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3月, 2011 起發佈的文章

窩輪市場歷史性的一天

圖片
看到孫柏文誇張的「財演」表情,我認、好痛快! 上午得知高盛突然將四隻日經輪停牌時,已經感到相當不妙,同時亦直覺認為係好新聞。到下午得悉原來是發行文件有錯,而交易所居然又容許一個發行商隨意胡亂纂改上市文件,豈不是當法律文件係廁紙? 香港作為金融中心,而家仲可以贏大陸就只有一個法律的堡壘,即使你上市文件有免責條款,上到庭都未必一定贏晒,何況審都未審交易所就投晒降? 李小加總裁,真不要將港交所輝煌歷史敗在你手中!

美版梁錦松

被視為巴菲特最大潛在接班人、索科爾突然辭職, 巴菲特星期三以個人名義發聲明公佈呢個消息、唔止令市場震驚.就連巴菲特都話意外,甚至係不尋常。 有接班人唔做、仲炒巴菲特魷魚。事件導火線係今年一月、索科爾首次向巴菲特推薦收購化工公司Lubrizol「路博潤」,巴菲特話自己最初都無咩興趣,不過喺索科爾一再穿針引線下令佢改觀。 巴菲特話,佢一開始都已經知道索科爾已經持有「路博潤」股分,但就唔知、索科爾原來只係喺佢地公布交易前幾日,再次買入股分。 不過巴菲特強調、有關股票買賣冇違法。 索科爾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亦話今次辭職,同巴郡收購無關,又稱事件唔會令自己尷玠。 雖然索科爾話自己無內幕消息,不過買賣路博潤股分,就令到索科爾帳面獲利近3百萬美元。 難得巴菲仲繼續讚佢過往表現出色,亦透露索科爾曾經以相同原因兩度請辭、但就成功說服佢留低,只係今次佢選擇唔再挽留。 幫股神拯救過唔少公司、又引薦過比亞迪,索科爾辭職後,中美能源現任行政總裁亞伯會頂上出任主席。 但巴郡行政總裁候選人呢個位,就唔知有冇人頂上。 觀乎索科爾話純粹為家庭,想多的自己時間做番自己想做既野。係人都知,擺明係「睜開眼,講大話」!! 巴菲特聲明,話意外,但補充左句,唔相信索科爾買路潤博股分,係不合法,其實已經交代左事實。 老闆收購一間公司,下屬預早買,就算無意,都係美版梁錦松。咁注重名譽嘅巴菲特,要劃清界線亦唔奇!! 呢的可能係諗多左。又從另一角度睇,索科爾唔算係巴菲特親信,因為相比芒格同巴菲特關係,索科爾只係股神一名高級伙記。 索科爾無疑做事能幹,但風格同巴菲特格格不入。巴菲特形象親民、和藹,偏偏索科爾做事風格令人討厭。佢係工作狂,做事講效率,呢的管理上優點,可能成為佢更上一層樓缺點! 索科爾零七年出過本書,表露出佢工作狂個性,係來自缺乏安全感。亦因為咁,佢連員工都唔信。據講索科爾對手下要求太高,自己更有一本記事簿,記底員工表現,仲要每月更新一次……做佢下屬好難啫!! 股神近期被批評逃避面對接班問題,同時間亦令索科爾更上一層樓,傳得更火熱。既然兩人風格格格不入,係咪其中一方提早暗示,又或者另一方自知難有突破,知難而退! 又係值得研究!! 索科爾一走,最驚可能係王傳福。事關當日穿針引線,將股神同比亞迪拉上關係嘅兩個人,一個係索科爾,一個係李錄。結果係後者自動棄權,前者自動辭職。 無左兩張「咀巴」,股神係咪更有時間獨立思

增長股

大行報告標題係、「變身增長股」、「重新邁步」、「收成之年」! 外界關注嘅3G業務,和黃喺分析員會議上表示,今年回報目標係3G投資額既1.5-2%,即係大約四十至六十億元,即係遠比下半年的二億美元多。 正如日前所言,霍生一句「做世界有咩唔好!」,已經道盡Dealing Profit對和黃既重要性,亦都係和黃盤數咁難睇既最大原因! 今日就要進一步了解,到底仲值唔值搏? 先看看今年那些所謂「隱藏」收入,今年多達五項,我地都做過統計、十年「3」總投資額就有2880億港元,但同期間和黃靠賣資產呢類DEALING PROFIT、加計都有近二千億,有大行分析員都話,跟和黃都係要配多幾副眼鏡做後備! 「人生有幾多個十年」? 十年來唔靠呢啲「隱藏」收入,和黃都捱唔到今日! 好在超人識保養、十年前後都唔覺得佢個樣有咩變化,反而係佢身旁位霍大班就滿頭白髮,蒼老左唔少! 不過講心個句,3G唔好話賺大錢,只要唔再蝕錢,分析員都覺得13號可以回復番十年前光輝、即係攞番增長股既慨念。 要數當中既明日之星,莫過如81年收歸和黃旗下既屈臣氏,佢喺上任大班馬世民息心裁培下、一度都係集團既重心,不過隨著霍大班十年心血轉去3G身上,零售業幾乎變得可有可無! 而家屈臣氏終於證明自己身價,舊年EBIT盈利增三成八,估計今年會進一步增至一百億,成為單一最大盈利貢獻部門,全球門市可望由九千幾間增加至過萬間,到時真係總有一間喺左近! 屈臣氏透過中央採購,令佢地增加左對供應商既叫價能力,好似瑞信話、呢檔嘢真係和黃最理想既分拆對象! 總結係、和黃今日雖然再升唔少,大家不妨再等位追追,當然亦要留意下誠哥有無增持,作為一個參考指標!

做世界

投資十年,3G終於有回報,   亦帶動和黃全年賺左二百億元,增長左四成七,末期息派一個四毫一,增加左一成六,係二千年投資3G以來、首次增加派息。   不過細心一比較,就會發現派息比率就由54%降至40%。   既然李嘉誠話、3G唔再係集團負擔,要過渡到4G,資金亦唔會係問題,那又緣何減派息比率?   又要引用FT Lex說過,世上有三大秘密:可口可樂的配方、英國女王的財富以及和記黃埔一年內賺多少錢。   要拆解3G業務,雖云首次錄得未計利息稅前盈利,賺左二十九億,不過主要係來自英國、以及意大利既七十幾億網絡共享同頻譜收益,唔好唔記得上半年仲有十億特殊收入來自供應商補貼,即使扣除埋為英國撥備的三十多億元,即係3G仍要蝕!   霍生本來都夠晒面皮厚、一句「做世界」有咩唔好,已經道盡Dealing Profit對和黃的重要性,點知都係唔夠誠哥高手!   李生向霍建寧耳語,說不要叫特殊既交易收入,叫番Regular Profit好些!   經誠哥一指點、Canning改口話呢啲係經營收入、非交易收入!   原來和黃已經"化景"到、可以將一些明明是特殊交易收入,轉手化成每年都有的「經營收入」,證明和黃財技先至係高招,咁既資產負債表恐怕真係無咩人會明!   其實雖然李生說3G過渡到4G無需好大投資,不過觀乎最近英國對當地競投的緊張狀況,有行計過,今年會係3G一個關鍵既投資期,因為歐洲既多國4G牌照費、每個就要三億歐元以上,和黃要決定係咪繼續投資、定係會「賣盤」撤出呢個市場。   不過既然多要方向發功,3G又終於止血。李生似乎唔會咁快賣,佢4G言論,亦平息市場揣測。但作為3G當年推廣人,霍先係咪會功成身退,值得留意!    

