巴﹐09年先至做夠三年,有資格被叫做"阿里人",但仲未可以"阿里陳"喎,因為"阿里陳"要五年以上先至有呢個資格。 有阿里巴巴員工話﹐衛哲咁耐都難以完全擺脫"局外人"身份,內部都認為衛哲係更注重短期盈利,結果做成馬雲同衛哲間既文化沖突! 馬雲今次「揮淚斬衛哲」,經濟學人話,可以理解係保持誠信,但另一方面都係無得選擇! 因為內地網上商貿競爭愈來愈激烈,阿里巴巴早就面對唔少競爭,馬雲今次動作可以話"棄車保帥"!

退稅經濟學

想不到退稅會否引起通脹,會引來大家咁熱烈討論。 當然對於一些經濟學問題,都係找來專家問一問較好。 請教過 KC 羅家聰、雷鼎鳴教授、還有港大何樂生。 KC專登翻查經濟學文獻,指出證明沒有任何經濟學研究是支持退稅會推高通脹,相反支持退稅不會刺激通脹就有紀錄。 雷鼎鳴及何樂生亦質疑、曾俊華話退稅會刺激通漲、邏輯牽強。 退稅刺激通脹、財爺呢兩日不停重覆咁講。但究竟會刺激幾多個百分點呢? 香港嘅本地生產總值、舊年年底係一萬七千四百幾億、當中私人消費佔六成、即係一萬零八百億度。 舊年政府退稅俾百幾萬納稅人時、每人上限六千、總共四十幾億。 粗略一計、只係佔消費總值千分之四。 何樂生推算、即使所有人、知道有得退稅、駛多左錢、對通脹影響都係微乎其微。 何況大家都心知,而家退稅六千比你,你會使多定儲多? 香港貨品主要靠進口、價格唔會因為本港消費影響好大。要數刺激通脹、大幅加煙稅令每包煙貴十蚊,可能影響仲直接! 最重要是刺激通脹的措施如非結構性、只是簡單一次性的措施,其實不會引起極大的通脹預期,所以長期趨勢肯定比一次性退稅重要。 如果說美國QE不會引發通脹,似乎是有點短視,在美國國內,對通脹已經風向有變,大企業紛紛加價,聯儲局內鷹派如普洛瑟,已表明會投票提早中止QE2。 現在的問題是、不單要擔心通脹,但要擔心是滯脹,當然這是另一個故事,有機會再談......

偉大市民,愚味官員

圖片
全港七百萬市民,今日可能係憤怒的一天。 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赤字變巨額盈餘,冇得退稅。 煙稅再加,大家可能都有心理准備。 但汽車首次登記稅亦要加,你就未必估到。 同大家詳細講呢啲措施之前先睇吓政府盤數。原本估計嘅252億赤字,變咗713億盈餘,來回多賺900幾億。 財政儲備就大幅增加800幾億,而家有接近6千億。你覺得政府對「紓民困」「抗通脹」做得夠唔夠呢? 又問,曾俊華計數有幾叻呢? 數,計錯左。 錢,就無派多左。 免電費、差餉,父母子女免稅額,就算再加6000大洋、入落全港打工仔強積金戶口,加加埋埋,都只係得440億。 唔好忘記,呢條數係反映喺下半年預算,今年計錯數嘅千億誤會,政府寧願全部撥番落財政儲備。袋袋平安。 所以本來以為得4830億,結果,累積左近6000億。相當於23個月政府開支。 政府堅持,應付不明朗環境係有需要,預留多個錢應急。 過去財政司司長,無論梁錦松定唐英年都提過,儲備夠十二個月政府開支就得,但睇返政府未來幾年嘅財政儲備,都超過廿個月政府開支。 曾俊華否認政府孤寒,話政府有錢,即係市民有錢。 至於點解唔退稅,政府係擔心刺激通脹,話一日有通脹,都唔會考慮退稅。 佢仲話,今次預算案好進取,但識計數都知,佢寧願將盈餘全數放落儲備!都唔加馬受惠市民! 政府謬誤之一,係驚直接派錢,會刺激消費,令通脹加劇。 經濟學上,只係證明,貨幣供應多,同通脹有直接關係,但從來無講過,市民銀包多錢,會令通脤升溫!!! 舊年六千蚊退稅,變為今年六千蚊注入強積金戶口,佢話受惠嘅人更多。 呢個講法更取巧、跡近欺騙! 如果學佢打矛波,我地用一個打矛波結論,就係要受惠政府優惠,咪即係要即時辭職! 錯誤假設,引發另一謬誤。要解決通脹,武功高強嘅佢話,要提升生產力,香港工人朝九晚七,生產力都唔夠咩??? 請問,通脹問題係咩引發? 全球食品價格升,引進多元化進口來貨,解決到咩? 唔退稅,無問題。唔預繳咪得囉!!! 唔向有固定收入人士派糖,無問題,但佢亦都無向真正有需要人士解困! 有留意政府未來幾年預算,財政儲備預測由舊年四千幾億,增加到往後幾年,都有六千幾億。政府部署,好似係不斷增加儲備!! 曾俊華強項,係問極,都係答非所問。中環人揣測,一係阿爺指令,要預留多的錢,應付金融市場突變,甚至乎有人聯想到,同聯匯有關!! 另一個布局係,曾俊華根本睇唔通個局。於是,留定多個錢,一旦經濟有變,...

