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0月, 2014 起發佈的文章

一籃子

十二年前,中銀發表報告,建議考慮脫勾,結果報告撰寫人被炒。 而三十一年前,自有聯匯一日起,發鈔銀行品評聯匯不足之處,屬極大避忌。 故此,王冬勝今日主動用三分鐘,拋出聯匯去留問題,正正標誌香港貨幣勢將踏入巨變年代。 勝哥提出五個方案,呼籲業界討論: 包括維持不變、自由浮動、人民幣取代港紙、港元改跟人民幣或一籃子貨幣掛勾。 五個方案,四個改動建議,中環人形容,王冬勝框架相當務實,替陳德霖預設並奠下討論範圍。 八三年,時夕政局動盪一年,跑出聯匯、今日勝哥三分鐘發言,五方案四建議框架,觀乎內外環境確跟當年有幾分相近。 純粹歷史重溫,七二年港元曾首次跟美元掛勾,曾時匯率介乎一美元兌五點六五港元左右。 到七四年改行自由浮動,七四至八三年間,港匯升過上4.965水平,亦曾低見9.6港元。 換句說話,用四十多年前案例,港元一旦自由浮動,波動性極大,但跟美元掛勾的話,現水平港紙,比麥理浩時代亦不如,遠遠被人為低估。 勝哥明言,沒有既定立場,但一切不變的話,縱使基本法列明2047要用港紙,但HK Dollar必然淪為小貨幣,有如澳門紙,勢被邊緣化。 有印象的話,任白頭兩年前三十多頁鴻文,亦提及港元維持現狀,或弊多於利。他列舉其中一個原因頗具說服力:一隻持績受美元左右,而又持續兌人民幣貶值的貨幣,很大程度上會大幅減少市場用港元作為集資的貨幣單位誘因,變相影響本港集資中心地位。 王冬勝框架底下,他既提及一承不變無好處、浮動變波動,改跟人民幣掛勾亦未熟時機。 反而主動提及港紙改行一籃子掛勾可行,實令中環人意外。 皆因,三十多年來,尤其李國寶亦多次建議改行籃子,每次均被金記及發鈔行,批評透明度不足。 現在勝哥反過來,指改用一籃子有利本港降低通脹,到底咩料?? 中環人認為,改行籃子,應當不是王冬勝胡言亂語構想,反而是經深思熟慮。 賓卡提示,人人假設人民幣未自由兌換前,港元難跟人仔掛勾,想法粗疏,因為中間忽略現時人民幣亦跟一籃子貨幣掛勾。 如是者,只要港元可以跟足現時人行採納的貨幣籃子,並與其掛勾的話,港紙表面上改行一籃子掛勾制,實際上港紙在人仔未自由兌換前,已經間接與人民幣掛勾,甚至技術上做到一兌一。 據稱,上述討論已在銀行界醞釀多時,尤其方案對內地亦有好處,屆時港元即相等於人民幣在國際流通。 但肯定,基於人行人

錢去左邊?

Where's the Money? 錢去左邊? 中環人指,當今看內銀業績,資本比率已不再重點,不良貸款比率亦無謂糾纏。 打從二零一四年第三季起,內地銀行存款去向? 極度需要關注!! 以合共有七間內銀公佈業績,包括中、農、工、建、交、信及招行。截至九月底,上述多間銀行,僅得建行錄得按季正存款增長,有二百五十四億人民幣,其餘四間全部出現存款流失! 四間內銀第三季,按季存款流失原來合共迫;高達九千八百零二億元人民幣,當然,基於規模最大,工行流失額最多,三個月內存款外流3883億,以三個月有九十日計,即姜建清每日平均蒸發四十三億人民幣存款。 其餘存款金額流失最多銀行,按次序為交行、信行及招行。 到底內地銀行體系存款到了那兒?幹什麼,存款流失問題這樣顯著? 監管層面而言,內地多個部委九月十二日,頒佈新規,嚴限銀行出現季尾衝數情況,亦限制銀行為達存貸比,臨尾谷存款。 若有關解釋成立的話,亦意味不排除第三季外流的存款,原本其實不屬於存款!? 另一解釋是,存款之失,是股市之得,皆因打從第三季起,內地股市表現亮麗,試問大媽會將錢放於銀行收息,抑或炒股、買新股? 當然後者也。 同一時間,我國強調引入民資,參與新項目,或者國民為國家好,率先提取存款,提早響應!? 剛才兩個解釋,都屬於中性偏好現象,皆因內地儲蓄率冠絕全球,並不健康。但假如,存款減少,涉及少量、或大量存款流出境外,又如何?? 對於有關疑問,目前無實際指標證實、或否定。但中環人提醒,以往內地股市大牛市,亦未曾出現今次存款大規模外流情況。 再者,經濟活動向下,本應是會導致存款上升,皆因資金欠缺出路。如果將人行持續淨投放、定向鬆寬,及存款減少合二為一作分析,或者解釋當局行徑背後思路。 簡單講,周小川直接將錢,轉移到銀行,填補其存款缺口,從而製造貸款供應。