萬惡之首

七十年代,許冠傑名作加價熱潮,一曲唱通街。當年,油價高,通脹高! 今日油價更高,通脹未必有當年咁高,但升勢未完。的確,今年正式踏入加價熱潮。政府預全年通脹百分之四點五,外界話,太低估全球超級通脹威力! 成本上升,加上聯匯拖累,政府早喺一九八三年九月,已經將控制通脹嘅自主權放棄。 入口價值受港紙低殘影響,只有升,無得跌。七點八呢個根本問題,廿六年嚟,當權者一直視而不見! 私營機構,早就因為頂唔著成本上升,要加價。有做飲食業朋友話,如果講加價,其實已經遠低於食品價格升幅。 一間快餐店,食材價格可能升足五成,但加價一定唔可以有五成,否則趕客。結果,老細一係硬食,一係分量細的。 結論係,大家樂股票,買唔過! 衣,食,住行。 酒樓,餐廳加價無人鬧。同樣係衣食住行,巴士加,港鐵加,就被外界發動輿論攻勢,話萬萬不能! 都係果句,成本高企,在商言商,加價,無可厚非。港鐵加百分之二點三,唔係幫佢地講說話,但幅度溫和,對港鐵盈利頂多只係提升一,二個百分點。係咪加突呢,心中有數! 加價無人想,亦造就反對聲音。某大報社論話,為免商譽受損,港鐵不應加價。親中大報更指,港鐵要將盈利捐出嚟,做發展基金,抵消加價影響! 加價潮聲中,呢的民粹言論,有市場。連當日,支持港鐵可加可減機制嘅尊貴議員,亦醞釀轉軑實錄。但講到尾,到底我地要一個理智社會,定係民粹充斥嘅不務實聲音呢? 如果純粹係港鐵乘客,你會百分百反對加價。但身分加多層,你既係乘客,又係港鐵股東,你可能一半反對,一半支持。 又假設,你既係乘客,又係股東,亦係堅持成本控制嘅小生意人,你反對港鐵加價比重,可能降至三分一。 凡事,代入唔同身份,作出不同分析,會有可同結論。加價係唔好事,無人會歡迎,但有無諗過,電力公司好,個別巴士公司好,金融風暴後,捱足多年,都無加價?! 我地面對超級通脹來臨,美元亦步入無止境下跌階段。 與其俱泥於一兩間公用事業機構加價,倒不如將重點,聚焦七點八聯匯存廢‧財經拆局立場係,盡快脫勾!

第一次

聯儲局有史以嚟,首位決定召開定期發布會嘅聯儲局主席。 經過五個月研究,聯儲局由唔願意,變為順從民意。 伯南克每年最少四次見傳媒,有重大事情,會額外再公出嚟見記者 4月27日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後,伯南克會正式主持首場發布會,我地亦可以安坐家中,click入聯儲局網頁,睇直播! 聯儲局話,係要提高透明度。 為左就伯南克,公開市場委員會聲明,會提早到東岸時間中午12點半發表。 QE兩個英文字,令伯南克由高峰,跌落谷底! 共和黨,同茶黨圍攻佢。 連最有影響力嘅黑客組織wearechange.org近日更不斷呼籲,要搞公民抗命,直到伯南克落台為止。 比起格林斯潘隱瞞,講左等於無講,局內人士讚伯南克直率,算肯聽意見。 為增加聯儲局認受性、佢上電視節目60 Minutes,連銀包有幾多張信用卡,都俾人知! 但同事擔心,佢主持記者會,會講錯野、又或詞不達意,到時仲累事。 但點都好、伯南克肯打破封閉傳統,分析話係好事。 根據早前一項調查,全球央行中,信息傳達最有效率係歐洲央行,但意想不到的是,排第二竟然係人民銀行??? 證明,開發布會又未必一定有用。 但聯儲局開記者會,伯南克唔係史上第一人。 聯儲局對上一次開記者會、要倒數到1979年,沃爾克喺當年7月、由總統卡特委任做聯儲局主席,應付高達13%既高通脹同6%以上既失業率。 當時嘅美國經濟,唔少人都認同係進入STAGFLATION,即係滯脹,當時沃爾克一上任,就明白要徹底改變上任過分寬鬆既貨幣供應,結果佢揀左喺10月6日、一個星期六晚上召開記者會,一次過將利率調高一厘,到歷史性既十二厘高位,同時首次將貨幣供應列作指標,當晚就被稱為「周六大屠殺」! 之後一個月既美股表現,足足跌左一成,雖然當時普遍認為經濟陷入蕭條,不過之後通脹率由80年既15%、兩年回落至低於4%,亦代表沃爾克勝利! 但勝利代價係卡特輸左總統選舉,由列根上台,時移世易,換左今時今日既奧巴馬同伯南克,結果又會點?

蘇格拉底

呢個星期,市場大部分既焦點都係放喺日本福島同利比亞兩個地區,對於歐洲再現既債務危機,大部分人一係睇唔到、或者係揀「視而不見」、當自己睇唔到! 不過大家唔可以忽視今次危機,葡萄牙總理蘇格拉底、因為政府向國會提交嘅財政緊縮方案,得唔到反對黨社會民主黨嘅支持被否決、蘇格拉底隨即向總統提出請辭。 對於蘇格拉底今次辭職,外界都有啲突然,大家會問,到底呢個國家發生緊咩事? 其實今次已經係葡萄牙一年內第四個緊縮方案,蘇格拉底話,國會否決方案,會逼使葡萄牙需要向外求助。 結果係國民可能要面對更嚴苛嘅削減開支條款。 金融時報Lex指出,蘇格拉底辭職,固然令葡萄牙、以至整個歐盟帶來政治難題。 不過,對歐盟嚟講,更大教訓在於、如果唔能夠達成一項長遠既策略去結構性問題,咁喺蘇格拉底下台之後、再上台既政府都唔會維持得耐,結果變成在野黨變執政黨、之後又被在野黨趕落台,最後變成一個惡性循環! 索羅斯都認為市場係過分輕視呢次危機,佢認為今次唔單止係一場貨幣或者主權債務危機,甚至係一場銀行業同政治危機,形勢非常復雜。 佢話,葡萄牙既問題、係反映係歐洲不同成員國各自既利益,而背後黑手、其實係德國總理默克爾,同法國總統薩爾科齊之間既較量。 索羅斯指薩爾科齊雖然意圖影響結果,但佢最終必須向德國屈服,因為法國可以獲得AAA信用評級,其實都係靠著德國既實力。 索羅斯指,德國對今次危機都負有責任。簡單講就係歐元面世時候,由於德國要靠低息去拉動東西德合併既經濟,結果亦拉低左葡萄牙、愛爾蘭、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利率,造成了樓市泡沫,因此默克爾係有責任承擔今次惡果! 其實葡萄牙既危機係影響深遠,只係市場上個星期恐慌情緒到左極點,到今個星期稍為紓緩,就寧願覺得問題唔大、無須恐慌啫! 經濟學人就話,葡萄牙要歐盟拯救已經係不爭既事實,但救得一個葡萄牙,經濟規模更大既西班牙,亦會成為沖擊對象,到時又點救? 作為希臘三大哲人,蘇格拉底當年被雅典法庭以引進腐蝕青年思想之罪名判處死刑。儘管當年佢曾獲得逃亡機會,但蘇格拉底仍選擇飲下毒汁而死。 今天的「蘇格拉底」又是否有這個勇氣?