收費門

兆富今天為諾基亞提供一條絕世好橋: 更好整合Facebook,甚至做到iPhone所不能,玩Flash Game! 之前已經分析過諾基亞與分銷商之間、一直存在的利好關係,將會是Nokia翻身的最大本錢! 可能就像Simon所言,可能是諾基亞自己輸到慌了,忘了自己的這個優勢,現在最驚是未來兩年過渡期WP7一旦未能脫胎換骨,可能會加速本身死亡。 當然,大家明白蘋果的IOS絕非完美,所以這才造就Android可以乘機狙擊進佔市場。 在剛過去的MWS,Android可說是盡出風頭,三星、LG、MOTO、甚至中興華為都投靠Android麾下。 在去年底,Android佔智能手機新增用戶比例達到40%,遠遠拋離蘋果的27%,2011年說是Android應不為過。 不過就在全球增長最快的內地市場,Android的發展就如開發它的谷歌一樣、陷入「內地門」的困局。 說的絕非是有政治因素,而是Android在內地遭遇"吸費門"事件。 據統計,在中國的Android手機中,有一成的Apps是被植入了含有惡意扣費的應用程式; 在慣常用的Apps中,比例更高達四成。 有用戶投訴在使用MOTO的Milestone時,因為下載了一個遊戲軟件,結果手機之後會無緣無故自動下載軟件,甚至是自動上網。 當然這一切都是「開放」惹的禍,與IOS不同,Android優勢是開放、任何程式開發員都可以寫apps,不過同時,黑客亦可以透過寫apps控制你的手機。 同樣情況就是因為Android版本過多,開發商根本不知要寫多少款式方可以配合有時是3", 有時是4.3"甚或7"的屏幕裝置。 Angry Bird的開發商就曾經講過,日後不會再投放新的資源到Android的不同平台上。(當然,他也沒有說過要放棄這塊肥肉!) 要解決Android的混亂,GOOG執正番本身的Android Market可能是唯一出路,用戶亦不應貪方便,輕信甚麼「完全版」、「解密版」好了!

天下沒有難做的"大盜"?

僅僅因為0.8%付費會員存在涉嫌詐騙行為,就需要兩個最高管理層辭職? 網民有不少人認為,在中國的互聯網世界,欺詐行為早已是司空見慣,”按照阿裡巴巴的調整原因,豈不是幾乎有所中國互聯網的高管都要沒了工作?”有網友調侃。 被視為內地科網界嘅明日新星,阿里巴巴嘅首席執行官衛哲同佢嘅拍檔、首席運營官李旭暉都突然辭職,原因係為員工疏忽詐騙行為負責。 阿里巴巴話,董事會星期一收到內部調查報告,指高級管理層知道喺09年底至2010年旗下嘅交易市場,中國供應商詐騙買家個案不斷上升,兩年加埋就有超過二千三百宗,佔公司大約百分之一嘅供應商會員。 呢啲詐騙商戶特點都係賣高需求嘅消費電子產品,以非常具吸引力嘅價格、可以買少量嚟吸引買家,每宗個案涉及詐騙少於1200美元。 阿里巴巴話,調查顯示公司五千人嘅直銷團隊中,有近一百個銷售人員同部分主管及銷售經理,需要對故意或者疏忽容許騙子規避公司嘅認證措施、有組織建立詐騙商戶負直接責。 100/ 5000= 2%,能否說成公司企業內部有組織性欺詐,又? 阿里巴巴的結論係佢哋過分追求業績,為咗獲取短期利益不擇手段。 雖然衛哲、李旭暉同其他高級管理人員無參與,並且努力試圖解決問題,但衛哲同李旭暉都以公司誠信被破壞提出請辭。 馬雲話,衛哲願意承擔負責,值得欽佩,又已經改由管理開旗下淘寶網嘅陸兆禧接任首席執行官職位,會採取一切措施強化公司網絡嘅誠信同安全。 馬雲在向員工發出公開信,話佢喺幾個月前,就發現中國供應商簽約客戶中,部分客戶有欺詐嫌疑,而令佢震驚既係、有跡像表明直銷團隊部分員工默許、甚至協助呢啲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平台。 馬雲形容自已喺過去一個多月,感到好痛苦同憤怒。 咁講,如果只是2%員工出現問題就令馬雲有咁大反應,我相信1688股東應更加憤怒! 特別係你說己經知道出左問題幾個月!! 在“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一書中,對馬雲算是推崇備至,但亦暗示他只有這個互聯網世代,方可以取得今天的成就。 書中結尾提到,馬雲作為”造夢者”,阿里巴巴未來唯一有機會失敗的,就是敗於自己。 那今天又有否了答案? 馬雲在公開信既結尾,以「此時此刻、非我莫屬」作為結尾。 不要怪我陰謀論,不過一切看來,又真是像馬雲為自己會重新掌管阿里巴巴業務鋪路???