回頭是岸

似乎佔領運動在中央部署中,又到了一個關鍵時刻,由中央發起的輿論表態戰,又到了一個新的台階。 連一向在港人心中、有一定地位的前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亦開腔「要撤」。 之前已預測滬港通會延遲,任志剛憂心,佔領運動持續,會令內地減少對香港政策傾斜。 任總形容香港的經濟繁榮、是建基於有效扮演內地與外地的中間人角色。 如果呢個中間人不合作、靠不住、「添煩添亂」,他相信內地好自然會減低依賴,甚至另起爐灶,作「兩手準備」,勢必減低在改革過程中對香港政策傾斜。 任志剛相信、佔領運動再下去,香港恐怕會失去法治,民不聊生,經濟會內傷、因此呼籲同學要「回頭是岸」。 當然,過去十多年,由自由行開始,香港經濟已經愈來依賴內地。零售不用多說、遍地金鋪、藥房,非自由行小店都無乎無法在旺區生存。 金融又何嘗不是? 中資企業幾佔去逾半恒指市值,藍籌股過半是中資股,而過去半年,靠著滬港通一個慨念,令股市有支持、相關股分如388、券商股溢價股均炒得不亦樂乎。 香港產業結構,近年都是傾斜向金融,以股市市值25萬億計吧,是GDP的10多倍,如果失去中國企業集資功能,加上再被奪去人民幣離岸中心功能,當然勢必損害整個金融中心角色。 咪住,如果真相真是這樣,那過去三日,滬港通剎停,港股豈非應跌逾過千點? 但周一跌過百多點後,連續兩日已反彈600多點,甚至重回佔中開始前水平,那又如何解釋? 那些甚麼股市市值經濟損失論就忘記它吧,但有不少數據已證明,其實內地需要引入外資推動A股,甚於內地資金來港炒港股,何況MSCI已發出最後通碟,年底不開通,A股難以在明年加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 說真的、由任總口中說:「民不聊生」,是有點令人不太自在。希望任總一番言論,仍是出於真心關心香港金融、以及下一代前途。 但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不是浪得虛名,中資機構要集資、如阿里巴巴般名氣,當然可以越級挑戰太平洋彼岸,但海外投資者真正了解的中資機構,又有幾多間巴巴? 而且海外投資者信賴的、是我們的制度及法律,這亦正是內地為何要開通「滬港通」,務求將整個人民幣資金往來途徑,限制於結算銀行內,這是「滬新通」或「滬倫通」做不到的。 問題是、到底香港經濟要「回頭是岸」,是否要有如田少的膽色,可以置諸死地而後生?

零售「腰」股

百麗國際一升升一成,誰說零售股壽終正寢!!?? 老實,百麗中期盈利升幅僅百分之七,收入增長僅僅一成一,談不上突出,極其量歸類為無預期咁衰。 但百麗股價表現在在反映幾點: 一,隻股本身神經、 二,管理層夠老實、 三,上市公司有問題,管理層要作出補償、 四,亦是最重要,體育、運動事業,是有真正經濟貢獻,而且如假包換。 百麗紅極一時期間,零售股王,鞋股之選,市盈率三十倍是合理,毛利兩成以上是應份,同店銷售增長閒閒地每股中雙位數。 當紅炸子雞,但花無百日紅,百麗核心鞋類產品連續三季同店銷售負增長,毛利跌至僅得兩成一。 幸好,百麗證明體育事業真會帶來經濟貢獻!! 公司代理或經銷大堆品牌,雖則毛利不足百分之八,但來自運動用品銷售收入及盈利,分別各有一成七,及兩成二升幅,尚且頂得著大數。 目前,運動用品佔百麗總營業額約四成四,比例再升,大數有機會再撐,毛利低以後再算。 無疑,百麗股價屬神經刀一族,但管理層既無胡言亂言,反而老實取勝。 捱盡超過十個季季,百麗今日正式宣佈,高增長不再,鞋類為首銷售仍有壓力,先是面對現實造法、繼而採取現實做法,乃用錢搞掂股東。 百麗中期連特息派兩毫半,用低增長盈利情況,實為諷刺。 但百麗分店既然毫無擴充空間,之前收購品牌,碰上一臉灰,管理層又坦白,承認唔知點搞網店,倒不如益自己又益股東。 以特息金額計,相當於涉及廿二億港元,相當於經營現金流六成六。 兩毫半子,買個開心,受惠當然首推大股東鄧耀榮家族,額外收多六億六,而盛百椒亦獲一億九。Happy!! 由三十多倍PE高增長股,變為十倍左右市盈率高「腰」股,百麗現市價股息回報六厘,相當於中行COCO Bond,比意大利主權債息、領匯或其他公用股息率仍要高。 但零售始終是零售,現金流不確定性大,今日六厘派息相當於四毫,一旦盈利再放緩,下次一毫子股息亦可能等於六厘。 所以說,數字以外,往往引起誤會!!

中途站

七年之癢? 零七年直通車,一四年一個滬港通。 當然兩者性質有別,前者被總理以叫停,重新審視,後者萬事俱備,亦不屬於無限期擱置,惟同樣結果均是,預左有、但未有!! 滬港通何時重推,市場仍然傾向樂觀:部份更相信十一月,而不少意見認為明年首季之內。 凡事從最審慎角度考慮的話,中央正籌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亦要力撐未來數月增長,年初開始整理來年經濟目標,再者今次測試完全過關,不代表啟動之前不要重新再測試,市場揣測的落實時間,或者想得較預期樂觀。 李小加無講咩原因,亦避用延期推出字眼,他提出內地考慮滬港通開通有三點: 一,基礎建設; 二,市場穩定性; 三,其他風險。 既然一,二兩項未有問題,即互聯互通煲燶原因,是牽涉其他風險因素,答案不言而喻。 當日匯豐策略師魏兆宏用佔中為由,將港股評級降至減持,結果幾個月後自動遞信請辭,據稱魏兄原本定為全球主管人選。 魏氏之死,在於將市場表現及政治因素,在不合適時間,拉在一起。現在,阿爺決定,某程度上或為魏兄作出平反!! 九二八之後,樓市升勢未停,港股完全扭轉跌勢,人人話佔領不影響經濟及市場表現,中環人指,互聯互通不駁通,正正是當局用行動駁斥,以正視聽。 更重要,憑一個政策,一個決定,阿爺要Signal祖國在重大市場發展及走勢問題上,絕對是有Say!! 評級機構惠譽形容最為精警,指加強與中國大陸的貿易和金融往來對香港有利,但也使香港面臨國家風險。 暫時未有滬港通,絕不應視為世界末日、港股沉輪。退一步想,香港金融業既然尤為重要,市場參與者好應該在國家路線之外,再物色新發展路向,而非一面倒,食中資概念,學新加坡多擲幾個飛鏢,隨時有意外驚喜! 但肯唔肯、敢唔敢?係另一問題!! 應通暫不通,老實,對投資者來說,亦未必壞事,最少一切回歸基本因素,少一個滬港通包袱,少一個差價考慮因素,亦少一批毫不認識股份要兼顧,要扮投入。 如FT Lex 所言,國家金融開外是一部大巴士,388 就如一個旅客在巴士中途站等上車。雖然港交所目前Trade緊 28倍PE,遠高於對手,但以一年盈利增長達30%的交易所計,表現遠遠跑贏SGX及AGX 的單位數升幅。 今日市場可能會感覺很灰,或者亦可能方是黎明前的黑暗,相信巴士最終都會到站。