李氏力場(二代版)

果然力場一發功,頓然成為市場焦點所在。 一道力場,既能檔風,亦能順風。只要招數一出,明明係NO嘅野,每每變為唔成Yes! 李氏力場功力有幾高,例子太多。近期大搞星洲商業信託,明明話唔係人有我有嘅香港,又急急跟隨。香港搞得掂,李氏力場,連英國一樣橫掃千軍! 和黃英國3G,原來頻譜唔夠。適值英國即將拍賣頻譜,和黃英國3G一早放定風,話如果太貴,太唔公平,佢地頂多離場唔玩。 頻譜對和黃好緊要,因為佢地要更多頻譜,先可以加大覆蓋率。和黃3亦老早講過,佢地最少要投得三至四成頻譜、先可以達至市佔率一成半嘅目標。 今次英國拍賣頻譜,相當於現有網絡商持有量嘅四成三。二千年,英國3G牌加加埋埋要二百二十五億英鎊,和黃投得其中一個牌,結果元氣大傷,十年後都未回復元氣! 見過鬼都怕黑,今次當然唔想高價投,令自己再出血。亦因為咁,用力場出口術。 情況等於十幾年前,力場始創人發表過一番撤資論一樣。李氏力場英國用得著,無他,米字國旗下,始創人已經密密買落唔少公用、零售資產。 卡梅倫首相咁關心經濟,當然要有表示! 結果英國當局決定為頻譜競投,設定上下限,兼講明要公平競爭。李氏力場又再報捷。 其實諗深一層,英國3業務捱咁多年,點會話走就走。作為一個成功嘅商人,要天時,地利,人和兼備。 一單AT&T收購T-MOBILE。作價高達企業價值對EBTIDA七倍,遠高於目前歐洲電信股估值。即係話,一單DEAL,技術上令和黃更值錢。 如果H3G跟足AT&T收購估值,和黃企業價值會額外提高廿五個半。咁你話,係咪天時,地利,人和! 當然,虎父無犬子,小超亦深得李氏力場真傳。 一次賣,唔得。再嚟私有化,又唔得。 依家再搞主動分拆,仲要係以商業信託形式,真正做到一石三鳥。 三絕之中,第一大絕,係明係分拆固網,實際係雙重分拆。無左固網,電盈仲剩番係寬頻電視,同手機為主,貢獻唔多業務。即係簡單講,一旦計劃順利,第時嘅電盈,只會剩番媒體業務。 小超無需搵殼,已經做到NOW變相上市。 對現有電盈股東嚟講,電盈只需派過特別股息,或俾佢地換取固網信託基金,就可以分手了結。 小超最絕,係出個簡短通告話分拆,而形式正正係近期備受爭議嘅商業信託基金。 簡單講,爸爸力場做唔到嘅野,阿仔證明,我力場仲勁! 對監管機構嚟講,電盈呢招似係先斬後奏,擺到明話,我預你得架。你好快的做野.....早排先講個商業信託唔係人有我

夕陽工業?

今次日本大地震除了引發核能危機以及聯手干預等重要議題外,有關供應鏈及金融改革亦值得深入探討。 先說供應鏈。 廣泛地區停電,汽車龍頭豐田減產四萬架,日產、本田,齊齊停工,損失幾多? 問題仲唔局限喺本土。作為全球主要嘅汽車零件供應國,日本一停,幾乎全世界都受影響。 依家世界各大企業都驚緊,全球供應鏈會受到影響。 先講車,最新消息話,生產呢個禮拜尾先恢復,供應商唔係話換就換,無原料就要停。單係美國車廠,影響至少兩星期。 車廠都咁難搞,做電話、電腦嘅電子產品公司,仲難搞。日本喺半導體供應市場,排全球第五大,地震一到,即使廠房無受損,半導體價已經升。 造相機嘅佳能、Nikon,已經率先預告,零件供應中斷,生產廠房受影響。連樂聲的GF2亦供不應求。 有分析仲話,地震對電訊設備業嘅震盪,會慢慢擴散,受嘅打擊程度,同金融界「雷曼爆煲」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層面有幾廣?做智能手機嘅RIM、愛立信,甚至法國嘅阿爾卡特,都話有從日本攞原料,而家仲用緊存貨生產,長遠影響有幾大,暫時未知。 iPad2美國大收旺場,但分析員警告,一旦日本供應鏈真係出現缺口,未來一兩季,零件起價,甚至缺貨!咁樣一搞… 目前日本NAND閃存芯片(Flash Memory)的生產佔了全球總量的35%。這種芯片被用於iPhones和 iPads中。生產商距離日本地震中心很遠,即便如此,但有晶片交易商指,閃存芯片的價格仍會大幅走高。 分分鐘連銷售目標都做唔到,唔怪得啲科技股,呢排散晒。有生產商亦指,核危機短期內係咪解決到,唔樂觀,而且企業自從海嘯嚟,存貨一直未上返正常水平。 好多企業亦承認,由於Less Inventory近年已成為指定動作,原料只有兩、三個禮拜存貨,問題已經逼到埋身。原料短缺、自然會漲價,到時電子產品要加價,咪有大條道理? 不過Lex專欄就指,日本供應鏈依然可靠,單看日本企業在全球客戶都不應感到恐慌。比方說,即使部分經銷商貨源不足,在大多數情況下,其它眾多目前開工不足的制造商也很樂意填補空缺。 由經濟危機導致的庫存消耗期過後, 為防範存活短缺提供緩衝的庫存水平現已恢復正常,因此,數周時間的短缺基本上是可以忍受的。 全球第一大半導體生產商--台灣台積電(TSMC)的生產依賴日本的零部件,但其關鍵原料的庫存仍能維持30天的生產。 何況、無論是日本政府還是日本企業,組織性都遠遠強於其它一些最近也遭災的國家

重生

大地震啱啱一個星期,對於過去一個星期日本地震既每一個畫面,都仍然係震撼人心。 可笑既係香港人「盲搶鹽」既情況,連日本人見到都問、到底係東京地震定香港地震? 其實對著日本的民族悲劇,香港人是否可以理智一點? 看看福島核電廠留守既五十人,我們就應更覺羞恥。 其實外界、甚至日本傳媒對佢地所知都唔多,只知核電站出現事故後,800名工作人員大部分撤離,只剩下最後50留守人員,日本傳媒形容,佢地用自己既身體,築起保護福島核電站既最後一道屏障。 據知50人已經係核電廠最低既工作人員數目。其實真實數目應不止50人,因為後來又將廠房留守人數增至181人。 東京電力無透露過佢地姓名,只係知有二十人係志願留下,有三十名係指派既,大部分都係50歲以上。 不過由於每更都要50人輪候,先勉強可以看著核反應埋,所以外界統稱為福島50人。 紐約時報話,由於核電廠已經無晒電力,佢地要喺黑暗中,戴住氧氣筒,身穿防衛衣工作,由於嚴重輻射,每一個都只可以工作幾分鐘,之後交比下一位工作人員,目的都係要冷卻反應埋。 好可惜既係、有美國既核防護專家指,呢50人由於長時間喺強輻射條件下工作,七成既人,好可能喺兩星期內身亡。 對於他們豁出生命保護其他人,我們只能送上遙遙的祝福,但更大問題是、到底日本能否渡過今次難關? 當然最樂觀情況是核事故真係可以受控,不過一旦情況有變,北部真的成了鬼域,結果又如何? 無論經濟學人、與及金融主筆Martin Wolf都不約同表達左相同結論,就係今次災難代價雖然好大,但就係比日本一次「重生」既機會,而佢地亦確信日本人係可以做到。 雖然菅直人喺處理核危機上、反應唔想快,不過經濟學人話,公道啲講,全世界即使係最強既領袖、當佢要面對歷史上最嚴重既地震、海嘯、甚至係核危機,相信處理既手法都唔會有好大分別! 金融時報亞洲版主編、因為今次日本地震飛到當地統領全面報道,佢話地震場面雖然震撼,但令佢更深刻係地震過後日本人既紀律。 第一晚有幾十萬人喺Office過夜,更多既係有幾百萬人好似螞蟻咁行幾個、甚至十個鐘徒步返屋企。 喺超市,雖然一啲重要物資好似係衛生紙、電池都搶購一空,不過其他貨架,市民都只係買一塊面包、一公升牛奶。 有人試過一次買六個面包,就即時被旁人指責! 金融時報話,當全世界對日本遇難後、前景感到不明朗時候,佢卻睇到既日本人係善於身處逆境,亦係呢啲人民可以令日本度過奇跡! 好似我地ca

