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2月, 2009 起發佈的文章

投資聖經

巴郡剛公布的業績盈利大跌96%,為連續五個季度下跌,是17年來表現最差。 如果以巴菲特最喜愛的帳面值回報計,就是負9.6%,是巴郡1965年上市以來紀錄最差,當中不少是由於持有的股票大幅跌價,好像運通股價就跌了64%! 不過最叫巴菲特耿耿於懷是投資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他在年報中承認,去年犯下最大一個錯誤,就是在油價高位時,入股Conocophillip,單是帳面虧損就達到37%。 其他錯誤亦包括以高價入價Irish bank, 帳面虧損更達89%。 反而入股高盛及GE,雖然部分帳面價已經要蝕,不過由於票據有高達十五厘息回報,巴菲特顯然對他們不大擔心! 反而最叫股神上心的、是市場對他投資衍生工具的批評,因此亦以最多篇幅作出回應。 對於衍生工具,股神顯然是又愛又狠。他憶述98年買入General Re時,為了要減少那些他不大懂的衍生工具,曾先後用5年時間,損失超過四億美元,才結束多達八百多個交易對手。 巴菲特自已亦不諱言,認為衍生工具異常危險,那為何巴郡目前仍然是近251宗衍生工具的交易對手? 巴老自己認為這些交易都是好deal,全部有出現價格錯配的情況,因此雖然高風險,巴菲特仍然認為值得一搏: 當然,巴菲特講明一定會好好望實這些交易對手,因為一旦有什麼差池,他也會承認錯誤,並會一力承擔。 去年巴郡因為手持一批總值三百多億美現的指數衍生工具,一度令巴郡CDS狂升股價急跌,因此今年的「投資聖經」花了不少篇幅去序述這些衍生工具。 巴菲特首次披露這批衍生工具合約細節,這批總值371億美元、由2019至2028年,原因分別包括S&P指數、日經指數、富時指數以及歐洲的stoxx 50在內的四個指數,不過要令這些投資全部變成血本無歸,這四個指數到左到期日,要跌至「零」先會令巴郡蝕入肉。 即使由現在去到到期日,這些指數跌左兩成半,巴郡要蝕的錢也不過是九十億美元。而以巴菲特最不以為然的「市值入帳」計算方法,這批工具帳面只是需要減值51億美元。 為了說明這批產品的價格錯配,巴菲特用了一個極端例子:以現價計接受一個為期100年、總值十億美元的S&P認沽期權,以保費計算收取250萬美元。 巴菲特計過,即使以最不可能的情況,出現五成下跌機會(記著,說的是100年!),以十億美元x1%x50%,蝕極都是五百萬美元,相反以保費二百五十萬美元計,一百年內件每年只需有0...

點解一定要自求多福!!

北泰,中信泰富,電盈事件令我有好深啟示,企業管治,核數師責任,透明度一切令人費解,北泰的董事仲可以早早跳船了事...這是何等世界,今天請來會計界陳茂波同大家談談(另一位嘉賓龔耀輝因病未能出席)....

風光大葬

話說呢個任志剛,今個月初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時候,曾經就海嘯第二波發出警告,又揚言負資產會「三級跳」,事後聽聞特首喺「早禱會」大發雷廷! 事緣是有人認為任總專登唱淡經濟前景,與自己對著幹,因為當時曾蔭權曾經引述過專家估計、認為經濟會喺年中開始復蘇。 雖然話係引述啫,但如果你唔信佢講,會唔會喺大庭廣眾公開引述呢啲預測? 不過事後當然好易證明邊個啱邊個錯,連琴日財爺都話自己對前景都唔係十分掌握,政府內部最終亦要面對現實,都將復蘇時間進一步押後至明年! 此事之後,有人叫任總未來一段時間要收聲,似乎呢對「親密戰友」,兩者之間矛盾真係愈嚟愈大。 目前正值是全球各國央行行長,正忙於應付金融海嘯呢個百年一遇嘅危機之際,喺香港負責打呢場硬仗嘅統帥,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卻快要交出帥印。 我們得到嘅消息是,任志剛,早喺零七年,已經回覆當時啱啱上任嘅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示接受喺今年九月離職。但 係政府一直都冇公布。 即使說,原來政府一早已經有咗安排,但一直都冇對外公布喎。每次傳媒問特首、財爺同任總有關嘅問題,都喺度晒太極! 翻查信件,曾俊華喺07年8月30日,去信任志剛。曾俊華喺呢封簡短嘅信入面話,計劃延長任志剛出任金融管理專員兼金管局總裁任期,去到09年9月30日為止,即係任志剛屆滿60歲退休年齡,再加一年,聘用條款照舊。同意嘅話,就回覆 好過任總,二話不說就簽名回覆,並喺信中寫上「我接納」! 根據外匯基金條例,金管局總裁,由財政司司長任命,條例無列明需要公開遴選,據了解,政府亦無就任志剛嘅繼任人成立遴選委員會。 不過財政司司長,按例係會參考金管局管治委員會建議, 由六名成員組成嘅金管局管治委員會,職能之一,正是審議有關委任助理總裁以上職級人員建議,同向財政司司長提供意見。 雖然距離任志剛離職,只有半年多的,但據了解,管治委員會一直無傾過新任總裁問題。 呢個由鄭維志出任主席嘅委員會,喺前年7月26日,去信建議過曾俊華,將金管局總裁一職,設定任期,並延長任志剛任期,最好有5年、但唔好少過3年,即係最短都要去到2010年,但全部無被接納。 咁如果無「奇跡」發生,到任志剛退休後,邊個最大機會接任? 其實都唔多使問,有一個人選又做過金管局副總裁、係任生左右手,又曾經幫過特首選舉,而家係特首辦主任,呢個人選都「呼之欲出」! 其實任總個位由佢83年做首席助理金融司制定聯匯,到93年起金管局成...

創新

今天Cafe 有王維基。 其實在那十二天中,每天我都非常震撼,很想知道這個機構會有什麼翻天覆地的改變。 好像孫柏文說,其實那六、七條youtube片段,令人相當深刻,特別是他說每個傳媒機構都在重覆同一件事時,think out of the box就成了致勝關鍵。 王維基說他現在很少再返城市電訊,為的就是不希望同事再依靠他,凡事找他作決定。只有撇開管理,才能令一間公司真正成熟,似乎能看透這個道理除了施老闆外,原來仲有一個王維基。 人人都說王維基囂張,不過他今天就不止一次說自己希望學到更多知識,繼EMBA後,他又計劃進修國際政治經濟學,說到底,只有一個人知道自己的不足,才有條件說他人的不足吧?

