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月, 2017 起發佈的文章

有翼難飛?

圖片
年三十半日市,開市埋位一樣跟傳統、搵來沈大師同林大師以術數為主題,由投資到經濟到政治人物把脈,得著甚多! 兩位大師去年測市甚準,都預言入市位應是新曆二月後,而立秋後見復蘇,果然在中秋後見高位,重上24000點。 雞年把脈,兩位雖然「貼」指數範圍相近,上下都係大約萬八至二萬五,不過時間就好有分歧,一個估上落上、一個估落上落,某程度就好似黃師傅同SKY SIR之爭,都係英雄所見略有不同。 佢地都同意、今年最大變數,其實係特朗普上場之後,同習主席之間會有幾大沖突,按林建華推算、特習二人,一個屬全火、一個係全土,年中打後、點都會來拼一次! 經濟學人都已經預告,由特朗普坐入「橢圓形辦公室」起,一場災難性既貿易戰已經預定會發生,而當中只有極少數既生還者,一切都值得大家恐懼。 雖然唔少人批評特朗普混亂、政策前後矛盾,不過佢地美國優先既想法,似乎係相當貫徹,特別係貿易上美國一直處於劣勢,誓言要作出改變。 中美一併似乎好似兩位大師預言,係難以避免,問題係點樣先可以唔觸及中國既底線? 經濟學人提出左三個意見: 1. 唔好將貿易同地緣政治掛勾。中國在貿易談判上可以有討價還價餘地,但意圖將南海爭議同台灣地位同貿易掛勾,中國肯定係吋土不讓、 2. 要避免損害自己。特朗普口口聲聲話要列中國做貨幣操控國,但有無認清、中國其實係努力避免人民幣大幅貶值。過分施壓,最終損害只係美國最低既階層、 3. 特朗普應該要好好學奧巴馬,呢點佢雖然絕不會認同,但過去八年來,美國先後十六次向世貿投訴中國,無一單係輸。善用現有機制,有時有意想不到收獲。 話說回來,兩位大師既今早推測,雖然有術數成分,但都係按現今政經局勢作出分析,可觀性高。想重溫兩位大師對雞年運程預測,可以上番我地 facebook ,另外仲推介有劉紹文劉老師、以及黃師傅黃瑋傑、同埋青姐胡孟青既雞年開市貼士,大家唔好錯過。 做下廣告、有留意我地FACEBOOK觀眾可能會發現,近日我地加強左社交媒體既內容,希望做到可以同電視有更多互動、以及接觸到更多觀眾。 新媒體興起,電視作為單向傳播媒介,已經愈來愈顯得不足,希望觀眾都可以在FB內,對我地節目有咩意見,都歡迎留言,比多啲意見我地。 講左咁多好似壞消息,大年三十晚其實唔多應該,不過正如雞既特性、除左好似沈大師講係「有翼難飛」外、亦都有「聞雞起...

千點大關論

圖片
美股破二萬,Trump叫GREAT!! 老婆和應。 Trump rally重拾動力,並無全城響應。 華盛頓白宮歡呼、但華爾街大堂卻表現極為兩極,跟99年道指破一萬里程大關,截然不同! 西報統計,用所謂一千點大關論,道指由萬七升至萬八,用上120個交易日、繼而由萬八到萬九另一大關位,歷時483日,即係近兩年。 唯獨萬九至二萬,所花僅需42日,以花費日數計,為99年由一萬至萬一點,需時24 日以來最少! 當年輕而易舉之破位,很快換來輕易而舉之回落!! 撇除估值、基本因素及理由,美股在Trump總統下創新高,最少標誌三大轉變: 一:財政政策冒起兼大為受落; 二:影響市況權力,由華盛街及聯儲局轉移至白宮; 三:高盛王朝之復辟。 以第三點為例,由Trump當選日起計,高盛累積升幅超過兩成六,為一眾大行之冠。 無他,白宮班底內最少近半打是高盛人! 滲透至白宮高層及各政府部門。 高盛強勢復辟,但預示美股能力繼續不滯,而查實,時至今日,權力移交後的結果,那有一間歐美大行,比白宮來得更有力、更叫座!? 皇蘇說得坦白,以美股市況與特朗普總統指令一併聯結,兩者關連系數是一兌一,有指令、有升幅! 形同Trump每日簽署指令,下令美股創新高一樣。 新政權下,中美博奕升級,惟亦裡應外合,習大大供給側、去產能,重新向全球輸出通脹,Trump總統加以升溫,美股指數某程度上,猶如一條通脹預期指數!

神仙難變

圖片
陳總裁嘅發言,已經變相證實、外匯基金低回報已經成為新常態。 據了解,金記內部,將2008年後的投資回報,劃為分水嶺,認為已經無法再達到過去十幾年平均5%的回報率,原因正係各國放水、令債息大幅下跌,要搵高回報既項目已經係難上加難,而傳統上股債互補性開始減弱,亦降低投資回報。 拆局之前都提過、新加坡GIC回報倒退,要到美國招兵買馬,而其他主權基金包括挪威退休基金、以及哈佛同史丹福大學、都要增持較高風險資產以提高回報。 以GIC為例、持有股票比重高達60%,而挪威退休基金同兩間大學就持有私募基金比重9-26%。 唔係要88樓講好說話、但以去年高峰時高達13萬億美元既負利率債券,真係神仙都難變,據知金管局內部,就拒絕買任何負利率債券。坦白講、其實都係明智之舉,否則持有到今日,帳面肯定大蝕。 但低還低,回報率只有1.8%,同前年1.4%、同舊年負0.6%去比較,都係相當難睇! 只係勉強跑贏「老婆」負責嗰檔強積金1.5%,可以話完全跑輸通脹! 對於今年投資展望,金管局內部評估、係美債收益率會繼續上升,美元受息差因素影響、而保持強勢。 所以肯定要進一步減持非美元資產,但問題係揸左人民幣、咁點算? 無理由下次見「周小川行長」,會話比佢聽、外匯基金減持左人民幣資產? 所以一動不如一靜,雖然人民幣去年貶值超過6%,但外匯基金決定大約維持人民幣資產規模,出發點更多可能係政治決定。 要突圍,就要靠09年成立嘅長期增長組合,去年回報有超過10%,算係相當理想。其中房地產投資,據聞表現就相當突出。 幾年前外匯基金,決定動用12億在倫敦奢侈品消費區、買入漢諾威廣場五成股權,當時引起全城嘩然,去年中更因為BREXIT,令市場擔心可能有帳面虧損,不過隨著脫歐風險解除,聽聞內部都對回報相當滿意。 至於私募基金、好在金管局算開始得早,唔少買入價、都只係EBITDA幾倍,同而家講緊、下下要十幾廿倍EBITDA比較,算係買得平! 而另一個想拓展項目係STARTUP,不過呢啲項目一向風險偏高、往往投資幾十個項目,只有一、兩個成功,外匯基金以控風險為先,當然要審慎。 所以同投資夥伴取得共識,外匯基金係採取「漁翁撤網」方式,將資金分成小數目,每個STARTUP項目,只係入股極少比例,好處係避免將雞旦、全部放到一個籃內。 但似乎長期增長組合再擴大都有...