干預

在周四清晨外匯突襲事件,果然成為匯市轉捩點。 開咗個半鐘頭電話會議,七國財長結果同意聯手干預匯市,今次動係應日本嘅要求作出,各成員國都同意日本目前面對咁大困難,係要合作穩定市場。 參與會議有美國財長蓋特納、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同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七國喺星期四之前仍然未就干預達成共識,到最後各方認同、比日本所需要既所有支持。 十年來未做過、咁會點做呢﹖ 先係日本央行出手,喺朝早八點鐘已經入市,其它成員國、英、美、加拿大同歐洲央行,亦喺佢地本土市場開市時加入干預行動,即係話干預會係廿四小時無休止運作。 超過十年嚟七國聯手干預,分析員話,因為咁至夠力量遏止日圓升勢。 說來大家可能印象不深,原來上次干預,要倒數到二千年九月,當時干預對象並非日圓,而係啱啱面世既歐元,因為九九年歐元面世後,匯價一直持續下跌,更一度跌至八十三美仙既紀錄新低。 為左支持歐元,多國當時聯手入市,歐元亦喺一年後重上一算水平。嗰次亦係美國喺1973年以來、首度干預市場。 當時參與制定入市既、正係喺財政部擔任助理財長既「蓋特納」。 七強聯手,換嚟十年首次聯手干預,日圓錄得兩年半嚟最大跌幅,大團圓結局。匯市分析員都話,做法符合市場預期,係民心所向。 一日內跌三大Yen,之前話80係干預指標,結果穿返。分析員估,可能要再跌落83。之不過睇返分聲明,沽幾多、干預幾耐,統統無講,一切只係市場靠估。 齊齊靠估,控制預期,原來先係七國財長嘅秘密武器,亦都有報道形容,呢個「枱底」協議先係殺手鐧。 眾所周知,不明朗因素,用嚟調控市場先最有效,亦令炒家有所收歛,至少不會再出現周四清晨突襲事件。 當然,佢哋自己心裏實有個底,但點都唔會講。因為一講,就會露底。呢點,各國央行行長,一定心知肚明。 但係諗深一層,日圓強,係咪一定要干預? 作為最有干預經驗既「日圓先生」神原英資答案居然係NO! 的確,美國一出手撳低日圓,即係對唔住美國廠家。日本唔掂,全球供應鏈中斷。權衡輕重,再加埋人道理由,政治影響可能只係打個和。 更重要係日本的確是由資金需要,不論是保險賠付、災後重建,買日圓升的確不是錯晒! 所以,由醞釀到傾得成事,其實都拉鋸咗一輪。歷時四十八個鐘嘅磋商,早喺星期三朝已經開始。 同一時間,美、歐、日嘅央行行長,都度緊橋。 到第二日下晝,傳聞拋咗三個方案出嚟。口頭干預?支援日本央行入市?定係再進一步,七國聯手沽Yen? 更傳出奧巴馬落

停市

停市有用嗎? 日經新聞報道話,有超過十間日本既外資行,喺星期二下晝召開電話會議,認為當地市場經歷地震、海嘯同核危機後,東京交易所應該即時停市,以免市場有過分波動。 而且不單止交易商、連參議院議長「西岡武夫」亦建議關閉股市同匯市一個星期。 喺地震同核事故後,多間外資行員工撤離,作為日本期權結算既美資結算公司OCC話,唔排除有銀行因為員工短缺、要求暫停交易。 東京交易所有條例容許、如果有超過兩成交易量既證券商唔能夠運作,交易所可以暫停交易,而首相亦有權力跟據公眾利益、要求停市。 加深民眾不滿的是日圓被挾倉! 在傳出東京交易所停市消息同時,由於市場陷入短暫恐慌,匯市突被偷襲,日圓一下子被推至二次大戰後既紀錄新高。 時間就是在美股收市、亞洲股市未開市既電子交易時段。 美元兌日圓喺清晨五點鐘,由近八十日圓高位,幾分鐘內已經急跌左三日圓,到半小時後直跌落去全日低位,跌至76.25日圓,跌幅有百分之五。 呢個時間通常係匯市廿四小時交易中、交投最淡靜既一刻。 匯市Trader話,佢地一般相信日本央行會喺八十日圓水平進行干預,所以當美元跌到呢個水平未見承接,市場恐慌情緒即時加劇,大量電腦程式買盤買入日圓,來源嚟自機構、散戶、以至衍生工具。 到底日圓點解急升、可以話眾說紛紜,有交易員傳出係有日資保險公司、開始將錢調回國內應令賠付。亦有消息話係日本投資者撤離海外高風險資產,或者係核事故惡化,總之係似「事後孔明」居多。 今次日圓升勢,已經係打破左、95年4月嘅79.75日圓嘅記錄高位。 當時正係阪神大地震大約三個月後,大量資金撤回國內推高日圓。 歷史上大規模停市其實非常罕有,美國因為911襲擊,令到交易所身處的紐約幾近停頓,加上又撞正開市前發生,NYSE才迫不得已停市。 可以肯定的是,一旦停市不單無助解決市場信心、反而會令市場恐慌情緒蔓延,最終催毀整個市場。 下一步市場將密切關注係政府會唔會喺匯市進行干預。 七國財長會喺周五舉行電話會議,討論日本地震災害同匯率問題。 瑞穗話,日本好大機會會聯同歐美干預匯市,不過華爾街日報話,由災難既嚴重性嚟睇,唔排除日本央行會果斷自行大規模干預匯市。 一旦G7開會發出一些正面評論,日圓升勢可能收歛,不過好像金融時報所說,除非在最壞情況下,放射雲真的覆沒了東京,令全球供應鏈及貿易受到嚴重擾亂,否則一旦投資者意識到並非世界末日,股市可能會迅速反彈。 更為根本的