反周期

什麼是反經濟周期? 經濟逆轉,但政府無大幅縮減開支,就係曾俊華所指嘅反經濟周期策略。 02,03年財赤超過700億,之後一年仍然高達4百幾億。 面對金融海嘯,政府依家雖然預計未來5年,都會有綜合財赤,但高峰期最多只有400億,之後每年會遂步減少。 呢個預測係,政府假設2010至2013年,中期經濟增長仍然有百分之3.5。 好像羅家聰說,以目前日本台灣經濟早陷入蕭條,GDP大跌一成以上,政府真是太過樂觀。 政府消息指,佢地有打算賣資產,增加收入。 如果睇番政府收支預算,2011至12年起3個年度,每年出售資產收益突然大增至超過一百億。 但就算計埋呢益收益,財政儲備仍然下降,由依家嘅近5千億,預計到2013年,會跌至3千9百幾億水平。 至於財爺提出政府定期發債,亦令人摸不著頭腦。 政府對上一次發債,係零四年,五隧一橋債券,同政府零售債券,加埋超過2百億。 為左推動債市,政府決定,嚟緊會遂步發行政府債券。 但債券年期,金額,同分銷途徑,仲未決定到。 政府無講明債券集資所得用途,但表明會成立一個新基金,管理發債籌集到嘅資金,呢的錢,會同財政儲備分開管理,筆錢會放喺基金滾存一段時間。 目前本港債券市場流通量佔生產總值只有六至七成,遠低於美國,甚至新加坡。 而要獲納入計算環球政府債券指數,發債規模要2百億美金 依家本港最行最多係外匯基金票據,一年期有近半厘利息。 有意見指如果政府債券可以納入埋抵押品,息率應該更高。 不過這分預算實在有太多東西未有回應: 中小企的生計? 香港的競爭力? 中產的就業問題? 更重要是新一代的培訓? 是否每個大學生資助三千多元就能夠成為「黃大仙」?

保工

全世界也許只有兩處地方會呼籲企業不要裁員。 不同的是,阿爺是幾乎內地所有大企業的大股東,在「穩定壓倒一齊」的前提下,企業大概沒有什麼選揀。相反,香港的企業一向靠慣自己,懶理你是什麼政務司長或至特首,除非你願意為我提供補貼,否則聽你的就肯定有問題。 當然美國這個問題源頭,去年已流失了數以百萬個就業職位,像奧巴馬所說企業不重整根本難以再生存下去,不過在破舊之餘美國也懂得立新,好像新的刺激經濟方案,首要任務就是要開創400萬個就業職位。 因此,我們相當樂意見到政府大花金錢在推動基建、甚至由政府本身增加外判職位,我試過在長洲的北角咀,見到有四個清潔外判在執垃圾,雖然人是多了點,不過旅遊景點可以保持得清潔乾淨,大底沒有什麼人會反對這些開支吧? 不過這些政府開支,真的可以協助今次深受海嘯重挫的中產一族嗎? 難道真係要我執垃圾? 有不少分析家都提出了觀察,雖然失業率已升上4.6%,不過周末到旺角、老尖、銅鑼灣一帶,相信沒有多少人估到這個小島正面臨嚴重衰退吧? 那麼是什麼人在支持消費? 香港的經濟結構主要由消費、投資及出口所支撐,其中出口過去數月已呈現崩漬式下跌,而投資在外圍經濟收縮下,相信亦會面對相當大壓力,加上另一大金融支柱已全失芒,可以說對中產來說是真的致命傷, 反而不少人留港消費,令市面才不致於出現一潭死水局面。 特首早前提出應對海嘯的原則:「保命、保本、同保工」,其實三樣也說不中問題核心,我們要保的,就是只有「保競爭力」這條不二法門。 第一要保的,就是中產競爭力。面對海嘯沖撃他們一旦失去工作,固然無所依靠,但日後一旦經濟復蘇,政府才發現沒有了過往這批經濟的中流底柱及專業專材時,才是影響我們的長線競爭力,因此實在有必要保留他們的實力。 對中產來說,你拿數千幾萬退稅,可以完全是杯水車薪,連日常生活也難作改善,反而對這些滿腦子有創意、做事負冒險精神的人來說,如果政府可以資助一個低息、容易審批的創業基金,令他們發展創業,一方面可以保存這批人的實力,同時亦能在經濟轉好時,令市場更快吸納他們回復專才的身分。 同剛才問題一脈相承的是、我們的新一代遠比來自內地、甚至台灣的大中華青年,無論在智識、氣魄、以至世界觀及視野,我們下一代的人通通都被比了下來,如果今天不先保著我們的中產,他日年青一批一旦要與周邊的人比併,輸的就真應該是「命」了! 對於那些什麼消費券呀、資助畢業生就業更是不知所謂,以...

經營之神

最近大家對富豪榜零舍多興趣,好似數下香港方邊個富豪身家唔見左九成,又或者百萬富翁唔見左幾多個! 不如睇下日本,佢地呢個星期都出左一個富豪榜,新晉富豪係UNIQLO母公司、「FAST RETAILING」總裁「柳井正」,福布斯公日本富豪榜,佢以身家六十一億美元,成為日本首富。 過去一年,「柳井正」成為四十個富豪之中,身家唯一有進帳嘅富豪,增加左十四億美元,令排名跳升五位,可以話係一個異數! 至於前年排名首次嘅任天堂前董事長「山內溥」,就連跌兩級,而喺日本相當流行嘅彈珠公司前主席「毒島邦雄」就以五十二億美元身家,排喺第二位。 如果計晒四十個富豪,佢地舊年身家無左兩成三,比起香港班富豪,身家累積唔見左五成四,可以話「跑嬴大市」! 講番「柳井正」,佢84年開始成立UNIQLO,迅速成為日本最大零售causal wear代表,喺日本分店超過七百間。 舊年股價更係逆市上升,雖然由高位都跌左三成,但同舊年年初比較,仍然升左兩成三,可以話係逆市奇葩。 大家有去過香港個九間分店,都會知道佢地唔係賣品牌,賣嘅衫無LOGO,柳井正講過,佢地唔打品牌,係因為相信佢地賣嘅衫,可以做到同其他名牌MIX AND MATCH,因此亦唔需要目標嘅消費群。 喺07年佢地開始主打Designer Crossover,但都係主打低消費市場,可以話食正而家經濟低迷、市民寧願慳得就慳心態。 我地喺Uniqlo初嚟香港時候都同柳井正做過訪問,佢都唔似傳統日本老闆,好似喺東京總部辦公室,就唔設間隔,亦歡迎下屬隨時搵佢表達意。 原來FAST RETAILING個名係黎智英改,86年佢做時裝生意,發明左定量定時交貨嘅生產模式,柳井正當年好有興趣一齊合作,不過最終合作唔成,但柳井正就將佐丹奴生產模式最抄一次,仲索性要埋FAST RETAILING呢個名做上市公司。 難怪當年柳井正有意收購佐丹奴,原來兩者早有淵源。 說來像柳井正或大家樂陳裕光等新晉富豪可以逆市跑出,多少反映出在順景時每個人也可以輕鬆成為大贏家,唯有打逆景波、才會知道誰是真正經營之神。