造王者

佔領事件以來,印象之中,港股資金流向僅得一個星期淨外流,剛剛一星期,資金淨流入再多一千三百萬美元。 滬港通可能是一個解釋,但佔領事件以來,中國股票資金反而連續淨外流,最新再外流多九億多美元。 香港政府不明朗並非近數星期才發生,但Year-to-Date計,純港股累積淨流入超過十五億美元,同期中國股票今年以來仍然累得近十四億淨外流。 一個市場有改革概念,有區內最具備低殘估值,而另一個市場,市盈率屬於區內頭三大昂貴,亦有本身不斷升溫內部矛盾,何解兩者資金流向表現截然不同?值得思考!! 佔領事件以來既無明顯推低股市,同時間示威越多,新盤銷售反應越強勁,兩個均屬於高度敏感性經濟前瞻指標。 有中環人戲言,除非股、樓大跌,否則政府佔中嚴重影響本港經濟的立論,暫時欠缺說服力。 董先生用心良苦,引用多項數字賞試引證佔領運動對經濟重大,但市場表現提供相反答案。 中環人認為,香港依然可愛,獨特性仍在,但絕非低稅率,低失業率等等。更不要忘記,董生任內曾經再度加稅,失業率之低是建基於人口老化。 回歸以來,如果用另一組數字的話,一,堅尼系數升至超過零點五的四十年高位、二,無論供樓負擔比率、或樓價佔收入比重歷史高位。 從另一角度,兩者才真正稱得上指標上的成就。 連諾貝爾獎得主克魯明亦忍不著在紐約時報抽水,稱梁振英有樣好,就係夠坦白,特別是無意之中披露自己的誠實。 梁振英的確講出了不肯真普選原因: 正是驚「窮人」有票、香港會變窮。 梁振英在接受彭博訪問時指,學生不了解情況,未有熟讚基本法。 但觀乎學聯五子當日與林鄭討論,說有理有據、論述一言中的,到底是誰不了解香港實況? 特別是他看不起的半數低收入人士? 用彭博同一篇訪問內容引述馬世民說法,政府欠缺果斷,及束手無策,才弄成如此地田。 如今首次有建制派議員、在佔領行動展開以來,要求梁振英考慮辭職,田少是否想重施03年迫使阿董下台手段,再做一次King Maker?

車手操盤

圖片
若果有一日,高盛、貝萊克、以至富達等大型投資銀行及資產管理公司,宣佈委任李慧詩或黃金寶加盟,負責投資。 觀眾可能覺得天方夜談,不可思議。單車手跟投資操盤,怎會扯上關係?咪玩啦!! 但世事無絕對,尤其金融市場,任何事都可以發生。 最近,英國兩大老牌基金GLG及寶源投資,宣佈委任一名澳洲藉人士Shane Sutton,負責協助制定投資策略。 Shane Sutton何許人也? 大有來頭,但並非投資界,而是單車運動。多次參與環法,並代表過澳洲國家隊,奪得英聯邦單車項目金牌,現職英國國家隊單車投術總監,換言之Shane今次屬於掛單兼職做投資,正職依然是教單車。 Shane可能有投資經驗,但稱不上高手,被兩大老牌基金公司打主意,按他本人解釋,原來投資跟單車運動相近,同樣重視數據分析,及個人情緒、行為及性格,去定輸贏。 話說,Shane與曾任職高盛資產管理,之後自立門戶成立研究機構的Di Mascio,曾經聯手做過研究,前者利用單車選手訓繚涉及的資料,後者則運用多年來大約八百萬個交易例子,轉合而為一套數據分析,最後發現,原來運動訓練涉及數據分析系統,遠比投資行業有關方面涉觸,超前廿年。 而兩人研究發現,單車運動涉及選手壓力環境下作戰狀態、個人素質分析、自信程度等,幾乎可以完全套入投資世界。 正因如此,兩間老牌基金公司,第一項給予Shane差事,是利用其單車訓練專業經驗,去分析兩間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團隊各人性格、生活模式、從而為他們再設定合理崗位,負責那一項交易更為專長等等。 單車手搖身一變成為基金經理導師,說來諷刺,但正正是現實投資世界殘酷,除電腦程式買賣,高頻運作外,大量印錢底下,任何涉及高技術,考策略操作的對沖套戥模式,過去七年,輸得近乎仆直。 以往,投資、選股法規主要有三: 一,股價落後、 二,盈利表現、 三,公司管理層質素。 試想,現今當炒股,那有幾隻符合上述三項門檻? 我們就此期待李慧詩、黃金寶加盟投資大行的一日吧!!