謀奪盟主

圖片
政治如賭博,切忌買單邊。 近至本港、遠至世界同樣適用。莊家一轉,派牌諸事不順,大禍往往從天而降。 越南比日本聰明、機巧,早喺去年,見勢色有異,越南國會暫停討論TPP,由積極加入,轉為不急於加入,不變應萬變。 相比之下,日本安倍猶如小狗被燒尾巴,章法大亂,四處乞求見面,大勢將至,路人皆見。 特朗普揮筆簽名,正式向TPP、簽下死亡證無幾耐,澳洲總理特恩布爾,可能呼吸太多新鮮空氣,兼且長期眼望大草原同海洋,忽然間浪漫主義上身,企圖牽頭TPP復辟,令全球捧腹大笑。 特恩布爾貴為高盛人,機關的確算盡,皆因,澳洲最大資源,除煤、鐵礦石外,正正是農產品。 TPP的落實,澳洲農產品出口區內暢通無阻,市場最大尤其日本,正因如此,特恩布爾第一時間主動聯絡安倍,人家看準是日本市場,奈何安倍如在夢中,以為死灰可以復燃。 其實,自從奧巴馬踏入倒數之日起計,美國兩會已經停止處理TPP法案程序,特朗普現時只係姿態上落實過程。 包括TPP在內嘅區域、自由貿易大聯盟,憑住低關稅、低阻礙做招徠,本著互相幫忙、錢齊齊搵原則,某程度上,是全球生產供應鏈深化的象徵,將中國世界工廠模式、無限放大。 但Trump打著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口號,生產線本土化、政策美國優先、生產美國優先、購物美製優先,全球經濟新秩序已積極發酵當中。 只要有本事透徹分析現今全球形勢,及新布局,呢個Trading Call足夠未來廿年賺錢。 中國明白轉變既係危機,亦係機會,特朗普就任,但內閣未齊人腳,趁華盛頓只有半個政府運作狀況下,憑住打公關牌,主席好一句: 我無意主動,但美國如果無意做大哥,群龍無首之下,小弟甘願頂硬上,謀奪盟主之位實在明顯。 勢是否順東而來?美帝大搞本土主義,新權力格局未成形情況下,亞投行傳來,最少多廿五國成員加入,有加拿大、有瑞典、有愛爾蘭,實際效益未知,但至少,政治上做定對沖。

另類事實

圖片
萬眾觸目的就職典禮,結果換來的headline,只係同傳媒開火,以及令人目定口呆的 Alternative facts,咁日後到底仲信唔信政府講野? 為左就職典禮有幾多人出席呢啲雞毛大蒜小事而大發雷霆,絕對令人莫名其妙,反而市場關注既貿易及經濟措施,就幾乎隻字不提,只係不斷重複「美國優先」,但當中已令人警覺入面既緊張氣氛。 當然,唔講唔等於唔做,特朗普一上任,就採取措施重新安排美國經濟聯盟,包括同墨西哥、加拿大領導人約定會面,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星期五仲會接待英國首相文翠珊,為英美貿易協定奠定基礎。 據了解,特朗普顧問團隊,正在考慮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中、涉及汽車行業的規定做出修改,可能會要求汽車生產商、將更多生產環節留在北美,甚至強制喺美國生產大部分汽車,否則將難以獲得北美自由貿易區內免除關稅待遇。 高盛坦言,對於特朗普當選出現既「特朗普行情」,大部分客戶都開始擔心、一臉茫然,甚至是質疑,明顯市場開始擔心,呢位總統同佢地一樣,都係一臉茫然! 茫然唔緊要、最緊要係市場有方向,睇下個美元指數就知,幾乎跌穿一百水平,係一個月低位,美林調查顯示,全球基金經理將投資組合中既現金水平,由去年12月既4.8%,提高至5.1%,遠高平均4.5%水平。 要知道,一年之始,資金增持現金其實係超反常做法,有基金經理就表明,美國可能打貿易戰同人民幣貶值,都係最大擔憂因素之列。 其他投資者可能甚至開始倒轉部署,在就職前一個星期,就加大了沽空力度,針對追蹤標普500 ETF既沽空規模,在上周四增至329億美元,逆轉左美國大選後兩個月下降趨勢。 瑞信亦加入,列出今年可能出現既十大驚奇,正正係標普五百先升上2500點再回至2000點,美國十年債券息率升至4厘,原因正係特朗普經濟政策令市場失望。 以上預言並非瑞信核心觀點、但去年的十大意外預言中,英國脫歐、油價跌至20美元等都被瑞信估中。 拆局之前已經提出過,靠特朗普可以將美國經濟推高至4%增長,其實只係好友一廂情願想法,以目前國內反對聲音,未來幾年美國面對既內秏絕對唔可以睇少。 而對外同中國打貿易戰可能性,連大好友花旗亦都要調整想法,相信特朗普會「有權用盡」,包括臨時實施對中國施加懲罰性關稅。 觀乎習近平主席一由達沃斯回國,第一件事就係設立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仲由自己擔任主任,分析相信係要...