消失的油管

地緣政治緊張,庫存少過預期,刺激倫敦期油「破百」,創兩年幾新高。 同樣都係一桶油,質素好D 嘅紐約期油,此時此刻,只係造緊八十幾美金。 十幾蚊美金嘅差價,一眾交易員都搲晒頭,諗唔明!?? 有人話中東亂,近在咫尺嘅歐洲影響大啲,油價自然高。亦有人話布蘭特期油庫存數據唔透明,有人為造市之嫌。 布蘭特期油,流通量的確少,要造市,的確易的。 但講反映市場實際需求,倫敦油價貼市程度,有六成半,即係六成半合約,係反映嚟自實際需求嘅交收價錢。 至於紐約期油,近七成合約係反映ETF因素,講投資成分,其實仲多的。 但十幾蚊差價,維持得耐,又無觸發套戥,點解? 要拆呢個局,首先要認識呢個地方,「庫欣」。 位於美國中部嘅「俄克拉荷馬」,係美國嘅石油重鎮,同時亦影響紐約期油定價嘅地方。 簡單講,當地庫存愈多,期貨價就會愈低! 競爭大,間間油公司都喺度「插旗」,輸油管越起越多。舊年起好嘅兩條,每日將額外「過百萬」桶原油,由加拿大西部,運嚟呢度。 咁就出事。供應增加,但煉油廠產能無提升,提煉唔切,造成大量原油滯留。 呢個先解釋到美國庫存點解咁多。而存貨咁多,唔怪得中東亂成點,油價都係谷唔起。 即係話,純粹因為物流樽頸,令美國局部地區原油滿瀉,但全國嘅供應其實無增加。 所以美國嘅有車一族,繼續叫苦連天,汽油價格創兩年幾新高。 呢個困局點解決?關鍵在於一條輸油管: SEAWAY PIPELINE。 連接「得州」海灣地區,每日將20萬桶原油,運去「庫欣」。 既然果度已經滿瀉,暫時將運油方向調轉,咪可以紓緩壓力?不過,控制油管嘅CONOCO PHILLIPS話,無興趣,死都唔咁做! 官方解釋話,公司喺中西部有大量煉油廠,咁做嘅話,廠房會被迫停產。 不過諗深一層,入貨價平咗,油產品依舊市價賣出。賺多咁多,梗係一動不如一靜。 長遠唯有寄望多啲油管,駁去美國西岸地區,但最快都要三年後先落成。想反映市況?睇住布蘭特油價先喇。 技術上,一條油管,令英美期油差價歷史新高。難怪,有熱愛陰謀論分析員話,美國油價被故意人為推低。而CONOCO PHILLIPS老細,就係伯南克老友,朋友喎,幫朋友證明美國無通脹!

又話教主無事可以同奧巴馬食飯既.......

圖片

一百年

面對美國債務不斷增加,中國連續兩個月減持美債,但仍然係美國最大債權國,佔既比重仍然超過兩成, 擔心國債安全之餘,中國更擔心係兩房債券。 美國政府提出關閉兩房既改革計劃、擔心會對中國造成巨大違約風險,中國喺舊年十二月淨賣出包括兩房在內既美國長期機構債券十九億美元,而全年就淨賣出達293億美元,係有數據以來最大減持紀錄。 其實擔心美債安全又點止中國一個,作為美債最第八大債主,俄羅斯亦連續兩個月減持美債。 不過奇怪的是、同期日本同英國就分別增持咗64億同295億美元國債,當中日本更達到8836億美元既新高,華爾街日報相信,日本好有可能會取代中國既債主地位。 有人講笑說這就像是日本比美國的「保護費」! 好像KC分析、似乎這反映了新興市場與成熟市場之間,對持有美債出現了頗大分歧:中國為首新興市場,非常憂慮美國的債務爆破與美元的安全、相反歐日就同美國同坐一條船,你好我好心態非常明顯。 面對外國特別係央行不斷增持美國國債,連美國本土都開始關注係咪過分依賴外國市場,今個月一批由主要債券交易商同銀行組成既「財政部借貸諮詢委員會」,就召開左會議,認為需要分散債券持有人既基礎。 為左吸引退休基金、居然有一個建議係發行一種長達一百年既國債,叫Callable Bond,回報主要係同通脹掛勾。 佢地預計如果落實計劃,五年內長期國債可以吸引高達二萬四千億美元既資金。 不敢說百年債券沒有市場,因為人口老化,退休基金肯定是愈滾愈大的市場,不過始終要持有一百年美元喎...... God Bless America!

做假

先改動通脹率計法、國家統計局再向樓價埋手。 新嘅統計方案,調整咗房價數據來源、以35個已經聯網既城市成交記錄、代替以往七十大城市採用既樣本數據。 同消費物價一樣,國統局引入左所謂「定基價格指數」,調整為以2010年樓價做基礎、由於有基數效應、換言之樓價肯定可以做低。 新計法下既一月分樓價數據,首次會喺星期五公佈,但就唔會再發布70大城市房價漲幅,國統局解釋,係要避免誤讀喎! 中歐工商學院經濟與金融學教授許小年比喻得好,佢批評新計法就好似改左一個探熱針既刻度,病人變成退燒唔使再食藥,但實際病情跟本無改善。 國統局既樓價統計數據,過去都多次被批評「失實」,好似舊年二月公布既09年樓價、全年只係上升百分之一點五,就受到網民猛烈批評「做假」。 華爾街日報話,國統局連續調整食品同樓價統計方式,一方面削弱數據既可信性,而調整既時間都係巧合喺物價高企時進行,難免係令人有「造數」嫌疑。