驚天核網

原以為經過福島核事故後、中國和俄羅斯無論如何也不會放棄價廉物美的核能源。 現實係普京的確表明不會放棄,但總理溫家寶卻力排總議,將核能叫停。 此舉確是需要有非凡的勇氣:溫總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暫停審批新嘅核電項目。會議要求立即對中國核設施進行全面安全檢查,同用最先進的標準,對興建中的核電站,進行安全評估,不符合標準的,要立即停建。 而審批新核電項目,包括開展前期工作的,更一律叫停。 要知道,在過去一周、由人大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寫明中國要全面發展核電,大部分都起喺沿海地區,單係珠三角,就有三個新核電廠。 數一數全球155座新建的核反應堆中,原來將近半數位於中國! 因此今次一叫停,不知令多少人利益受損,但前車可鑑,現實證明核危機一旦惡化,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華爾街日報形容,日本依家正同時間競賽。因為地震引發出,最大問題原來係核爆危機! 天災難料,美國傳媒更指,日本核爆係能源業黑天鵝,因為連日本,咁先進,咁穩陣國家,都出現核安全問題,八六年蘇聯核電廠爆炸帶嚟恐慌,廿幾年後今日,又再出現! 核電問題,令新能源發展,可能進入新辯論。到底,人類要創新,環保,定係安全先係最重要呢?新能源可能進入新討論,舊能源毫無疑問會再抬頭! 日本依家有十五間核電廠暫停,由於核電佔當地能源供應三分一,要填補能源缺口,野村估計,日本最少要多入口千四萬噸煤,比正常水平多五成。咁解釋到,點解本港煤股會升! 油價回吐。但從國際能源組織統計,日本核電如果唔回復正常,當地要額外多三千八百八十萬桶油,先可以補替到。即係,油價仍然有借口升! 現代史上有兩次重大核電站事故:79年美國三里島核電站幾乎發生核反應堆熔毀;7年後,烏克蘭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爆炸。 面對福島的經營商東京電力,有否隱瞞幾乎已是不爭事實,試想4級及6級的介定居然有咁大分歧,就知事態嚴重。 無論如何,世人已經看到核設施發生爆炸的令人膽寒的畫面,災難性的反應堆熔毀已是一個伸手可及、卻又令人極度沮喪的可能性。 顯然,核事故就像恐怖襲擊那樣,會觸及公眾意識深層的恐懼。 雖然現實是、自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以來,全球核電行業有更好的設計和監測。加上全球氣候變化的擔憂日益加劇,兩個因素結合起來,令一度放棄核能源的西方亦再次建造核電站,而一直追求更多安全供應的發展中國家,核電更是夢寐以求的「清潔能源」:成本既平、亦可以削減碳排放。 切爾諾貝利事故之後

一沉不起?

福島核電廠嚴重洩漏,進一步加深投資者恐慌情緒,日股結果大跌一千點! 最恐慌時間是下晝開市,傳出福島四號反應堆著火,指數半個鐘內再跌多六百點,最多跌左近一千四百點! 唔少股分都更只有沽盤無買盤承接,好似經營福島核電廠既「東京電力」,全日都幾乎有無買盤承接,收市跌25%,收市價比起星期五重挫四成二。 市場氣氛有咁大逆轉,當然一方面係大家心底裹對核能的威脅、如夢魘般以最可怕面貌呈現出來。 不過正李永權在節目中說到,日本有兩個結構性的危機,是當局一直無法解決的深層次問題。 其一是公共財政的紀律、其二是人口老化。 先看日本既違約交易掉期,升至紀錄新高,五年期主權信貸違約掉期急升至125點,係零四年有紀錄以來最高水平。 美林更估計CDS有機會升至二百點。 這反映市場對日本既債務違約機會、比起捷克同斯洛文尼亞仲要高。 說的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系及市值的市場。 目前日本喺發達國家中負債最嚴重,佔GDP近兩倍,日本政府已經計劃、額外撥款多二千億日圓應付危機,必定會將目年赤字增加至過一千萬億日圓水平。 面對危機惡化,對沖基金再次發揮他們在08年的功能: 沽CDS! 美資對沖基金「Commonwealth」單係喺星期一、因為炒賣「東京電力」既CDS,就賺左數百萬美元。 其實與次按情況一樣,對沖基金在今次地震已經看淡日本市場: 截至3月4日的數據﹐即使在大地震災害前﹐掉期市場上投保的日本國債淨額,已由一年前41億美元激增至74億美元。 未到期合約的數量同樣增加了一倍以上。 好似Commonwealth做空公司債已經有兩年時間,他們就如「Big Short」中的基金經理,等的就是一個時刻來臨。 只是連他們也想像不到,結果會是如此災難性! 日本政府連連換屆,在任的根本無閒去想應付債務問題、而李永權提出的人口老化問題,更是潛在「核彈」,試想日後退休人士佔人口總結構四成,請問經濟如何出現活力? 今次世紀大地震是一個空前慘劇,但也許是一個重訂「社會契約」的機會: 只有掃除過去政治及官僚制度的陋習,才可以帶來真正的Change。

巨劫之後

借古知今,喺95年阪神地震後,由於大量資金湧回日本進行災後重建,日圓由98既水平,一度升至80兌一美元既戰後新高。 不過且慢,日圓經過一輪急升後,經過兩年時間日本央行降至零息後、日圓逐步回軟至120水平,即是兩年多的時間眨值50%? 不過日圓急跌的直接好處、是刺激出口改善,而且日本既經濟復元能力可能遠高過預期,以95年為例、當年阪神直接經濟損失佔GDP達百分之三,不過重建過程非常迅速,15個月內已經回復9成8既生產線,18個月後所有百貨公司可以重開,兩年後經濟幾乎完全復蘇。 那末今次世紀大地震,日本係咪會就此一沉不起? 英國金融時報話,救災有利刺激經濟活動,而歷史上幾次大災難,事後證明,經濟影響無預期咁嚴重。 當然九五年阪神大地震,日本經濟背景與今天有很大不同。財赤係依家一半,日圓仲無依家咁貴,仲有油價只係廿幾蚊桶。難怪,連本土分析都睇淡! 野村,同瑞穗都話,大地震影響可能比最初估計嚴重,量化上影響幾多未計到。但兩間日資機構異口同聲話,最少會連續兩季雙底衰退!! 瑞信更「斷估」直接經濟損失達15萬億日圓,剛剛就是今日日央行進行的注資規模。 睇番當前、日本既投資者喺海外持有1660億美元既資產,而日本更係美國國債第二大投資者,持有量超過八千億美元,一旦真係大規模摸走,會令環球資金流向有跟本性變化。 不過華爾街日報話,歷史未必會重演,雖然受災地區係日本重要既產業圈,佔GDP大約係百分之八,不過日本企業未必好似十六年前咁缺乏資金,上日圓高企會令出口商增加損失,摩根士丹利相信,日本央行唔會容忍投機買盤推高日圓,佢地係有決心維持日圓唔會過高。 雖然日本喺發達國家中負債最嚴重,佔GDP近兩倍,平均每個國民就背負著520萬日元負債,但由於九成半國債都係賣比國內投資者,只要政黨之間排除分歧,合力出台一份拯救預算案,日本係能夠度過呢場可怕既悲劇。 當然,要經濟可以走出谷底,前題係核爆危機不能惡化。「驚天核爆」會否發生? 明日再談....

災難經濟學

昨日說菅直人的政治生涯可能完結似乎是有所武斷、由迄今他的表現看來,一方面能迅速團結各黨各派,以及處事決斷,可能一洗過去處事猶豫不決的型象,反而有機會成為災後英雄。 由更多實質的數據看到,今次311大地震的規模之大,單是釋放的能源就是95年阪郎地震的180倍。 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的判斷,這次地震是1900年以來排名全球第5的強震。 有美國地理學家更指,能夠與今次地震規模相比的、大既要倒數回1200年前,即是公元869年的超級大地震。 根據現有的媒體報道,日本已有多家企業被迫停業,其中包括三菱、豐田、Sony和東芝等多家巨擘財團旗下本東北部的企業,特別是電子、晶片及半導體供應可能對行業有深遠的影響。 但更廣泛的問題是、今次大地震對復蘇的日本經濟,會有甚麼形式的影響? 回看美國新奧爾良的卡特里娜風災,當時我們有過這樣的 描述 : 「在新奧爾良一度出現了無政府狀態,部分地區出現大規模搶劫。劫匪公然與警衛隊正面衝突,不單當著警察面前,大肆燒毀搶掠,更和警方槍戰。 為什麼一個發達國家會出現如斯混亂局面,事後分析不少是歸咎於貧富不均、以及種族問題上,不過更根源的問題其實是來自州政府及中央發放資訊上的遲緩: 調查發現不少暴亂是由於市面出現不少無跟據的傳言,例如政府戒嚴、糧食食水短缺、以至封城等等謠言,令本來已經六神無主的居民變成了暴民。」 反應與今次日本國民在災後、表現出的克制、互助互讓的反應可說是差天共地。 不錯,今次日本東北地區受到廣泛的破壞,麥格理就統計整個東北地區佔日本GDP比重達8%,人命的傷亡更是不可統計。 更令人憂慮是去年復蘇雖近4%,但到第四季增長動力有轉弱跡象,加上日本財赤佔GDP比重是主要發達國家中最高,原本估計今個年度政府就要更依賴發行新債來支付。 如果正如魯賓尼說在「最差時候發生了最壞的事情」,那日圓豈有不跌道理? 且慢,日圓在災後短暫跌過後,升勢反而進一步擴大,何解之有? 其實以往有不少災後重建分析,都指當國家遇災後,需要進行一定規模的重建,以及本土企業的停產損失需要資金填補和維持,不排除部分在海外的日本資金會大規模回流日本的可能。 假如的確出現了散布在全球的日本資金回流日本本土的情況,那資金流向就未必如大家之前分析,回流的沖擊亦可能比想像中大。 而且日本政府一旦對外舉債,收益率有望上升,可能進一步會引發全球資金流向日本來購買日本債券,那時對股