坦白

幾經波折,立法會小組委員會,終於首次召開聆訊,第一個係傳召問責官員之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 佢承認,佢係喺雷曼倒閉後,先知道有雷曼迷你債券問題。 相信市民心中都有個疑問:要出咗事先至知,咁同一般人,有咩分別呢? 咁係反映官員能力問題,根本察覺唔到事有 "QK" ?抑或現行規管未夠健全、比金融機構走到位? 陳家強話,雷曼事件帶出規管,同投資產品呢的大眾關注問題,佢已經制定行動綱領跟進。 但議員最想知嘅係,政府幾時知道有雷曼迷你債券嘅問題 佢嘅答案,當然比做慣政治秀的議員話,係後知後覺。 陳家強話上任後一直關注到投資者教育,同涉及產品風險問題,亦查詢過監管機構,因為投資產品銷售層面問題,係監管機構負責。 其實陳家強的講法也不是沒有道理。作為一個政府部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只有區區數十人,一個局長如何知道全部上市公司資訊、或者是數以千計的投資產品? 就算是有線電視的CEO,你也不可能期望他會掌握所有節目的訊息吧? 到底陳家強是坦白定愚蠢? 相信不同人有不同答案,當然即使他說謊稱早知道有迷債這回事,也難有人能夠證明他真的在講大話吧? 當然,如果他說:「作為政策局長,我的責任是確保政府的政策能夠落實,以及前線監管機構能夠有足夠資源及權力保障投資者,對於迷債或其他產品我個人是否知悉,根本並非問題核心。」 看來,作為一個政治人物,或是要一點政治智慧。 陳家強提及監管機構,我地都問過證監會、同金管局,到底幾時知道「雷曼迷債」嘅相關資料。 證監會話,任何投資產品要進行銷售,都要先將銷售文件交俾佢哋審閱,睇吓有無清楚披露風險等資料。 我哋翻查資料,雷曼迷你債券喺03年就已經公開發售。 至於金管局就話,唔評論幾時知道有雷曼迷債產品,據了解,金管局喺審查銀行證券業務嘅時候,就有接觸到佢哋銷售嘅投資產品,包括雷曼迷債,但無資料顯示係幾時開始。

又熱、又平、又擠

很多謝雷鼎鳴教授在這個講求「即食」的世界之中,可以帶給我們一個如此警醒的話題。 內地過去五年的大豐收,暫時壓止了對糧食不足的恐慌,不過當海嘯沖擊到內地經濟時,我們還可以樂觀嗎? 我很欣賞的Thomas Freidman (The World is Flat作者,不錯,Moneycafe就是在此書啟發下孕育出來),在其舊年新作「Hot, Flat and Crowded」,就是提出綠色革命的種種構思,希望在合這個「平的世界」中,將「紅色中國」變成「綠色中國」。 書中有一整章形容中國過去十年在環保問題上的變化。Thomas Freidman形容中國目前就如電影「Speed」中、被安裝上炸彈的高速巴士,必須要維持高速行走,才能保住性命,換句話說,就是中國必須要「保八」,先至不會出現社會、以至經濟上的動盪,否則必然會動搖到中南海。 內地有網民戲言,毛澤東在1966年長江暢泳的名照,今年如果有人重複呢個動作,相信會被認為是自殺多於英雄行為。 難怪Thomas Freidman有「中國人說起話來好像愈來愈自在,呼吸卻愈來愈困難」的感慨。 不過海嘯之後真的令世界有太多改變,看看在書中被Thomas Freidman大力加許的太陽能模組製造商無錫尚德太陽能 (Suntech Power),面對金融危機,他們上季已裁撤全球8000多名員工的 10%,而且因需求疲弱,已暫緩2009年擴張產能40%的計畫。 公司解釋,面對金融市場的衝擊及實際的市場情況後,決定擱置擴張,同曷也暫緩雇用2000名員工。 一度蓬勃發展的太陽能產業感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寒風,太陽能計畫的資金乾涸,而且油價大跌也壓低了再生能源的需求。 市場研究早已表明,預計全球09年太陽能面板銷售預期減少 19%,為行業首度衰退。 「One Day China」 也許Thomas Freidman真的是太沮喪,又或者是他看到內地由08年6月起,可以一夜之間全國停用塑膠袋,才令他有美國可以當「一天中國」這種天真的看法,希望只是透過一日的中央集權,打倒利益團體,樹立新法之後再回復民主體制。

軟硬兼施

圖片
奧巴馬喺樓價跌左四成幾、深受斷供問題影響的鳳凰城、公布挽救樓市方案,真係有一層象徵意義。 奧巴馬救市樓方案重點係避免斷供,所有獲政府資金嘅金融機構,都要強逼參與計劃。 方案分三大部分,令900萬個業主受惠,核心內容係控制業主供樓對入息比例。 奧巴馬要求銀行將供款人供樓,佔入息比率控制喺3成8水平,而政府再補貼多750億美金,將比例降至3成1 預計400萬業主受惠。 作為回報,政府會有獎金分派,業主方面,未來5年繼續履行供款嘅話,每戶每年有一千美金獎金。 方案最聰明之處,係照顧埋銀行同中介人,佢地先獲一千蚊獎金,之後3年,每個繼續履行供款個案,每個獲派一千蚊。 新方案亦表明,銀行主動幫未出現困難嘅業主重組按揭貸款,每個個案,會獲政府分2千蚊獎金。 其中中介人佔500蚊美金,按揭借貸機構就有千五美元。呢部分估計500萬業主受惠。 當然如果軟唔得,就可以用硬,即係要求法院硬性減息。 摩根大通行政總裁迪莫形容,整個方案強而有力,紐約時報更指遠比預期進取。 的確,由於30年按揭利率下跌,按揭申請宗數升左4成半,轉按更多6成4,樂觀嘅評論指,由於新屋動工數字下跌,樓市可能搵到低位。 但華爾街日報就撥冷水,方案變相要銀行削減樓按貸款本金,撇帳即時增加。 更大問題係,喺按息下跌之下,按揭證券資產回報跌。 銀行可能要為再呢的投資撇帳,對銀行嚟論,未見其利先見其弊。

海嘯過後,一切不一樣....

圖片

獨善其身?

馬英九上個月派發消費券,以為鼓勵台灣人多的消費,就會刺激經濟。 一個月後,台灣當局承認,外圍經濟影響之下,消費券發揮唔到作用。 上一季台灣經濟倒退百分之8.36,係歷嚟最差。 台灣即時向下修訂全年經濟增長預測,出口更預測會下跌超過兩成。 台灣已經連續兩季負增長,技術上進入衰退,台幣跌至5年半新低。 央行唯有再出招,減息四分一厘,令利率跌至歷嚟最低水平。 台灣之外,亞洲四小龍之一,新加坡,南韓,先後出現負增長,香港仲未公布。 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日本,上季經濟倒退近一成三,創出戰後最大危機。 已公布嘅數字顯示,靠出口嘅區內經濟受金融海嘯影響,亦較歐美嚴重。 擔心企業倒閉,發揮「債券保險」作用嘅信貸違約掉期,即係CDS急升,單係一個月就升咗二百點子,創新高。 唔單止擔心企業倒閉,五年期日本國債嘅CDS亦同樣創新高,比一月尾足足升咗三倍。 計一計,所謂的CDS,即係相等於為手持每一千萬美元國債,購買十三萬美元嘅保險。 衰得多唔止日本,包括本港在內嘅亞洲 CDS指數亦有上升。 ////////////////////////// 說來好笑,香港在四小龍之中,號稱國際金融中心,但無論政府公布的經濟數據,或是一些上市公司的季度的報告,統統慢過人,連後起之秀祖國也追不上。最頂唔順係仲有人大搖大擺話而家一切幾好,咩都唔使改,真是說的人厚顏,以為自己是真理的人就是白痴。 一場金融海嘯洗盡了華爾街大行的趾高氣揚,卻改不了那些自私自利的心。 香港,你憑咩叫自己做金融中心?