波的指數

金融市場醉酒鬧事,左搖右擺,毫無章法可言。 美股出現幾年最大跌市後,隔幾日又可以創今年最大升幅!VIX指數連續三日都跌超過一成,更是歷來首次! 更叫人摸不著頭腦是反映商品市場指標之一的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單日升一成二,創下五年最大單日升幅,更要命是,當中CAPESIZE指數,爆升三成二,創有記錄以來最大單日升幅,全球即時嘩言!! 乾散貨航運指數升,代表運費升;運費升,意味需求大,需求大代表經濟未算太差,甚至好添,但明明上星期先話憂慮全球增長放緩!? 對於波羅的海指數大升,各界版本眾多:包括內地九月外貿對大宗商品需求仍然強勁、當然部份分析指,內地數字顯示當局有機會加碼寬鬆,利好商品需求。 明顯,兩個解釋自相矛盾! 另一理由更有趣,觸發點是一幅相;話說昨日商品市場廣泛流傳一幅照片,相中背景是青島港,而主角是一艘淡水河谷四十萬噸乾散貨船。 點解淡水河谷艘船在青島港出現會令波羅的海指數急升? 話說,兩年前我國對淡水河谷超級大型乾散貨船投入服務極有保留,並且禁止進入中國,自此之後,內地大部份鐵礦石,主要從袋鼠國進口。 如果幅相屬實,即代表淡水河谷獲解禁,而正正昨日CAPESIZE運費,是巴西至中國急升帶動!! 撇除急升之迷,整體波羅的海指數按年仍然跌超過四成,而基於中國佔全球乾散貨船需求達到八成,波的指數變動,等同於內地經濟及需求的變化。 第三季內地增長公佈後,個別大行亦有質疑有造數成份,此時此刻波羅的海指數忽然上升,特別惹人聯想!

陷阱

第二季,內地力保七點五,靠基建。到第三季內地經濟符合預期的七點三增長,同樣靠基建。 若非九月份,基建固定投資增幅擴大近兩個百分點至百分之十八點二,七點三增長確是危危乎!! 老實,無論百分之七點二、七點三、或七點六,意義不大,兼且內地強調升級轉型,附加打貪,零售及工業增長欠佳,亦總有說來具備說服力的理由。 內地真正經濟問題,並非大數字,或大行策略師、經濟智囊所指的流動性不足,貸款有限,真正兩個問題,由兩位記者點出。 國統局發佈會,個別問題及答案,絕對屬於研究發展國家經濟模式的大好參考資料。統計局被兩條問題似乎難到,或白一點,「陰到正」,曲線暴露問題在內。 首先,有內地記者問統計局,中國是否面對通縮? 國統計當時答案是,將通縮定義為因市場貨幣供應減少,所導致的物價下降。而統計局官員指,基於內地貨幣供應仍然穩定增長,故此沒有通縮。 明顯,統計局定義及了解完全錯誤,用當局的話,無論歐洲,美國,以至日本,根本無通縮,皆因兩貨幣供應持續上升!! 統計局理解錯誤駁斥通縮之說,似乎正中媒體陷阱,指向中國可能面對兩大陷阱,包括流動性陷阱及中等收入陷阱。 的確,未幾金融時報記者再問,中國是否會對「劉易斯拐點」作回應?即發展中國家,勞力力消耗過大,不能再用傳統勞動力低廉成本優勢,支持高增長。 企業或經濟只有三個選擇: 一,工資上升,吸引農村勞動力、 二,轉移並加大使用高科技、 三,增長結構性放緩。 統計局回應,內地經濟結構轉型的同時,就業市場仍然有承載能力支持增長。可惜,多口加左句,單單去年內地十九至五十九歲勞動人口已經減少二百四十四萬人,形成工資壓力持續。 難道國統局曲線證實,劉易斯拐點正於中國形成?? IMF做過研究,結論的確是,中國勞動人口支持工業增長已經到達頂點,若果一切不變,並按現時部度移動,中國最快六年後,正式踏入高長期之後的劉易斯拐點!!

撤資? 投資!

蘇局長說, 外商向投資推廣署表達,關注佔中狀況,雖未至於撤資,不過就會暫緩本港投資計劃。 咦,難道無人通知蘇局長,今日有間叫卡塔爾投資局的「外資」,大拿拿攞左47億來香港買零售市場資產,仲要是佔中高峰的銅鑼灣區?? 卡塔爾主權基金一擲近五十億,向周大福以及劉鑾鴻,購入兩成利福股權,正面而言,在在代表,外資看好中、港零售市道,甚至可以無懼佔中,願意投入資金長期承諾。 的確,卡塔爾主權基金投入業務偏佈世界,美國有Tiffany,英國Harrods、巴克萊、瑞信及金絲雀碼頭等。 白一點,該中東主權基金,唔大品牌、唔出色,一定無興趣,依家,Sogo,假假地一間Sogo,絕不失禮。 再者據報,卡塔爾主權基金計劃動用百五億美元,即過千億港元,分別在中、港、日本、南韓獵食。頭炮睇中利福。香港之光也!! 先有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入股屈臣氏、再有牛奶國際入股內地永暉超市,環球資金繼續昅實亞洲零售市場。 但凡事有兩面,睇好,並且重搥投資,不代表眼光準,市道轉角。例如淡馬鍚買內銀,越買越平、例如中東股神撐美資金融股,結果幾間一度命危,更重要,今次卡塔爾簡單講,係接貨,賣家周大福及劉鑾鴻,對中、港零售市道認識深、抑或卡塔爾對我地零售市道認識夠? 今次周大福以及劉鑾鴻以每股十四個七毫半減持,較停牌前溢價僅一個巴仙,用市盈率計,估值相當於利福現市盈率十二倍,預測市盈率十一倍左右。 若果屬於一盤高增長生意,零售股,無廿倍都唔入流啦!! 十二倍PE,對零售股來說,等於市場認為增長欠奉,不要忘記,大約八月份,瑞銀當時予以合理價為近十八蚊,即約值近十八倍PE。 對兩大現有經驗老到股東,撇除其他原因,怎會如此賣大飽?? 零售市道是自由行概念,而利福更屬於百分之百純自由行概念,皆因銅鑼灣就代表自由行,而利福人流最少有四成多由內地客充撐。 不要忘記,利福正計劃銅鑼灣Sogo做大規模翻新,尖沙咀分店將會重開,有人此時此刻離場,不難否認,似乎有人對零售市道變得悲觀,才速成交易!!! 當然,凡事有兩面,卡塔爾也不是省油的燈,且看誰對誰錯!!