後勁

圖片
6.7、6.7、6.7、6.8,我國去年四個季度增長,先平穩後向上,難怪,國家統計局亦不禁以有穩健、有質量、有後勁作結。 主席說了就是,既然如此,中國去年全年增長6,7%,倒意義不大。有趣的是,經過多年質疑、懷疑、批評後,外媒今日上演一幕徹底就犯記。 有別於以往,大字標題指中國增長建基於信貸堆砌,重回舊路芸芸,今日,不論金融時報,以至彭博,標題來得中性偏穩,兩檔媒體標題分別著重中國增長達標、或消費帶動,中國經濟回穩。 只於內文提及,不確定性來自特朗普總統。 我國增長有幾勁,令外媒紛紛舉手投行? 實質增長委實未算驚人,觀乎未扣除物價因素在內,內地名義增長其實由第三季的7.8%,急抽至9.9%。 大和志文哥提到,第四季之神乎奇技,乃建基於強勁零售消售,惟工業生產及固投其餘兩大核心指數,前者升幅只有6%,固投十二月份單月按年增長更只有5.9%。 明顯,全年中國經濟之所以力保不失,動力來源絕非自然增長,簡單概括的話,大概是三箭齊發的結果: 一,信貸火箭 二,樓市火箭、 三,通脹預期火箭。 持續365日的發箭,最後令到一眾China bear連中三箭,猶如箭豬。 粗略計算,去年我國M2相當於GDP進一步升至近2.1倍,健康與否,外界自有判斷。 另一個外界鮮有提及的GDP Deflator,供給側、減產能、整體物價預期升溫下,已由第三季1.1%,衝力射至3.1%水平,換句說話,價格上升預期在第四季對中國經濟貢獻良多,亦難怪,何解遠在他方的耶主席及一眾委員對「特式刺激」抗拒之極,因為,中國已經由輸出通縮,變成為向世界重新輸出通脹了。老Trump出手,豈止Rate hike三次呢? 通脹預期能否維持?以及通脹預期不旦維持,而且升溫,但實質經濟活動持續落後的話,所構成難題,在在不下於Trump總統。 內地對內地官方堅尼系數著墨不多,但去年全國居民可分配收入升幅僅6.3%,落後實質經濟增長幅度最為明顯。 也許統計局強項在於精於統計,按該局強調,由於人均GDP全年數字為6.1%,6.3比6.1,官方重申,居民收入增長仍然高於經濟,經濟健康,人人快樂也!!

Is that all?

圖片
控制預期,在投資市場中可謂知易行難。如果問香港大藍籌中表表者,首推歐智華,君不見未到業績期,華哥已經話比大家ROE達10%已經係難能可貴、要接受是行業新常態。 近日出事除左小超人,莫過於293國泰,而且比1113嚴重既罪名係、前者叫做事出突然,而國泰出現唱高開低,就令投資者更憤怒。 如果講幾年前因為對沖燃料附加費既問題,一直困撓到現在,更可能要直至2019年對沖合約到期先解決,更大罪名似乎係管理層「議而不決」,明明見到問題而不改革,先令市場由失望變為絕望。 里昂以「Is that all? (就係咁多?)」為標題,批評措施太溫和、並無正視核心問題,即內地訪港旅客減少。報告認為公司錯失良機,無為業務重新定位,建議削減無利可圖的長途航線。 有分析員預期,新策略涉及額外重組開支、維持今年員工開支197億元,佔整體開支21%預測,但瑞信就指國泰營運效率及架構已很良好,難以大幅改善、短期困局難改 航空公司傳統模式就係針對一般消閒旅客同高消費商務同頭等倉客,採取不同定價,不過廉航就打破呢種策略,採取劃一定價,以低至正常四至五成折扣,主動創造旅遊需求。 觀乎美國呢個大市場,連美州航空都會在下個月、加入Delta及聯合航空行列,在正常訂位以外提供廉價機票,當然係有代價、包括乘客只可以帶一件手提行李上機、唔可以用機倉內既行李箱、無得預先留位、唔能夠Upgrade或者改變行程。 客戶過去的確重視飛行體驗、機上娛樂飲食一應俱全,不過今日人人有手機同 iPad,真正會睇飛機電視有幾多人? 飛行「新常態」,其實就係反映航空業既結構性轉變、Delta 同美州航空選擇積極應對,但國泰就只靠耐耐搞FanFares 促銷。有分析員坦言、市場原來預期,國泰管理層交出既功課、唔單止要夠果斷、更要交出點樣執行既具體計劃,結果都失望而回,相信好大程度,同近年管理層頻繁變動,不無關係。 打從04年陳南祿開始,國泰CEO任期只有三年,之後接手既湯彥麟、史樂山,到而家既朱國樑,都係由COO 接上,有航空業界分析師直斥,歷任管理層任期太短、亦無足夠視野帶領公司改革、更徨論要交出成績表。 以朱國樑上任後、業績一直倒退,去年及今年都有機會全年見紅,市場都觀望佢張櫈可以坐得耐。 分析員基本認同、削減運力,減少商務及頭等機位係即刻可以做既行動,而中期可以透過港龍變相提供...