練金術

一個係股神。 一個賺錢之神。 舊年共通點係同時減持銀行股。 據美國SEC紀錄顯示,約翰保爾森旗下對沖基金,喺舊年第四季,減持左美國銀行同花旗既股分,不過就同時增持左富國銀行、以及貝萊德股權。旗下既黃金SPDR就未有變動。 舊年賺得超過五十億美元,破左行業紀錄,保爾森第四季既股分組合,帳面亦增加左兩成八,總數接近三百億美元。 舊年成績雖然比唔上保爾森,不過巴郡股價全年都升左兩成二,巴菲特去年底更係披甲上陣。 由於佢屬下年屆七十既投資經理「森遜」退休,巴菲特趁機會一次過、調整巴郡股分組合,上一季全數減持五百萬股美國銀行股分,似乎係同保爾森一樣睇淡呢間最美最大銀行, 近年講過希望擁有公司控制性股權,巴菲特同時將傳媒集團COMCAST、運動用品生產商Nike、以及多次批評進行購併既雀巢,全數減持至零,而巴郡淨低既股分組合,降至只有二十五間,係近年最少。 少數有增持既股分,都係富國銀行,持股量提高百分之1點8。 美銀是全球性金融機構,相反富國更關注在本地市場、特別是樓市相關的按揭貸款,看來二人仍是對美國樓市滿有信心。 與巴菲特比較,約翰保爾森的”練金街”更令人有興趣探討。 在WSJ專欄作者Gregory Zuckerman為保爾森寫的傳記”The Greatest Trader Ever”中,保爾森被形容為年青時已立志在對沖基金業幹一番事業。(當然,是要賺大錢!) 在投資者看來﹐Paulson的收益就是體現了精英對沖基金經理是如何持續累計利潤的。 說實在、保爾森個人一年就賺取了50億美元,相比之下﹐華爾街最賺錢的投行高盛去年向36,000雇員總共支付了83億美元薪酬。而摩根士丹利CEO Gorman全年的薪酬不到1500萬美元。 Zuckerman指保爾森很少以現金形式支取利潤。部分利潤是所謂的“賬面收益”。 雖然去年第四季對沖基金管理資產增加1500億美元﹐是有史以來最高增量,不過去年對沖基金業平均收益率只有10%,這還遠低於同期標普500指數15%的漲幅! 這不禁讓人生疑﹐對沖基金業究竟能否大幅增加盈利。 且看在保爾森360億美元投資組合中﹐最大的對沖基金Advantage Plus回報有17%﹐而另外一支基金漲幅亦只有11%﹐更是低於股市的整體回報。 在佢個人獲得的50多億美元的利潤中﹐有約20%固然來自他的基金表現服務費用。 但更大部分盈利(超過40億美元),實際卻是...

技窮

內地物價飛升,一月通脹坐五,望六,人行亦驚唔切先來加息! 但突然,先由路透社傳出,一月內地通脹只有百分之四點九,一切來得太突然,最少對市況係「正面突然」! 路透社近期成為內地數據洩密天王,今次學精左,只係從一段市場分析稿入面,引述交易員話聽講,一月分內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只會上升百分之四點九,遠比分析界預測百分之五點三,至五點五低。 到左傍晚終於由國家統計局揭盅,確認一月通脹率會採用新計法,市場盛傳,食品價格佔指數比重會由超過三成三,降至兩成半左右。 新計法,會將指數拉低0.3個百分點。 老實說,國家統計局的誠信早已不高,還記得去年樓價事件,國統局幾乎被內地網民駡爆,所以要更改通脹計法,根本無咩難度。 仲有維基之前爆料,說副總理李克強未任此職前,可以笑住同外交官講,話中國經濟數據係MAN MADE,有人為成分,數據只係反映經濟趨勢,但唔準確,所以千其唔可以信! 不過今次連「監生」的粗暴方式也不行,要左度右度,攞正牌光天白日「造假」,這不正是反映通脹已經完全失控,正是技窮的表現,連造數都不能改變現實? 如果睇印度,就絕對唔信中國通脹會低於五! 印度最新批發通脹八點二三,高過預期。印度最新食品通脹近一成六,亦高於預期。印度最新燃料通脹一成,又係高於預期。 大家經濟發展步伐相近,試問通脹率又豈會有如此大差異? 說句老實話,中國今時今日已有本事將雄據左全球經濟第二把交椅四十三年,由日本手上取過來,反映經濟實力已經一日千里。 不過第二大經濟體系、並唔等於中國就係第二最強經濟,因為以人均收入計算,中國只係日本既十分之一。 聯合國就計算過,全中國有一億人口每日生活開支就只有兩美元,即係聯合國定義既貧窮線以下,呢個幾乎已經係全日本人口總和。 其實全球第二大經濟唔止係一個數字咁簡單,中國肯定亦需要承擔更多對稱既國際責任,至少統計數據就沒有理由再如此造假吧?

敵動? 我不動!