恐懼

琴日我地都提過擔心東歐信貸惡化,令歐洲多個國家嘅違約交易掉期急升,結果真係推低左全球股市,道指離舊年低位只係高一百點! 反映主要CDS價格嘅歐洲iTRAXX指數升至1110,逼近舊年十二月月嘅歷史新高。 雷曼舊年九月倒閉前,CDS都唔過九百點。 企業驚債券變廢紙,市場嘅投資情緒亦轉趨慎謹,「恐懼指數」VIX星期二就升咗一成三,去到四十八點水平,不過仍比雷曼爆煲後嘅八十水平低。 歐洲前景真係一啲都唔樂觀,有分析形容東歐而家就係歐洲銀行嘅「次按」Subprime,處理唔好真係好易變成第二波源頭。 以違約交易掉期嚟睇,匈牙利、波蘭同捷克嘅CDS,都已經升至新興市場最高水平。 以匈牙利為例,一啲債券持有人要求回報,比起巴西至少要高二十點子。 花旗都警告,東歐嘅經常帳赤字,會升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四,比起拉丁美洲嘅百分之一點七高。 而家開始有人留意,一旦有壞消息,沽出企業債券或者國債,就好容易推高違約交易掉期,同時期股市就會跌,如果做定雙邊套戥,一邊買定CDS,同時又沽空股票,咪穩賺! 可以集中睇下英國,富時指數一度跌穿四千點呢個重要心理支持位,而當地保險機構更可能率先爆煲! 「Legal & General」就因為擔心承保嘅225億英鎊企業債券違約,影響財務狀況,拖累股價曾經大跌一成。 其他保險公司好似係保誠同 Aviva都受壓。 我們年初都警告過,唔少保險機構因為投資失利,唔少更係買入高風險債券,基本上大部分都係Technical Insolvency,而家好在保單唔會同一時間退保,否則睇怕全部都要即時破產! 其實英倫銀行都諗緊方法加強自己的「武器」,要求政府允許量化寬鬆政策,買入國債同有價債券,認為有助改善市場流動性。委員又認為,為咗控制通脹,有需要再減息,但同時擔心過度減息,會損害銀行盈利能力。 呢點歐洲央行同英倫銀行都類似,在救市方面有很大制肘,未來有機會再談!

失落之教訓

孫柏文口中講的那套戲,是重 返泡沬年代 ,女主角是廣末涼子。 想當年寫的時候已是近兩年前,而家睇返,見到日本的經濟現狀,先識得驚..... 不過掉轉講,以全世界的恐慌程度,其實日圓又真係唔需要睇得太淡,你看GDP公布後,Yen紙都幾乎無咩點跌。

國家破產

圖片
一個月前,任總已經提醒我地要小心,指金融海嘯第二波、以新興市場傳染性最大,似乎事件真係向著佢嘅預測發展! 觸發點可能係東歐呢個新興市場觸發。 事關評級機構穆迪發表報告,指由於歐洲多國銀行向東歐大量放貸,信貸評級有下調嘅風險,事件亦都觸發歐美股市又大跌。 其實早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經向拉脫維亞、塞爾維亞、奧牙利同烏克蘭提供緊急貸款,唔排除之後再向保加利亞同羅 馬利亞等國提供援助。 就係因為憂慮信貸風險,美、德、法、奧地利、愛爾蘭、芬蘭以至斯洛文利亞違約交易掉期CDS都創出新高,唔通真係擔心再有國家破產? 經濟泡沬爆破,好似拉脫維亞,就成為歐盟區最大嘅受害者。 工廠空空如也,百業肅條,失業率急升。 東歐其他國家情況都係咁差,穆迪話一旦東歐國家資不抵債,會引發新一輪金融海嘯。 報告指包括瑞典同奧地利在內歐洲多國,都係因為貸款比東歐國家多間銀行,面對好大信貸風險,信貸評級面臨下跌壓力。 由於東歐嘅經濟主要靠大量借入資金支撐,包括德國、法國、比利時、意大利等多國銀行佔左比東歐嘅貸款高達八成四,其中又以奧地利佔嘅比重最多,風險最大。 早喺舊年冰島就因為銀行過分膨漲、幾乎令「國家破產」,最新愛爾蘭可能步後塵。 當地嘅違約交易掉期CDS創新高,比起「哥斯達黎加」仲要高。 恐慌影响多個歐美國家的違約風險亦再創新高。 目前最不明朗係東歐資產市場到底有幾衰,因為與歐美的金融機構,呢啲銀行資產過去透明度極低,一旦帳目在未來陸續公開,分分鐘會是計時炸彈,後果難以想像。

刀仔插大脾

圖片
1月14日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話,匯豐需要集資最多420億美金。 報告一出,英國引起廣泛議論。 連同行瑞銀亦向遂點批評,就連我們亦發現報告關於香港滙豐注資論點有很大問題,多日來都提出質詢。 事隔一個月,摩根士丹利終於認錯,話同投資者,以至匯豐傾過自已發表嘅研究報告後,有需要修正。 分析員承認,報告內幾個集資假設出錯。 上個月嘅報告,其中一個爭議重點,係提到香港滙豐需要注資五十八億美元。 摩根士丹利話,呢個論點有問題。 佢地之前指,當初評估香港滙豐資本充足比率只有百分之六點八,比起行業平均水平百分之九低,因此推算香港滙豐需要集資,不過事後佢地發現,原來滙控係持有香港滙豐嘅「優先股本」,有需要嘅話,係可以轉換為普通股本, 外界另一個批評係摩根士丹利,將匯豐北美貸款組合,按市值入帳嘅假設唔符合行規。 摩根士丹利分析員解釋話,當初只係想帶出一旦美國貸款組合惡化,對匯豐有幾大影響,而絕對唔係話,匯豐要為北美貸款按市值入值,會導致有3百幾億美金資本短缺。 刪除左香港滙豐要集資嘅假設,同幾個論點修正後,摩根士丹利將匯豐集資預測,由最初估計最多四百二十億美元,減少至二百至三百五十億美元。 佢地堅持,匯豐前景唔好,目標價維持喺52蚊。 但就補充一句,匯豐如果集資,嚟緊會係銀行業大贏家。 其實大摩呢分報告,連我們都睇到分析的建構上好有問題,為何大行要事隔個半月先出來澄清? 肯認錯絕對是好事,不過正如黃師傅講,用一把刀插完你大脾,再同你Say Sorry有用嗎?

隅田川

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系嘅日本,第四季經濟按年跌百分之12.7,係1974年石油危機以嚟最差。 對於呢個數字,經常出入東京的你可能覺得相當驚訝: 為何在新宿、東京以至大阪街頭永遠是人頭擁擁? 個個都是大都會城市人,從不令人感到經濟衰退? 的確,喺日本市中心你未必感受到經濟有幾差,不過去到東京日比谷公園,最少500人喺呢度扎營,踏入中午十二點,志願團體會派飯。 更多人集中到市中心「隅田川」兩岸,繁榮背後,細心睇,有近二萬個露宿者,每日期待經濟奇跡出現。 有幸有工開嘅,老闆要減薪。 以往消費推動經濟,依家老公買左部相機都唔敢同太太講。 有日本人形容金融海嘯威力,等於第三個原子彈爆炸。 當當經濟大國,日本經濟點解搞成咁? 一場金融海嘯令到資金流入日圓避險,推動日圓升到13年高位。 不過咁樣就犧牲左出口,豐田汽車、新力電視全部賣唔去,令第四季出口減少近一成四,係有記錄以嚟最大跌幅, 反而香港人最熟悉、到日本shopping消費就無受大太影響。 諷刺嘅係,日本經濟衰退嚴重程度,比起美國呢個海嘯源頭,仲要差多三倍,亦係主要經濟體系之中,表現最差嘅一個。 其實呢個對香港又何嘗不是一個警號?