蹉跎歲月

圖片
中環人形容,上午十一點起望直播一刻,沒有臨別依依,只想時間過得更快。 施政報告,級數有如美國總統國情諮文、國務院總理工作報告,惟對本港而言,已淪為一個百分百non-event,而且不且不限於今年。 振英首長表明:「今天,我競選政綱的承諾基本上已經全部落實」,的而且確,觀乎報告內文,涉獵之廣,嘆為觀止; 由土地、生果金、進一步開放天空、修輯碼頭、強積金對沖、增建數條扶手電梯、反恐、衛生及殯葬服務,以至推動單車運動,何止巨細無遺,東南西北樣樣齊。 到底,振英首長五年前承諾,但今日是否全數履行,並無違約? 學者以引消強積金對沖為例,五年前擬似百分百取消,時至今日已降格為逐步取消,並為對沖「劃線」,而且不具追溯力; 更甚在於,上述有關,只屬建議。 同樣,由揚言「我會落實」,降格為「我建議」,包括了全民退休、醫保等等,情況猶如奧巴馬對待特朗普一樣,留下承諮與難題,讓下任「任君拆解」。 何謂迎難以上? 中環人形容,區長迎難而上強項在於發掘問題,但核心範疇將問題去解決,在在談不上稱職。 有經濟師睇完CY最後一分施政報告,簡單總結雖為「務實」、不過係「盡失時機」。 推動再工業化、以稅務優惠支持創科、改變土地利用思維、強積金對沖,完全係過去幾年困撓香港既問題,要遲至自己最後一分施政報告先提出,係咪就係因為自己唔需要考慮連任既問題,終於先認真對待? 以創科為例,IT界早表明、政府窮得只剩下識使錢,特首自己都識講、香港創科應用明顯落後內地,原因原來就係政府過去覺得提供稅務優惠係不適當,直至見到其他地區做左、先至覺得「可以做」,請問呢種係咩思維? 經濟學上有「界外效應」,如果市場因因種種原因、包括初始投入資本昂貴,或者人材欠缺,由政府介入創造有利條件,點解唔可以做? 睇睇新加坡、南韓甚至台灣,同樣係四小龍出身,而家比香港何止一日千里? 今日先識得將學校STEM 加馬至20萬? 新加坡早已加至50萬!! 振英首長雖緊跟阿爺路線,但從來學不上當中奧妙及精要,尤其是新形勢下,從來有欠創新思維及方式去拆彈。 波司長上個崗位任內,土地供應多四成,自誇之餘,卻完全忽略地供應越多,樓價越升,最後防線近乎崩潰。 區長假若急市民所急,老早可以將下季預留土地,由私變公,全數或近八成用作公屋、居屋興建,屆時,小市民有屋住,財團巨賈繼續奇貨可居,豈...

清. 脫歐

圖片
由軟變硬脫歐,有經濟師對文翠珊強硬立場,與以表揚! 實話實說,英國本身自從公投後,談判一直處於弱方,歐盟特別係德法、就係睇中英國唔敢放棄呢個總值十萬億美元既市場,而一直擺出強硬立場。今次文翠珊擺明車馬,唔會選擇「半退半不退」做法,似乎有機會重新取得主導權。 所以與其說是軟硬、倒不如是清清楚楚一個CLEAN BREXIT,對於商界同外匯交易員,文翠珊呢種做法固然有好大打擊,但文翠珊正係睇到佢地既弱點: 就係無法擺脫倫敦金融中心既地位。 細數文翠珊提出的十二項綱領,除左脫離單一市場,仲有歐洲法院的司法權、和定立自由貿易協定,其實就係要令英國重新面向全球,擺脫歐盟既龐大負債。 銀行大班當然會繼續向政府施壓,好似匯控范智廉就比喻,如果未來係不明朗、咁可以選擇既計劃就係預備最壞、同埋行動要快。 瑞銀主席更用完全脫離歐盟市場、作為單一假設,即係表明要搬遷總部既決心。 作為匯控第9大股東,ABERDEEN提出既後備方案、係要選擇應該將總部由倫敦搬去巴黎、都柏林定係法蘭克福? 不過金融中心地位、唔單係睇到底GDP有幾大,定係股市市值有幾高。以去年為例,雖然倫敦整體股市市值、比2015年大跌15%,排名由第五跌至第七,不過主要係受年中英國脫歐之後、英鎊匯價大跌受拖累,實際上作為資本市場,金融中心既能力,完全無受到影響。 反觀歐洲,今年正是多事之秋,而且結構問題積習多時。作為匯控最大股東、BLACKROCK 行政總裁LARRY FINK已經警告、歐洲資本市場急需改革,因為當地企業有七成資金來源,都係來自行銀行貸款,反觀債市及股市均不及英美活躍,令資本市場潛力、難以釋放。 值得留意係德國交易所,有意收購LSE建議,目前仍然遇到不少阻力,到底BREXIT係危定係機? 要知道,目前LSE 交易既歐元衍生工具、比起第二位既巴黎足足多5倍。 幫到英國一把既係今個星期就職既美國總統特朗普,由於急於要在國務舞台上結盟,特朗普向文翠珊示好,包括提早提出英美自由貿易協定既建議,增加英國對歐盟談判既籌碼。 難怪KC家聰博士表明,歐元同英鎊二揀一,肯定瞓身係買英鎊,原因係前者有更大政治風險! 雖然英國政府一再否認,文翠珊預先放風係管理市場預期,不過由英鎊先跌後回升跡象、其實反映係有良好效用,至少市場消化左有關消息、已經成功減低震撼程度,呢個先係高招。