象徵華爾街嘅紐約交易所,控股權可能拱手相讓。德意志交易所計劃以換股形式,成為紐約泛歐交易所最大股東。 一旦成事,佢地會成為全球最大,但意味紐約未必再係全球最重要嘅金融中心。 話係合併,其實大家都知係紐約交易所被收購。 德國股東日後持有六成控制性股權,合併後新公司會喺荷蘭註冊。 二百幾年歷史,依家可能由德國人話事,象徵股票交易,要進入跨時區交易嘅年代,華爾街嘅一磚一瓦影響力逐步減退。 數字上,合併無論以營業額定盈利計,規模都會係全球最大,每年交易量達到20萬億美元,市值亦會超過港交所。成為全球第一。 全球交易所再出現併購潮,英國金融時報形容,呢個末完末了遊戲,係反映場外交易普及之下,交易所迷失方向。 華爾街一名老經紀更慨嘆,連代表美國繁榮標記嘅交易所都被收購,證明,時而世易,紐約已經唔係大曬。 由新加坡併購澳洲交易所、到德意志收購紐約泛歐。消息指,就連東京、大阪證券交易所都傾緊潛在合併。 面對國際對手日益壯大,港交所競爭力被受質疑。 說句老實話,港交所當然並非天下無敵,亦不能坐而待弊。交易所之間競爭,從來係一個大課題。 但我地要問,係點解忽然出現合併潮? 呢場併購,由新加坡帶起,獅城要向外併購,不難理解。澳洲肯做親家,亦係籠裡雞作反,錯誤開放交易權,結果令澳洲交易所被逼埋場角。 倫敦交易所外併,問題嚟自市場佔有率跌,而且係急跌。 外國傳媒話,就算佢地唔搵多倫多,倫敦亦繼續搵人成親,一旦新加坡收購失敗,倫敦交易所會隨即加入收購。 澳洲交易所突然間變成皇帝女,當然由新加坡收購,澳洲政治上阻力較大,始終澳洲會當英國人,至係真正自家人! 三宗併購,最令人意外,係紐約交易所拱手相讓俾日爾曼民族。美國傳媒亦大做新聞,話代表華爾街時代終結! 美國人玩金融出神入化,華爾街內猶太人,更係成精,肯放棄交易所,當然有佢地理由! 自從幾年前同泛歐合併,紐約交易所繼續敗於黑池,同高頻交易,美股少於三成交投係經交易所進入,市佔率日益下降、今日肯賣,證明聰明嘅佢地,知道大趨勢難改變! 所以我們一早稱呼黑池為交易所殺手,想來就是有這個道理,亦怪不得亞洲區對黑池如斯審慎。 英國金融時報亦點出紐德結盟徵結所在,就係連紐約交易所都自認,佢地以往模式,行唔通。 所謂紐約交易所模式,係純交易所經營概念,只有買賣,無結算功能,一方面未能帶嚟一站式服務,二嚟,更難將場外交易,納入場內。 一切可能太遲,紐約交易所今...

Silver Bullets

圖片
面對市場佔有率日漸收縮,全球最大嘅手機製造商,芬蘭嘅諾基亞、宣布同微軟合作,推出智能手機。 結果? 諾基亞股價最多跌一成二,似乎已經說明了這個組合的前景。 諾基亞的CEO Elop日前已預告,自己陷入了有史以來最大危機,並直言自家的Symbian連07年的iPhone第一代也比不上,而新開發的 MeeGo 前景未明朗、在無計可施下,終於宣布同微軟結盟,WINDOWS PHONE系統,會係諾基亞主要智能手機平台。 諾基亞亦會同微軟結合服務資產、推動創新。諾基亞嘅手機應用程式同內容商店,會併入微軟嘅MARKETPLACE。 今次係諾基亞行政總裁埃洛普上任以嚟,首次大型改革行動。由於手機市佔率持續被蠶食,諾基亞喺舊年、從微軟挖走埃洛普。 截至舊年年底,諾基亞仍然係智能手機一哥,但係市場佔有率已經跌到唔夠三成,比一年前跌咗超過十個百分點。 諾基亞,一個傳奇式嘅品牌。成立二十年,由寂寂無名嘅芬蘭廠,做到手機市場一哥,不過風光不再! 歸根究底,都係新產品出得唔夠快,追唔上市代步伐,好OUT。SYMBIAN作業系統,唔普及、又少APPS,如果大幅裁員,忍痛割愛。但市場反應差,變成股價急插水。 問題就喺微軟度。參考iPhone成功之處,係有大量應用程式。有任用的ANDROID平台唔用,揀啱啱起步嘅WINDOWS PHONE 7?意外定人為先? 關鍵在Elop,佢返呢份新工,唔夠半年。對上一份工?咪就係微軟。 由微軟跳去諾基亞,然後喺新公司,決定用返舊舖嘅技術。好自然令人質疑,有無利益衝突! 講得好聽就係念舊情,難聽啲,話佢係「無間道」,做臥底之餘,攞機密、爭生意,好睇過拍戲! 不過諾基亞單料咁流,睇呢戲最開心嘅莫非係蘋果教主喬布斯?路邊社消息話,上個月尾先有人,喺總壇見到佢真人,話就話係癌病復發無限期休假,佢依然精神奕奕、笑臉迎人。 莫非真係笑裏藏刀?。iPhone 5、iPad 2好快推出,預咗。新招係乜? 玩減價。 消息話,有人見過平價版iPhone原型,機身細三分一,無咗粒HOME掣,性能肯定打咗折扣。不過,殺手鐧係賣得平,目標價千六蚊有找,同而家閒閒哋四、五千蚊嘅入場費比,好吸引,擺明係殺Android平價入門版。 不過副作用可能係將諾基亞趕上絕路。 諾基亞到今時今日都仲未執,係因為千零、二千蚊嘅平價手機,依然賣得。遲啲… 學埃洛普話齋,官僚嘅管理文化,先係諾基亞最大絆腳石...

誰說新春不加息?