他朝遺撼

22500是否等於佔中鑽石底,一定不穿? 股評人說是;但基金界,分析師似有保留。 據稱,近日多間外資券商歐、美路演,被問最多問題並非現時情況,而是之後如何?雨過後天青,重回穩定? 無一間券商夠膽答有關問題,多數支吾以對。但前大摩首席經濟師謝國忠今日一篇文章,內容值得參考,並且提供一定答案。 謝國忠認為,香港既有問題不根治、樓市結構及政策,仍然未能以市民福祉為依歸,香港一日不會穩定。 按謝氏分析,近日香港情況,大部份原因是年輕人由希望,變成憤慨所造成,而高樓價正是社會動盪根源、普通家庭要窮盡十年薪金,不吃不喝始能置業,尤其年輕人,有什麼希望可言!! 尤其大單位太貴,發展商將單位拆成細,就連蚊型單位亦負擔不來,接下來社會如何? 李嘉誠說,理解學生的理想,但又有沒有想過他們的苦況?以往香港有「公平競爭」環境,但隨著內地資金大舉進入,加上有產同無產之間差距,被拉闊至天與地,年輕人面對的、其實已是現在的遺憾! 無疑,伯南克大印銀紙罪該譴責。但謝國忠認為,香港政府回歸以來,政策一直反覆無常,缺乏長遠眼光,樓市、土地供應犯錯嚴重,整體發展策略亦屬一樣。 以往,香港贏新加坡,如果按多個競爭力、最佳城市、外來專才及跨國企業選址調查,獅城現今贏香港幾條街。 金融時報日前一篇文章提及,單以租金成本,香港輸足九條街之餘,亦嚇怕有意來港外資及專才。 香港九十年代食國企上市一條水,食足廿年,近十年大搞人民幣業務,成績兩睇。 新加坡無香港福份,但懂得運用飛鏢策略,咩都試,結果近十年,匯市交易全亞洲第一,跑贏日本,私人銀行中心地位,力逼瑞士、而近三幾年,更成功招引多間跨國商品公司進駐。 餅,香港夠大;但開始過期。而論款色,新加坡夠多。 阿爺講得岩,深層次矛盾也!! 三幾年前,外媒形容全球三大市場為:「紐倫港」。怕且很快,承任總貴言,會改為「紐倫坡」、或「紐倫海」。 

恐懼總和

全球資產市場再次經歷一次三、六、九式震盪。 美股開市不久跌三百幾,情況可比金融海嘯,債息數分鐘內下跌數十點子,避險感覺尤如戰事狀態。 全球主要債息幾乎全數創新低,在美國即將全面結束買債、醞釀加息之際,如果單單歸咎怕經濟增長放緩,其實好等於堅持雨傘屬於武器一樣......都係攞嚟講,亂屈!! 即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又或高盛,將全球增長下調,別忘記增長仍然料有百分之三左右,比幾年前全球百分之一左右,好得多!! 再者,市場自從去年已經承認,後海嘯時代,全球每年平均增長難以見四,難道市場現在才夢醒!! 通縮確實是市場關注,尤其我國輸出強大資金及購買力,連通脹亦只得百分之一點六,在在令全球對通縮憂慮加深。但通脹作為單一因素,能否有如此強大能力令市場超重恐慌,似乎外界太高估通縮了!! 避險情緒高漲,投資者押注、面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聯儲局將會推遲加息。 利率期貨反映、明年九月加息機會率由78%跌至36%,而十月及十二月機會就分別是50及63%,早在幾星期前市場仍然估計、明年六月加息機會有50%!! 金融時報形容、市場對加息時間的變化,根本莫名其妙、難以解釋,大部分數據亦證明經濟無放緩跡象。 如果有人堅持雨傘可以殺人於無形的話,錢則肯定是破壞市況於無影。 構成近期市場波幅加劇,由匯市,蔓延至商品,再蔓延至股市,繼而蔓延於債市。遠因,或者觸發點,由始至終在於美國為首印錢太多,資金多既可以製造無限升幅,而無限升幅結果,就是動盪的伏筆。 中環人形容,市場行徑似乎預視,風險因素不止經濟,不止通縮那麼簡單,Unknown Risk Factor 係咩? 老實,無人知,但環顧今年甲午之年,太多事情發生,至今仍然是一個Unknown!! 例如烏克蘭問題、例如伊斯蘭國忽然冒起,而失蹤馬航飛機去左邊?金正思幅相是真定假?又點解安全、自由的香港,會搞成咁?? 基金經理形容,地緣政治風險已經成為一眾大戶評估投資,首要考慮因素。經濟風險升溫,大可以搞基建,用貨幣政策解決,但地緣政治風險點解決?打過囉!! 無論幾年前的中東運動、非洲革命等等,要搵可以有一萬個原因解釋。但正如頗多政治學者指,大量印錢,財富分配公平,社會要求契約重訂聲音此起彼落,一爆就出事。 美國佬讚伯南克好,對經濟重建有功,他有更大「功勞」可能是種下全球地緣政治不穩之局。