飲大左

圖片
飲酒唔止揸車會出事,開會,特別係高層次個隻,分分鐘會令自己成為國恥...... 今次G7會議唯一驚喜嚟自財政大臣中川昭一。 在日本總結的記者會上,見到中川反應呆滯,講句說話一句一句吐出來,在場記者很好快就發覺唔係好妥。 中川昭一除左講錯左央行利率政策外,又無中生有、話提供十億美元援助亞洲開發銀行。 講講下、又恰埋雙眼。 比較之下,神態同平時好唔同,臉色較紅、又唔夠精神。 唔只咁,佢喺記者會度,就連記者問隔離、央行總裁白川方明的問題,佢走去搶著答。 被人懷疑佢、係咪飲醉酒。 返到日本之後,中川親自解話,佢承認,的確喺記者會之前一日,以及出發到意大利途中,飲左幾啖酒,不過,攪到「溫溫燉燉」,唔係因為飲酒,而係因為食左感冒藥,劑量重咗。 不過,連番解釋,平息唔到朝野連環砲轟。 自民黨前首相森喜朗話,早知道中川鍾意飲酒,已經警戒過佢要小心。 反對黨當然借勢狠批中川的行為,令日本尷尬蒙羞,損害國家利益云云。 55歲中川昭一,係首相麻生太郎的心腹。 今次事件,加上接連不利嘅經濟數據,進一步打擊麻生嘅民望。當地一間電視台的最新民意調查顯示,麻生嘅民望,跌到唔夠百分之十,係歷嚟民望第二低的在任首相。

即沖文化

翻查一下,上次寫星巴克是近一年前,當時創辦人SCHULTZ決定重新出手,掌管公司,不過遇著海嘯,一年下來,股價仍然跌左四成有多。 為了翻身,星巴克決定推出名為「Starbucks Via」嘅即溶咖啡, 三包裝售價 成為2點95美元, 即係要98美仙沖一杯,喺店內飲就至少要4美元。 佢地話 自已嘅即容加啡研發左二十年,味道同「星巴克」招牌咖啡一樣。 星巴克賣即容加啡 聞者嘩然 話「快、靚、但唔一定正」嘅即溶咖啡, 同企業理念背道而馳。 不過經濟不景、 消費者慳得就慳, 逼使「星巴克」變陣應付。 更大問題係自從麥當勞推出一美元平價咖啡後,對「星巴克」威脅一日比一日大,搶走「星巴克」唔少客源。經濟差,麥當勞嘅一月份銷售逆市上升百份之7。 至於星巴克第一季同店銷售下跌一成,繼舊年關閉六百間美國分店,今年內全球會關閉三百間分店。 佢地近日喺美國,仲要推廉價套餐。 星巴克形容全球即溶咖啡係一塊肥肉,整個市場總值170億美元,佔左英國8成嘅咖啡銷售,賣埋即溶咖啡可以提高銷售。 星巴克面對業務困境,舊年一月創辦人SCHULTZ決定披甲復出,業界原本期望有一番景象,但勢估唔到會用到即溶加啡自救呢招,分析員話同佢之前理念「CUSTOMER EXPERIENCE」有好大違背,係自打咀巴。 不過,肯定是沒有違背商業考慮,就睇佢地上個季度業績,按年急跌近七成,賺得六千幾萬美元,除咗大量 "閂舖" 六百間之外,似乎走平價路線是唯一選擇。

過三關

力拓要錢債,又面對BHP虎視眈眈,而中國鋁業喺中央支持下,用近二百億美金增加喺力拓嘅投資,亦成為內地最大單一海外投資。 中國鋁業話,期望同力拓有更大合作,會委派兩名成員,加入力拓董事局。 雖然今次中鋁走出去,事場反應都係相當正面,不過中鋁仲要再過三關。 第一當然係力拓董事會,事關喺今日協議前夕,力拓候任主席「Jim Leng」突然離職,突顯左同首席執行官「艾博年」之間嘅沖突,相信董事會內,仍然係有唔少不同意見。 第二當然係要澳洲政府嘅祝福,因為舊年中鋁首次入股力拓時候,已經訂明再增持要先得到澳洲政府批准。 不過以現任總理陸克文,同內地咁密切關係,相信問題應該唔大。 至於第三問題係融資,不過如果有「阿爺」支持,國資委出面問題應該唔大。 其實睇返內地企業過去走出嘅歷史都唔係太好! 唔計中海油以185億美元收購優尼科失敗,中投公司舊年50億美元投資大摩,以及30億美元入股Blackstone百仕通,事隔一年投資已經無左四分之三,大約無左六十億美元。 其他內地金融機構「走出去」、都係慘痛收場,好似係國家開發銀行,以三十億美元入股巴克萊,不過呢批投資最終唔見左八成。 至於平保更家唔使講! 但有內地學者都支持,認為中鋁增加投資力拓,正反映內地定出策略,趁經濟調整入股資源企業,有助將來鎖定合理嘅資源價格。 希望今次買的不會又是另一個教訓。

低頭

繞釀個半月嘅延長董事禁售期事件,終於告一段落。 結果係有啲出人意表,因為喺事件上一直態度強硬嘅上市委員會,態度上突然出現一百八十度轉變,就係幾乎作出全面讓步! 由示原來建議,最長七個月禁售期,一下子縮時只有三個月,即係比而家規定嘅兩個月,只係多出一個月「咁大把」! 港交所話會再尋求業績以外,上市公司加強向股東匯報嘅方法,不過對於原來提出季度業績嘅建議,就只係變成一個長遠嘅考慮方向喎。 港交所上市科主管韋思齊話修改延長董事禁止買賣期方案,唔算係向壓力低頭。 原本四月一日實施嘅新例,上市公司董事喺一個財政年度最多有7個月唔可以買賣股分,大幅讓步後,如果一年只係公布兩次業績,新嘅禁止買賣期只係3個月,如果「肯」行季度報告,就最多5個月。 新方案係公司公布全年業績前,由依家30日唔可以買賣股分,改為60日,中期業績就維持30日前唔買賣得股分。 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喺臨近開例會前,決定將會議改為政策性會議,通過修例。 至於較早前,由行政總裁提出嘅將季度業績,同延長禁止買賣期通盤考慮方案,港交所話,季報仲要等證監會研究。 據我地了解,原本由證監會提出嘅季報業績報告,舊年被叫停。 上市委員會話,季度業績係「長遠」目標,短期方面,可以再諮詢業界,睇下上市公司可以用咩形式公布季度報告。 到底港交所肯作出咁大讓步,轉捩點都底係咩? 表面睇,係終於收到證監會書面回應,正所謂大家「好落台」,不過要留意,喺今日上市委員會開會前,長實主席李嘉誠首次就事件表態,認為應該將原定四月一日實施嘅新例無限期押後,再進行諮詢。 「首富」嘅影響力真係不容忽視! 港交所最終作出讓步,最大壓力,來自超過2百間上市公司聯署反對,當中包括長實主席李嘉誠,佢接受報章查詢時話,董事禁售期問題,對香港事關重大,應該再諮詢。 事件亦突顯監管機構內部予盾,有意見指,會促使港交所加快上市委員會改組。 不過一直支持、將董事禁止買賣股分期限延長嘅財經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湯家驊話,政府喺上市公司壓力下,最終要作大幅讓步,俾投資者好壞印象。