財爺人選

圖片
能力與際遇兩者從不相等,叻人不等於一帆風順,仕途、官職高位以待,相反亦然。 中環人認為,CV比CV,陳強局長跑嬴波司長十條街,時不與我原因,當然不言而喻。 認識波司長,通通大讚他是頂級好人,有心,亦肯併,但財爺一職稱職與否,卻未敢肯定。 「賓卡」從另一角度分析,波司長乃過渡財爺,的確,一七屬於巨變大年,國際金融市場隨時出現震盪,將本港殺過片甲不流。 但論金融範疇,打從回歸之前,最具影響從來是金管局,即使人仔、港紙及市場有咩冬瓜豆腐,你估「川行長」第一時間搵「攞命」,抑或波司長? 換句說話,由目前至六月三十,本港最高金融決策影子人,實為八十八層高。 學者戲言,回歸以來,香港歷任財爺,BT大可歸類為大命,亞洲金融風暴入市,意外有收獲,亂加揮霍,財赤壓力到離任才浮現; 而正因如此,繼任人松司長兩年任內,卻是「苦命」財爺。 論「好命」,學者首推英年司長,一記經濟沙士築底V型反彈,巨赤變巨額盈餘,而相比「薯片」長命司長,波司長會否以「短命」財爺作結,有貴人,有際遇之際,一切還看國際市場上半年內能否順風順水,以政界目前刀光劍影之局,隨時咩都入佢數。 波司長如無意外,繼承今個財政年度約五百億左右盈餘,目前,本港財政儲備相當於廿三個月開支,遠比松司長或BT時代界定的十八至二十個月為高。 正因如此,「賓卡」形容,波司長絕對有條件派錢以謝主,當然,特區官員也許忽略   I M F年度評估報告重點,並非樓市,而是過份受內地經濟影響及人口老化,稅收結構問題越見嚴重。 但香港對上一次高談擴闊稅基,已經要遠數至俞宗怡任庫務局局長時代也。 隨著波司長的委任,學者忽然問:如何界定為一個好財爺? 學者概嘆,現今之局,社會往往製造一個現象或共識,肯花錢,敢派錢,就係好財爺,相反的話,就並不稱職,甚至乎歸類為守財奴或Hea官。 但需知,香港有的是錢,但香港特區大量彈藥屬於untouchable,主要用作支持聯匯及港元穩定,正因如此,聯匯之下,其實回歸前後,香港其實根本並無出現一個目前坊間定義的好財爺! Good luck Paul!!!

分久必合?

圖片
由長建提出,競投DUET消息,早在12月初已有公布,事隔個幾月作價只係輕微上調1%,同當日3澳元每股作價相差無幾,事件唯一令市場震驚,係原來主角已經換左人。 就算按花旗今早寫既報告,都以為財團係以長建電能同基金會「鐵三角」陣容出手,點知原來玩法已經唔同,如果再細看文件內容,長實實質都標榜係借鑑長建同電能既經驗,為自己做「開荒牛」,大有牽頭既味道。 可能係試過兩次交易被股東否決、文件更寫明,如果交易被1038或6號股東否決,長實可以獨力承包整個交易,換言之出資410億都絕無難度。 其實有分析員早在月初,聽完超人講兩三年內、要提高固定收入增加50%,當時已經估到、1113 轉型綜合企業係必行之路。試問以今時今日地產市場表現,無論住宅、鋪位、寫字樓,有邊瓣可以有十幾厘IRR? 不過令人唔滿意係、想當日李澤鉅話即使長實業務進一步多元化,都會繼續同地產業務保持協同效應,如果話飛機租賃勉強都算收租一部分,咁DUET既基建、電力同燃氣又點樣同地產業務有關連? 難道話每幢大廈都需要水同電力咩? 好似黃師傅所言,今次交易肯定令機構投資者定位不歡喜、原因係定位不清析、而股價就反映不認同。坦白講,雖然DUET EV對資產值作價達1.6倍屬偏高,但按回報計、投資並非壞項目,但INVESTING 既動作就令市場質疑,陷公司處於困難,甚至日後有DE-RATING風險。 假如最壞情況真係比超人估中、要獨吞DUET攞410億出來,其實已佔長實1900億市值兩成多,咁日後即使有機會,仲有能力可以科水投地? 要知道、地產同基建雖然同屬巨額投入項目,但基建是細水長流、而地產就是現金牛,回報期短,兩個投資投資一搞亂,後果可大可少! 仲有一個難題超人要處理,就係1 號長和變身後、幾乎毫無大動力,除左歐洲電訊間有合併舉動,不見得有新業務進行,難道又要變成純控股公司? 又或應驗一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今次只是序幕?

大轉移

兩大銀行日前傳出再減按息,某程度上既可視為一個數字遊戲,但亦可以理解為年初按息例減的揭序。 一方面,本港銀行同業拆息早前累積頗大升幅,家吓減,數字上僅可能屬於抵銷效應。 但另一方面,不能忽視的是,踏入2017,本港銀行拆息其實出現三個字:未升過!! 今年一月三日首個交易日,反映銀行資金成本的一及三個月拆息,分別開報0.746及1.0275%,八個交易日後的今天,一個月拆息降至0.717,三個月跌至1.0146,以一個月期拆息為例,八個交易日,跌足七個交易日,以幅度計,約百分之三左右。 銀行要開門,開門要做生意,員工要出糧,出糧就要追數,借拆息回軟及日日夜夜有「小陽春」掛上咀邊,磚頭貸款市場從來是競逐鹿中原之地。 以前,香港拆息升,經常會被屈成為港元資金持續緊張所致,但觀乎月前發生的拆息向上周期,一個月以下資金成本,從來非常穩定,談不上緊。 而一及三個月拆息之升與跌,很大程度非資金鬆與緊所致,而是市場對美息預期的牽引性 又係老Trump,美金升,債息升,歸功於他,家吓,美金回,十年債息跌至2316的十一月底低位,又怪罪於他。 老實,之前充斥俄羅斯助選傳聞,外交關係等潛在極大變化等等,記者會重點,豈可能會經濟及利息行先? 「特式」主題玩完?觀乎商品及商品貨幣近期表現,美金不升,美債不跌,並不等於Reflation已壽終正寢,反過來,市場似乎越來越Buy呢家野。 Reflation,結果是Repricing,但中間有無涉及Rotation,查實市場到今日為止,仍然存在重大分歧。 有關資產市場資金大轉移:The Great Rotation之話題,始創機構實為美林,但不論高盛及花旗,均異口同聲直斥:The Great Rotation is 'fake news'! 高盛認為,不同資產市場之間從來不會有所謂大轉移,理由太簡單,鐘意買股票的一群,從來只會買股票,歡喜債券的投資者,只會傾向債繼續買。 而花旗亦有類似說法,該行認為,同一資產市場會有配置上的大轉移,而某資產市場的風險溢價升與跌,可能導致另一資產市場風險溢價有相反走勢。 花旗相信,呢種風險溢價的相反傳導關係,正正可能發出錯誤預期及訊號,予人資金大轉移感