三一一

喺日本發生左驚心動魄既一刻。 出現歷來最強烈嘅地震,強度達到8點9級,震央位於宮城縣外海海底,引發高達十米嘅海嘯。 畫面所見,宮城縣嘅仙台市被沿岸大量混合沙泥、房屋同汽車的海嘯湧進農田、那一刻幾乎完全不忍入目再看。 看到畫面那一刻,即時想起95年嘅「神戶大地震」,強度係「黎克特制」七點三級,由於震央距離神戶只有「23公里」,加上地震喺清晨5點幾發生,所以造成相當大嘅傷亡。 死亡人數超過六千人。受傷人數超過四萬。 再對上一次、發生喺日本嘅大地震,係1923年嘅關東大地震,強度係「黎克特制」七點九級,呢次嘅恐怖之處在於,地震之後唔夠五分鐘,就連續發生兩次餘震,兩次嘅強度都超過七級。最終造成超過十萬人死亡。 至於今次發生地震嘅,係宮城縣對出嘅海域,稱之為「三陸海域」,早喺千幾年前開始,已經有地震紀錄,而且每次地震都會引發海嘯。 對於今次天災我們當然寄予無限同情及憐憫,但作為投資者又有甚麼意義? 現實係近期外圍情況,再次提醒我地,要收起樂觀心情,更要忍耐一下撈底心態。 日本一震,機場關閉,幸好股市交易系統未受影響。但外圍日經期指,隨著地震來得嚴重,沽壓加劇。 外國傳媒拍到菅直人地震時出席內閣會議照片,佢表現驚慌,不知所措。 因為佢知,呢一震不旦震破日本經濟,更令仕途可能步入倒數。 原本經濟已經唔好,第四季增長更進一步向下修訂,日本無新西蘭能力,有本錢在地震後減息半厘。 百寶盡出,日本唯一一條路,就係加馬印錢,日圓再跌絕對可期! 日本朝政近日亦亂局異常,外相掛冠,菅直人亦牽涉獻金風波,政經雙重打擊,區內新興市場,加日本雙頭馬嘅賣點,折扣盡打! 無耐前,亞洲仍然係希望處處,經濟強橫,資金充裕,但先有通脹埋身,繼有北非局勢,依家日本一震,世事無絕對呢句話,係無錯! 歐豬病重,沙特醞釀不穩,現實整定美金會短暫扭轉低殘,成為資金避難所。當然美國唔想美金大升,一到五月,QE係咪再續,又會成為主角。 黃師傅講中,港股早幾日可能係假升市。潘國光亦啱,三月係金融市場大戶做世界日子。 巴菲特話,股市繼續好,但麥嘉華估,會打仗,邊個會啱?從民間投資心態,肯定係大家都唔肯定未來! 特別係中國民間買金熱,引嚟外國傳媒大篇幅報道,外國記者更直接問周小川點解。小川行長答得巧妙,話好多原因造成,總之尊重市民決定喎!

債王無債?

債券大王「格羅斯」要改名! BILL GROSS呢個名唔使改,要改係稱號,因為債王居然......無債! Pimco真係全數出售持有既美國政府相關債券,現金水平就增加至兩成三,係近三年最高水平,即係變成現金之王!!! 多次話過美債唔值得再持有,格羅斯用行動證明自己諗法。 佢旗下嘅旗艦基金Total Return Fund、已經全數出售美國政府債券,包括國庫債券,今次係08年金融海嘯爆發以嚟,格羅斯首次唔再持有國債。 而喺09年底,Pimco持有比例最高達到六成三。截至二月底,基金嘅現金水平,由一月底嘅119億美元,大幅增加至545億美元,現金持有比例跳升至兩成三,同樣係08年5月以來最高水平。 至於新興市場債券,就增持至一成,按揭證券就減少至三成四。 格羅斯之前講過,舊年聯儲局推行QE2以嚟,已經買入七成財政部發行既國債、而其餘三成就由外國央行同投資者買入。 所以一旦無左聯儲局呢個最大買家,私人企業將唔能夠再靠發行低息債券嚟創造就業、到時量化寬鬆將會係徹底嘅失敗。 咁到底唔持有美債,格羅斯除左現金之外仲咩有心頭好? 答案好可能係股市。 話過喺投資組合內會加入股票類別,今個月初Pimco請左七個股票分析員同交易員,其中三個坐鎮倫敦、專責睇新興市場股市。 不過好像肥仔所言,格羅斯的Track record並非理想,如果跟佢買分分鐘中伏都唔知。 債王「辭官歸故里」,但亦有人「漏夜趕科場」,作為Pimco最大對手,貝萊德近日喺市場大手吸納美債,佢地話,通脹遠遠未返嚟,有怕! 唔通真係仲有QE3?

國泰

事前人人唱淡,國泰今次交出成績表都算見得人,盈利新高之餘,仲超出預期,股價都算有交待。 其實一早聽黃師傳講就無錯,盈喜之後股價上到24蚊仲唔走人? 前排落到十七、八蚊唔買又笨! 又學下睇國泰盤數,高盛話有兩個重點、就係對沖策略同埋今年航空業前景! 咁講就兩個都收貨,雖然管理層對油價都係有啲審慎,但相信今年需求仲係好強勁,高盛用自己既indicator計,估收益率按年可以升一成! 油價對沖亦都對路,既然短線有咁多波動理由,做短唔做長、加埋20-30%對沖幅度都好合理,斷估咁審慎都唔使再蝕! 反而大手擴充機隊就令人有啲奇怪,先增加訂單25架,仲預先宣布會再訂多14架飛機,即係舊年以嚟夾夾埋埋會增加84架,點解咁心急? 其實不難理解,係因為對手香港航空,Hong Kong Airlines威脅與日俱增! 大家可能較少搭到香港航空,不過對於一些懂得精打細算朋友,可能已經享用他們價廉物美的服務。 香港航空前身係中富航空,06年獲內地第四大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入股,成為第三間提供民航服務既本地航空公司。 過去由於香港航空只有少數航點,加上航班不足,往往要延誤幾個小時,更被董耀中點名批評過話佢地「臭名遠播」! 原因係過去機隊只有十七架飛機。不過情況嚟緊有變,喺啱啱開幕既國際機場亞洲航展、開幕當第一日,香港航空就一口氣訂購30架波音787飛機,表面價達80多億美元,仲引來空中巴士母公司EAD妒忌,話波音係因為華府出手先可以攞到大訂單! 無論如何,肯定是香港航空一心要同國泰競爭! 唔怪得國泰之前要搞大PROMORION,攞五萬張機票大平賣,即將接手坐正既史樂山,仲玩爛gag,叫人好好善用財爺六千大洋! 講真東京機票 1900 係咪抵?大家去慣日本都心照,人家香港航空,正常票價都係$2250,既唔使抽簽又唔使擔心網絡塞車! 講番轉頭,Tony Tyler臨別秋波,將轉去IATA擔任總裁,今日就笑著話自已任內創左兩個紀錄,就係一個Record loss 同 兩個Record gain。 有熟悉佢身邊既人話,Tony真係有心為航空業做番啲嘢,咁我地都祝佢一路順風!