犯眾憎

圖片
由紐約,去華盛頓呢程,可以顯示你嘅誠意,亦可以引起公憤。 多得上次美國三大車廠高層提供嘅經驗。 對獲注資嘅金融機構高層嚟講,坐私人飛機去國會,可免則免。 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在內,曾經喺華爾街呼風喚雨嘅天之驕子,一致決定低調,兼以平民方法,到國會出席金融業聽證會。 其中摩根士丹利行政總裁麥克、道富行政總裁洛格、花旗嘅潘迪特、紐約銀行,同富國銀行高層 都會坐客機到華盛頓。 摩根大通行政總裁迪莫、同最近獲進一步注資嘅美國銀行代表劉易斯,更選擇搭火車,透過陸路國會。 單是劉易斯就要坐八個鐘頭火車,係咪有些矯枉過正? 高盛發言人就無透露行政總裁布蘭費因,會搭邊一種公共交通工具。 八間大行至今獲政府合共注資1760億美金,外國傳媒報道,呢斑高層心知自金融海嘯以來,華爾街大行被千夫所指 繼之前放棄08年收取花紅外,亦需要進一步顯露政治智慧。 最有智慧可能係高盛行政總裁Blankfein,佢喺國會發表嘅聲明承認,金融業犯眾憎,妄顧對公眾嘅責任,高風險業務手法,亦令公眾對華爾街信心全失。

除褲

奧巴馬就職當日,創下總統就職禮以嚟美股單日最大跌幅。 佢手下,財長蓋特納亦不惶多讓。 上任頭炮,宣布拯救金融業方案呢個大日子,佢一邊宣讀內容,美股就一邊跌,仲係愈跌愈多,結果係繼就職禮後另一最大跌幅。 話說拉斯維加斯,正舉行全國證券化論壇,50個與會者為左睇蓋特納演說直播,唔食早餐,結果當然連聲失望。 列舉5大理由,解釋點解蓋特納第一次考試即時「肥佬」,除左市場認為方案係「換湯不變藥」之外,最大問題係蓋特納想做嘅太多,但詳情欠奉。 俗語話魔鬼在細節、「Devil in Detail」,而家要改寫啦,「Devil in No Detail」! 佢提出五百億美元貸款,扶助房屋信貸市場,但無詳情,最快兩星期後先知。 至於提出政府同私人企業成立基金,收購不良資產,亦被指方案複離,外界亦完全唔知點介定不良資產收購價。 蓋特納方案,另外有一萬億係以聯儲局救市借貸資金,承擔銀行唔肯做嘅商業按揭,接過中小企按出嚟嘅物業,等中小企有錢周轉。 但詳情,又要再規劃。 以美國平均每日有近萬個家庭,因為負擔唔到按揭要被收樓,情況好危急,但蓋特納只係話未來幾個星期會推出一個五百億美元方案幫佢地,對呢啲業主嚟講,可能已經太遲。 更大問題係嚟自,強制全國20大金融機構做壓力測試,外界擔心,有銀行會「唔合格」,甚至驚,個別揭發金融業問題遠比預期嚴重。 難聽啲講就係「除左銀行條褲」,一唔合格就要被迫由政府注資,到時想冚住都難,分分鐘會加快「死亡」! 對於蓋特納方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一針見血話,內容太多,但太難明。 「克魯明」直言除左方案提及「聯儲局」會擴大「定期資產抵押貸款機制」資金,呢部分無問題之外,其餘佢通通有疑問。 財政部官員就話,知道外界有的失望,但佢地強調新政府一月初先接管,而家好難要求一切都有仔細執行計劃。 又補充話,唔相信會有銀行喺壓力測試中,唔合格。

萬代

作為一個高達迷,有需要為今集內容作出少量澄清,否則對唔住元祖大河原邦男。 高達踏入第三十周年(1979年誕生),最初製作公司並非是Bandai(萬代),當年是由Sunrise(日昇動畫)製作,萬代並沒有商品化產品的權利,只是最初高達首次播映未有掀起熱潮,節目被迫由52集縮減至43集,更拖累原來的製作公司倒閉,不過過去只做軍事模型的萬代,看中了高達(台譯鋼彈,不喜歡就叫Gundam算了)的劃時代設計,隨後接手並大規模生產全線的塑料模型,由於高達在重播時掀起了意想不到的熱潮,期後更令萬代可以反併購了日昇,再與電子遊戲公司Namco合併,方確立了今天全球第三大玩具商的壟斷地位。 到底高達有何特色,可以三十年而不倒? 與之前萬能俠電磁俠不同,高達首次將現代戰爭慨念引入動畫市場,機動戰士不再描寫成為超人英雄,而是與一部部坦克車戰鬥機沒有分別,因此有不少喜愛高達的人,不是迷高達,而是一架架更像「炮灰」,隨時成為高達槍下亡魂的渣古。 當然故事突顯所謂新舊人類之爭,這類題材一直成為高達日後多個系列的核心主題,在日美科幻電影之中更是用之不盡的題材。(想當年大慨每個男生也會想像自己是「阿寶」,可以操控高達在宇宙中飛馳!〕 其實由Bandai 購併 Sunrise 那日開始,已經告訴我們這間公司的賺錢模式,就是靠動畫推動人氣,而商品/ 電子遊戲就是真正賺錢工具。因此看近年的高達、由Strike Gundam開始、到高達00,主角已經由一部機發展成兩部、甚至三、四、五六部,真正配合的是商品擴展,因此動畫由邊處播、點播,根本都不是重點。 說到近日Bandai將部分舊作放上Youtube,也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現在在Youtube播映的,實際上已是去年的舊作,新作目前在中港台早已經「傳」遍所有高達迷,老實說,根本不會有人上Youtube睇高達。 到底三十年過去,這個高達熱係咪真係會隨著Fans老去而逐漸減少,相信誰也不會知道,不過知日部屋的吳偉明教授對高達現象也有一番解說。佢認為高達迷與一般電車男有很大分別,就是他們不少是專業人士,對片內的細節、人物關係、機械設定,甚至如政治背景(如納綷般的自護公國),以至世界觀,都有一套看法,「他們專精不移,今天喜歡高達、一生喜歡高達」,「男人愛高達、女人唔明白」!