換莊

奧巴馬最後演說,雖然滿載離愁別緒,但同時勉勵國民要相信自身力量、勇於求變。一句CHANGE 與八年前上任時首尾呼應,兩篇演辭大可同樣列入史冊。 對於繼任人,奧巴馬特別強調要團結、做到和而不同、捍衛民主,美國先會繼續強大。 歷史最終如何判斷,恐怕要留比後世評論功過,不過市場對特朗普Reflation 概念就相當賣重,未上任已經憧憬今晚演說有重要政策內容,單看資源及原材料表現就已經知道。 值得留意係前IMF總裁朱民,預言特朗普必對中國採取貿易保諼主義,攻甚是列中國為貨幣操控國。以朱民身分之特殊,前身是人行副行長,是中央刻意載培的國際金融專才,此番言論恐怕都代表內地官方立場。 有趣的是、市場上仍有不聲音,相信特朗普只是一個只懂言語偽術、一味口頭靠嚇、但行動務實的商人政治家,認為美國既政治體制同佢作為生意人既理性計算,會令他上任後有所收斂,呢點FT 評論認為是絕不可信! FT找來心理專家,指出特朗普既學習曲線係平既,換言之、佢競選之初同結束時既言論如出一轍、證明佢從競選之中,從來無學到任何新嘢!要指望一個年過七十、被稱為患有極度自戀症的人,能在短短幾個月或者幾年有所實質性變化?恐怕是絕對奢望! 金融時報認為,市場係低估左佢既潛在價值觀、對佢既外交政策影響,亦低估佢維護自己價值觀既決心,以及他用非常規既民粹手段、抵御來自共和黨建制派陣營挑戰既能力。 高盛就對特朗普經濟學作出詳細分析,包括佢上任後可以實踐邊啲承諾。其中首要係推倒Obama care,同時推出稅務改革,至於一直被市場睇好既基建投資計劃,由於要國會通過,恐怕留番出年先講! 至於打貿易戰機會有幾大? 雖然貿易制裁理論上要國會通過,不過高盛指,總統有權以赤字為理由,不需國會批准,就可以先徵收高達15%關稅,限期半年,所以預計貿易戰仍然係一觸即發! 近來有些內地媒體幻想、美國既外交收縮可以比中國漁人得利,獲得戰略和外交機會,恐怕是最大失策。以特朗普冒險好鬥個性、將會給中國在戰略和軍事領域帶來巨大風險,同時"美國優先,其實都令中國失去一個巨大市場。 其實領導人比民間更清楚掌握呢點,所以習主席已提出穩定為先,甚,至可以放棄底線,包括2020年經濟翻一番目標,因為當務之急,應是將目光向內,深化改革,作為投資者應認清這個Big picture。

僧多粥少

金管局余偉文一連兩日鴻文大談外匯基金回報及策略,中環人形容,誠意有餘但新意欠奉。 查實,全球主權基金目前合共滾存7.2萬億美元資產,數額為二零零七年的一倍,餅大了,具備回報可供投資資產僧多粥少,回報不斷下降已非局限於五星旗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所控制範疇。 「魚尾獅」基金因為回報倒退,要美國招兵買馬,強攻矽谷創投基金、中東主權基金部份要減磅歐洲股票、哈薩克斯坦主權基金之前因為商品暴跌,輸錢又要斥資辦冬奧,結果主權基金要舉債。 而馬拉納吉佈倡議成立之基金,更成為國際醜聞,香港:總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偉文哥」用04-13年及14-15年,兩個時期股、匯、債表現,以此比較,並從而結論,後量寬時代外匯基金回報是更低,更困難。 但調轉問,即使QE期間,外匯基金表現亦談不上叫出色喎? 賓卡指,不論當年白頭或現在「攞命」年代,金記日日夜夜,時時刻刻、分分秒秒強調,外匯基金責任在於穩定本港金融體系,支持聯匯,追求回報並非首要任務。那幹什麼,金記忽然口是心非,咀邊堅持回報事少,心底裡卻認定回報事大? 目前,外匯基金總資產3780億美元,貨幣基礎多16,209億港元,而旗下包括海外物業、私募基金等等另類投資資產規模1421億港元,佔扣除支持聯匯制度、高流動性「支持組合」的可投資資產只有9%。 換句說話,外匯基金實際資產已遠遠超出支持聯匯、維持金融穩定功能所需,金記某程度上為錢多滿瀉,但又回報不滯而預警。 為將來新特區首長及財爺提前封頂,「偉文」哥提出,正探索的新投領域包括的投資領域,包括得益於人口老化、或醫療創新等結構性變化的產業,例如醫療保健;又或能夠抗衡通脹、具持續現金流的業,例如基礎建設等。 但試想,「小超人」1113探索一整年,最終只能夠從長和飛機租賃業務入手,物色資產投資困難程度,不下於要維持回報,連誠哥都搵唔到的東西,難度偉文哥真有本事? 學者話,與其堅持數字上的投資回報,「偉文」哥大可以行一步,放眼於市民福祉回報,但以老細樂文哥精忠報國性格,外匯基金可動用投資,更多只會最終戶一帶一路基建項目。