出期不意,今次係揀喺春節長假結束前最後一日,調高利率。 仲記得過農曆年前,市場就已經拗緊,人行係咪會破天荒,喺春節假期期間加息! 先送完聖誕禮物,嚟到期最後一日,人行又送分新年大禮,首次在過年期間加息,係舊年十月以嚟、第三度加息。 一年期存貸利率同時調高零點二五厘,貸款利率超越六厘,存款利率就加至三厘,同舊年既通脹水平相近,新既利率會喺星期三生效。 舊年以嚟,內地為左控制物價,已經先後兩次調高利率,並且七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去控制信貸增長。 但今次唔同嘅係、長年期存款利率加幅,明顯高過貸幣利率,同時亦首次加埋活期利率。 好似係五年期存款,加息幅度係零點四五厘,即係幾乎倍加,利率加至五厘,相反五年期既貸款利率,就只係加息零點二厘。 兩者一來一回利差已經係四分一厘,試問內銀股點會唔死? 人行亦首次上調活期存款利率,象徵式提高左零點零四厘,似乎反映中央對過多熱錢流入股市仍然有戒心。 市場普遍預期,下星期內地公布既一月分通脹率,會升至百分之五以上,甚至可能超越舊年十一月既二十八個月新高,相信經過今次加息,可以減輕內地負利率既情況。 以往加息可以視為經濟復蘇的利好訊號,但今次顯然不同,包括內地在內多個新興市場,面對著高通脹及糧食恐慌,所想的已經不單是到底經濟仲有無增長,而係擔心長期不散的通脹問題會觸發社會不安。 再看埋今時今日埃及的局勢,中央又豈會不心驚,國家存亡,那時候還那有餘閒去管理你股市點樣反應? KC說,今次環球加息是由供應曲線帶動、而非由增加需求推動,即是已經有滯脹的影子! 既然看到中央拿起了決心,我們是否應對今年股市審慎一點?

大象跳舞

大笨象近日發力,直逼九十,為嘅係兩個憧憬,業績好,同加派息。 的確,匯豐業績一定好,因為撥備減少帶動,亦可能加派息,但即使只派多一美仙,都係加,問題係,市場依家係咪建立左不合理預期??!! 匯豐強勢,可能建基於股價落後,亦同樣有可能係佢地實力被忽略。但另一邊,大象就由強轉弱,向監管機構就範。 因應投資者要求,同配合國際監管披露趨勢,滙控等英國銀行,正籌備公布季度業績,最快年底到出年年初落實。 零二年香港一早就季度業績報告,向市場諮詢。 匯豐當日帶頭反對話成本高,效用微,仲搬出一分四、五百頁的年報,稱不斷增加的監管條例,會令銀行監管開支大幅增加。 今次滙控向英國屈服,肯變,話就話係配合國際監管趨勢。 但實情當然係投資者有要求,分析員對管理層中期報告字眼含糊,唔夠清晰,亦早有不滿。 退一步海闊天空,話唔定內地一經批准、即時可以到上海掛牌,由輸變成贏也說不定! 其實說到匯豐讓步,何止一樣? 舊年由歐大班發動寧可遷冊,亦不服監管,換嚟巴克來,渣打四方八面響應。 誰不知,言猶在耳,匯豐好,渣打好,巴克萊好,近日相繼降溫。 渣打話唔想,匯豐話,其實倫敦仲有好多好處。「我愛倫敦橋」,到底係談判策略,定係內部早已拍板,不得而知。但匯豐新帥上陣,嚟個疑似轉軚,可能出於禮貌,亦好大程度上,係要迫不得已嘅困局! 紀勤講過,匯豐十幾年前搬過,有經驗,就算十幾年後今日再搬,一啲都唔難。但紀勤講漏左,就係匯豐十幾年嚟不斷狀大,內部架構亦日見複雜! 所以匯豐今時今日要搞遷冊,係咪好當年咁話改就改?? 再者,就算係,唔好忘記匯豐三分一盈利貢獻來自歐洲業務,始終仍然係英國註冊。現實上,匯豐未必想走,技術上,要走亦有難度。 獅子聲稱以港為家,問題係,一旦搬番香港,就要接受香港公司法,同金管局監管,作為傳統蘇格蘭銀行,唔同當日殖民地,他日一旦回歸,間接變成中國註冊公司,由中國人監管,怕且佢地未必過到呢個心理關口!! 更大問題,匯豐今年檢討總部,但英國監管同改革銀行業方案,諮詢仍然進行中,依家露底牌,邊有咁蠢? 的確,中國商機無限,英國只係一個END OF EMPIRE,但論軟實力,大不列顛國仍然名列前矛,做一間英國國際銀行,還是特區國際銀行,答案唔難選擇!!