白痴

陳啟宗真係一個「惹火」人物。 這位率先帶頭,澄清自己無分聯署「大孖沙」聲明的大孖沙,批評反對延長董事禁售期嘅人,毫無理據,又話,去北京告狀嘅人,當北京係白癡。 陳啟宗以自己間公司為例,認為提早公布業績就唔會有長達七個月禁售期,實際這點正是目前的利益團體最不願見到。 佢認為,目前香港監管係過於寬鬆,延長董事禁止買賣期只係追上國際水平,根本問題唔大。 以會計師不足作為托辭,其實四大會計師行在香港、在紐約、在倫敦、在新加坡都是得四大,為何人家得,香港就不能? 是否有人暗示香港人係差過人? 據知,港交所上市委員會仲未就係咪徹回延長董事禁止買賣股分達成共識,上市科高層正要求證監會澄清部分問題,星期四委員會,會再傾,好大可能同強制實施季度方案通盤考慮。 今次港交所不理會政治壓力,索性反比壓力證監會表態,如果證監會真係漠視上市委員會的獨立性,硬要因為遷就那些利益團體,後果肯定係災難性,結果肯定會摧毀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到底政府係咪願意承擔呢個後果? 話時話,有點懷念肥馬,這些看來是大麻煩的話題,以肥馬圓滑的性格,飲啖茶、食個包,早就已經化解於無形........

博奕

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再次商討董事延長禁止買賣期。 雖然事前又話證監同政府亦都支持重新諮詢,甚至講到政府已經去信證監會要求收回「成命」,但仍然未有共識。 如果用「博奕論」解釋,可能成件事會容易理解啲。簡單講,既然而家「改」,就被人批評「退縮」,「唔改」,就被人疚病「唔理市場意見」,做咩都錯,比著係你,會點? 因此最理想做法就係咩都唔做,由得其他人出手! 所以開左八個鐘頭會議後,上市委員會無調整到董事延長禁止買賣期方案。 原本預期上市委員會,會撤回4月1 日生效嘅修訂後上市規則有關延長董事禁止買賣期部分,但委員會未有共識。 一直認為,要保障小股東利益、董事禁止買賣期問題唔應該讓步嘅股評人DAVID WEBB話,除非公司縮短業績公布期,否則禁止買賣期,唔應該縮短。 佢估計整個爭議,會延長戰線,維持幾個月。 新例4月1日實施,令董事一個財政度內,有最多7個月唔可以買賣股分。 港交所行政總裁周文耀較早前提議,委員會應該將強制季度報告,同禁止買賣期兩個問題通盤考慮,變相縮短禁止買賣期。 其他考慮方案,包括參考英國造法,將禁止買賣期定喺5個月。 據了解,上市委員會認為,延長禁止買賣期,係證監會提議,港交所照做。 但事件擾讓至今,證監會無公開表態,所以要求證監會澄清問題,先再討論。 雖然距離實施新例唔夠兩個月,但按程序,證監會有權叫停。 到時真係有好戲睇!

強人回歸

唔知大家有無睇開電腦雜誌? 知唔知去年最賣得電腦產品是什麼? 高清手指是其一,不過真正的贏家,肯定是Netbook 市場。 對於Netbook市場有一定定義,普遍行Intel Atom,螢幕呎吋在10吋左右,有時甚至節省成本,有三成Netbook連OS(Window)也省下來,改裝不花錢的Linux。(這對微軟亦構成了致命有打擊。) 至於以往市場見慣的SSD記憶,由於實用性低,而家反而普遍行回250G硬碟。 對於一般文書處理、以至上網寫blog,甚至見影碟,如果不介意細畫面,Netbook早已成為潮流。 Netbook去年銷售翻了一翻,而受到Netbook的帶動,去年Notebook的第四季銷售急升了四成,遠遠拋離Desktops倒退百分1.3%天,更甚是Notebook的市場佔有率首次超過了Desktop。 目前市場估計,是每賣出8部Notebook,就至少有一部是Netbook,可想而知市場潛力有幾大。 說了那麼多Netbook,其實是想說由去年留意呢個產品後,我一直在等聯想幾時會打進呢個市場? 華碩的Eee PC早在07年底推出,到Acer去年第一季亦加進這個市場。聯想呢? 去年十月,連同今個月最新的所謂S10e加強版,前後只有三款Netbook。 華碩今個月已累積出了21款。 以目前市佔率計,Acer同華碩目前就佔了Netbook近九成市場。 所以當時我早斷定,聯想股票拈不得。 亦因此難怪聯想第3季要蝕成9670萬美金,頭3季合計,雖然賺3700百幾萬,但按年大跌九成。毛利,同銷售都跌。 聯想近3年,首次季度虧損後,最終要創辦人、柳傳志復出 一手創立同揍大聯想,柳傳志仍然支持楊元廢,認為國際化策略無錯,今次復出,純粹係協助公司渡過經濟困境。 楊元慶就被降職,改為出任首席執行官,其實之前內地報章盛傳,曾經提出請辭嘅佢話,連佢自己都承認,要處理環球業務的確感到吃力。 面對今次聯想高層大換血,市場似早有期待,股價周五大漲了一成。 對於柳傳志復出,香港有傳媒形容05年以來聯想就好似發了場「春秋大夢」,而家又回歸至四年前起步回點。內地就較為正面去看,甚至以Steve Job回歸蘋果,以及戴爾重新執掌Dell為比喻。 依我看,畢竟柳總已年屆65歲,雖然有他回歸聯想可以盡早打通公司內部脈絡,不過如果未能急起直追搶回重要市場,聯想前景仍然不太樂觀。

星級團隊

財長有蓋特立。 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有薩默斯。 加埋前聯儲局主席沃爾克、掌管經濟復甦顧問委員會。 奧巴馬擁有星級經濟班底,但中國人亦有句話,一山不能藏二虎可能真係岩。 沃爾克最近同薩默斯嘅矛盾「白熱化」。 前聯儲局主席沃爾克,對於奧巴馬遲遲未成立由佢領導嘅經濟復甦顧問委員會,感到非常沮喪。 翻查原因原來係「薩默斯」、從中作梗,搞到佢請唔到顧問。 除左咁之外,有消息更話,「薩默斯」好少請沃爾克去白宮開會講經濟,姿態上更表現出根本唔想聽佢講野。 報道引述白宮消息指知道「沃爾克」唔開心,但肯定佢佢順利埋班後,每星期,都會邀請佢到白宮開會一次。 早喺奧巴馬未就任前,已裂有評論係薩默斯有霸氣,擔心星級陣容未必夾得嚟。 的確,沃爾克同薩默斯都係個性強烈,有個人主見嘅經濟專家。 薩默斯否認兩人不和,仲讚沃爾克有獨特經驗。