意氣之爭

通脹如猛獸,通縮是惡魔,全球量寬環境下,全球卻仍然不能擺脫惡魔陰霾。 對中國而言,財金部委,經濟智囊必言否定有通縮壓力,但理由缺乏新意,來來去去是高基數影響、周期季節性等。 但中國物價所謂高基數,其實一年低過一年,再者以一個增長仍然有七經濟體系,通脹只有百分之一點六,上游物價連續三十一個月負增長,周小川根本要比耶倫更關注通縮。 百分之七增長,而未能傳導於整體物價,簡單而言,問題只有二: 一,經濟狀況跟經濟數字有所相違、 二,經濟增長並不能傳導於物價層面,亦即增長背後太少階層受惠。 中國應否全面減息,有關課題已經討論多年,由論證變成為意氣之爭。減就是違背改革,不減是堅持改革。 但論證層面,各項指標在在指向必定要減。 用法巴說法,現水平通脹,令實質利率高達七點九厘,較名義增長還要高,利率水平很大程度上是不鼓勵投資及借貸。 人行深知利率偏高問題,而解決高利率,不外乎三個辦法: 一,全面減息、 二,降回購利率以指導市場利率向下、 三,定向指導減息。 三項之中,人行已做了兩項。 無疑,人行如意算盤是既避免全面減息,以示對改革不尊重,於是用所謂新型工具推低利率。 無疑,以下調正回購利率為例,連續三次之後,令市場利率普遍跌至一年或以上低位。 可惜,無論借貸利率,抑或債券利率下調幅度未有同步,以債券利率為例,二級市場債券利率接近六厘。 明顯,算盤歸算盤,但當局忽視內地現時金融環境,市場低利率的傳導效應,近乎於零。 內地接連降回購利率,零八年試過,並且成功。惟今次不同之處是,金融機構應付多三件事:一,去槓桿、二,應付利率市場化、三,來自監管當局更大資本要求。 而馬雲的出現,網上理財產品盛行,銀行存款流失壓力仍在,批發資金成本未能有條件下調。 中國減息不應該成為意氣之爭課題,改革及去槓桿,從來要於有利市場環境,及低利率配合,這亦是全球性遊戲規則。 突發奇想,早兩個星期外媒大大聲稱中央不滿周小川要撤換行長,莫非「冰凍三呎、非一百之寒」?

Plan B

滬港通延期與否,比評估佔中對現時及將來影響,同樣困難。 而滬港通與佔中扯上關係,正正在於後者影響前者。 繼任總後、前財爺阿松亦發聲,明言若果集會影響社會運作,中央自然會考慮是否把國家金融中心功能、放在一個不穩定的地方。 但從另一角度看,滬港通從來不涉及如期、或延期問題,皆因十月二十七日,從來不是官方公佈,既然未有官方公佈正式日期,又何來延期? 而更重要,四月宣佈滬港通後,官方僅提及大約半年後,「大約」呢兩個字,好等於百分之七點五左右增長目標的「左右」兩個字。 中、港媒體比較的話,近日取態明顯截然不同。後者開始打定輸數,前者則若無其事。無他,從半年多以來論證,機制對那一個市場有利,不言而喻。 當然,中環人提及,準備就緒,跟金融安全是兩碼子事情。中央既可以視佔中對市場毫無影響,並無意曲線跨大其影響性,繼續如期落實,但中央亦可將任何事件視為影響金融安全,以技術問題,或其他原因一再延後。 事到如今,關鍵並非上交所,而是國務院掌管金融範疇領導,及中證監。 內地做事深思熟慮,即有Plan A之外,亦有Plan B。打從上星期,人行官員再拋出QDII2,明顯知道,中央已預備好Plan B。 QDII 2早於郭樹清當中證監主席時提出,而本港個別中資機構一度極力推動。簡單講,QDII是機構大戶層面對向投資,QDII 2即可降一級,多錢散戶、或富戶層次。 至於何謂富戶,不得而知,但亦不要忘記,滬港通內地投資港股亦有五十萬戶口限制,某程度上,兩者可以混為一談,既不抵觸,並具備相連性。 人民幣國際化及資本帳開通,涉及重要一環資金管道,在投資層面可入亦可出,滬港通屬於重要一環,但無論RQFII 2或 QDII 2,性質相近。 換句說話,市場中心深信,兩個機制突然舊事重提,正正顯示中央兩手準備,即使滬港通不通,Plan B仍可接力,意味在不給予香港著數的同時,不影響內地資本帳開放進程。

尋人啟示

尋人潮!! 全球政圈正打聽金正恩下落。 本港市民要梁振英露面回應近日有關他負面報道。 投資界一星期來,亦用各種方式,打聽雅居樂陳桌林下落。 雅居樂由停牌,到中間傳出主席下落不明,及至最新宣佈取消供股,發展出人意表。 股價未能反映不利傳聞,仍可交易的雅居樂債券全面當災,早市一跌跌十一大跌,息率升至十五厘,個別永久後償債券息率更爆升至二十厘,形同公司步入隨時出事水平。 今日中環,的而且確討論最多三個人,排名依次序是梁振英、陳卓林及金正恩。 綜合有關雅居樂仍然流傳版本主要有二: 一,主席的確不知所蹤、 二,公司盛傳股東結構出現變動,可能易手,亦可能引入新股東。 但如果全面易手的話,定息交易員提醒,會跟部份債券條款構成抵觸,債券要贖回!! 財務上,分析員形容雅居樂絕非內房最差一間,現金有,但一近半受制債務條款,而短期方面,公司年底有大約四億七千五百萬美元過渡性貸款到期,原先供股正正作此該貸款再融資,但依家唔知點!! 上次雅居樂宣佈供股後,拆局已曾經提及,大股東參與供股,但款項全部靠三大包銷商借貸,殊不尋常,據聞公司宣佈供股後,部份主要投資者多次追問,答案仍然成疑。 而到底陳卓林失蹤?公事繁忙、抑或其他原因未有露面公開澄清,亦屬迷中迷。 但敢肯定,市場並不相信陳卓林行動自由,或絕不涉及重大問題。 同事就陳主席被傳失蹤一事致電主席秘書,但部份答案予人支吾以對之感。 的確,就有關陳先生牽涉周永康一事,公司發過聲明否認,但僅屬於向媒體私下發放形式,並無上載聯交所,敏感時刻,市場人氐亦質疑,該聲明並不屬於一份具約束力,經全體董事核準聲明。 另外摩通嘗試解畫,指雅居樂停牌,當時標題是臨時停牌,Trading Halt,而非之前多宗涉及大股東下落不明用上的「股份停牌」字眼,即Suspension of  Trading,嘗試推斷主席並非失蹤。 摩通說法有可能是對,但亦涉及多個疑問: 一,公司申請停牌時,根本無事,或無咁大件事?情況在之後才失控? 二,摩通亦解釋到,雅居樂停牌後發行過咩事,而出問題,可能正正是停牌之後。 三,根本公司其他管理層, 亦未能確定或未知有關陳先生下落傳聞,所以才用臨時停牌。

深港通?