水土不服

圖片
兩年前由Mattel開既Barbie喺上海旗艦店,地處繁華的淮海路,佔據左6層樓既空間,係全球最大既專門店。 想當日唔單止幾乎有齊所有芭比玩具同服飾,仲設有美容同餐廳,鐘意可以扮成芭比,當時都吸引我地中國組同事去做專題介紹。 不過兩年後、Mattel就選擇無聲無色關閉左呢間旗艦店,有網民更家稱,呢間旗艦店過去一年幾乎變左一個鬼城,公司解釋係策略調整,即係話又成為外資最新一個「水土不服」既最好例子。 中國真係成為左外資「英雄塚」!今年一月先有Home Depot,上星期又有Best Buy退出中國,勉強留底都唔好受,好似係沃爾瑪同家樂福,多次被內地監管部門指操控價格,可說是受盡凌辱。 令人奇怪既係、內地將擴大內需列為首要政策。舊年零售總額就增長18%,到底係咩原因令呢啲品牌水土不服? 有內地既營銷專家指,內地消費者普遍認為芭比、Best Buy同家得寶定價都太昂貴,令內地消費者卻步。 呢個解釋應該唔成立,講貴、好似蘋果、Nike、甚至LVMH都係賣貴價,但貨品反而供不應求,所以有解釋係芭比同Best BUY都犯左一個最致命錯誤:就係對當地消費者品味關注得太少、無進行本地化! 像內地OL,寧願穿Hello Kitty同Snoopy上身,都唔揀芭比,就知產品設計根本不符合消費者口味。 再看Best Buy及Home Depot,只顧用美國一套講求優質服務但高定價的策略,根本不明白內地消費者不大受得這一套。 相反肯德基在內地如此吃得開,你有沒有想像他們因應內地口味,可以有粥同油條賣? 所以肯德基能以接近3倍快於麥當勞的速度、增加門店數目。 講到底都係點樣去經營一個「品牌」,都係要用心經營。你睇喬布斯設計iPhone連logo大細都顧及埋,就知無論喺內地同外國,都係一大學問,不可以只顧食老本。

今日,你食幾點?

今日真係港股一個值得紀念日子,香港既交易時段,每日由四小時增加至五小時! 唔好睇少呢一粒鐘,足足爭取近八年時間! 由華資紀經群起反對,到李小加「鴻門宴」一鎚定音,用既理由、已經唔再係增加成交,而係要同內地股市開市時間睇齊,「大條道理」下眾紀經唯有乖乖聽話! 不過觀乎今日金魚缸反應,市場唔多受落! 算一算,加時一個鐘,如果計番今日平均每個鐘成交,豈不是比之前仲要少? 少,有原因。唔慣,兼市況唔就。 玩即日鮮嘅沈大師就話,同過往比,依家可能十點,就要決定全日部署,買牛,定買熊。 港交所延長時間原因之一,就係要跟大陸。因為,第時一旦國產國際板登陸,匯豐,移動北上,香港個價,無理由由上海話事,等佢地買盤先? 理據明確,但巧妙之處係恒指依家九點二十分,已經承左對盤價。 大陸都未開市,香港跟嘅只有日本。但日本市況,又對內地無影響,結果就出現今日怪現象! 港股開價先跟日本,由於日本跌,港股亦低開過百點。誰不知,內地股市玩造好,局著港股開市後,要V型,幾隻收回價23288點,至23322點嘅牛仔,就咁死得不明不白。 有經紀話,以往港股睇著日本,大陸嚟開,落注把握較大。依家開市前頭十分,好可能死左都唔知咩事。所以牛仔熊仔盡量唔坐過夜。 今日,話曬係香江金魚江大日子,咁多年,都未試過交易時間改動。交易所亦深明,長唔等於多,但問題係依家交易所大趨勢,就係鬥長! 港交所內部認為,門開左喺度,客人入唔入嚟一件事,但最緊要係開左道門先。人要嚟,始終要嚟! 道門開幾耐,華資行最大反應,話食飯時間短左,人手緊左。 但今日咪一切順利!十二點食晏,而大部分中環上班一族繼續食一點,分兩批食飯時間,中環下晝,好似無之前咁逼! 海外經驗指,延長時段未必即時有幫助,好似歐洲最大證券交易所德國交易所,就曾經為左增加交投而延長交易時段,不過最終因為無幫助而要喺03年取消! 不過今時今日目標可能唔單止係激成交,更重要係對手已經促勢待發,好似稍後縮減午飯時間半小時既東京交易所,就預計交投可以增加百分之六,而宿敵新加坡交易所,更估計會增加最多一成成交,所以港交所都無咩選擇! 可以肯定,港股交易時間只會愈做愈長。事關成個經紀業界都知,港交所諗緊,搞夜市。四至十一,甚至十二點,初步諮詢市場,預有關時段只造衍生產品。 據了解,夜市時段成交,全部T加一,反映番第二日開市。業界擔心,有期貨,無現貨,會波動,但亦有意見話,咁會有助

犯眾憎?

禍根一文引起不少朋友討論,只想少少補充: 1. 不錯我們最初是要求政府還富於民,我們希望只是恢復上一個年度的退稅措施,但現在政府居然仲向全民派錢多六千…… 2. 到底退稅/ 派錢會否推高通脹? 這個在上篇文章 禍根 已有提述,下文附上羅家聰嚴謹的經濟學分析,應說明了有人真的用心「做了功課」。只想補充,通脹正如HKaladdin說是一連串的物價預期上升,短期的一次性紓困影響確實有限。 3. 香港是外向型經濟,由於聯匯關係港元與美元掛勾,不過外來輸入的產品就因為外幣(包括人仔)不斷升值而推高通脹,實際是外國對香港人進行的一種「賦稅」。加上政府從民間累積回來近六千億元的儲備,也是另一種變相稅種,所以要求政府一定程度的紓困,實在是無容置疑,問題是是否要全民派錢? 其實有左額外六千蚊,大家當然可以用來買iPad2,買股票,食餐飯,又或者將部分、例如十分一、五分一捐左佢! 既然財爺係又派唔係又派,我們確實可以代佢幫啲真正有需要既人。 今次政府破天慌修訂預算案,連彭博都用U Turn來形容今次轉軚事件,財爺可以話係喺成件事中輸晒! 嘉賓 李兆富 都甘冒犯眾憎風險,話香港有一批「沈默一族」,雖然唔出聲,但心中就不停咁問:點解連無納稅既人都有退稅?幫人幾時變成左共產既平均主義? 今次唔派又派事件,前智囊練乙錚可以話一言中矢,先喺一個論壇上指政府官商勾結,注資強積金240億、等同向強積金公司過水五億,納稅人就要65歲先收錢,基金公司就即時袋袋平安! 到而家曾俊華認輸派錢,練乙錚都可以保持頭腦清醒,指財爺今次史無前例修訂預算案、對政府日後既理財原則、以至下任財爺點樣制定預算案,都有好大影響。 連任總千金、大摩經濟師Dennis都話,今次預算係一大倒退,當社會「愈來愈大」,一旦有咩怨氣政府就認輸派錢了事,結果就令日後既財政改革更難推行。 今日經濟日報社論都提出左「有錢花光、無錢借債、還錢下屆」,要求財爺攞出政治勇氣,向公眾解釋佢既理財哲學。 說到底、最怕係你今屆派左六百億,明年又面對壓力要上街又派六百億,年年咁派,而家六千儲備唔會頂得好耐,到時你走來要我加稅,肯定反面! ////////////////////////////////////////// 附文: “退稅通脹高?「大話」怕計數! ──論財政司的退稅大話(羅家聰)   曾氏講過的幾個大話,於其他場合已提過了。    有些大話,

解密特里謝?