真英雄

先賣下廣告,星期五cafe請到石Sir石鏡泉上來嘆咖啡,大家記得「擔定櫈仔霸頭位」。 /////////////////////// 今年富豪榜榜首都係佢,長實主席李嘉誠、海嘯前識得大手減持股分,但都避唔過身家大縮水。 資產由三百二十億美金縮到百六億。 郭氏兄弟,身家無左五成半。 都唔夠四叔李兆基,資產蒸發超過六成。佢話過,唔希望人再稱佢做「亞洲股神」,變身成為你我一樣的「街坊股民」。 四十個富豪,身家加加埋埋無左五成四,由1790億美元,縮到得番820億美元 資產值有十億美元以上,由四十個,淨低十九個。 最誇張有信德主席何鴻燊,一年前仲豪花256萬投白松露菌,身家由九十億美元變十億美元,排名由第五,跌到十九。 啱啱通過私有化嘅電盈主席李澤階,身家算跌得少,只係無左兩成七,排名反而跳升8位。 跌廿六級、排榜尾嘅理文造紙主席李運強,因為公司受財務問題困撓,身家得番四億八千萬美元。 /////////////////////// 海嘯專收有錢人,不過只要肯扒逆水,穩打穩札一樣大有可為,他們可能才是真英雄。 賣焗豬扒反亦可以令你成為富豪。 無錯,佢就係大家樂陳裕光。 基金經理話,經濟唔好,佢地反而最受惠,陳裕光較早前亦表明會逆市擴張。 佢憑5億六千萬美金身家,首次打入富豪榜,第35位。 新加入,仲有老牌紡織商羅氏家族後人,晶苑主席羅樂風。 可能大家對羅先生不大熟悉,不過肯定你我身上都有佢公司產品。 晶苑大客戶有H&M、馬莎、Gap、Uniqlo、Target、JCPenny...... 再次證明,只要能夠專注本業,無論走街坊路線,抑或擁抱全球化的企業,一樣可以逆市擴張。 另一類值得我們羨慕,但不易學的,就是懂得見好就收的人。 經典有邢李火原,你看佢而家幾疏乎,思捷的問題好像再與他無關。 新上榜仲有永隆前大股東伍步剛,佢家族高價將永隆賣俾招商銀行,令伍步剛,同伍步高兩人加埋身家超過廿億美金, 比前年仲要多,可能係真正大羸家。

怨氣

有無見過咁反應咁熱烈的股東會? 在外國,巴郡股東會可能都有咁熱鬧,不過最大分別,是一個充滿喜樂,而香港呢個,就係怨氣充天。 可能電盈自己也意想不到,股東會既然成了一批股民發放怨氣的場所。 而我們場外的傳媒採訪區,居然吸引了一個又一個的小股東,主動走近大吐苦水,有人申訴不公干、有人投訴種票手法不道德,有人唱大戲、更有人爆粗。 記憶中,從來未在香港見過有一個股東會,小股東會如斯齊心。 一開始多名小股東已質疑種票事件,「發難」要求等完成調查後,先重新表決。 雖然盡了最後努力,不過最後押後會議嘅動議,仍以7成3票數反對,有26%的人支持。 其實26%已經不是一個低水平,奈何小數股東權益此終不受重視。 對於小股東的抗議,其實有點感動。 不過更不情願都好,超過7成半票數贊成,反對唔夠百分之10,每股4個半私有化電盈終究都是獲通過。 成個股東會歷時超過六個鐘,點票由中央過戶處職員負責,監管機構亦有派人到場。 由李澤楷控制左九年嘅電盈上市地位,係咪可以告終,私有化議案最終變數係2月24日法院嘅聆訊,一旦證監會對投票結果有懷疑,可以提請押後聆訊,以便該會作進一步調查。 /////////////////////// 講下David Webb,算小弟愚昧,個個都駡佢此時是多此一舉,我又想問,呢條長毛都最少肯找個人去股分過戶處,查下一批又一批股分過戶情況,咁又有咩錯? 錯在那裹? 至少經此事一揚,外界驚覺有人可能違規,作為小股東肯挺身出場投票,單是咁已功德無量。

道德救國

琴日剛講完溫總總有本「道德情操論」喺身,轉頭在那編歷史性劍橋講話中,就有提到這本巨著。 溫總講經濟、就是引用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嘅《道德情操論》,提出要有重視全社會福祉嘅情操,帶出市場放任害處。 當然詩辭亦是溫總拿手好戲,溫總用生長喺西北沙漠嘅胡楊樹,比喻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愈挫愈奮嘅精神,呢種樹能夠喺極惡劣環境下生長,最厲害係: 「它生而一千年不死, 死而一千年不倒, 倒而一千年不朽, 世人稱為英雄樹。」 講中英交流,溫家寶就提到劍橋卓越人物、英國近代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佢嘅代表作「中國科學技術史」,對西方世界認識中華民族科學技術成就,貢獻無出其右。 佢又引用唐代詩人「王灣」嘅詩《次北固山下》,形容中國嘅現狀。 「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 雖然中國一帆風順,發展勢頭良好,但溫家寶話,面對前所未有嘅金融危機,無一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 佢不點名批評美國,認為放任自由嘅市場經濟,是直接造成今次危機,特別是一些針對那些金融機構,受利益驅動,把巨大的風險留給世界。 因此應對呢場危機,溫總形容企業要承擔社會責任,海嘯需要以更大道德勇氣去重建新秩序。 「一些人見利忘義,損害公眾利益,喪失了道德底線......企業家身上要流淌著道德的血液。」 溫總口中,就是主張,要標本兼治,需要的是建立公平、公正、包容嘅國際金融新秩序。 忽地想,溫總的道德指標固然令人尊敬,但放眼內地,能夠做到又有幾人?

種票?

星期三就係電盈股東會,不過一大團疑雲都係懸而未決。 電訊盈科中午就發左一個澄清聲明,不過反而令人有更多疑問。 聲明否認「種票」嘅質疑 ,話據佢地所知,無出現不當股分轉讓,佢地聽日如期開股東會,表決私有化。 不過最令人費解,係電盈話會翻查一個月前股東名冊,如果發現有問題,會再公布。 股東聽日都進行,而家先話會花時間調查,係咪太遲? 停牌一日半復牌,電盈一度升交百分之9,去到四個二,成交額近9億,係兩年幾最多,一百萬股或以上大額成交就有43宗。 面對連日有關涉嫌種票指控,電盈話,無股東曾經進行任何不當嘅股分轉讓。 但佢地會翻查股東名冊,睇番舊年12月,至今年一月嘅記錄,一旦發現不當股分轉讓,會另外公布。 DAVID WEBB話翻查股東名冊工作,應該由證監會做,而唔係經電盈。 有關電盈其中一個涉嫌種票指控,係前身盈科保險嘅「富通保險」,突然同一時間,以佢地名義,持有大量一手股分嘅小股東,電盈只係話,佢地同富通並無股權關係。 當然明眼人都知發生咩事,只是不知道為何有人會如斯愚蠢? 按規定私有化要通過,要7成半或以上授權「股分」贊成、同時要有5成或以上出席股東人數支持,反對票唔可以超過一成。 都係里昂證券「有種」,佢地認為,種票正係要確保,先符合五成出席股東投票贊成呢個要求。 佢地批評,電盈喺未確定有無不當股分轉讓情況下,實在無理由堅持如期開股東會,係莽顧香港聲譽,莫視企業管治。 有企業財務界人士話,由於電盈未完成翻查股東名冊,如果遲下真係查出有問題,就算股東通過私有化,證監當局亦有理據推翻結果。 92年,華置私有愛美高,雖然獲股東通過,就試過證監會質疑,結果被推翻。 ///////////////////////////////////// 其實睇電盈今日咁升法,可唔可以話私有化係「十拿九穩」? 雖然今日多大手成交,股價又升得多,不過差價仍然好大,以電盈收市四個一毫七,同四個半私有化出價相比、差距有成百分之八,比起同樣係私有化嘅邵氏,差距只係有百分之二。 只可以話,係反映私有化成功機會增加,不過仲係有唔明朗,唔怪得里昂話,就算股東會通過,都仲有可能被法院推翻,到時受損就唔只電盈一間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