修昔底德陷阱

圖片
彭博繼習主席有意棄守6.5之後,再爆大料,報道引述內地知情人士透露三大重點: 一,2020年人均收入翻一翻,從而達至小康社會目標,可以推遲、 二,由現在至2020年,人民幣並無升值條件、 三,中國政策會確保避免兩大陷阱出現,包括中產收入陷阱及「修昔底德陷阱」。 Thucydides「修昔底德陷阱」、乃出自國際關係學者手筆,以二千多年前,希臘崛起,令斯巴達產生恐懼,解釋新舊大國前者冒起與後者的不安,造成大戰一觸即發危機。 紐約時報評論文章提及自1550年,世界出現過15次因大國崛起挑戰原有主導大國地位,其中有十一次,最後是打仗收場。 美國學者好幾年前,已先後在歐美大報,以及國會委員會就中美關係可能步入「修昔底德陷阱」響警。 如果彭博引述知情人宜說法屬實,觀乎國際關係形勢複雜,尤其特朗普一周上台後潛在政策,阿爺對今年前景看法,在在遠比外界都來得審慎。 撇除既有區內地緣局勢,老Trump上台及其商貿及國家安全班底,套用美林喬虹說法,美國對中國採取某種形式強硬貿易保護主義及制裁,隨著老Trump就任一日一日逼近,機會亦一日又一日正在增加。 大和,中金,大摩,美林,高盛等已先後就中美貿易對峙升級作過分析,過去多年,華盛頓對華強硬鷹派多的是,但僅流出言論為主,最後均化險為夷。 但今次是否不同? 華府有可能列中國成為貨幣操縱國,及大加關稅,中國亦草議內地美資企業反傾銷及單,大家一拍兩散。 的確,中美只能博奕,不能反目成仇,中國外交原本一直奉行韜光養晦,但早就由大國崛起思路取而代之,如果人民幣國際化惹來不安,如果內地巨企、大媽海外掃貨惹來不滿,踏入年頭,內地政策某形式上難道就是重回韜光養晦之路,而非倒退? 中國有是硬實力,奈何軟實力近乎於零,令情況變得有趣是,花旗大國眾多軟實力標記之一的麥當勞,旗下中港業務美其名是宣佈新伙伴策略發展,實際上是染紅。 的確,生意還生意,亦可以理解為中國用錢買美國軟實力。 中環人問:中信經營下,麥當勞點介定為成功? 路邊人插咀:咩都唔搞,維持不變,做個被動投資者。 

高手過招

圖片
2017年,黃師傅同SKY SIR 高手過招,下午埋位值得各位上番「臉書」專頁重溫,兩人分歧關鍵只有一個: 到底係先高後低、定先低後高? 其實分歧源於係對特朗普經濟學評估。要重新重視既係增長? 重新注意盈利? 基本因素及價值重現? 不過經濟學人有個疑問,到底近日環球升市現象係自我實現牛市、定係過分憧憬特朗普泡沫? 要了解特朗普當然不容易,既然打正招牌不按理出牌,甚至連佢自己都摸不清自己底線,要捉路其實係自欺欺人。 按美國今時今日經濟動力,似乎要增長2-3%應該無太大難度,至於要學特朗普揚言見4,就要視乎推動基建及減稅是否真的有效。 以基本假設3%計,其實即是代表美國經濟要返到去2004至07年期間,即係雷曼爆煲前的高增長期、問題係股市係咪會同步上升? 要理解2008年後,因為QE而扭曲的市場秩序,需要好一段時間修復,而且退市過程中、不可能假設中間會無痛苦情況出現。 由貨幣政策轉回財政政策,其實屬於一個範式轉移,簡單講就係資本要重新調配,由資產重回實質經濟。過去幾年因為資產升值而受惠的一群,需要預備的、就是要還返過去幾年既升值。 在特朗普大力鼓吹下,全球市場似乎有一致共識,就係通脹會重臨,但問題係、經濟增長係咪同步可以持續向上? 最擔心係Growth只係曇花一現,最終迎來既係更可怕既滯脹。 更要擔心既係、特朗普大舉減稅增加開支、如升意盤係靠加快經濟增長可以抵銷支出。 當特朗普形容自己係「債務之王」,三度破產,作為地產界傳奇大亨,點樣面對債權人可謂駕輕就熟,唔信? 問下羅康瑞就知。 但管理一個國家同一間公司,可以話南轅北轍,公司搞唔掂可以破產,幾年後又可以東山再起成為一條好漢。但如果美國破產、恐怕後果遠比雷曼爆煲嚴重十倍!! 特別係佢自己提出、要以創新既手法處理債務問題,包括在低息環境發行更長期既國債,包括50年甚至100年,其實風險唔細。 美國因為歷史問題,平均發行國債既年期、都低於其他發達國家,即使08年金融海嘯後,調整左發行年期,都係由平均48個月延長至69個月,同日本50年長債比較,當然有好大差距。 美國拍賣國債、傳統上係財政部屬下「債務管理辦工室」負責,你可以話佢官僚、但傳統上呢個部門係盡力避免將市場行為計算入發行國債計劃內,基本上都係按已制定時間表拍賣國債。換言之、甚麼趁低息可以LOCK UP降低...

乾塘

圖片
感激國家支持,金融市場踏入新年第三個交易日,已經足夠材料預先寫好約十分鐘的 2017 財經大事回顧。 事關,人民幣匯率及利率走勢,除嘆為觀止,目瞪口呆之外,已無其它更好形容。 人人叫七,結果離岸人民幣兩日累積升幅,創下史上最大,先下破6.9、繼而6.9、之後679、678,同一時間,隔夜息高開至38厘後,下午旋即衝成噴射,九十厘亦大有成交,更具指標 的掉期引申隱含利率,更加達到一百厘。 去年今日左右,市場挾息,期時中環嘩聲四起,股市當災。 但有發生過就等如經驗,事隔365日,市場太平過太平,震定過震定,息有息升,股有股升。 說到底,新常態下投資者已見怪不怪,你說人民幣顯著上升帶動股市上升,那未免太捕風捉影。 拆息急升,人仔異動,已成為一年一度市場盛事,錢未必搵到,但夠外國媒體來幾個味精成份的大字標題。 回到問題重點,今次息升,人民幣升,到底屬於精心策劃故意行動,抑或自然成份? 市場普遍相信屬於後者。 的確,即使通街以七為目標,但近期惡意造空人民幣一眾,委實有限,數太易計,撇除近兩日,造空人民幣平倉成本六厘以上,套用德國商業銀行周浩文章分析,除非有百分之一百零一把握,人民幣於日內見7.3,否則的話,造空者不單無利可圖,而且會輸到四腳朝天。 綜合各路人馬觀察,第二屆離岸人仔及拆息異動事件,主因大致有幾點: 一,資金池實在太乾,稍有市場拆借需求,市場資金利率會反應擴大、 二,盛傳央企已部份應要求,將寄存離岸外匯頭寸,結匯交數、 三,去年第一屆異動事件當中,部份沽空遠期合約到期,結果強行平倉。 亦即是,如果硬逆人行對付炒家,炒家其實屬於去年的舊炒家而已。 截至十一月底,全球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按年跌一成二,只有一萬三千多億,期間,在港人民幣存款按年跌一成三,新加坡人民幣存款更跌幅達三成七。 資金乾塘,眾多離岸市場,但只有一個離岸結算中心,銀行界話,流動性不足問題只會因環境有變而更為加劇。 老實,連績兩屆大幅波動上演,家下推咩產品,有咩保證回報,高息招徠,市場決不理會,情況等於近日息升,離岸債查實依然無人問津。 一個如假包換的國際貨幣基金特別提款權籃子貨幣,假設一如外界所指,市場利率十厘以上成為常態,隔夜及三個月期息率相差近九十厘。精彩背後,笑中有淚。

