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銀行

下星期三就係雷曼兄弟倒閉三周年,作為金融海嘯源頭,到底銀行界呢三年做左啲咩改革?
 
金融時報組織左一系列專題,探討銀行業前景同發展模式。
 
佢地發現,三年嚟,銀行模式同風險、唔單止無改善,反而矛盾愈來愈深。
 
一方面,商界同政客投訴,銀行信貸愈收愈緊,根本難以取得貸款。
 
銀行就話,監管要求愈來愈高,需要持有既資本比過去增加三倍,資金壓力就令利潤收窄,股本回報只係得番三年既一半,結果令股東離棄佢地。
 
監管機構作為中間人,面對既兩難係到底繼續收緊準則、減少系統風險,定係喺經濟再次陷入衰退既時候,放寬規則要求銀行業支持經濟?
 
令情況更壤既係、作為三年前拯救銀行既政府,而家反而成為銀行既負累。
 
政府債台高築、主權評級被調低,結果係持有呢啲主權國債既銀行,資產負債表反而被市場質疑。
 
作為全球銀行業界組織、國際金融機構IIF預測,一旦新既巴塞爾資本協定生效、令全球銀行需要額外增加13000億美元,而集資咁龐大既金額,將會令環球利率未來五年推高三點六厘,以及全世界經濟倒退三點二個百分點,同時會令銀行界削減七百五十萬個職位。
 
現實係唔使等2015年,今年以來,全球金融業已經裁員八萬人,其中六萬五千人都係來自歐洲銀行。
 
單計一間匯豐,上半年已經喺英美、法國同拉丁美洲,裁員五千人,夾埋合共已經佔左總數一成。
 
有銀行話,佢地傳統經營模式已經備受考驗。
 
諷刺既係、由於監管成本增加,銀行既資金成本比起大企業仲要高,根本唔可能再靠貸款增長,但對中小企亦因為擔心信貸風險、而唔願意借貸,令銀行持有既流動資金、比正常時間高左六倍。
 
要爭取「藍海市場」,「西向東移」成為左銀行界既共識,不過金融時報話,就算中國市場增長再快,都無可能容納全世界所有銀行家,何況、中國亦唔希望被迫變成資產泡沫。
 
爭論不休、但事實係永遠唔會有結論,無論係銀行界、監管機構、以至政府同銀行既客戶,都要思考邊一種既銀行模式,先至真正符合大部分人既利益。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急於求成」 JPEX 爆煲引證證監會監管不力

減辣不單徒勞無功 甚至「好心做壞事」

開放(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