圖片
特里謝作為歐央行主腦,有時真係估佢唔到? 在PIIGS一役中嚴重Behind the curve, 不過講到對抗通脹,又表現出如斯鷹派氣勢。 話四月唔派除會加息,咁到底加息機會有幾大? 關鍵係特里謝講"高度警惕"(strong vigiliance)呢句話。 華爾街日報翻查歐洲央行上次加息周期,係喺零五年既十二月,而之後每次特里謝講"高度警惕"呢個字眼,下一個月歐央行都肯定會加息,呢次加息周期一直維持左年半,期間累積加息一點七五厘。 歐央行既觀察家相信,面對歐元區通脹率、連續三個月超出百分之二目標,特里謝喺下個月係決心加息。 英國亦都唔例外、英倫銀行已經有三名委員要求加息。 咁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既聯儲局,伯南克又有咩「盤算」? 今個星期兩次到國會,伯南克對高油價既回應,仍然係只會帶嚟短暫而溫和嘅通脹。 金融時報解讀,伯南克係關注既核心通脹率多於表面通脹,一月數據核心只係上升百分之一、而計埋食品同能源既通脹率,就升到去百分之一點六。 以08年經驗嚟睇、油價創新高一度推高通脹率到百分之四,不過核心就只係保持百分之二點五,而一年後油價大跌,通脹率就變成負數,因此相信伯南克唔會改變關注核心通脹既做法、短期亦未必會加息。 今日開市埋位嘉賓潘國光說到,聯儲局已仿如建立一個龐氏制度,以近2.5萬億美元資產負債表去收購國債,如果格羅斯所言屬實,一旦伯老停止買債會令經濟崩潰,咁伯南克跟本不可能收手。 滙豐總經濟師「簡世勳」話,環球加息並唔代表經濟復蘇,面對高通脹其實經濟會自動調節,但一般中央銀行家都缺乏耐性,為左唔想影響公信力而採取加息抗衡、結果會令經濟再次陷入衰退。

禍根

錢大概無人嫌腥,問題係、到底啲錢係咪應該屬於我??? 派錢,兼退稅。曾俊華打倒昨日的我,市民錢未到手,廿名議員先成功抽水,成為首批大贏家。 曾俊華繼翟克誠後,成為廿年嚟,首次修改預算案嘅財爺,我地新聞台稱為「歷史性的一天」! 曾俊華呢個名,喺特區財政司司長辦公室長留記錄,亦會係另一位被歷史永載嘅香港財金官員。 當年為煙,今次就係六千蚊。由堅持,到讓步,政府決定來得倉率。事關錢點到市民手,依家未有定案。 有建制派消息透露、當財爺喺會上話又有錢派又有退稅時,在場議員都有少少訝異。 有人即場問,以後政府點樣解釋理財原則? 聽聞當時曾俊華有少少唔耐煩,話應付今年先、出年嘅事唔講住喎!!! 咁係咪代表今年使大左,到明年要加稅先理? 其實計下數都心知不妙!唔注資、改為派錢俾六百萬人,要駛三百六十億。 退稅要四十幾億,未計預留嚟幫新移民嗰筆、政府已經駛多百幾億。 加上原本有二百億免租免差餉等照做,修改版預算案,紓困措施總值至少六百億,幾乎食晒財爺原來七百億預算,又豈會叫人放心! 講番派錢,現實係香港唔似澳門,寄支票有難度。轉軑財爺想嚟緊搞一個平台,市民儲起又得,即刻攞嚟用又得! 但如果涉及開戶口,講真,香港有部分人,真係可能戶口都無一過。! 有人提議,政府利用七仔網點,作為便利派錢站,亦有人建議用郵局,甚至全港各區,開設臨時派錢攤位,到時人人排隊取六千銀! 又或者,由政府直接過戶市民戶口,無戶口,就可以同政府攞現金。總之一大堆建議,背後就係一個亂字。因為香港政府派錢,從未試過! 未食過栗米班塊飯嘅轉軚,六千蚊,大約夠佢食一百八十餐。六千蚊,今朝莊志豪話會買iPad 2。棠哥就話,最衰個女未夠十八歲! 香港人高興,但今次其實笑中有睙! 政府管治水平,智囊智慧低劣。小小一個與民共富遊戲,明明有分攞,可以變為失分,變為政治甚至憲制危機。今後香江前景,唉!!!! 派錢好,但壓力下派錢,有一次、難保無下次。香港現今最大問題係貧富懸殊,收入分配唔公平,先至引仇富問題,但政府一直無著手。 說到底,市民本來有六千蚊退稅肯定係全城收貨、而家為左補鑊,變相要加碼一倍收買人心。 原本這額外的六千元,可以用於福利、可以用於有醫療需要的一群、又或者可以用於扶貧,但現在就真是變成了供大家使費買嘢,甚至豪到連誠哥都有萬二蚊,值得嗎? 財爺說「政府富有等於人民富有」,這個肯定是歪理,但倒轉呢? 看看歐豬五國,「

再論大象

業績引嚟一喝倒彩。 大行話失望,股價無得升。 不過主流媒體就話係踏實做法。 華爾街日報話,歐智華領導既新管理層,一月先至接任,策略唔係靠「修修補補」就可以。 降低股本回報目標,華爾街日報形容係歐智華強項「管理預期」,以貸款未來既增長空間、用「半杯水」理論睇、匯控實際上係成個歐洲承諾最好既銀行。 金融時報LEX亦講到,投資者應該睇到、面對新既監管要求、將股本回報降至百分之十二至十五、仍然係進取做法。 LEX贊揚歐智華設定一個合乎現實既目標,但削減成本肯定首要任務。 兩分大報都認同、以匯控目前1點3倍市帳率、其實係低於同業,只要歐總裁能夠切實執行新政策,就有機會可以令股價達到目標。 相反,因為信大行報告,今次大象又成為中伏嘅活生生例子。 匯豐唔係唔好,但無大行報告講得咁好。報告唱得太好,唔止一分,係幾分加埋,結果由唔信,到信,市場錯誤,或不合理預期因而建立。 炒高派息,大行點火,曾經何時嘅幾個月前,某大行話匯豐頂瓜瓜,仲估派息未來會多一半。哈,今日嘅佢地,咪成為轉軑實錄主角! 歐爺唔係傻,於是佢決定好好管理市場期望,當然忠言會逆耳,股價會下跌。經此一役,報告愈睇好,再次告介我地,愈要留神。 市況唔高,唔低,左右搖擺,大行報告,觀點,立論,更會愈反映分析員主觀意願。 奈何,做學問先論證,後立論。做分析報告,每每係先有結論,後搜集證據支持。 收風多,眼光準,當然把握大,但調轉,就........寫野想有人睇,推介想有人跟。報告撰寫人,加幾錢肉緊,落多兩分味精,往往收效。 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