近日電視新聞收視急升,原因毋須多講。 每日,就本港新聞而言,聽最多有三句:我要重申、喺呢度我再次呼籲、有關方面會按程序,必要時採取行動。 其實,財經新聞一樣,你每次問李小加有關滬港通啟動日期,阿總亦必然會答:我要重申,有關方面會視乎情況啟動,我再次呼籲市場人士毋須擔心..... 隨著十月第二星期,滬港通時鐘進入倒數,按新華社及官方媒體近日多次提及滬港通呢三個字、上交所未來再大型演習,一零二七滬港通,似乎叫糊機會幾乎百分百,誰說會延期? 滬港通標誌資本帳開放重要一步,內地市場流動性大增,中央大禮抑或本港送予國家小禮物,答案因人而異。 中環探子回報,滬港構思於二零一二年十月某日,但去年底一度被駁回,結果熱心人士不斷重申,不斷呼籲,造就十月呢個大日子。 滬港之後,肯定有深港通。中環人揣測,滬港通順順利利的話,滬港通快則明年上半年,慢則二零一六。有人問,無論滬港或深港通,均是交易所對交易所層次,何解會殺出有關前海試點論!! 喺呢度要一再重申,市場並無有關消息,但觀乎內地公佈及報道,當局先表明支持前海,及將自貿區政策適時套用,另外支持深、港交易所在滬港通基礎上合作,原本就屬於兩個不同SUBJECT,但機緣巧合底下,無端端變成為前海試點深港通。 基於交易所對交易所層面,除非深交所成為前海支所,否則股票形式深港通前海啟動,在在成疑。 股票層面前海深港通可能純粹吹風,但股票以外其他產品互通,例如前海打造的私募基金產品,前海企業債券等,用滬港通模式,讓中港投資者互相買賣,未必不能,但頂多是前港通,或港前通,而非深港通!! 滬港通是一個機制模型,可複製能力極強,大連、天津均有商品交易所,不久將來隨時殺過大港通、天港通!! 但市場亦不能排除日後亦會出現新滬通、倫滬通、法滬通等等,即新加坡、倫敦及法蘭克福相繼獲加入。 人行提及,RQDII及QDII2,試點亦會擴大,基於產品不限股票的假設大前題,倫敦、新加坡殺入,絕對是時間上問題。 香港一直假設,本港在人民幣國際化有獨家優勢。但中環人老早一再重申,有關假設早已經並不成立。

軍工股

黃金周結束、迎來是更多市場利好消息。 官方媒體亦為股市「打氣」,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稱熬過漫漫熊市,中國股民終於迎來牛市初啟。 講真,有中國股市一日,永遠會無窮無盡主題炒作,論可持續性,首推國防、軍工及航天。 今年,中證軍工及國防主題指數,累積升幅四成,市值及市盈率均升至三年多高位。 內地有兩個形容:包括軍工大牛市、及小市值、大意義。軍工國防熱炒,並非在於習近平主題提倡國防系統安全化那麼簡單,更肯定不在於中國軍備先進。 相反,內地軍工行業商機,建基於是解放軍軍備要現代化,而是核心推動力,是中國外交政策已經由立國以來奉行的韜光養晦,一變而成近年的主動外交。 行內統計,基於設備現代化進程,中國單單軍機提升,由今年至2020年,需要涉及用上最少四千億人民幣,幾乎比所有相關股份市值總和都要高,亦正因如此,有剛才憧憬的小市值、大意義概念。 內地軍工、國防及航天類股份,市值不高,但市盈率驚人,平均達到七十五倍,牽涉股份市值介乎廿四至二百一十八倍不等,較環球同業十四倍貴得驚人。 市盈率高,除反映炒風之外,不能否認是市場賭三件事: 一,中國國防及軍備開支,未來數年必定大增、 二,正如英國珍氏防衛提到,中國航天技術雖有水平,但整體軍事工業技術仍然普通,需要再投入資金提升、 三,目前全國僅兩成九國防及航天相關工業資產有上市,急須錢前題下,等於注資重組可以大炒特炒。 目前本港真正具備相關業務公司,老實,無,或頂多一隻起,兩隻止。好的方向想,滬港通啟動,可以內地買,但屆時相關股份平均市盈率隨時平均升至八、九十倍,點算好? 又有人會憧憬,噢,可以炒相關公司獲重組、注資,香港總會有得玩?對,但隨即牽涉一個核心問題:國家機密資料,換句說話,情況不外乎兩個可能性,由於涉及國家機密,做估值相關資料隨時不足,即任你講值幾錢都得。 第二當然是,有國家機密做免死金牌,一如當日「高精密」事件,投資者本身亦要承受資料披露不足風險。

麥金農

快到四中全會,市場又談改革,炒政策。內地每年會有好幾次大會議、加上農業工作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前大炒作,其實早已成指定動作。 政策、改革固然是好,但近期市場炒作改革、政策概念部份往往舊聞新炒,稍為留意,只要將去年十一月中央改革藍本洋洋二萬多字,涉及多個領域重溫的話,過去十一個月所公佈政策,一切盡在其中,老實,有咩新? 提起改革,內地財新網近日大篇幅悼念一位學者,內地稱他為「麥老」,即史丹福大學經濟系教授Ronald McKinnon麥金農。 麥老最近離世,即時引起內地媒體,經濟知識分子,及中央經濟智囊一翻懷念,並勾起過去廿幾三十年中國走的改革路。 麥老絕對屬於中國支持者,堅實不二,正當美國批評人行操控貨幣及匯率時,麥老二話不說反駁,並引用日本八十年代例子,認為中國學日本當年將貨幣大幅升值,必死無異,內地評論認為,老麥對貨幣及匯率問題上判斷,對人行決定起到好大影響。 老麥跟中國關係,一切由其本人研究講起,他稱自己為應用經濟學家,機緣巧合,九十年代中國要加快改革,麥老獲機會訪問內地,當年首批有份接待他財金幹部,有謝平、有吳曉靈、更有朱鎔基。 據內地媒體所指,九十年代初期,正值東歐變天,中國正為改革抉擇之路做選擇,麥老認為,照抄東歐變天後休克療法,萬萬不能,對經濟後遺症影響最深,取而代次,建議漸進轉軌模式,當中財稅改革、增值稅主導、匯率併軌,均一一由麥老建議,最後獲朱鎔基拍版。 匯率併軌近年少有人提及,但據內地評論指,當年麥老認為,經濟強,一定要有貨幣配合,貨幣及匯率改革,先併軌,然後錨定美元,小幅浮動,只有咁,先可以穩定金融。 匯率問題搞掂,但當年朱鎔基另一難題是銀行債務問題,於是九四年八月展開連串座談會,當中提出軟預算約束,即處理壞帳同時,要考慮財政成本,麥金農為首學者正正是倡議人之一。 正因如此,九十年代末期內銀出現先注資,後壞帳抽離,再股份制上市。 可惜,不消十年,內地現正處理另一場債務及不良貸款問題。 老麥學術地位未算太高,但內地媒體認為,他有份奠定中國改革之路及其模式,一切以慢打快。因為呢個策略,成就了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以慢打快改革,跟現時市場以快打快炒作改革概念,兩者拉在一起,的確風馬牛不相及。