自我閹割

圖片
遠在北京的周小川,正進行可能任內最困難使命,「川行長」目前要兼備「三保」: 保著儲備三萬億、 保著匯價不能太快跌至七、 保著資金,減慢外流速度。 「川長」單單在穩匯率方面,比任何中央銀行更困難,事關人民幣涉及一個貨幣、兩個市場。 而有趣是,「川長」在控匯率方面,兩種手法,高下立見。 離岸CNH市場,最受外國央行及機構投資者情緒左右,於是,「川長」用上大和賴志文形容為最有效操作手法,一招收緊流動性,變相貨幣收緊,不足一日似乎成效已見。 話說,2017大清早,CNH較在岸官價低約四百點,但一個唔該,「川長」大約於30小時內,離奇地令離岸及在岸市場匯價呈現倒掛,CNH較CNY由折讓,變成溢價幅度達到三百點子左右。 有留意的話,離岸人民幣拆息高企持續時間,可算是有記錄以來最長一次之一,過去八個交易日,一個月CNH拆息持續高企十厘以上水平,而反映市場頭寸的隔夜息,八個交易日當中,一半高開超過十厘,昨日十七、今日十六。 效果變相等於人行大幅加息。 「賓卡」指,一個尚在發展中的全球主要貨幣離岸市場,資金成本動輒十厘以上,殊不尋常之餘,某程度上亦形同自我閹割,刻下保得著匯價,但什麼人民幣產品、點心債、資金池,恐怕要長時間才可以打破困局。 對「川行長」而言,控制離岸匯價牽涉成本及包袱相對較低,彈性亦更大,皆因離岸市場無所講經濟保底、亦無所謂違約及去槓桿,反而大幅貨幣收緊內地就萬萬不行。 於是乎,「川行長」改籃子之餘,亦有連串堵塞安排,更甚是搬出櫃台內兩大備用方案,但聞者頗有異議。 據報,兩大絕招之一是逼令央企進行即時結匯,將手頭外匯收益兌換人民幣,來個變相人民幣需求側。不過有老總旦言,年頭一定要預留外匯頭寸,一打亂,有排煩。 至於第二招,據報是必要時沽美債,撐人民幣。 但觀察家相信,當局極可能忽視當中涉及盲點: 一,國家大舉沽美債,國際市場恐慌的話,人仔未升先死、 二,債券越沽,債息越升,「川長」沽美債推升別國債息,息差效應底下,無疑是搬石頭砸腳。

圍城

圖片
沈大師2017年開市即揚言,內地所有走資渠道,已全數被堵塞。 此話絕對可信,以往地下黑市交易、就算仲生存,都係獲半官方渠道默許、換言之仲夠膽幫襯、就同個人上報自己走資,已經毫無分別。其他靠銀聯、Visa等簽帳,亦已經被堵塞,加埋今次5萬美元設限,相信令走資壓力大大減少! 話說,外管局上周五廣發英雄帖,要求各外匯交易銀行行長,擕同助手周六出席重大會議。 心水清會知,部委要求見面也許等閒事情,但要求帶同肋手一併出席,就絕非飲茶吹水咁簡單,豈可不予以重視? 可能英雄帖效應,將上周五港股通忽然大批資金湧入一併聯想,內地大媽的確相當擔心,緊得比預期緊。 公平啲講、外管局亦唔算為資金外流設新關卡,因為條例早已明文規定,除升學或個人醫療/保險用途,無論買壽險或買樓,都白紙黑字表明禁止,但問題係以往執法不嚴,外管局隻眼開隻眼閉、而家執正來做,內地當然迴響好大。 仲有一招可以話無心插柳,就係今年起本港銀行全面實行OECD既CRS、即係共同匯報標準,簡單講,就金融、財務機構、必須向所有客戶進行盡職調查,一旦帳戶超過600萬,帳戶持有人就需要提供稅務居住地自我證明。 呢點對中資券商可謂有巨大殺傷力,近日證監已經發現,十多家中資券商對戶口資金來源,缺乏盡職調查,最簡單就係帳戶內突然增多數百萬元,但戶口又未見買賣,幾日就以送禮籍口調走,擺明就係走資,聽聞中環中心對呢類活動非常關注,短期就會對中資券商出手。 五萬美元兌換維持不變,出來結果緊得較預期鬆,但一紙白紙黑字如同宣誓聲明文件,萬一行差踏錯,來年被列入黑名單,兌換額度被斷,難度在買樓要斷保、在港買保單要斷供? 落閂圍城既成事實,一如外界估計,一日未見效,一旦繼續落,最惡劣情況索性半資本管制,甚至加息。 其實見到人民日報所講既公開呼籲,掉轉來做都係賺多過蝕,正是此地無銀,你係內地居民,又信唔信人民日報? 內地既中產過去係受惠階層,隨著阿爺加強改革力度,往往令佢地首先受惠,因此都下意識同意放棄政治訴求、以換除無憂既生活。但事至如今,到底係捍衛資產緊要、定係繼續做乖乖順民,大家心中必有答案。 而上述揣測亦帶出一個問題,周行長為首金融部委,七、與三,二保揀一,到底匯率不能穿七重要,抑或儲備不能少於三萬億來得緊要? 打從小川兩度現身外管局,並帶聯同被稱為外匯儲備高手的副行長殷勇一併到訪,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