森巴與龍

堂堂美國超級大國財長,去到巴西居然要「卑躬屈膝」? 仲要打擊既目標,係人地同樣係金磚四國之一既成員,講真,有啲「騎呢」! 其實又唔好講到蓋特納咁蠢,我地要先了解中國同巴西雖然同為新興市場大國,但雙方貿易近年關係愈趨緊張,兩者早有不和。 舊年內地流入巴西既FDI,由09年3億美元,急跳到170億美元,急升55倍之餘,仲要佔左人家FDI總數三成半咁多。 如果直接投資只係做生意都算,但巴西最近發現,中國既FDI大部分都係來自一啲避稅天堂好似係盧森堡,而且買既都係當地天然資源,好似係中石化舊年就以71億美元,買入當地Reposl四成股權。 唔怪得當地財長都抱怨,中國既投資根本帶唔到新技術比佢地,只係想在全球這場資源戰爭中、巧取豪奪! 巴西除左舊年要求人民幣加快升值外,都醞釀限制外來既直接投資! 所以今次蓋特納去巴西做遊說,唔係無市場,因為佢希望拉攏巴西要求佢地加入向中國施壓。 佢同巴西財長曼特加會面時、指人民幣被低估,對巴西以及美國造成同等傷害,力勸巴西一齊游說中國改善情況。 呢招一方面將中國打成共同敵人,而且認「矮仔」大有抬高對方身分的效用,何樂不為!! 同時蓋特納更進一步出招,指巴西嘅利率過高,吸引外資流入,不過,人民幣匯率持續被低估就擴大咗巴西嘅資本流入。 蓋特納指巴西貨幣雷亞爾,承擔咗不相稱嘅資本流入,若果人民幣匯率反映中國嘅經濟基調,雷亞爾嘅升值壓力會得到紓緩,出口亦會改善。 呢點正說中巴西一個不滿中國的死穴,因為中國去年成為對巴西最大的進口國,平價產品兇湧,加上雷阿爾不斷升值,撤底打擊了這個森巴王國的本土經濟。 睇番雷亞爾匯率喺過去兩年,已經累積升值三成八。同期間人民幣累值升幅5%都沒有。 這個最早表明要發動匯率戰的國家,巴西政府早前已經話,非當關注雷亞爾過度升值嘅問題,會採取貿易措施保障本國嘅製造業,唔會受到廉價進口貨品嘅衝擊。

東向西移?

繼續留意下埃及。 局勢改善似有還無。 雖然朝野首次進行對話,不過可能是在野拆穿了政府搞分化的技倆,雙方未能打破僵局,在要求總統穆巴拉克提早落台的問題上,並無共識。 最大反對派穆斯林兄弟會表明,會繼續示威。 愈來愈覺得,今次埃及事變、除了政治因素外,全球糧食恐慌先係今次政局動盪既真正觸發點。 目前埃及全國有一半人口、仍然生活喺每日只有兩美金呢個貧窮線下,試想糧食價格飊升,對居民生活影響有幾重要! 全球糧食價格指數連升七個月,今年一月升到231點,係90年以嚟最高記錄。 農產品當中,糖更加升到上420點,同食用油一樣,喺一月急升半成有多。 主要食糧大米,期貨價格更加多次升停板。 三年嚟,第二次出現全球糧食危機,這個可能先係新興市場想像不到的「黑天鵝」!(抱歉又用呢個字眼,不過真的諗不到更適當形容辭!) 對於新興市場,有一個特色可能是活在發達國家的我們難以想像: 嚴重的貧富差距。 在平日這種差距可能並不明顯,有錢的確是高高在上,窮人雖然活得辛苦,但只要滿足兩餐溫飽,也可以自得其樂! 不過糧食一旦漲價, 中層以至富人可能頂多是「無病呻吟」,但對貧窮線下的、就是面對生死決擇! 目前的中層貧窮,聯合國定義是每日開支二美元,面對漲價,他們要將讀緊書的學童由學校拉回家,同時要減食菜開支、只食米及少量的肉; 對於赤貧,即每日開支一美元,不單要斷肉斷菜,三餐可能只變成一餐,但至少每日還可以食到一餐米飯; 而對於每日開支五十美仙以下,他們面對的就只有死亡。 聯合國統計目前有十億人生活開支是以一美元或更低,經濟學人保守統計糧食漲價兩成,已經有額外多一億人拉入這個水平,即是赤貧。 可想而知,這場無聲的海嘯,影響唔單止中東地區,擔心物價上升會動搖統治,紛紛加大糧食補貼,區內多個國家都作出緊急部署。 南韓總統李明博就話,有需要對全球食品供求短缺,作出關注同應對。 佢擔心,氣候問題會令食品價格,短期繼續上升,當局會成立緊急工作小組研究對策,確保穩定供應。 食品價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話,係天災,由於氣候變化,令農產品失收,而家只係開始。 商品大王羅傑斯就話,係人為,歸咎聯儲局,大印銀紙,推高農產品期貨價格。 伯南克否認,農產品價格升同量化寬鬆政策有關。 不過連高盛都認為,農產品期貨價格急升,主要原因係唔少央行一直唔願意將貨幣政策正常化,製造大量熱錢,流入新興市場,最終亦都將通脹輸入返國內。 ...