市場叫買!!

不能否認,社會對近日局勢,以及其往後影響看法審慎,甚至悲觀。 但市場表現份外理性、務實、甚至樂觀。 如果引用某學者邏輯,用跌市涉及市值蒸發,計埋入經濟影響之內,咁今日之升,難道可以對號入座,佔中對經濟帶來數千億經濟得益?當然萬萬不能! 社會及政府博奕加劇,已有好幾年,但市場及社會表現出來,完全截然不同結論,明顯代表是旦一方必定出錯。 對政治事件構成影響評估,暫時肯定,社會判斷太基於個人情緒,而市場回歸最基本一步,信數據!! 今日之前,若叫人諗港股、肯定被鬧!但大摩就用數據叫你咪鬧: 一、現水平估值,較過往十五年平均值低; 二,以單月指數下滑幅度計,四十五年來僅出現十二次,每次之後必然升! 數據亦證明,投資者認為,政治震盪事件屬於撈貨極佳時機,港股ETF資金流入不跌反升,空倉非旦不增,反而減少、而股票基金流入港股數目,按周計算,增三倍有多! 一定要解釋有三個原因: 一,有滬港通一日,市場不敢沽貨; 二,最直接在於,之前已有調整; 三,投資者有幾多屬於香港永久居民?有錢搵地方,就係最好地方,懶理有否真普選! 中環經紀戲言,港股目前操盤手,或最佳策略師,非大摩或高盛、而是學聯及佔中三子,任何決定足以左右市況。而市場比主流社會,傾向一切明天會更好,主要是數據沒有證明影響會大。 以零售市道為例,對,十月一定跌,但對經濟影響呢?瑞銀計算,即使十月零售銷售按年跌一成二左右,對本港今年增長,僅額外有零點一個百分點影響,濕碎也!! 人人以為佔中影響賣樓,新盤周末日卻暫時推翻上述假設。OK,長遠樓價跌又點先?高盛做過敏感度測試,以新地為例,現水平每股較資產值折讓三成四,即使假設樓價跌三成,每股資產值折讓只會收窄至兩成八。 到今日為止,無論股市、經濟及樓市,市場今日話乜都得,聽日可以唔認數。話乜都有問題,這正正是遊戲規則,彈性行先。既然野跌唔落,當然調頭叫買!

黃金周

市況多變,政局亦然,港股由開市前「黑期」跌六百、開市後跌過3百,至到午市過後倒升2百!!  中環人話,要數功臣,絕對唔係價值投資浮現、市場開始理性、又或者政府處理佔中運動得宜,而是要歸功於港大、中大兩校長。 及時降溫、及時勸諫、小心安全,避免衝突,以免前功盡廢,恰到好處,激動人心。連特首、政府高官、以至左中右政黨、唔能夠做到嘅事,兩位校長用三言兩語,就將學生帶番去理性討論之路,呢個未必係功力之分,而係真假之別!! 大是大非,社會同市場信心都異常脆弱,傳聞、謠言滿天飛。包括大規模走資;大鱷老部署佔中期間當港股提款機; 有人事先沽2千、甚至2萬張期指等。傳聞從來係傳聞,謠言止於智者,此時此刻,為本港好,緊守崗位嘅話,切記唔好誤信傳聞。 佔中影響市況,令人擔心會觸發更大嘅資金流走。但係睇下港元,由星期一7.776,到星期五轉強到 7.757,要三個交易日。 再睇股票資金流,截至十月一號嘅一個星期,即係佔中前後,股票資金唔單只無大幅外流港股,反而增加,由對上一個星期、淨流入二千三百萬美元,進一步增加至一億一千萬美元。 無論港元、以及股票資金流兩組數字,反映出市場對任何消息反應快,消化亦大,適應能力極強,止蝕同止賺一線之差,點到即止,保留實力。 呢一點,現時運動領袖可以多加細味。 香港未來要成功,並非只係靠示威和平,集會有秩序。要爭普選,就更加需要有賢能之士,以供選擇,既有能耐,並且懂得及時止賺或者止蝕嘅真領袖。 香港人到目前為止,仍然贏盡掌聲,但係經濟元氣大傷,亦係鐵一般事實。 市場現實,受佔中拖累行業一切有殺錯,無放過:零售、收租、以至澳門股一一重創。 呢場運動,香港市道有如時光倒流03年,黃金周頭兩日內地訪港旅客罕有錄得按年下跌、零售商全數呻窮。 用星展統計,卓悅、六福、周大福有5至3成7街舖正正位於佔中區。 零售佔本港經濟貢獻三成七,經濟影響與否,視乎行動維持幾耐。過去一個星期,香港人上咗寶貴一課,即將亦會再上一課:機會與成本嘅實戰!!