津巴布韋式通脹

迎免年,投資市場一片樂觀,無論風水師,定策略師都認定,兔年一定得。 全球PMI走勢,成為VIX指數逆向指標。美股破位連升五日,港股上周尾市出現獨狂式掃貨。 一隻長實,一隻和黃,如果信呢個Story,肯定誠哥兔年有大搞作。 如果信誠哥有大搞作,即係市況見頂前,會出現瘋巔式升勢。誠哥的確睇好後況,至少呢一刻,因為佢知兩個字:通脹。 單係一月分,油價升之餘,農產品商品進一步炒上。棉花一月升一成七,玉米升近百分之八,大米期貨舊年落後,結果今年已經累積升一成。如果有利是錢,或派剩利是,買多包米,可能係唔錯選擇! 美國作為通脹原兇,由輸出熱錢,短短兩年,超級通脹局面正在出現。美國人,包括伯南克口口聲聲話無通脹,但佢地原來老早部署! 口口聲聲睇淡經濟,迎合末日博士稱號,魯賓尼已經買左樓。無佢咁有錢,另一班聰明花旗人,舊年買金幣,到今年,改為買銀! 原來,一月分美國本土賣出嘅銀幣,高達六百四十二萬二千個,比一九八六年當時單月記錄,仲要得五成。而踏入二月,第一日又再賣出五萬個! 全球有通脹,已經係不爭事實。但近日討論,已經講到我地會唁會出現津巴布韋式通脹。 咩係津巴布韋式通脹? 通脹率當地係百分之二點三億,有專家更指,如果計法準確,當地通脹率係百分之二十萬億。搞成咁,原因係當地資源缺乏之餘,仲係氾發大量貨幣! 通脹利好投資市場,津巴布韋亦一樣。零八年十月,全球股災之際,津巴布韋股市,曾經一日錄得二點五七倍單日升幅。個別股分單日升幅,更達有三十五倍。 銀紙唔值錢,要投資。當日津巴布韋情況一樣。但如果當日津巴布韋股市表現,發生喺美股,甚至港股身上,唔知大家又承唔承受得起??? 即將進入新一年,祝各位投資場上出入平安!!做隻機靈白兔,最緊要識走位,免墜入通脹陷阱!

靈猫不靈?

經過一星期嘅反政府示威、局勢稍有緩和跡象. 埃及既債價六日以嚟首次回升,信貸違約掉期就跌左70點子,係歷來最大跌幅。 新上任既財長表示,正考慮喺星期四或者星期六安排銀行重開。 不過當地既大型銀行話,相信全國既自動櫃員機已經再無鈔票供應。作為當地最大既外資銀行、匯豐就表示客戶係可以喺海外調動帳戶。 局勢係咪真係回穩? Pimco董事總經理艾爾阿里安話,埃及未來幾日既局勢發展,對全球經濟有舉足輕重既影響,原因係蘇彝士運河掌握著全球貿易往來。 佢形容埃及問題除左係內部因素外,忽略外部因素都係非常愚蠢,原因係當地人主要不滿商品價格以及糧食價格飊升,不過佢相信最終係可以平穩過渡。 艾爾阿里安建議,投資者可以選擇一啲較具防守性既安全市場,包括一啲可以應付全球經濟低增長、以及信貸風險上升既主權國家,而最重要係投資者需要認清、點樣去計算實際購買力水平。 的確、外資點部署,成為左下一階段最大不明朗。 喺股市同銀行停市前,已經有十五億美元資金由埃及外流,目前外資喺債市同股市持有近三百億美元既資產,一旦復市如果出現大規模贖回,會對當地只有三百幾億美元既外匯儲備有好大壓力,瑞銀就估計,埃及鎊有機會急跌五成。 而事件影響之大,亦可能令投資者重新審視、近期被認為超越「金磚四國」既「靈貓六國」投資慨念。 呢個當中包括左南美的哥倫比亞、南非埃及土耳其同東南亞的印尼越南既新興市場,過去一段時間都備受追捧。 一年嚟流入呢啲市場既ETF,就有三至五成既升幅。 不過今次埃及事件如果引發既不明朗,有基金就計劃將資金調回、近日有強力反彈既歐美市場。 這才是Pimco口中的系統性吧?

又來嫩芽?

英國指數破紀錄,美國升到六年半最高,德國又連續十六個月擴張,全球廿四個主要經濟體,十五個增長都加快。 帶動摩根大通制訂嘅,環球採購經理指數,升到57.2,是指數98年有紀錄以嚟最高。 這是否傳說中的經濟復蘇? 先睇亞洲,最新採購經理指數顯示南韓、印度、台灣,經濟持續擴張,但成本進一步上升。 睇番多個採購經理指數入面嘅投入成本指數都全線飆升,南韓係近一年高位,印度同台灣亦連升七、八個月。 通脹火上加油,資源價格外,商品逐樣炒高,連大米期貨星期一亦升停板。 主要係,美國稻米生產出現1989年以嚟首次下跌,而區內主要出口國泰國,出口價預期年底前會升一成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卡恩亦警告,區內為主新興市場,有需要正視通脹問題。 原因係能源同食品價格急升,令區內通脹升溫,如果區內再唔採取果斷政策,更有硬著陸可能。 撇除通脹,全球復蘇動力表明非常明確,但係咪可以持續? 事實當然有隱憂。 反映通脹嘅環球投入成本指數,升穿70水平,係30個月嘅新高。 連印度嘅經濟師都話,成本壓力四方八面逼埋嚟,全球商品價格升,再加多新一重挑戰。 遠喺地球另一邊,情況亦差唔多。美國製造業指數升破60,到04年最強嘅同時,投入成本價格指數亦創兩年幾新高,最新報81.5,金屬、化工品、甚至大豆油,都係物價上漲元凶。 有經濟師就根據指數,同通脹嘅歷史關係推算,情況無改善嘅話,一年後美國通脹,就會飆升到6.2%!!!! 乖乖不得了! 伯南克肯定抓頭,點解決兩難困局? 話過十五分鐘內可以加息,不過超過百分之九既失業率、就算伯南克更大本事,目前看來跟本無得選擇加息。 有分析就建議,廠家可以改善效率同提高生產力,抵銷成本上漲。 不過好消息係勞動市場持續改善。最新嘅ISM僱員指數,連續十六個月有增長,亦係1973年以嚟最高。 相信奧巴馬最開心莫過如就係睇到呢個製造業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